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汁鎮綠汁村的七十二道拐,彎多坡陡路更險,景色卻誘人得很

2020-12-24 南天獨行俠客

上周四請了一天假,陪老母親到雙柏縣的一個小鎮求醫問藥。早上七點不到就從昆明駕車出發。由於只是知道目的地,路途情況並不知道,只能是全部依賴導航而行。昆明至易門段走了一段高速公路和一段省道,省道也不錯,雙向四車道。從易門城出來就開始走盤山公路了,不過道路為剛改建和大修過的,雖然道路窄、陡、彎多彎急,但兩旁自然植被很不錯,還栽種了許多花草,一路欣賞、一路讚嘆。

由於道路急彎非常多,以三十公裡/小時左右的速度前行。由於老母親身體原因,途中需適時停車休息。十點左右發現道路右側有觀景臺,覺得奇怪,加之剛好也要休息,遂開進觀景臺停車。下車後發現「綠汁坡觀景臺」景觀石,且有五六輛車,近二十人在看風景。

首先展現在眼帘的是對面山谷幾座錐形的高山,非常震撼、非常壯觀。由於觀景臺所在位置較高,山體又非常陡峭,完全能夠俯看下面的山谷中的小鎮——綠汁鎮,可以說山下的一切景物都在視線之中,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隨著目光由遠處逐漸回收,發現陡峭的山體上有不規則的、斷續的螺旋線向下盤旋,感覺很優美。定睛一看,還有汽車在跑,這才發現,是條盤山公路盤山而下,不禁心生恐意,待會兒駕車下去,壓力山大。聽旁邊的人說,這就是有名的綠汁七十二道拐,為雲南最危險的盤山公路之一。

