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由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組委會主辦,中國IDC圈協辦的第十五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 2020)進入了第二天的議程。經過一天精彩紛呈的討論,數千名參會人員,包括IDC企業、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金融、政府和廠商等產業上下遊領導、專家以及從業者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關注並參與了今天的論壇。
今天的主論壇主題為《重新定義IDC——未來IDC論壇》,本次論壇分為人工智慧與IDC、金融科技與IDC、金融科技與IDC三大篇章,討論未來IDC的種種發展可能。在第三篇章「智慧生活與 IDC」論壇上,由睿馳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戰略官劉孝貴主持,本田-海納新思智行服務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長張桐、中金數據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架構師李京川、中國聯通雲數據蔡欣、泰豪智能數據中心事業部總經理佔濱等嘉賓共同進行了一場題為《智慧生活定義 IDC》精彩的圓桌討論。
桂林:非常精彩的演講,人工智慧給我們生活、企業和每個個人之間的關係帶來了變化,今天我們還特別邀請了各個不同行業的人,來一起探討一下智慧生活。智慧生活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每一個不同行業的人在中間扮演的角色我們怎麼看?我們會邀請四位嘉賓來到臺上,他們是:本田-海納新思智行服務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長張桐、中金數據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架構師李京川、中國聯通雲數據蔡欣、泰豪智能數據中心事業部總經理佔濱。
這次IDC走了16年,第一次想跨出這個圈,所以重新定義IDC。昨天有個老朋友說,他一直不理解我在IDC行業怎麼重新定義IDC。我剛才表達了一個含義,當社會逐漸變成萬物互聯,數據在驅動這個社會變革,乃至於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各個方面結構上有變革的時候,每個人和每個企業在裡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是什麼。為了讓大家理解智慧生活不同的企業扮演著什麼樣不同的角色,我們也請嘉賓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以及自己的公司的情況。
張桐:大家好,我叫張桐,來自海納新思智行服務有限公司,我們公司是本田子公司,今年7月份在大連註冊成立的一家合資公司。我們是智行服務公司,不是車企,是服務公司。我們做什麼的呢?其實是負責在本田(中國)為了加速中國大的產業變革中汽車的智能網聯服務升級的任務,這樣成立的一家公司。
李京川:我來自中金數據,是一家第三方數據提供商,2005年到現在15年了,過程中公司逐漸壯大,全國各地我們一共有四個點,馬上天津武清會成為第五個點。北京這個點是最早的,應該說是名聲最大的點,但是只有100畝,也是最小的,2005年大家對數據中心領域看得不是那麼清楚,所以那時候覺得100畝地已經很大了,現在最新的點最少也是三四百畝,三四萬的機櫃。
中金是橫縱兩個方面,水平方向上是站在數據中心層面上,大家可以這麼來記住中金,它是全生命周期的提供商,從數據中心的規劃、拿地到設計,一直到運維、銷售,整個一條龍下來,無論您在哪個環節有需求我們都可以提供服務。還有垂直層面,其實中金不僅僅是提供底層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服務,我們是一家全棧的服務提供商,從底層服務到高層應用開發,我們都可以提供,這也是客戶給我們逼出來的,我們一開始由於做底層,但是客戶的需求,各個層面的需求都有,就把我們打造成了全棧的服務提供商。
在這裡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給我們機會為各個領域的朋友提供服務。我叫李京川,來中金三年的時間,以前在愛立信、華為做過,我的老本行是數據通信這個領域,現在也算是一個IT老兵,但是是數據中心領域的新兵,希望今後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聽大家指教,謝謝。
