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籠鳥之王百靈,請看完這些講究再考慮養

2020-12-20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在我們國家上千年的養鳥史中,如果要在上百種鳥兒中選出一種代表中國,那麼把百靈鳥拿出來應戰,所有的鳥友一定沒有異議。

百靈鳥,沒有芙蓉繡眼的靚麗外形,沒有八哥鷯哥的學舌本領,飼養相當之困難,有多少鳥齡幾十年的老票友也不見得敢說自己會養百靈。為什麼這種鳥,竟然能獨挑中國觀賞鳥大梁,穩穩勞坐四大籠鳥榜首的寶座呢?因為「百靈鳥是天生的臺兒上的角兒」

百靈憑一門絕技「百靈十三套」,百靈為何如此能鳴善唱?百靈套口是怎麼流傳下來的?百靈鳥如何才能在主人的培養下成為「臺兒上的角兒?」今天小編就用長篇文案,從百靈的歷史到現代解剖學研究的百靈獨有的特點,到「百靈十三套」的流傳,徹底了解這位「角兒」。

全工3900字左右,閱讀時間10分鐘左右,涉及知識面較廣較深,建議收藏後閱讀。

百靈鳥究竟是個啥?何時開始流行的?

百靈鳥是草原精靈,廣泛存在魚我國內蒙古,河北的張家口以北和青海地區。百靈鳥這個名字實際上是一個統稱,再細分下來,百靈鳥可分為沙百靈、雲雀、鳳頭百靈等十餘種。一般家養的觀賞百靈,是蒙古百靈,也有少許人飼養歌百靈和鳳頭百靈。值得一提的是:百靈鳥在2000年列入我國三有動物名錄,同時也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所以任何私人形式的捕捉野生百靈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現在的家養百靈來自人工培育,培育機構應辦理相關的飼養許可(《一、二級保護動物飼養許可證》,個人也可以申請)。

在張家口地區,人們又把百靈鳥叫做雲雀。到了京津鳥友圈,百靈和雲雀指的卻是兩種不同的鳥。

百靈鳥最先進入我國觀賞鳥行列是在唐宋時期,但當時未被普及飼養,而是廣泛存在於古人的詩句中。在唐朝,百靈不叫百靈,而是被詩人稱為「翠碧」「越鳥」

天長水遠收羅稀,保得重重翠碧衣。挾彈小兒多害物,勸君莫近市朝飛。——翠碧鳥《翠碧鳥》,詩句裡沒有體現飼養百靈的內容,而是寫到「勸君莫近」,可見百靈這種機警的鳥兒當時不易捕捉,沒有被普及飼養。

百靈鳥在民間開始呈現出飼養火熱期,是從元朝開始的。

眾所周知,元朝由蒙古人開朝當政,身為草原遊牧民族的蒙古族,對草原本土的百靈鳥有著與生俱來的好感,隨著蒙古人來到中原執政,草原歌王百靈鳥也就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百靈鳥在元朝進入皇室,後漸漸普及民間,這時候算是人們正式開始認真對待起了百靈。從那時候起,百靈鳥的文化開始有了滋生的苗頭。

從元朝起,經歷明朝,到清朝,百靈鳥的飼養已經相當普及,民間有「文百靈,武畫眉」的說法,可見百靈鳥的地位之高。也是從清朝起「百靈套子」這個說法就算是正式被大家接受了,就是現在所說的「百靈十三套口」。為什麼清朝有八哥繡眼紅子畫眉等等那麼多觀賞鳥,偏偏百靈就形成了固定套口了呢?百靈對聲音的模仿能力為什麼這麼強?接下來,我們探秘:百靈卓越的模仿力背後的秘密。

現代解剖學告訴你:古人用了上百年時間研究的百靈套口的秘密

包括一部分鳥迷在內,知道」鸚鵡學舌「這個說法,普遍都認為鸚鵡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有這個誤區的原因在於鸚鵡會學習人語。實際上要論模仿能力,百靈可比鸚鵡強了一大截。要知道,鸚鵡只會魔方很少的聲音,而百靈雖然不會模仿人語,卻能學會近百種聲音