綠汁七十二道拐,站在觀景臺上,可謂是美景盡收眼底,讓人頓時忘了待會兒還要駕車下去。不過,由於這七十二道拐實在是太美了,使人產生了要儘快體驗和徵服它的衝動。

相關焦點

  • 坡陡彎多路窄 村道通了 行路卻不易
    可是,因為這條路由於資金短缺,加之只是村級聯網路,坡陡彎多路窄,最陡處坡度達60度,上行或下行車輛駕駛員都提心弔膽的,稍有不慎就會翻到數百米的深谷,車毀人亡。這條路也被過往司機稱為達州市的最陡「天路」。何時撫平「天路」?當地群眾翹首以待。近日,筆者走訪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
  • 雲南最險自駕,綠汁鎮七十二道拐的盤山公路,成就今天的滇銅古鎮
    1954年,綠汁的主要產銅區均歸屬三家廠礦開採經營。1960年5月1日正式投產,當年完成銅金屬6059噸,實現利潤108萬元。曾經成為過聞名中外的全國八大銅礦之一。1987年始稱綠汁鎮。綠汁因礦而設、因礦而興,百年礦業的興衰造就了綠汁獨特的歷史文化,是中國礦業發展中一個璀璨的明珠。
  • 彎彎曲曲的怒江72拐擁有巧奪天工的景色
    實拍怒江72拐景色,彎彎曲曲的景色令人流連忘返,好比一條巨龍一樣在此徘徊,整體的景觀如同仙境那般迷人,怒江72拐是指川藏線上埡口海拔達4618米的業拉山盤山公路,位於川藏南線(即川藏公路南線)的邦達鎮至八宿縣城間,16公裡左右,在西藏昌都地區的八宿縣境內,中途經過怒江,坡陡路險,人稱
  • 2.3公裡山路拐22道彎 垂直落差達150多米,和「七十二拐」有一拼
    2.3公裡山路拐22道彎 垂直落差達150多米,和「七十二拐」有一拼時間:2020-08-16 0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3公裡山路拐22道彎 垂直落差達150多米,和七十二拐有一拼 2020年8月14日下午,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 2020年易門綠汁鎮時光音樂節暨稻田開漁節等你來嗨!
    」綠汁鎮第二屆時光音樂節暨稻田開魚節時間:2020年8月25日至8月30日 地點:綠汁集鎮綠汁鎮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稻田放養谷花魚,至今已有近30年歷史,現在全鎮的稻田養魚面積保持在2000畝左右。依託優質綠汁江水資源,稻田水養魚,魚糞肥田,魚糧共存,形成「稻魚共生,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金秋八月魚肥景美,浪漫七夕即將到來,綠汁鎮第二屆時光音樂節暨稻田開漁節也如期而至。八月的綠汁鎮,空氣清靜,一早便可駕車到綠汁觀景臺,看霞光萬丈中雲海翻騰奔湧,108道拐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如一條長龍盤山而上。
  • 綿陽:修高速路挖斷村道 還建道路坡陡彎急引村民"吐槽"
    據村民們反映,當初修這條高速路挖斷原村道後,沒有在原址修建高架橋,而是「另址還建」——在原址旁平移了幾十米,且下降了幾十米的地方修建了高架橋,然後在橋兩端修建引路連接原來的道路。但如此 「還建」,卻給村民出行帶來很多不便。  村民介紹,還建高架橋載重10噸,但兩邊引道坡陡彎急,「路面很窄,遇到下雨還會出現大量積水」,行車很不便。
  • 廣西版「七十二拐」,藏於萬山中的絕美公路,不容錯過的人間奇蹟
    大家都知道怒江有七十二拐,以其又陡又急,九曲迴腸的路況,令人望而生畏。其險峻和雄偉是中國公路的奇蹟般的存在,而在廣西七百弄也有這麼一條奇蹟般的盤山公路,藏於萬山之中,如虯龍般的盤山公路,它盤臥在連綿山巒和雲霧之間,完全可以與」怒江七十二拐「媲美。
  • 坡陡路滑北門坡行人頻滑倒
    坡陡路滑北門坡行人頻滑倒北大街北門坡人行道地磚更新後還是有點滑,滑倒行人的事情還在頻頻發生,上周一場雪,北門坡地磚的問題再次引起廣大市民關注,他們紛紛致電晚報熱線,迫切希望這些地磚能防滑,不再摔傷行人。
  • 山西這裡:懸崖峭壁中的白陘古道,近乎直立傾斜的七十二道拐
    馬圪當鄉雙底村段的原始古道,全長十裡,棧道七裡,七十二道拐險陘三裡。連山中斷絕,其間有苦陘。陘,形聲。字從阜從巠,巠亦聲。「阜」指山丘、土堆。「巠」義為「繃直」、筆直。阜與巠聯合起來,表示「山脈中被自然力攔腰砍斷後,呈現的筆直斷口。」這是百度對「陘」的描述。
  • 文旅融合促發展 滇銅古鎮謀復興——易門縣綠汁鎮的轉型發展之路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李航易門縣綠汁鎮,因綠汁江流經而得名。這裡山環水繞、環境優美,有創承上千年的銅文化。隨著礦產資源枯竭,綠汁鎮通過轉型發展被提上日程。這些工業遺產不僅吸引著那些曾經在綠汁工作、生活過的銅礦人,還吸引著許多作家到這裡採風、寫作、汲取靈感。易門少數民族作家馬玫為綠汁寫作了小說《滇銅密語》,融合了綠汁的山水文脈,書寫了銅礦開採起落。
  • 「紅星新聞」修高速路挖斷村道還建道路引質疑:坡陡彎急 進城需...
    村民介紹,還建高架橋載重10噸,但兩邊引道坡陡彎急,「路面很窄,遇到下雨還會出現大量積水」,行車很不便。「貨車無法通行,轎車要刮底盤,我們如果要開車進出三臺縣城,需要繞行20多公裡。」一位村民說。近日,成德南高速公路公司表示,還建公路的修建系按照設計圖紙進行修建。
  • 梵淨山氣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眺望著一望無際的景色
    一個奇特的環境創造了一個傳奇故事,梵淨山氣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峰高聳立,溪流縱橫,瀑布懸垂而下,古老的特殊地質造就了多彩險峻的山嶽景觀。那天,我們開車從銅仁經過江口,兩個小時就到了梵淨山,因為出發晚了,所以下午4點多去梵淨山,在那裡住酒店,準備第二天登山,吃飯的是銅仁地區的副專員,我是上海人,她說得很幽默,據說登上梵語淨山一定要登上金頂,登上金頂就官職,舉個例子,他們那裡沒有幾個副處長的陪同人登過山頂,七八年了。
  • ...豐收就是多彩的……|小雜糧「盤活」坡崗地,「拐把橋」通往奔富路
    如果說豐收有顏色,木蘭縣吉興鄉五棵樹村的豐收就是多彩的滿山遍野黃豆、綠豆、黑豆、紅小豆,還有金燦燦的穀子都豐收在望。近年來,憑藉著特色小雜糧種植,鄉親們「盤活」了黑土層較薄的坡崗地,闖出了一條多彩的鄉村振興路。
  • 【脫貧攻堅在行動】井岡山:昔日山高彎多路陡 今日動脈通四海血管...
    人民網井岡山7月23日電 (記者 秦海峰)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井岡山鬥爭時期,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成為阻擊敵人的天然屏障,如今卻成為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 村道公路波形護欄板項目建設技術指南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公路的路網覆蓋的面積越來越廣,交通也越來越便利,但是由於條件限制,鄉村的道路多數在陡坡上建設,彎急且坡陡、路窄且路基的基礎差,彎道的半徑不夠,臨水與臨溝道路的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多,所以村道公路的
  • 地球上最彎的公路,在雲南!7公裡68道拐!簡直是魔鬼公路!
    不知你可了解雲南的路?害!雲南的路我知道,十萬大山裡山路18彎,火車沒得汽車快...... 6.3公裡68個彎,平均不到100米 這6.3公裡,我敢打賭,就算你是老司機,也得提起12分精神,並且開這條路不僅剎車踩到腳軟,還轉方向盤轉到手軟! 來看圖數彎道。
  • 南寧長堽至茅橋便道坡陡路爛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廣西新聞網
    市民推電單車上坡有市民反映,從長堽路通往茅橋路的便道 坡陡路爛,好心市民無奈自尋泥沙填路便道不便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鄧色迎 見習記者 林芊芊 文/圖    核心提示    因長堽路修路,茅橋原鐵道口被封閉,為了方便市民出行,新開一條便道從長堽路通往茅橋路。
  • 登山道「多坡少階」科學安全健康
    據媒體報導說,紫金山西段索道停車場經天文臺至西馬腰,將增加一條約2.8公裡的登山道。這是一件好事,但願好事做好,別以阻止山車族為由,建過多臺階路,有違客觀規律,損害登山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要多坡少階安全科學。
  • 雲南有條農村公路,7公裡就有68道彎,堪稱世界上「最彎」的公路
    六十八道拐位於雲南宜良西北,從宜良到靖安哨的盤山公路上,這條在過去羅平、宜良到昆明的古驛道 — 「通京大道」上修建而成的宜靖公路,解決了靖安哨人民的交通問題,同時,也創造了一條奇蹟公路,今天的六十八道拐旁長滿了五顏六色的波斯菊,把六十八道拐裝點成鮮花大道,成了人們的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