蔡欣:在座的可能很多都是我們中國聯通的合作夥伴,包括是我們合作得非常好的朋友,包括中國聯通自己的業務感觸也非常深,我要特別誇獎一下剛才兩位合作夥伴。其中一塊是中國的智能出行領域裡,尤其是汽車的車聯網,中國聯通在最早期的時候做了80%的市場份額,包括以寶馬、奔馳戴姆勒為代表的,本田也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中金也是我們非常佩服的數據中心的服務商,因為他們剛剛和滴滴籤訂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我們也是很有感觸。所以我來這兒主要是向各位合作夥伴深度交流和學習,我來自於中國聯通集團旗下的雲數據公司,雲數據公司的一個子品牌,智雲,我們發布了全新的戰略,就是創新與智慧同行。在生活、交通、產業等等,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各個領域方面依靠著5G,包括雲大物智整個產業線,是這樣一個生活場景,我叫蔡欣來自運行維護部的BU,專門負責聯通集團Top20集團客戶,黨政軍企業解決方案,包括技術委員會的工作,謝謝。
佔濱:大家下午好,我來自北京泰豪智能數據公司,叫佔濱。我們做的工作跟整個IDC行業息息相關,我們是基礎、運營、建設整體的服務商,我們以前做的更多是偏重在應用層面,包括智慧平臺、智慧水務,大數據平臺。正是因為我們有了應用層面的經驗,我們重新往迴轉型做IDC行業的時候,能和其他IDC公司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我們跟政府和各個地方交流的時候,大家都會面臨到一些問題,如果單純做IDC它的附加價值是什麼?我們想著是在IDC傳統產業上附加一些和應用息息相關的,和在座各位做的,不管是出行還是傳統車企,其實這些是作為地方以及政府更希望看到的東西。
桂林:今天論壇的主題,主辦方定義的名字叫智慧生活與IDC,實際上在這裡我個人更傾向於IDC的定義就不是傳統IDC了,包括臺上坐著四位嘉賓。這個C就是在網絡世界裡面的數據所驅動的連接的內容,在數據驅動,在萬物互聯的世界裡,從各個方面其實每個個人切身的感受的同時,企業也在重新定義這種連接。其實連接已經從過去最早的人們的握手,甚至連鞠躬敬禮,到後來的擁抱,到虛擬的QQ、微信等等,連接本身也在發生著重新的定義,在這樣的過程中,每個人還有我們所在的企業,在為它重新定義一些什麼樣的連接?重新定義它本身的內容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
物理世界的網絡實際上就是道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需要兩樣東西,一個是汽車,一個是能源,基礎是道路。我首先基於出行以及能源,跟這兩個有直接關係的,如何看待未來的,或者你現在正在參加,去改變變革能源或者出行,你們分別怎麼看?或者怎麼做?
佔濱:我簡單談一下,因為我們大家對於出行,包括汽車,提得能源非常多。但是現在在社會的主流聲音我們聽到更多都是以新能源為主的理念,這個不能否認是國家在倡導的一些東西。但是因為我們是IT人士,這些新能源可能離我們相對遠一點,更多的是需要在政府或者社會層面,對於我們從出行,包括所有能源的產生,政府怎麼做一個統一的管理和管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河北的石家莊,把河北石家莊大概將近300家的工業企業,以及和道路交通,甚至路燈,所有能源的實時使用情況給政府做了一個大數據的平臺。這個平臺幹什麼用?可能在政府做宏觀調控的時候會看到一些產業轉型,包括所謂的碳排放,所謂能源產生。通過這些數據能給到我們落地到交通層面來講,給到我們所有道路的使用情況,包括哪些道路的規劃建設,未來的使用,可能提供一個比較優質的相應的數據,這是在能源方面來講,跟出行或者交通相對有智慧一些的地方。
傳統我們看到一些路口,相應的監控,其實這些監控並不單純是做數據的抓拍,更多是通過數據分析後臺整個交通實際的情況,給到最合理優化的交通解決方案,這是從能源和出行可以有結合的地方。
張桐:剛才桂總介紹的時候也說了,今天以本田子公司的身份來這個會議,其實確實是屬於跨界了,但是也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當時邀請的時候,我看到這個標題叫重新定義IDC的時候,我對IDC本身了解的不多,我映入眼帘的時候解讀IDC這個詞的時候,其實把它解讀成Internet defor car lit智能社會的移動單元,以前的車是單獨的個體,但是隨著智能網聯的發展,變成了整個智能社會的移動的單元,我們承擔的角色更多是包括這家公司被成立的意義,也是我們希望以更開放的態度,擁抱網際網路的思維,把很多在網際網路上很成熟的,甚至網際網路上創新的思維,新的樂趣體驗,通過以車載的方式如何呈現和提供給我們的消費者,這是我們海納新思承擔的,尤其是本田在中國承擔的責任。
車變成智慧板塊的時候就是跟跑的大數據單元,我們跟數據其實是息息相關的,以前的車可能啟動了以後老百姓關心的是說這個車耗油多少卡,加油多少錢,但是現在更多是如何通過一些數位化的方式,去把車本身的狀態,包括通過數位化的算法,如何提供給我們的消費者更多的很好的,好玩的推薦的服務。
