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局介入調查「糖水燕窩」一事備受關注。不過,事件風波尚未平息,新一輪燕窩營銷活動又在「雙12」的各大直播間火熱開啟。記者調查發現,從即食燕窩到鮮燉燕窩,五花八門的產品所宣稱的功效大同小異,卻在多項關鍵指標上相去甚遠。相關領域權威標準缺失,進一步加劇燕窩市場的混亂。
新聞調查 風波未平,燕窩仍在熱銷
「懷孕後一人吃兩人補,可以讓寶寶更聰明,皮膚更白嫩,媽媽也能預防妊娠紋,產後恢復快……」直播間裡,女主播反覆介紹著吃燕窩的種種好處,令不少孕媽媽們動心。對於類似的場景,餘敏並不陌生,「各個品牌都在說這些,聽多了就會不知不覺被『洗腦』。」
不過,仍在持續發酵的辛巴燕窩事件還是讓她多了份警惕,「且不論究竟有多大效果,起碼不能掉坑買成糖水。」
亂象:同一品類指標大相逕庭
相比起幹燕窩來說,無需動手泡發、挑毛、燉煮的即食燕窩的確要方便許多,因此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即食也好,鮮燉也罷,在普通人眼裡都是打開蓋子就能吃的,很難分得清。」餘敏發現,不同產品在製作工藝、保質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而幹燕窩含量、固形物含量以及唾液酸、蛋白質含量等關鍵指標也相去甚遠。
以一款白燕絲膠原蛋白冰糖燕窩為例,標籤上顯示固形物含量僅為大於等於5%。從商品詳情中展示的成品送檢報告單可以看出,每瓶70克的產品中燕窩含量僅為0.9%。即便如此,這款產品在「雙12」售價還是達到每瓶44元。
在調查中記者看到,即便同樣在標籤上打出「鮮燉燕窩」,也可能完全不同。例如,A款產品採用120度高溫燉煮30分鐘,可以常溫保存24個月,固形物含量為不低於25%,每瓶70克產品中幹燕窩含量不低於1.5克;B款產品採用95度低溫燉煮,認為這樣可以保留更多燕窩酸,保質期為180天,固形物含量大於等於40%,每瓶75克產品中幹燕窩含量不低於2克;而C款產品採用115度燉煮,強調這樣才能殺菌更徹底,保質期只有15天,固形物含量達到90%以上,每瓶70克產品中幹燕窩含量為3.5克。
那麼,固形物含量跟營養價值有關嗎?一位直播間的主播解釋稱,固形物含量主要反映產品的濃稠度。含量越高,口感越濃稠,反之則口感清爽。「固形物含量跟營養價值沒有關係。」這位主播談到,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幹燕窩的投料量,而投料量相同的情況下,濃稠度主要跟兌水多少有關。
探因:國家標準至今尚未出臺
事實上,這些燕窩產品之所以在關鍵指標上大相逕庭,很大程度上源於相關標準的缺失。據業內人士介紹,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其中國家標準又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主要由行業標準歸口部門統一管理,團體標準則由學會、協會、商會等社會團體制定。
目前,燕窩領域較有權威性的推薦性行業標準是《燕窩質量等級》,但該標準主要針對幹制燕窩原料,而在燕窩製品方面,主要集中在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層面,至今尚未出臺國家標準。
2018年3月,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發布《即食燕窩》團體標準,要求在產品標籤上註明幹燕窩重量。其中,100克燕窩液體內含幹燕窩大於等於1克、少於2.5克為經典型即食燕窩,大於等於2.5克、少於5克為濃稠型即食燕窩,大於等於5克為濃縮型即食燕窩。對於燕窩中的成分唾液酸,這份標準要求每克即食燕窩中唾液酸含量大於等於0.5毫克。
今年12月6日,同樣由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發布的《鮮燉燕窩》團體標準也開始實施,該標準對鮮燉燕窩的技術要求等予以明確。
此外,國燕委還在今年11月18日發布文件,稱「目前我國燕窩行業標準嚴重缺失,行業管理混亂」,為促進燕窩行業良性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引導並規範企業健康發展,將籌建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即燕窩標委會),組織制定燕窩產業鏈相關團體標準。包括燕窩分類、名詞術語及定義、安全與衛生、標識標籤、質量等級、溯源規則、加工流程等方面。
燕窩領域的國家標準也已經提上日程。2018年10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2018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的通知》,在2018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中,「燕窩及其製品」的國家標準制定計劃位列其中,承擔單位包括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去年11月份,「燕窩及其製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啟動會在廣東召開。
但截至目前,記者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仍然無法查到「燕窩及其製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相關信息。
專家:靠吃燕窩補充唾液酸,性價比太低
「燕窩是海鳥金絲燕的巢穴,多建在熱帶、亞熱帶海邊的懸崖絕壁上。金絲燕在春季開始做窩,它的口腔能分泌出一種膠質唾液,經海風吹乾,會變成半透明而略帶黃色的物質,也就是人們所稱的燕窩。」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阮光鋒說,燕窩的主要成分就是燕子的唾液,營養價值往往被誇大,應當理性看待。
「從一些檢測數據來看,燕窩中的唾液酸的確比較多,可達到燕窩乾物質重量的3%到15%。但是,靠吃燕窩來補充唾液酸,性價比太低。」阮光鋒提出,唾液酸在人和動物體內廣泛存在,並不是只在燕窩中有。人體自身就能合成唾液酸,未必需要通過飲食攝入。即使想攝入,也可以從豬腦、奶酪等其他食物中獲得。另外,直接買唾液酸非常方便便宜。市場上食品級的唾液酸,每公斤的價格大致在5000元左右,每克不過幾塊錢。
「至於宣稱的唾液酸具有調節免疫等功能,目前只是一些動物實驗結果。而動物實驗中,在果蠅、小鼠等身上使用的唾液酸劑量都非常大。考慮到燕窩價格昂貴,普通人一次所吃燕窩中含的唾液酸,遠遠達不到動物實驗的劑量,也就幾乎不可能有效果。」阮光鋒談到,燕窩中雖然也含有蛋白質,但含量不如同等數量的牛肉、雞肉等常見肉製品。況且它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缺乏人體所需的必須胺基酸(色氨酸)。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燕窩的營養價值甚至還不如雞蛋、普通肉類。
「金絲燕類的巢通常建在懸崖峭壁上,採集困難,產量十分有限。市場上居然有這麼多燕窩類產品,你確定你買到的燕窩就是真的嗎?之前就發生過多起燕窩造假的案例。」阮光鋒還提醒,不少研究發現,食用燕窩會增加過敏風險。一項針對868名急性過敏兒童的研究表明,燕窩已成為最大的過敏源。(記者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