為何百靈的模仿能力這麼出眾,就不得不提到鳥兒獨有的一個身體組織:鳴肌。

現代解剖學告訴我們,鳥兒是沒有喉部的,(絕大多數)鳥兒發聲,是依靠一根能直接連接到肺部的鳴管,鳴管的震動方式不同。而鳴管的震動,主要依靠鳥兒的鳴肌。一般鳥類鳴肌的數量為2-4對,成對震動。百靈鳥的鳴肌達到了4-9對,可見就算是鳴肌最少的百靈鳥都比別的鳥兒會唱。更誇張的是,別的鳥兒鳴肌是左右對稱震動,百靈的鳴肌卻可以左右單獨震動,這也就讓百靈鳥能學會各種複雜的發聲,而且能調整自己的歌聲到最有靈性的腔調。

關於生物的解剖學也是近代開始的研究,研究表明了百靈有能力坐上第一鳴鳥的交椅。但是要知道:在還沒有解剖學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通過幾百年的篩選,利用自己的經驗知道了百靈能鳴善唱的特點,可見古人在養鳥這件事上,下了多大的研究功夫。

解剖學除了告訴我們百靈有其他鳥類兩倍的鳴肌之外,還給我們百靈的飼養人提了一個醒:百靈的鳴肌是4-9對,有些百靈的鳴肌也是才有4對,註定很難學會那麼多套口,所以一隻百靈能不能學會百靈標準套口,除了訓練外,還跟天賦有直接關係。所以大家選擇百靈的時候,選擇脖子粗壯胸膛寬闊的鳥,起碼這樣的百靈,鳴管和肺部更加發達有力,底氣較足,更有可能快速學會套口。

那麼又有新問題來了:百靈十三套口到底是什麼?十三套口是怎麼訓練的?在飼養百靈時,主人的飼養難度在幾點,注意事項是什麼?什麼樣的百靈才是好鳥?下面就馬上為大家介紹。

「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臺兒下的只能叫票友」——什麼樣的百靈算好鳥?

先籠統說一下什麼是一隻好的百靈,百靈不需要特別注重外表,不提外表,好的百靈一定要有這幾個特點:

能唱不怕人能舞能上臺接下來我們分別講這四點是什麼。

點擊

能唱即學會全套的百靈套口,北方為「1麻雀噪林;2家燕送春;3喜報三元;4紅殿金榜樂;5吹哨列隊;6山喜鵲叫;7推小車聲;8母雞報蛋;9貓叫;10鷹叫;11畫眉叫;12蛔蟈叫;13黃雀叫」南方為「1麻雀噪林;2喜鵲迎春;3家燕細語;4母雞報蛋;5貓叫;6狗吠;7黃雀喜鳴;8小車軸響;9雄鷹威鳴;10蟈蛔叫;11油葫蘆;12水梢鈴;13吱吱紅」。好的百靈大唱下來,能唱3-5輪十三口不怕人。好的百靈在人群鳥群密集處,不怯場,百靈對顏色比較敏感,尤其害怕紅色。好的百靈不該因為人靠近欣賞而下臺或停唱,反而應該更賣力地唱。能舞。野外的百靈擅長站在木樁上,邊拍翅膀邊鳴叫。換成籠養,優秀的百靈依舊要會邊拍翅邊唱歌。只唱不舞,百靈也會掉價不少。最重要的:能上臺。這就是我們前文說的「上了臺兒的才叫角兒」,老北京的票友圈裡流傳下的說法:一隻好的百靈,不能只在籠子底下唱歌,必須是站在中央的「鳳凰臺」上鳴唱。倘若一隻百靈品相俱佳,能舞能跳,但是不上臺,在鳥迷眼裡就叫「臺兒下的永遠是票友」,這隻百靈的價值會大打折扣。老北京的鳥迷們把百靈登臺獻唱稱為「臺兒上露臉兒」。(這兒話音南方人估計這輩子都學不明白怎麼念……)

