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迎來3周歲生日。清晨,400米長的超大型貨櫃船「阿拉伯內夫德」輪在洋山港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遠程監控和海事巡邏艇的現場護航下安全靠泊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有序運轉的吊機和快速穿梭的AGV一片忙碌,全天將有20餘艘各類船舶進出該碼頭。截至10日,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已安全高效運營三周年。洋山港海事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洋山四期安全進出國際航線貨櫃船舶1838艘次,同比增長28.9%,內支線貨櫃船舶4834艘次,同比增長7.8%,貨櫃吞吐量376.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約21.39%,全年預計突破400萬標箱。
年初,受疫情影響,洋山四期2月份船舶流量大幅下滑,國際航線貨櫃船舶進出120艘次,環比下降約21%,內支線貨櫃船舶進出336艘次,環比下降16%。洋山港海事局發揮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千裡眼」的遠程監控優勢,結合「順風耳」的信息集散特點,形成「非接觸式」監管模式,百分百掌握進港船舶信息及船員健康狀況,防範小型船舶私自搭靠其他船舶,築牢海上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協同海關、邊檢等口岸單位做好聯防聯控,保障港口生產正常進行。
在做好港口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洋山港海事局利用「網際網路+海事監管」等模式,推出「三暢通三保障」舉措,即確保航道通暢、確保政務辦理暢通、確保信息渠道暢通,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障人員救助及時、保障「水工」建設順利,助力港口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統計數據顯示,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3月份船舶流量回漲幅度明顯,國際航線貨櫃船舶進出160艘次,環比增長約33%,內支線貨櫃船舶進出520艘次,環比增長約55%,下半年國際航線貨櫃船舶每月均超過170艘次,超過歷史同期水平。
隨著船舶流量不斷攀升,自動化碼頭裝卸能力急需擴容。今年6-8月份,四期碼頭累計增加5臺橋吊、20臺軌道吊。為保障載運橋吊的「超寬超高」船舶安全進港,洋山港海事局嚴格執行「一船一方案」要求,從進港計劃、保障方案、交通管制和現場護航四個環節著手,開闢綠色通道,保障碼頭裝備設施快速進港,及早安裝投產。
新橋吊投入使用後,產能提高三成,洋山四期晝夜平均操作量突破1000箱,達到預期40箱/小時的作業效率,意味著每新增一臺橋吊,一天可以為碼頭增加約1000標準箱的吞吐量,一年增加吞吐量約36萬標準箱。
為進一步提高自動化碼頭泊位利用率,破解進港航道長、迴旋水域窄的難題,今年8月,洋山港海事局在四期碼頭前沿水域推出「大型貨櫃船全模式套泊作業」舉措。 據碼頭測算,每實施一次套泊作業,可為進港船舶節省約6小時的船期,為碼頭提升320標準箱的裝卸潛能,提升泊位利用率約2%,每年累計為港航企業釋放產能近億元。截至目前,四期碼頭已開展套泊作業共96次,吞吐量增加約3萬標準箱。
三年來,洋山港海事局累計保障4600餘艘國際航行貨櫃船、12500餘艘次內支線貨櫃船安全靠離自動化碼頭,自動化碼頭吞吐量累計達900餘萬標準箱。洋山港海事局表示,接下來將協同各方在洋山港啟動大型貨櫃船舶在大風浪條件下引航、助航試點和滬浙跨港區跨關區國際航行船舶供油試點,為洋山港提供水上安全保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