包括最近參加北京車展、廣州車展,作為普通消費者,除了傳統關注的汽車方面的動力,一些外觀,外型的因素之外,其實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更多考量的是汽車未來在智能化社會裡有多少智能連接的功能,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來講,可能慢慢被這個社會薰染了,變成智能網聯也好,智能連接也好,變成我在購車中很必要的選項,這也是剛才幾位嘉賓演講的過程中提到的,現在的環境發生變化了,用戶發生變化了,我們與此同時這個產品作為我們來講本身承載的是車,我們這個產品應該做出什麼樣的變化,也是我們在逐步思考的。
我今天也是作為汽車圈出來的人,更擁抱網際網路的心態,希望能夠跟業界的IDC圈的各位大佬、同事、朋友們,產生一些新的火花。
桂林:剛才聽完能源和出行之後,我也不按照官方的東西,說聽到的答案都說好。給了我一個非常直觀的感覺,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如何驅動技術越來越智能化,我們都是剛剛起步。能源為城市做整個智能城市的控制看板、控制中心,張總提到一臺車更關注這臺車產生的更好的應用,所有的東西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我現在所負責的業務板塊裡有專門的車輛服務板塊,所有的車跟網絡都是連著的,當網絡發生癱瘓的時候,我的用戶體驗非常糟糕,我下面運行的400臺車,如果發生網絡癱瘓,這400臺車無法被用戶使用,或者正在被使用的用戶中會產生非常不好的體驗。當數據堆積和應用產生的時候,如何提供一個最有保障的,有強運維系統,安全系統的一套數據支撐方,像中金、聯通,你們怎麼看,除了在後臺支撐一樣,用智慧的方法,AI的方法做運維,怎麼看待它和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每個個體所產生的智慧動作發生的關聯?
李京川:這個問題很大,我再消化消化。我覺得是這樣,如果您提到的是對於我們數據中心來講,對於我們在整個產業鏈或者整個鏈條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來講,我們的責任是什麼?其實就是運維好我們自己的數據中心,這其實就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既然客戶把數據放在這兒,就是必須把這個事情做好。
如果說到數據中心運維,其實我感覺如果說智能化運維,跟今天智能生活之間應該不是同一個,此智能非彼智能。既然說到這兒,我多說兩句,關於智能化運維我是這麼理解的,或者中金是這麼理解的。
我感覺分為三步走,尤其是大型數據中心,上萬個機櫃數據中心一開始運維並沒有那麼成體系,很多時候大家是處於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人工運維的階段,這應該也是一個必由之路。慢慢的從人工的運維逐步過渡到所謂的自動化運維,我認為包括中金公司自己的運維系統,更確切地說是處於這麼一個階段,自動化運維就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可以自動的報警,有一些預案產生,到最後可能會有自動的報表出來,還有一些自動的手段出來幫助領導做決策支撐,整個一套運維系統都是這樣做的。往往大家會講自己是一套智能運維系統,但是我感覺這個智能跟我腦子裡想的有一定的差距。
我心目中的智能系統應該是什麼樣的?智能運維系統應該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預見性的系統才能成為真正的智能運維系統。自動化的運維系統是什麼意思?當發生事之後,我來做得足夠快,足夠準,但是畢竟還是事情發生之後再做。而真正的智能化運維系統含義是什麼呢?在事情發生之前我能夠有一定的預見性,能夠知道大概這種情況下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或者在哪個點上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我提前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這才是一個更高的境界。
如果真正想做到智能化運維系統,我感覺網紅必須出現,一個是AI,一個是大數據。中金已經有一些嘗試了,我們在自己的運維場景中,所謂自動化運維系統中已經嘗試在做這種事情,就是融入中金運維知識庫,中金已經15年了,這15年風風雨雨做了很多事情,大事確實沒出過,但是小事也從來沒斷過,客戶的投訴,這是肯定的,成長的煩惱嘛,一定會有這麼一個過程,就形成這麼一個知識庫。我們會在裡面部署相關的大數據的算法,進行數據的挖掘。
挖掘出來一些東西以後,再配合相關的AI系統,正在一步一步的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桂總剛才問的這個問題,在整個環節中,我們作為一個數據中心提供商,我們能夠做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服務做得更好,更智能,更具有前瞻性,這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桂林:這已經很好了,你們穩了外面的應用才能穩,聯通蔡總怎麼看?
