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屆柏林電影節中,賈樟柯導演的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入圍了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特別展映單元。且在柏林首映當日,千人影廳座無虛席,雖說暫時還不能在國內看到這部影片,但是從這部紀錄片的主要內容來看,就十分令人期待。影片以賈平凹、餘華和梁鴻這三位作家的個人生活的講述為主線,拉開影片的故事序幕。
影片原名為《一個村莊的文學》,從這個名字不難看出,影片要講述的故事裡的人物,是跟村莊(賈家莊)絲絲相扣的。以這個村莊為起點開始拍攝,以幾位著名作家講述各自的故事為主線,帶觀眾進入中國文學旅程。
影片從呂梁文學季的故事開始。呂梁文學季,是由賈樟柯藝術中心發起創辦的,它匯集眾多作家、文學愛好者,是一個文學盛會,呂梁則是山西一個市名。
由賈平凹、莫言、餘華等這些才華橫溢的作家給我們講故事,不引人入勝也很難。賈平凹、餘華和梁鴻這三位作家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聽他們的故事,其實也是等於在聽那一代的中國人在講故事。
賈平凹及他獲得的「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大獎你肯定也不陌生了。賈平凹正是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秦腔》大名鼎鼎,他也被譽為文學界的「鬼才」。賈平凹的文學作品語言非常細膩、樸實,但又極富哲理性。
而提起餘華,即使是閱讀文學作品較少的觀眾,腦海裡肯定也會立刻浮現《活著》的影子。餘華是60年代出生的作家,他的作品《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幾乎無人不知曉,也一直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國外出版。
餘華是浙江人,他的作品打造出了真實、黑暗的世界,道出了人性之惡,生活之多艱。片名《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也正是取自餘華小時候去遊泳的一個想法,他聽說海是藍色的,卻看不到,所以他要知道海的藍色在哪裡,他要一直遊,一直遊到海水變藍……
70後代表作家梁鴻的著作之一《出梁莊記》,此文寫的就是作家自己在困頓之時回到故土梁莊的所看所想。梁莊偏遠而貧窮,可是等你真正深入探尋、了解它,你才會了解這些村莊大地的智慧。所以說,這個原本的片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正是說出了關於村莊的故事。雖說更名後《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似乎更有意蘊了,可是私以為,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似乎也很貼切故事主旨。
但是,從海報看,也許本片要表達出來的內容,既跟村莊的「山」有關,也道出了「海」的意義呢?更多的細節,等待我們觀眾去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