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帝徽宗趙佶,十分喜愛繪畫,將翰林圖畫院發展得更加完備,皇家畫院開始進入到了最活躍時期,畫院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列,以攬天下畫家。考試按題材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詩句為題,看誰構思巧妙,出奇制勝,更具有創造性,誰就有可能高中狀元,李唐正是其中的奪魁者。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李唐,字晞古,大約生於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0年),幼時勤奮好學,穎慧過人,詩文書畫俱佳。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以畫牛著稱。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無比繁華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街頭,時年48歲的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人李唐,終於要迎來人生中璀璨的一刻。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這一年,考試的題目為」竹鎖橋邊賣酒家「。這句詩摘自蘇軾的朋友,北宋宗室文人趙令畤《江樓閒望》:」紅塵無處不喧譁,獨上江樓四望賒。泥水僧歸林下寺,待船人立渡頭沙。雲藏島外啼猿樹,竹鎖橋邊賣酒家。吟罷憑欄心更逸,海風吹斷暮天霞「。李唐以「露其要處而隱其全」的獨特構思奪魁!被宋徽宗殿試欽點為第一名,可以說高中畫科狀元,一舉天下聞名,這在當時高手雲集,臥虎藏龍的北宋畫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明代書畫家、理論家唐志契在《繪事微言》記載著這個故事:」徽宗立畫院,召諸名工。嘗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眾皆向酒家上著功夫,惟李唐但於橋頭竹外掛一酒帘,上喜其得鎖字意「。宋徽宗將李唐補入畫院,李唐由此成為了北宋畫院專職畫家。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十年以後,北宋宣和甲辰(1124年)春,李唐繪成《萬壑松風圖》,這幅巨作與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並列為北宋山水畫的三大經典作品,將北宋全景式繪畫推向了一個高峰。這或許不是李唐最大的成就,由於即將發生的「靖康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李唐後來成為了南宋院體山水畫開山立派的宗師級畫家,對後世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當李唐高中畫魁,聞名天下之時,同一年(1114年)北方完顏阿骨打誓師於來流水(今拉林河),經過十來年的發展,金兵日漸強大,1126年,「靖康之變」爆發,金兵攻下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1127年春,汴梁被金兵搜掠一空,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與後,親王公主、宗室、妃嬪、技藝工匠等數千人不得不跟隨金兵北上。時年已60歲左右的李唐,就在這一支悲悲切切的漫長隊伍中。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1127年六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南渡,建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後遷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當李唐得知這一消息時,冒著生命危險,逃離金兵控制下的隊伍,準備前去臨安。途經太行山時,遭到抗金義軍攔截,其中有一人,本來對繪畫非常感興趣,看到李唐行囊中全是畫具,一問方知是大名鼎鼎的李唐,立即行拜師之禮,這就是後來南宋著名畫家蕭照。蕭照告別太行山,跟隨師傅李唐前往南宋都城臨安。李唐感激蕭照救護之情,收他為徒!盡心教給蕭照繪畫本領,師徒二人開始了一段在南宋臨安賣畫為生的經歷。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李唐早期的生活環境,北依太行,南濱黃河,高山大川,雄偉博大,崇山峻岭,飛流直下,大自然的壯觀遼闊為李唐早期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摹寫對象,也深深地印入到李唐的腦海之中。