蔡欣:我說的內容可能稍微豐富一點,因為我們是一直作為專業化子公司出現的,當時成立的時候中國聯通集團就賦予了很重要的歷史使命,打造中國聯通沃雲。第一階段很感謝集團和公司領導的信任,我們已經比較早的搭建了智能運維系統的出行,並且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一部分預見性前瞻性的工具或者功能,現在正在加緊做二期和三期,包括整體的智能運維的系統也已經全面啟動了,我們是向上,向金融科技最高端的國有大行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我們向下也開展了沃雲技能大賽,雲的全面培訓,對整個集團進行雲層面的賦能,做了1.5萬人中國聯通在三大運營商裡走得還是非常快的,基於國家混改的要求和戰略任務,應該說是全面的擁抱智慧,擁抱智能化。
而且在我們整個發布的戰略裡,雲大物智,雲放在第一位,雲網邊端業,也是雲在第一位,在業務上的協同。雲的未來趨勢是不可擋的,也非常感謝論壇給了這麼好的機會。因為重新定義IDC我們已經看到了,在整個內部談到IDC的時候,已經沒有IDC這個字眼了,我們全部叫智雲。包括四川聯通天府數據中心也是智能下面的一個單位,全面雲化,這對重新定義IDC是比較深刻的理解,中國聯通是5G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疫情期間完成了行程碼,大家感受也很深,整體的提升,包括對於雲的全面認識,包括重新定義IDC,已經是實現了,俗話說未來已來,實際上未來已經撲面而來了。剛才有兩位老總講得非常好,講得非常精彩,在興業銀行也是用得非常多,這種智能客服也是主推的,如何把智能客服做得更優,體驗性更好。
另外一個角度對車企,對交通行業關注得比較多,網際網路企業大家關注的有一個點,通常要打造一個極致的用戶體驗,無論是新能源車企還是傳統車企都在轉型,以小鵬汽車為例,有一個很好的功能,就是在一定的限速情況下,自動拉緊安全帶。這是非常小巧和安全的功能,要精確實現的話,我相信後臺人工智慧算法包括整車智能化系統,應該是從當初體驗過的塞班,升級到蘋果時代的感覺。小鵬高端汽車上面自帶超高清攝像頭,有時候不理解為什麼最高端的車要帶攝像頭呢?無形中是個地圖甚至是衛星的搜集意義,產量的海量數據和顆粒度超過原來的測算,所以我挺欣賞本田領導所說的,未來的汽車,包括整個交通行業,整個智能出行所產生的海量數據,是要有所承載的,要帶動整個IDC浪潮到非常高的程度,而不是我們眼前看到的第一波,所以這個說得非常精彩,而且恰逢其時,謝謝。
桂林:謝謝蔡總,我沿著你的話題繼續往下,不管是出行還是保證所有應用服務最安穩的中金,乃至到聯通,為所有用戶提供雲的服務,乃至於提供大的業務結構都提到了數據,這當中肯定有一部分數據是敏感型數據,有個人的,有企業的,有金融的,有國家的,在這樣數據的調取過程中,不知道你們怎麼判別數據安全性的定義,以及數據安全性的保障,分這兩種。一種我們剛才談到了,要保證整個數據運用系統的穩定性,還有一種是整個結構以及這樣的過程中數據應用的合規性、合法性,存儲的合規性、合法性,是否因為你們本身就擁有巨大的數據,你們是否本身也會對這些數據產生什麼其他的應用等等,其實在中國這一塊目前還是走在正在很進的道路上,歐美會非常嚴格,有利有弊。
中國相對開放的環境,造成中國如此蓬勃發展,歐美也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了他們應對相對於中國看上去更落後一些,有利有弊就不知道了。比如說健康碼的搜集,行程路徑的搜集,你們對數據安全,數據使用安全的定義,也想聽聽各位的真知灼見,你們是數據真正的存放地和擁有者之一。
李京川:我們雖然是數據的存放地,但是我們是不碰的,這個是業主屋裡的東西,我們作為物業是不能碰的,但是不代表我們不會提供相關的增值服務。說到安全,首先說誰對數據安全負責,應該是數據的所有者,或者想把數據放在什麼地方,並不是物理存放地,而是法律上對保管者的要求,應該是對它負責的。
作為中金數據,我們雖然掛著數據這兩個字,但是數據跟我們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不過這個事情如果延伸一下來說的話,如果類似於我們這樣的IDC企業都是這樣一種態度來面對變革的話,說實在的我們在這一輪浪潮中又會是一個旁觀者,又會是一個俏也不爭春的角色,我們要主動參與進去,我也思考過這樣一些問題。