百靈的壓音兒,古有古法今有今招

擱在清朝的老北京茶館,如果誰能拎出一籠會十三口的百靈,那絕對會瞬間變成茶館最大的明星,上一文章咱們簡單說過當初沒有電子設備的時期百靈學口有多困難。

百靈學口就是所謂的「壓音兒」「壓口」

老一代的百靈壓口:人隨鳥的生物鐘生活,趁天亮起早去山裡聽雀,去鷹戶學鷹,養紅子壓口,守著小販學推車聲,養貓養狗學貓狗叫……等等。百靈屬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鳥,所以老一輩養鳥人要把自己和百靈的生物鐘調節成一致,必要時候需要籠罩來控制日光。為了防止百靈髒口,古時百靈都是養在缸裡的:為了隔絕雜音。老一代能用到的最簡單的壓口方法:拜師。一隻古法養成的十三套口百靈,需要用到3-5年時間成型,若有這樣一隻百靈,那絕對是鳥友中「師傅」一般的存在。老年間人們為了百靈儘快學會套口,就需要找「老鳥壓音兒」,就是拜已經學會套口的老鳥為師,讓老鳥帶著新鳥學口,就算是這樣,也需要兩三年才能畢業,畢業後還得靠正兒八經的聲音來調整。如今的百靈學口: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能學會百靈十三套的鳥越來越鳳毛麟角。科技發達了,人們用錄音設備把標準的十三套聲音放置在百靈鳥旁邊,留出一個安靜的房間讓百靈學習。即使是有科技的幫助,現在真正學會十三套的百靈也越來越少了,因為如今娛樂活動太多,很多人已經不拿鳥當娛樂了,估計不久後百靈的十三套口也就絕了。如今訓練百靈上臺:也不容易了。以前人們經常陪著鳥,用肉蟲吸引百靈上臺,時間充足。現在人們養百靈照顧也越來越不周,很多百靈得不到太多的關照,變得不願意上臺了。建議各位鳥友:百靈進家後先用矮一點的鳳凰臺,配合肉蟲挑逗,然後再慢慢增加鳳凰臺的高度,讓百靈熟悉登臺露臉。

飼養百靈之初的注意事項

百靈鳥的挑選、餵食等等信息,網絡上已經太多了,今天我們要分享就要分享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讓文章更有收藏價值。

籠罩要用深色。百靈鳥要用深色布罩,老年間用藍色布。深色布罩透光能力差,能讓百靈更快地安靜下來,避免亂刨沙盤。用專用百靈籠。百靈籠有標準的尺寸(因為這個尺寸現在已經不將就那麼嚴格了這裡就不提具體數字了),也是一個專門的籠子種類,有大中小之分,初期可以選小籠,一段時間後籠子宜大不宜小,如果想讓百靈更好的學會臺上邊舞邊跳,不妨試試可以調節高度的拉籠。以前的百靈籠多為平頂籠,現在多用拱形籠,建議選擇拱形籠。百靈鳥底沙關鍵要細。黃雀的底沙可以帶粗顆粒,但百靈的底沙最好用細河沙,比較符合百靈鳥的生活習慣。底沙要常篩常曬,不然容易滋生細菌導致爛腳。鳥初期千萬不能受驚,百靈一旦受驚就廢。新百靈進家,對顏色非常敏感,尤其害怕紅色。穿著紅衣服的人不要靠近百靈鳥,待百靈熟悉之後,再慢慢訓練百靈膽量,百靈初期多用籠罩,除非餵蟲,否則不宜挑逗。熟悉主人之後的百靈會表現親人。百靈鳥水罐最好外置。這是為了防止刨沙汙染水源,百靈籠都會有一個開口專門用來外置水罐用。百靈鳥餵活蟲要小心倒刺。螞蚱、蟋蟀等活蟲的腿上的倒刺會傷害百靈食道,可以去掉腿後餵食,或者少餵這種昆蟲。