在早期的繪畫中,李唐深受荊浩、範寬、關仝北派山水影響,往往以頂天立地的大山突出畫面的雄偉壯觀,堂堂正氣。當然,這種風格在李唐建炎南渡(1127年)後,山河破碎,風雨飄零,江南之景,難見太行,李唐的畫風隨之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李唐經歷了北宋滅亡到南宋建立的政權更替,已至高齡仍受盡顛沛流離之苦。《萬壑松風圖》正是李唐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萬壑松風圖》,絹本,縱188.7釐米,橫139.8釐米,是一幅經典的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構圖,是北宋北派山水畫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這幅近兩米高的巨作,由三張絹連接而成。整幅畫構圖飽滿,氣勢雄渾,肅穆莊嚴,畫風嚴謹,蒼勁挺拔,山峰突兀,峭壁嶙峋,礬頭重疊,深谷清泉,溪畔松風,一片片濃密的松林層次井然,繁密通透,他將師法自然與內心真實的感受結合到了一起, 整個畫面表現出了強大深厚的勃勃生機。比李唐早出生60多年的北宋畫家郭熙,留下了著名的山水畫創作專著《林泉高致》中,對三遠法有這樣的描述:「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以仰視、俯視、平視等不同的視點來描繪畫中的景物,《萬壑松風圖》正是以仰視巍巍大山、參天古松的角度來描繪高遠之勢的雄偉壯觀。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萬壑松風圖》採用「高遠」表現手法, 沿著中軸線,畫面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段式構圖。近景主要為蒼松石岸。中景為雄崗鬱盤,流泉懸瀑。遠景為主峰突兀高聳,峰頂細松密集參差。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打開畫面,沿中軸線,自下而上,近景正中,兩組密植松林,一組五株成林,再一組七株成片。這些松林,虯根盤結,長松蒼翠,迤邐萬重,主幹勁拔挺立、盤曲嶙峋,松針密布,小枝如遊龍在層層疊疊,萬千松針中盤旋迴還,變幻多姿。在古木參天,遮天蔽日的茫茫松林中,千變萬化的小枝在畫面留出了大自然通透之氣。當畫家把這些松樹的根,都象釘爪一樣長在堅硬的岸石上,畫面撲面而來的是松樹千錘百鍊出深山的堅貞不屈品質,還有畫家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這些根的形狀,牢牢地印在了觀者的腦海中,產生了強大的震撼力,這是畫家內心世界真實的反映,才能產生如此大的感染力!不難想像,繪成此畫三年後,畫家經歷靖康之變,能以60歲左右高齡,毅然冒險逃出金兵控制北俘隊伍,千裡南下,尋找南宋,正是這種頑強意志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反映。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近景中畫面的右邊,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小道,沿著水邊蜿蜒而上,穿過松林,轉向了大山深處。畫家從視覺上通過小道將觀者引入無限深遠的崇山峻岭中,同時這也是全畫中表現出有人跡的地方,也正是畫家表現出山水可行、可遊、可居狀態,引發了人們內心無比的嚮往,蜿蜒小道在密不透風的松林中穿林而過,對景觀畫,有了隨著小徑走向深山的感覺。近景中的左邊,從天而降的懸瀑,在山林間時隱時現,到達山腳,匯成了歡快的溪流,從松石後汩汩而出,在亂石中,捲起小小的浪花,隨石而舞,水流潺潺,如聞其聲,畫家對溪流描繪,打破了全畫厚重而略為苦澀的觀感,有了些許輕柔而充滿靈動的氣息,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中景正中為刀削斧劈般的雄崗鬱盤,左右兩邊一高一低參差的流泉懸瀑,飛流從雲霧繚繞中緩緩而來,在山崗巨石上依舊是千松林立!風起雲騰,松濤陣陣,在萬壑中迴響!中景與遠景雙峰交錯,採用垂直的細松與白雲將前後雄峰自然交錯,氣勢雄渾,厚重而拙實,給人以磅礴大氣之勢。遠景主峰高聳入雲,在蒼茫的天際下傲然屹立,周圍有數座大大小小挺立的奇峭尖峰,將主峰襯託得更加雄偉壯觀,博大堅實。在主峰左邊,小石柱形遠山上有一行字,署隸書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作品的創作者出現在了畫面中。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主峰的頂峰上和範寬《溪山行旅圖》密點叢樹不同,是垂直依山石而長的千松萬松。從近景、中景到遠景,山高林密,堅巖峭壁中,滿山松風,似隱似現的白雲,高高低低的在松尖、巖頂、峰谷冉冉升起,雲霧繚繞,特別是右上一片雲,又似圓月映松,將中景與遠景的層次分開,這片畫家通過留白而成的雲是全畫中最明亮處,是畫眼,格外醒目。畫面在飄忽的白雲、飛流的懸瀑與靜默的大山中,動靜相生,氣韻生動,蘊藏著無限生機!