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力推廣生物質清潔能源鍋爐,促進減煤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8月1日,山東省工業環保促進會和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合召開了生物質鍋爐清潔燃燒技術座談會。座談會上,世界生物質能協會副主席、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會長、吉林省生物質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洪浩博士介紹了生物質能清潔燃燒技術及發展趨勢,與會人士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磋商。
據介紹,全球能源結構中,石油佔38%,天然氣佔21%,煤佔21%,可再生能源佔18%,核能佔2%。其中,生物質能源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已佔主導,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佔13%,在終端市場上主要是用於交通運輸、電力、供熱。
而我國的能源結構和世界比有很大的不同,煤佔66.2%,油佔18%,氣佔5.4%,核能佔0.6%,可再生能源佔9%。要替代煤炭,從油、氣、生物質比較來看,油的成本太高,氣的供應不足。2016年我國天然氣一次能源消費總量2083億立方米,佔能源消費的6%,其中進口量714億立方米。國際天然氣貿易總量10800億立方米;如果國際天然氣貿易總量全部使用到中國,僅可以解決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1%。
而生物質能源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中國不含太陽能的清潔能源年資源量為21.5億噸標煤,其中生物質佔54.5%。生物質原料資源量是水電的2倍,或是風電的3.5倍。從汙染物的排放比較上看,生物質燃料燃燒排放的CO2是植物生長期所吸受的,不會增加大氣中CO2的總量。國際上稱之為CO2零排放,也稱碳中性。
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將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洪浩說,在社會效益方面,生物質的大量使用和轉化使得農業林業地區廢棄生物質資源有了更多的利用途徑,為社會創造新的行業和就業崗位。生物質收集如達到100萬噸將帶動約100家專業的秸稈收集、打捆的企業,解決2000多人就業。此外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運輸等環節也直接間接的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產業扶貧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經濟效益方面也很可觀,每個縣使用50萬噸生物質燃料,按照每噸燃料價格為800元計算,將產生4億元的經濟效益;這個產業鏈建成,將為各縣每年增收達到12億元,約佔整個縣GDP的10%-20%。產生的燃料將提供105萬噸蒸汽,實現供熱面積達430萬平方米。
另外,在環境效益方面,項目建成投產後,每個縣域按照使用50萬噸生物質燃料計算,將替代25萬噸標煤,減排65萬噸二氧化碳、6000噸二氧化硫、1750噸氮氧化物。未來碳排放交易市場逐步完善,項目建成後可享受碳減排帶來的收益。全國共有8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碳交易平均單價:10元/噸。每個縣的碳減排收益約達到650萬元。整體實現碳減排收益達到3.9億元。
不過,生物質能源現在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燃料問題、裝備問題和監管問題。目前缺乏適應各地原料的燃料標準。生物質鍋爐熱能裝備的燃料適應性也很單一。我國生物質資源雖然豐富,但其分散;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水平落後,企業技術水平較低,資源轉化和有效利用率低。另外,雖然國家已出臺相關標準,但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缺位,導致行業標準和規範的實施遇到困難,阻礙行業健康發展。
山東省工業環保促進會是2015年8月26日經山東省民政廳批准成立,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社會團體組織,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工業環保事業的社會團體,也是山東省工業環境保護體系的重要社會力量。圍繞且廣泛聯繫工業與環境汙染防治領域的企事業單位,搭建科技創新式服務鏈條,推進環保事業的互動式發展。同時,致力於為會員、行業、政府做專業環保類服務,貫徹產業政策,規範行業行為,共同促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低耗高能產業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趙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