不要盲目追求十三套口,還是那個原理:十三套口一方面靠教,一方面靠天賦。

古人用了幾百年的時間,讓百靈鳥當上了籠鳥之首,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其實已經不適合再用苛刻的要求去要求一隻百靈學習那些技巧了。百靈就像一壇美酒,以前的人們賞酒香,現在的人們賞酒醉。小編也勸各位,如果追求極品百靈,沒有三五年的功夫,基本上是不可能達到的。既然遠方難以涉足,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借泰戈爾的一句話:採著花瓣時,得不到花的美麗。

知鳥知史,更多養鳥知識,歡迎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提籠架鳥」是兩個詞?老北京人玩鳥就是這麼講究
    畫眉、百靈、紅藍靛頦、字字紅、字字黑等,叫起來百囀千聲,聲音悅耳動聽。這些鳥都被放入籠中飼養,養鳥人以提籠遛鳥為樂。 上面圖裡養鳥人正在訓練小鳥上槓,這是馴鳥的第一步。將戴好脖套的小鳥用細繩拴到槓上,養鳥人不停用槓子試探,直到小鳥能熟練抓住,自行翻飛到槓上站穩,馴鳥上槓才算完成。 北京人養鳥以「押音」為主,主要是訓練鳥學叫的本領,以百靈、畫眉、靛頦、紅子等居多,各有各的玩法。百靈、紅子、柞子、畫眉、黃鳥、靛頦兒等是叫音兒,另有老西兒、太平鳥、灰兒、皂兒等是打彈叼旗的。
  • 鳥中君子:靛頦,看完這些講究你就知道,為何不推薦鳥友飼養了
    在我國上千年的觀賞鳥飼養史上,古人們用經驗和知識為我們流傳下了「四大鳴鳥」之說:分別是畫眉、繡眼、百靈和靛頦。每一種鳥都特點鮮明優勢明顯,會十三套口的百靈、透著江南靈氣的繡眼、能打能唱的畫眉,而今天要介紹少的這種觀賞鳥,是最不推薦大家飼養的一種,也是老北京地區最火熱的觀賞鳥之一:靛頦。
  • 【鳥友匯】 詳解四大鳴鳥和紅子
    百靈籠 百靈鳥較靛頦、紅子體大,所以百靈籠子也稍大,三道圈加寬土擋,內無鳥槓,中心有一圓土臺。土臺木質,講究的在土檯面上加一層水成巖質石片。因為百靈籠水罐是在籠子外面,所以在土擋上單留一個上圓下平的「水門子」。養百靈多由雛鳥養起,中間又須經過脫毛,這與籠子是沒有關係的。
  • 淨口百靈
    淨口百靈就很少人知道了,比如筆者,就是讀了王世襄先生的《京華憶往》這本書,才知道籠養百靈鳥還有這樣一個名目。原來養百靈有北派南派之分,所謂淨口百靈,是北派的專好,「規定百靈只許叫十三個片斷,通稱十三套。」起承轉合有一定的次序。
  • 提籠架鳥
    他們帶來的鳥有的是兩籠,多的可至八籠。如果帶七八籠,就非騎車來不可了。車把上、後座、前後左右都是鳥籠,都安排得十分妥當。看到它們平穩地駛過通向密林的小路,很是有趣,騎在車上的主人自然是十分瀟灑自得,神清氣朗。
  • 老北京人玩的講究與瀟灑
    為了打發時間他們不僅泡茶館、逛妓院還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玩意兒,「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們會養魚、養鳥、養狗、種花和鬥蟋蟀,會唱二簧、單弦、大鼓與時調。他們之中甚至也有的寫一筆頂好的字,或畫點山水或作些詩詞還會謅幾套相當幽默悅耳的鼓兒詞,所以北京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講究玩,可以說是當時北京乃至整個北方玩文化的代表了。
