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開學就想復讀的大學生,後來怎麼樣了?
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已經到來,大學新生已經陸陸續續地走進自己嚮往的大學,準備開始體驗前輩口中所述的美好大學生活。但是,很多新生到校後,卻被學校的基礎硬體設施、管理或者自己的專業等傷透了心。一邊是自己不滿意的大學生活,一邊是復讀後的未知數,心中逐漸多了一絲憂慮。
有那麼一群人,為了不後悔,同時想完成高考前的夢想,毅然決然地收拾行李,找好復讀學校,開始沒日沒夜地學習,只願去一所更好的大學。
還有那麼一群人,雖然也想再奮鬥一次,但最終輸給了現實,就算大學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依然相信未來可期,心中懷著360行行行出狀元的念頭,認為將來自己就是這個行業的成功者,何況,就算最壞,還有轉專業的希望。
近些年來,因為一系列原因回去復讀的學生很多,最知名的就是遼寧的文科狀元劉丁寧,2013年考入香港大學後,因為不適宜學校的學術氛圍,毅然決然選擇回去復讀,最終在2014年以666分的成績再次奪得遼寧文科狀元,從而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
至於那些復讀失敗的學子,太多太多。由於自身基礎知識的不紮實,在做難題時不能像做簡單題那樣遊刃有餘,從而導致成績甚至比第一年還低。有些則因為壓力太大,受不了自己親戚朋友的一雙雙質疑的眼神,最終心態崩掉,發揮失常。
那麼,對於開學到現在充滿迷茫的那些新生,到底該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路呢?
我認為心中記住這三個字就好:不後悔。如果實在是覺得學校與自己的期望不符,且自己高中成績優秀,理應去一個特別好的大學,那麼,為了自己的將來,回去拼博一把,假如第二年成績不理想,那也別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至少自己去做了。
如果對自己學校或者專業不滿意,但自己又覺得自身實力不足以再支撐自己復讀一年,那麼就應該想著努力改變自己。制定一個奮鬥目標,轉專業也好,努力學習保研或者考研也罷,都是為了讓自己將來不會埋怨現在的自己。
要做什麼就應該儘快決定,別等著時間流逝後,空留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