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陡彎多路窄 村道通了 行路卻不易

2020-12-20 網易新聞

達州市達川區堡子鎮耿石村1300餘群眾祖祖輩輩盼著修通公路,2013年達巴高速公路金石出口就在毗鄰的通川區金石鎮破石村,盡在咫尺的高速路激發了耿石村群眾的修路熱情,耿石村的群眾拿出自己的養老錢,賣豬賣糧集資30餘萬元,終於修通村道。

群眾進城辦事的時間大大縮短了,群眾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可是,因為這條路由於資金短缺,加之只是村級聯網路,坡陡彎多路窄,最陡處坡度達60度,上行或下行車輛駕駛員都提心弔膽的,稍有不慎就會翻到數百米的深谷,車毀人亡。這條路也被過往司機稱為達州市的最陡「天路」。

何時撫平「天路」?當地群眾翹首以待。近日,筆者走訪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

賣豬賣糧修公路「儘管我都70多歲了,可是為了子孫不再受苦,我把家裡的幾頭肥豬賣了也要交公路款,不夠的話我就找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借。」回憶起當初修路的事情,耿石村三組的老陳至今還有些激動。

耿石村距離達州市城區70餘公裡,距離堡子鎮場鎮20餘公裡,全村1300餘人,400餘戶,與堡子鎮長埡村、煙燈村等相連,與通川區江陵鎮西湖村隔河相望。苦於河流、大山的困繞,這裡祖祖輩輩就沒有一寸公路。

「以前我們買肥料,賣肥豬都是請人幫忙抬,從山下抬上山要一、兩個小時,到了場鎮幾乎就是一整天的時間。」一提到原來沒通公路的那種艱辛程度,組長鄧先才流下了眼淚。

堡子鎮黨委政府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有效利用各種項目資金,村支兩委發動群眾出資出勞,激發群眾的修路熱情。大家有的拿出自己的養老錢,有的賣了自家的肥豬,有的賣了女兒的嫁妝,通過各種方式籌資100餘萬元,2013年就修通了出村的路。此時恰逢達巴高速公路開通,在破石村有一出口,群眾欣喜若狂,又人平出資1000元修通了一條連通高速公路出口的村道,終於實現了祖祖輩輩的公路夢想。

第一「天路」讓人愁

公路通了,給群眾出行帶來了方便。雖然山高坡陡、路窄彎急,但大家都願意走這條路,平時的車流量達到500餘臺次,春節期間達到2000餘臺次。

問題也隨之而來。

由於連接高速公路出口的公路是村道,沒有納入等級公路進行預算和規劃,加之山高坡陡,僅僅能滿足單車通行,這條路存在著一定的危險因素,車多了也經常出現會車難的問題。只要進入村道後,駕駛員在山上山下一公裡外的地方就要一直鳴笛會車,尤其怕在陡坡處會車。即便這樣小心,還是經常出現各種安全事故。

「原來沒有通路的時候我們盼著通路,現在路通了也有憂愁哦,我兒子開車從城裡回來的時候都不敢走高速路,只有走原來的老路,遠多了哦。」64歲的張成五說。

連接高速公路的村道剛剛修通的時候,該村在外的工作人員非常開心,從成都、廣州開車回家過年,喜滋滋地下了高速公路,走上村道的時候,大家都傻眼了,「這是什麼路哦?還敢走嗎?」

該村一位在成都工作有20多年駕齡的人士,開到村道上的時候,兩條腿直打顫顫。在旁人的指揮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開到一個稍微平坦的地方,找了一位本地駕駛員才幫忙開回家,他說這就是達州市的「天路」,比川藏公路還難開。

聯網路可望解決「天路」問題

修路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群眾出行,可是耿石村一、二、三組500餘村民卻只能夠望著近在咫尺的高速公路哀嘆,原因在於:連接高速公路出口的村道只經過了四組,一、二、三組已經修通了組與組之間的部分聯網路,二組與一組之間有2公裡沒有資金硬化,成了「腸梗阻」,無法連通高速路出口,500多村民只能眼睜睜地望著高速路哀嘆。

從破石村高速路出口一條路可以直接到達堡子鎮長灘村、通川區江陵鎮大埡村,另一條就是現在的「天路」可以直達堡子鎮場鎮。如果解決了耿石村一、二、三組的「腸梗阻」問題,便可形成村內聯網,也可以解決「天路」問題。

「我們在區人代會上已經提出了建議,對現在這條連接高速路出口的村道進行加寬,或者進行重新規劃,既可以方便當地群眾出行,又可以減少堡子片區群眾進城的時間。」堡子鎮黨委書記黎小林說。