  • 「畫眉不叫,養功不到」,看完這些門道,你還會覺得養畫眉簡單嗎
    中國的養鳥史源遠流長,在無數老前輩們的反覆實踐下,我們在觀賞鳥中,有大名鼎鼎的四大籠鳥:靛頦、繡眼、畫眉和百靈。這四大籠鳥,又被稱為「四大鳴鳥」。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百靈鳥為「籠鳥之王」,可如果一定要一種鳥能夠和百靈的「十三套口」絕技抗衡,那畫眉鳥絕對是當仁不讓。
  • 「十三套」百靈的培育是怎樣的?非常簡單,看完你們就學會了!
    我國普遍講究「十三套」百靈,即會學13種鳥、獸、蟲鳴叫 的聲音,但這「十三套」的內容、次序也因地而導。比如南方籠 養百靈允許學畫眉叫,而在北方則成為禁忌,你稍留心就會發 現,街上瘤百靈鳥的人總是躲著提畫眉籠的。北方籠養百靈的 基本口要有紅仔(沼澤山雀)的鳴叫,而且「音」越多越好,南方 則不要求。
  • 百靈俗稱百靈鳥,也稱蒙古鷚,是國內外熟知的觀賞籠鳥之一
    文/似星辰夜【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百靈俗稱百靈鳥,也稱蒙古鷚,是國內外熟知的觀賞籠鳥之一百靈俗稱百靈鳥也稱蒙古鷚,是國內外熟知的觀賞籠鳥之一。沙百靈體型較百靈略小,如訓練得體,其鳴聲不亞於百靈亦為我國著名的籠鳥。
  • 老北京提籠架鳥有多講究?竟是身份、脾氣和品位的象徵
    民國初年,天橋西南巷路西有一家茶館,字號是「福海居」,鋪主姓王,人稱王家茶館,叫白了,被叫成「王八茶館」,有點對鋪主不恭了。鋪主喜歡養鳥,房中遍懸籠竿,養著各種鳥雀。於是北京養鳥之人便雲集王家茶館。又因牆外是常年之鳥市,所以王家茶館終日滿座,皆是提籠架鳥之人。民國以前,北京城裡許多人喜歡養鳥。而且,養什麼鳥、提溜著什麼樣的鳥籠子,常常是一個人身份、脾氣和品位的象徵。
  • 百靈會叫「十三套」 鷯哥竟然是「話癆」 胡同養鳥人的樂趣
    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也把旗人提籠架鳥的嗜好帶進了北京,並為京城平民百姓效仿。新中國成立前京城有不少火爆的鳥市交易,當年花市廟會上除了鴿子外,還賣各種鳥、金魚,入了秋則賣蛐蛐兒、蟈蟈兒。白塔寺後門元寶胡同的鳥市,一些鳥販子和提籠架鳥之輩雲集於此,進行交易,地窄人稠,如同螞蟻盤窩一般。隆福寺夾道的鳥市,賣鴿子、鵪鶉和其它各種禽類……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 如何餵養百靈幼鳥和飼養百靈?如何照料百靈鳥沙浴和訓練百靈鳥?
    人工引養百靈鳥,最好自維鳥開始人工飼餵,成長以後易鳴善舞。其玩賞價值遠遠高於捕自成鳥或半成鳥的馴養個體。一般選取出殼一周以內的維鳥,開始人工育雛。有經驗的馴養人員,從野外捕捉6月上中句出殼的百靈維鳥,進行人工育雛。據說這是頭窩百靈維鳥,其體質好,易於成活,調教後更善鳴唱和飛舞。
  • 市民養喜鵲八哥百靈涉違法 「三有」動物不能養
    喜鵲,是南京的吉祥鳥,三有保護動物。喜鵲這種鳥喜歡隨人而居,一般築巢於百姓家的房前屋後的大樹上,枝頭喜鵲叫喳喳,被人認為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7月20日上午,市民發現南京下關一路邊有一老漢居然把兩隻並非家養的大喜鵲關在狹小的籠子裡。
  • 看老北京人如何以養鳥為趣
