可回收資源收集車開到小區,又到了馬浩喆小朋友「賺」零花錢的時候了,他叫上爸爸和媽媽,開始發掘車庫裡的「寶藏」,紙箱、紙袋、礦泉水瓶、易拉罐……這類東西家裡幾乎每天都產生,馬浩喆總是很細心地整理好,每次也是他推著小車運去賣,這一回又入帳14.88元,爸爸和媽媽都誇他能幹,馬浩喆特別自豪。
馬浩喆的媽媽小趙是湘城社區的一名社區幹部,自從嘉興開始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湘城社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青少年垃圾分類教育工作,他耳濡目染,樂在其中,很快掌握了家裡垃圾回收的「主導權」,全家人也特別支持孩子這份環保「事業」,家裡的垃圾分類積分卡上餘額已經衝破了百元大關。
像馬浩喆這樣以自己一雙小手牽起家長大手、實現垃圾分類全家「總動員」的孩子湘城社區有很多很多。好習慣從娃開始,讓孩子帶動家長,湘城社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教育引導活動,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在湘城社區春蘭苑、鈴蘭苑等多個小區內,色彩熱烈、萌趣十足的窨井蓋十分引人注目,它們就是湘城社區的小朋友們自己畫上去的。「小朋友們喜歡塗鴉,道路上的窨井蓋居民走過時都能看到,所以就開展了這項活動。」湘城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畫窨井蓋親子活動請來了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的志願者們作指導,小朋友們和家長們興致勃勃,給窨井蓋「穿」上了畫有垃圾分類宣傳語、卡通造型分類垃圾桶等圖案的「新衣」,與此同時,社區還不失時機地給小朋友們科普垃圾分類知識,請他們在家做一個垃圾分類的小天使,孩子們熱情特別高。
利用小紙盒、礦泉水瓶、雞蛋殼等生活垃圾搭配五顏六色的輕粘土,一個個美麗的花瓶就做好了;要求圖文結合,緊扣主題,可以抄錄知識手冊上的內容,還可以寫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獲獎作品在社區書畫室展出,一次以「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手抄報繪畫比賽,讓孩子們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每周六開課的湘城社區「七彩少年」公益班更是成為了引導青少年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陣地,通過開展創意十足的活動,讓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的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怎麼去分類各種各樣的垃圾,更讓他們明白了一些生活垃圾是可以實現再利用的,環保理念浸潤每一顆小小童心,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漸漸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的自覺行為。
「奶奶,這地圖背面有賣可回收垃圾的地點和時間!太好了!」南湖創業園學校學生嶽嘉雯家住春蘭苑1幢,最近她跟奶奶來到社區居委會辦事,一張新繪製的湘城社區手繪地圖讓她如獲至寶,只見地圖上除了具有各類便民「導航」外,還在背面左下角位置印上了每周3天垃圾分類可回收物點擺攤的安排。為了引導社區居民尤其是新搬進來的新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社區可謂有心了。
「我們社區每個垃圾桶蓋上都有醒目的提示語,綠化帶插上了垃圾分類宣傳牌,綠園路上的垃圾分類牆繪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湘城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在營造好濃厚的垃圾分類宣傳氛圍的同時,社區在青少年教育上更是想方設法,希望以孩子為橋梁,將居民「小家」和社區的「大家」串聯起來,真正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的日常。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