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北宋時期的李唐,十分崇古,《萬壑松風圖》在吸收前人技法基礎上,又產生了較大突破,是「斧劈皴」的代表作品。938年,後晉將幽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後,宋朝自開國初年宋太袓趙匡胤開始,無不想收回幽雲十六州,經歷了長期的戰爭,到北宋末年,尚未收回,北宋愛國畫家始終耿耿於懷,而此時,北宋表面繁榮下,邊境不斷的戰爭或和議,李唐更加憂心,愛國情懷更加濃烈,化為筆下更加猛烈急促的筆觸,如鐵斧劈出斧痕,剛硬無比。斧劈皴採用側筆,有大小之分,側按踢挑,頭重尾輕,與輪廓皴交搭,一氣呵成。大斧劈皴筆長,踢拖直掃,小斧劈皴先起輪廓而後加皴,大斧劈用筆採用筆肚用力,小斧劈採用筆尖用力。畫面的中景遠景山峰,李唐正是主要採用了堅硬勇猛的大小斧劈皴,以直擦、斜擦的變化,從不同方位將千年巖石風霜雨露後質感表現出來,同時也將心中氣貫長虹表現了出來。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在近景岸石的描繪中,多採用馬牙皴等皴法,馬牙用筆短促,在自由揮灑間,將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岸石恰到好處地布局。全畫山石,李唐以深厚的技法功底,在大小將斧劈皴運用中、又輔之豆瓣皴、長釘皴、刮鐵皴、釘頭皴、雨點皴等各種皴法,點皴結合,變化多端,李唐作為一度高中畫學狀元的筆墨功力,讓人不得不嘆服,在凝重繁密的畫面中,李唐描繪出「峭壁如削」、「石如積鐵」的「堅硬」、「崇高」美感,展現出了高超的繪畫技巧和再現自然而超越自然的強大繪畫能力,他將思想、情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為後人留下了驚世之作。畫家傲然不屈、堅韌不拔、百鍊成鋼的性格特徵在筆下展現出來,這種勇猛雄強的繪畫風格,在中國繪畫史上,是十分寶貴的,也是令人敬仰的!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歷代以來,松樹都是畫家們非常熱衷的題材,而象李唐這樣將松樹畫得密不透風而又通透無比的,很是少見。李唐再次展現出了強大的筆墨功力,他先用重墨勾寫出松樹的輪廓,再以不規則的半圈式魚鱗皴表現松樹皮的紋理質地,在滿山松林描繪中,並不是枯燥的簡單的重複,而是明暗有別,曲直有分,隨形出枝,隨枝出葉,葉似細針,重重疊疊,密密麻麻,墨色濃重,以勁細富有彈性的線條畫出,以「豐」字形攢簇自然舒展,千變萬化,松樹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相依相偎,頂天立地,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堅貞不屈的精神,寄託著畫家心中深沉的情懷。李唐在溪流與白雲的技法處理,也是自然而清新,為全畫增添了靈動的氣息!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整幅畫墨色濃重,給人穩重之感。畫面中山石和松樹枝幹,上色採用以赭石為基調,山峰及松葉上汁綠或墨加花青色,值得注意的是,李唐上色並沒有採用塗抹,而是隨著山石、松樹的形狀,色彩與著墨,或多或少,或濃或淡,或深或淺,讓畫面產生強烈對比。如近景中畫面中間長形石塊大面積淺色同最前面深色石塊形成對比,大塊亮色石塊與溪水邊小塊的深色又形成對比。中景山峰以深色為主色調與遠景中主峰以亮色為主色調產生對比。松針採用墨色打底,再覆蓋以汁綠或者石綠勾勒針葉,層層疊加。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半山腰的雲採用赭石淡淡的染邊緣,使得雲產生了厚度感!朦朧感!遠處的尖峰採用淡花青色暈染。整幅作品具有典型的北宋山水畫」黝黑如椎碑「的特點,但在李唐的精心布置下,色墨和諧統一,在重墨的統領下,顯現出一種深層次的墨色五彩斑斕,畫意氣韻生動的萬千世界。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當李唐完成了《萬壑松風圖》後,北宋日漸岌岌可危,三年以後滅亡。李唐心懷故國,冒險南渡,當蕭照在太行山救護李唐南下,師徒二人終於來到了南宋的都城臨安(今杭州),而此時的臨安,南宋政權剛剛建立,北方的威脅還未解除,無暇顧及畫院恢復工作,李唐和蕭照師徒只能賣畫為生,李唐筆下崇山峻岭,厚重雄強的風格,世人並不習慣這種威壓之感襲來的大山大水畫,更加喜愛豔麗的花鳥畫,李唐的的山水畫無人賞識,賣不出去。李唐憤慨不平,寫下了一首題畫詩「雲裡煙村雨裡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師徒二人想像不到,千年以後,2009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作為徒弟的蕭照一幅《瑞應圖》,最終以582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當然,這幅畫要是放在今天再拍,不知又要價高几何。