達川區交通局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現在的「天路」是村級聯網路,為了解決安全問題,目前已經報規。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農村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綠汁鎮綠汁村的七十二道拐,彎多坡陡路更險,景色卻誘人得很
    由於只是知道目的地,路途情況並不知道,只能是全部依賴導航而行。昆明至易門段走了一段高速公路和一段省道,省道也不錯,雙向四車道。從易門城出來就開始走盤山公路了,不過道路為剛改建和大修過的,雖然道路窄、陡、彎多彎急,但兩旁自然植被很不錯,還栽種了許多花草,一路欣賞、一路讚嘆。由於道路急彎非常多,以三十公裡/小時左右的速度前行。
  • 自行車交通 坡陡路窄的山地城市只能說不?
    在一座普遍沒有非機動車道、坡陡路窄的山地城市裡騎行,這樣的選擇也許並不明智。  據重慶市交通規劃部門不完全統計,隨著新城區道路的不斷拓展,全市主城已有上萬人經常騎行自行車上下班,並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方興未艾的自行車交通  家住童家橋、工作在解放碑的市民孫鑫,就是一位騎行的上班族,只要不下雨,他會選擇早上7點背著背包推車出門,從沙濱路、牛滴路一線前往渝中。  王迎迎也愛騎車,她是重慶大學2013級研究生,在虎溪大學城的讀書生活讓她習慣使用自行車代步。「經濟、低碳、自由,這就是我選擇自行車的理由!」王迎迎說。
  • 綿陽:修高速路挖斷村道 還建道路坡陡彎急引村民"吐槽"
    據村民們反映,當初修這條高速路挖斷原村道後,沒有在原址修建高架橋,而是「另址還建」——在原址旁平移了幾十米,且下降了幾十米的地方修建了高架橋,然後在橋兩端修建引路連接原來的道路。但如此 「還建」,卻給村民出行帶來很多不便。  村民介紹,還建高架橋載重10噸,但兩邊引道坡陡彎急,「路面很窄,遇到下雨還會出現大量積水」,行車很不便。
  • 坡陡路滑北門坡行人頻滑倒
    坡陡路滑北門坡行人頻滑倒北大街北門坡人行道地磚更新後還是有點滑,滑倒行人的事情還在頻頻發生,上周一場雪,北門坡地磚的問題再次引起廣大市民關注,他們紛紛致電晚報熱線,迫切希望這些地磚能防滑,不再摔傷行人。
  • 【脫貧攻堅在行動】井岡山:昔日山高彎多路陡 今日動脈通四海血管...
    人民網井岡山7月23日電 (記者 秦海峰)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井岡山鬥爭時期,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成為阻擊敵人的天然屏障,如今卻成為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 四川金陽13公裡盤山通村路28道急回頭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3日電「路通了,兒子用摩託拉著我半小時就到了集市,我們去鎮上賣花椒、蜂蜜實在太方便了!」阿苦哈火談到的這條「路」,是蘆稿鎮的通村公路,垂直高差800米、全長13公裡卻有著28道連續回頭彎的盤山公路,被當地村民稱之為「最美天路」,為中央車購稅下達的通村硬化路項目,總投資826萬元,於2016年完工。公路直達蘆稿鎮油房村和大灣子村兩個行政村,是兩村出行的必經之路。
  • 「紅星新聞」修高速路挖斷村道還建道路引質疑:坡陡彎急 進城需...
    村民介紹,還建高架橋載重10噸,但兩邊引道坡陡彎急,「路面很窄,遇到下雨還會出現大量積水」,行車很不便。「貨車無法通行,轎車要刮底盤,我們如果要開車進出三臺縣城,需要繞行20多公裡。」一位村民說。近日,成德南高速公路公司表示,還建公路的修建系按照設計圖紙進行修建。
  • 村道公路波形護欄板項目建設技術指南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公路的路網覆蓋的面積越來越廣,交通也越來越便利,但是由於條件限制,鄉村的道路多數在陡坡上建設,彎急且坡陡、路窄且路基的基礎差,彎道的半徑不夠,臨水與臨溝道路的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多,所以村道公路的
  • 南寧長堽至茅橋便道坡陡路爛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廣西新聞網
    市民推電單車上坡有市民反映,從長堽路通往茅橋路的便道 坡陡路爛,好心市民無奈自尋泥沙填路便道不便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鄧色迎 見習記者 林芊芊 文/圖    核心提示    因長堽路修路,茅橋原鐵道口被封閉,為了方便市民出行,新開一條便道從長堽路通往茅橋路。