    老人逗鳥養鳥人在清晨遛完鳥,常常聚在茶館「會鳥」,互談「壓鳥」經驗。「壓鳥」是養鳥人的行話,就是馴化鳥叫出不同的鳥鳴。習文的、當文差的人喜歡飼養淨口百靈,真正的玩家能馴得百靈叫出十三種鳥鳴來,行話叫「十三套」,也叫百靈套子。習武的、當武差的人提畫眉籠,講究大清早起來遛畫眉。如果養鳥人在路上相見,提百靈籠的人要請左腿彎、右腿後撤、半跪的「文式安」,提畫眉籠的人則請左腿微彎、右腿向後微撤、下腰的「武架子安」,各有式樣。
  • 提籠掛鳥、佛裡佛氣——有錢人的掌中之寶
    為了防止您找不到我們,請給花草盆景公眾號加個「星標」,或者在文末點一下「在看」,我們將繼續推送最好的相關文章給您。清中期 亭式鳥籠「鳥籠雖小,五臟俱全」,鳥籠對於愛鳥之人來說是掌中之寶,可謂講究至極。鳥籠的頂部稱籠頂,籠頂配籠鉤,籠鉤的品種很多,有金鉤、銀鉤、銅鉤、象牙鉤、牛角鉤、玉鉤等。也有文鉤、武鉤之分,文鉤以陽刻名人詩詞為主,武鉤則以高浮雕盤龍飾其鉤身。
  • 能歌善舞的百靈鳥,是一種名貴籠鳥,你會養嗎?
    百靈鳥是百靈科的一種名貴籠鳥,分布在內蒙古中部和河北壩上草原。其外貌特徵與麻雀相似,腹部沙白,最明顯的特徵是白眉和黑項圈。百靈鳥歌聲嘹亮,婉轉動聽,可逼真地模仿各種動物叫聲。百靈鳥春食嫩草芽、根等,夏秋食昆蟲,冬食草子、穀類、蟲卵。春末和夏季是百靈鳥繁殖育維階段,這時期主要以覓食昆蟲為主。百靈鳥為留鳥,常年留居繁殖區,冬季常三五成群到村頭場邊覓食,到繁殖期飛回草原。它在草叢中築巢、產卵、孵化、育雛。
  • 選擇雜鳥種類時有關鳴叫的一些問題
    大家肯定經常在馬路邊上,遛鳥場裡看到提籠架鳥的老爺爺,他們養的鳥種類一般都比較固定,根據地域的不同,呈現很強的規律性,例如我們長三角地區一般主打就是繡眼和畫眉,也能見到百靈靛頦之類,麻雀,白頭翁,金翅也不少見,北方的鳥友一般都養紅子,貝子,靛頦,百靈,畫眉之類的,南方養四喜的比較多,總之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色,規律性都很強。這些常見的「老爺爺鳥」之所以得到那麼多人的青睞肯定是有理由的。
  • 鳴禽類籠鳥的飼料要怎麼調配?看完自己就會做了!
    鳴禽類籠鳥,多為雜食性,其飼料包括植物種子、昆 蟲、蛋類、魚蝦及肉類、青綠的菜葉、瓜果類及礦物質等。用 一種籠鳥,人工詞養下供給的飼料種類常因地區和季節不 同,而有較大的變化。所以籠鳥玩賞者需依不同籠鳥的種 類及食性,選擇營養適宜的飼料,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以 滿足籠鳥的生理需要。
  • 【繡眼論壇】閒來無事,評幾種籠鳥,給沒養過的朋友做個參考!
    ,有些是朋友硬拿了去,有些是逃籠或者其他原因掛了的,廢話少說,就我養過的鳥做個評價,只針對個體,給沒養過又想養的朋友做個參考: 先說體型比較大的: 1、畫眉,不用說了,鳴鳥之首。缺點:大叫擾民,吃得也比較多,講究多,不是中上品相的都不好拿出手。但養鳥人沒養過畫眉的,個人認為是不圓滿的,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沒有其他鳥可以比。 2、橙頭地鶇。優點:顏色漂亮,搭配完美,耐粗放,老野伏籠不算太難,有醉唱一說。缺點:吃多拉多,容易撒食,大叫擾民,偶爾發神經,個人認為大叫聲音比較粗放,但有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