師傅李唐除了舉世名作《萬壑松風圖》外,還有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採薇圖》、《長夏江寺圖》等,每一幅的價值都無法估量!幸運的是,李唐的命運,在行將耄耋之年,引來了重大轉機。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紹興十一年(1141年),紹興和議達成,南宋暫時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紹興十六年(1146年),同樣喜愛書畫的宋高宗趙構在臨安城東新門外(今杭州望江門一帶),建立了在歷史上能與北宋宣和院媲美的南宋紹興畫院,尋找散落在民間的宣和畫院畫師。此時的李唐已是年近八十的老人,有一天,相傳太尉邵宏淵(一說是宋高宗舅父發現)在街上看到李唐賣畫,驚訝之餘,將李唐推薦給了宋高宗,宋高宗還在康王的時候,就欣賞李唐繪畫,如今再次相見,不勝感慨!授李唐成忠郎,賜金帶,留任畫院待詔。北宋宣和畫院大量經典的書畫作品隨著靖康之難已流失殆盡,李唐作為北宋宣和畫院出類拔萃的全能型畫家,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都十分精通,功力深厚,資歷最老,畫藝精湛,作品又深得宋高宗喜愛,李唐成為了南宋畫院宮庭畫家們爭相學習的榜樣!李唐的一些學生成為了留名青史的畫家。宋高宗趙構在李唐《長夏江寺圖》上御筆親題「李唐可比唐李思訓」。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自李唐以後,劉松年、馬遠、夏圭皆出於李唐一脈風格,史稱「南宋四家」,影響了南宋畫壇150年的畫風,奠定了李唐作為南宋院體山水畫開宗立派的重要地位。李唐作為北宋北派山水集大成者,又是南宋院體畫開派者,對中國山水畫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傳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南宋院體畫風格一度影響了日本繪畫風格,李唐作為北宋與南宋政權交替,山河動蕩時期的最傑出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據清代詩人,學者厲鶚編著《南宋院畫錄》等書籍記載,李唐還畫有《灸艾圖》、《晉文公復國圖》、《牧牛圖》、《胡笳十八拍》、《春江不老圖》、《風雨歸牛圖》、《桃園圖》、《陳思王皮訪集圖》、《七賢過關圖》、《袁安臥雪圖》(宋高宗跋)、《桃林縱牧圖》、《梅竹幽禽圖》、《海山圖》、《草橋圖》、《秋江潮汐圖》、《高士鼓琴圖》、《枯木寒鴉圖》、《風雨歸牛圖》、《夜遊圖》、《萬松宮闕圖》、《雪溪捕魚圖》、《雪天運糧圖》、《南畝饁耕圖》、《問禮圖》、《放牧圖》、《高逸圖》、《虎溪三笑圖》、《香山九老圖》、《長江雪霽圖》、《濟河圖》、《溪山深秀圖》、《獨釣圖》、《歸莊圖》、《乳牛圖》、《江山小景》、《古木寒鴉圖》、《三生圖》、《晚霞橫月圖》、《清曉卷舒圖》、《煙林春牧圖》、《江隄呼渡圖》、《江天暮雪圖》、《列子乘風圖》、《賀監遊湖圖》、《雪溪停棹圖》、《烹茶圖》、《八仙慶壽圖》、《雪山樓閣圖》、《滄浪濯足圖》、《山陰圖》(宋高宗跋)、《王子猷雪夜防戴圖》、《寒江漁艇圖》(宋高宗跋)、《江山勝景圖》、《雪塢幽居圖》(宋高宗題)、《明皇擊桐圖》、《萬松金闕圖》、《風帆圖》(宋孝宗題)、《秋山策蹇圖》、《青林盤礴圖》、《攜琴訪友圖》、《山齋幽話圖》、《深山避暑圖》、《扁鵲授方圖》、《村社醉歸圖》、《敬亭山圖》、《濠梁秋水圖》等作品。
宋代 李唐 《萬壑松風圖》局部 絹本
當我參閱《南宋院畫錄》等書籍,恭敬地將李唐作品一一列出,對李唐這位震爍古今的畫家,由然而生敬意,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風俗,畫精一類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十分的艱難,無論春、夏、秋、冬,要描繪一季之景也是十分不容易。而李唐以全能型的傑出才能,登上了中國繪畫史讓人仰望的高度,李唐繪畫題材之廣,繪畫技巧之精、繪畫立意之遠,人格品格之高,後世畫家想要超越,需要付出的艱辛是常人不能想像的,當然,一代又一代的畫家默默耕耘,在李唐的影響下,中國繪畫史上閃耀著堅定而執著的後來者。李唐不僅受到當時畫家們的崇拜,時值今日,撫古思今,當深入畫裡,在看似黝黑的畫面,隨著李唐的筆墨飛舞,感受到李唐激烈而澎湃的創作熱情,力拔千鈞的雷霆之勢,依舊唯有膜拜與仰望!
李唐師承古人而超越古人,師法自然而高於自然,李唐為後世留下了大量作品,成為了中國繪畫史上豐富而寶貴的財富,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作《萬壑松風圖》歷經宋內府、賈似道、明內府、梁清標、清內府等收藏,著錄於《石渠寶笈》,傳承至今,現存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10月,《萬壑松風圖》在中國臺北展出。
史世珍
2020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