  • 路雖遙,行則必至——記在劍閣縣姚家鄉銀溪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2016年8月—2017年12月,受民進四川省委委派,我到廣元市劍閣縣開展定點扶貧對口幫扶工作,掛職劍閣縣扶貧開發和移民局副局長並擔任劍閣縣姚家鄉銀溪村駐村工作組成員。一下劍青路,就進入坡陡彎急的蜿蜒村道,我雖然也是從蒼溪山區走出來的山裡娃,但還是不由自主地摳緊了腳板,不足10公裡的山路,下車時腳已隱隱作麻。後來才了解到,之前的的老山路又險又爛,2015年初,民進省委專家組來考察時,中巴車開到半路大家就得下車步行,經過穿村而過小河上漫水橋時,河水都淹到大家的腳背了。
  • 漳州浦南鎮雙溪村:家門口那條路通了,村民的心裡暖了
    來源:臺海網一條寬6米、長1.2公裡的村道,改變了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雙溪村的命運,村民們的心裡暖洋洋的——家門口那條路通了……許多遊客到雙溪村體驗鄉村遊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雙溪村,以前,村民出行只有走縣道501線一個單選項,自從家門口的這條坪溪路連接線打通後,出行道路截彎取直,村民們的出行路線變成了雙選項,可以不再需要繞行鎮區,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安全,也分流了鎮區四分之一的人員、車輛往來,緩解了鎮區交通壓力。
  • 深思考 | 路路…路路…路路路,陵川浴火重生的涅槃之痛?
    建國前,陵川有10條大路,分別通到長治、高平、晉城、修武、輝縣、林州、壺關七地,其中輝縣3條、林州2條。魯迅說,路是人走出來的。的確,這10條路,除長治、晉城、高平3條勉強能通鐵輪車,都是只能人走馱運的小道。
  • 「截彎取直」,他們盯了9年!
    >「以前這條路很窄,而且彎多坡陡,兩車交匯通行困難。現在好了,你看不僅路變寬了,兩邊的環境也變美了。」對於家門口這條道路的改變,汪家塢自然村村民李銀龍喜上眉梢。為了「截彎取直」這四個字能落地落實,桐廬縣的12位人大代表,用了9年時間接力推動。 分老線是連接桐廬縣分水鎮和臨安區洪坪老塢的一條縣道公路,途徑桐廬縣的分水、合村等地區,是當地的主要經濟運輸動脈。
  • 草原天路部分路段21日起封路 封閉時間到2018年5月1日止
    原標題:草原天路部分路段21日起封路  據河北省張北縣人民政府消息,從10月21日起,草原天路迎來一年一度的封路期,部分坡陡、彎急、路滑路段將禁止車輛通行。  據悉,封閉路段為張沽線十一號梁天路入口處至張北縣油簍溝鄉黃花坪村路段,張北縣戰海鄉水泉窪村天路入口至張北縣油簍溝鄉黃花坪村路段,張北縣207國道蘇蒙烈士塔天路入口處至臺路溝鄉劉家坊村路段,臺路溝鄉鎮邊臺村至白龍洞路段;封閉時間為從2017年10月21日起到2018年5月1日止;封閉原因為進入冬季和森林防火期,草原天路部分路段森林茂密,坡陡、彎急、路滑,極易發生火災、交通事故,封路是為了適應森林防火要求和保證司乘人員的人身安全
  • 車多路窄彎大 南寧大明山假日旅遊遭遇「上山難」
    2005年1月2日上午,參加南寧天天遊的40多名遊客一起乘大巴來到了大明山。在大明山腳下,遊客們看到上山的公路上已經排滿了等待上山的汽車,不少遊客還是從柳州、北海等地趕來的。由於上山的道路彎大坡急,而且路面狹窄,大巴車無法上山,近50名乘客只能換乘由風景區提供的中巴車,或者搭乘當地村民的摩託車上山。
  • 新龍縣:「傷心路」變「舒心路」
    通鄉油路好漂亮甘孜日報訊 通村硬化路蜿蜒延伸,兩邊山地青稞披綠,側旁小溪淙淙如弦。「以前村裡沒公路,通鄉的也是一條『土路』(機耕道),到縣城要兩個小時。因為路況不好,騎摩託車稍不注意就滑到路邊溝裡了。」哈米村村民呷絨澤仁回想交通不暢帶來的不便,仍是心有餘悸。說過去不堪回首,談現在滿面喜色。呷絨澤仁說:「現在通鄉有瀝青油路、通村有水泥硬化路,還有連戶路到家門口,車跑起來又快又安全,到縣城只要半小時時間,費用也只有原來三分之一。
  • 登山道「多坡少階」科學安全健康
    據媒體報導說,紫金山西段索道停車場經天文臺至西馬腰,將增加一條約2.8公裡的登山道。這是一件好事,但願好事做好,別以阻止山車族為由,建過多臺階路,有違客觀規律,損害登山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要多坡少階安全科學。
  • 丹鳳縣花瓶子鎮過風樓村通村公路什麼時候能復修?
    直至2012年上級公路管理部門給鋪上了水泥路,可是水泥路的路面緊緊只有4米寬,本來起於鐵峪鋪鎮花廟村(蘇溝路口)經過風樓村蘇河村至竹林關的公路卻只鋪到了龍王廟、通往花瓶子鎮的路在李條溝腦彎急坡陡致使車火車根本無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