我們如何把手伸向人家家裡本身不應該歸我們的那一塊財產,當然我們並不是覬覦那塊財產,而是我們能不能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是我的一個想法。所以我想到的是,因為數據安全大概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數據的私密性,就是說不能讓別人碰到我的數據,第二個是數據的完整性,就是說傳輸或者保存的過程中,保證數據沒有變過。數據的私密性單說,至於說數據的完整性,現在有一項技術跟它是相關的,就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並不是完全解決的,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或者整個交易的可靠性、可信任性。有沒有可能把類似的區塊鏈服務放在我們數據中心的增值服務例?因為區塊鏈這個技術很大程度上是更平臺化的服務,更系統化的,並不是每個人自己想搞這個東西就非常方便搞出來的。
非常方便在一個平臺上,比如說在雲平臺上,進行區塊鏈服務,類似於這樣一種概念推出去之後,就是可以為業主提供一定安全性的服務。如果業主自己仍然對這個不滿意,自己可以加密,加密的區塊鏈,這樣我感覺在我腦子裡,這個方案是很完美的方案,無論是從系統中還是點對點的層面,都可以達到非常好的安全性,這也是服務於智慧生活,智慧生活一定會對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家會知道這是非常老的話題,甚至比網際網路歲數還大,網際網路之前就有數據安全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能提供這樣一種服務,我感覺是對智慧生活非常大的促進,這是我對於數據安全方面的淺薄理解。
桂林:佔總這邊也涉及到了大量的數據採集、應用,你作為數據的獲得者,並且是直接的使用者,怎麼來看?如何對這些數據的安全進行定義和保障?
佔濱:接著剛剛李總說的,大家對於數據的敏感性這個問題很在意,我們這個企業的特點,因為一直在給政府做一些相關的服務工作,所以我們手上有大量的外人看來政府那些所謂的敏感數據。如果你做平臺的建設過程中,你排斥這些數據,你永遠做不到給政府最好的服務,那我們怎麼辦?其實我們更多做的是只能把那些敏感性的數據做一些清洗和清理,之後再做一定的總結歸納,再反饋給使用部門,為它未來的不管是政務工作還是其它相應的工作,給出更好的指導和建議。
政府部門可能對於這些數據平臺只是一個使用性的功能,你給他什麼就用什麼,他無法知道我需要什麼樣的數據,或者通過不同的衙門口過來的數據,怎麼產生一些共鳴點。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給某一個地級市做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的時候,涉及到全部的21個部門委辦局的相關數據,全部要集中到同一個平臺上,可能在以前這個事情是無法完成的,因為各個委辦局之間數據是不共通的,可是當政府牽頭做這個事情之後,我把數據全部拿到,會發現原來公安的數據和交通的數據有一些有衝突的地方,或者有一些重複的地方,大家可以做一定的優化。甚至很多金融的數據能給到其他行業做一些很好的指導,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把這些原來所謂的敏感性數據做一些清晰和處理,我們所謂的安全並不是怎麼防住它,而是怎麼從我們認為所謂的數據的洩露等等這些事情,變成堵是堵不住的,我就去梳理它,這是我們對於數據安全簡單的想法。
桂林:有效合理的利用。那接著問一下海納新思的張總,我知道你們公司成立時間不久,但是代表傳統車企要開始向更加智能化的時代邁進的時候,你們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去評判未來涉及到數據安全這方面的定義,或者怎麼看數據安全?
張桐:首先我就不評判了,我可以說幾點自己的認知。因為車企做車這個事情首先就要保障安全,只不過在網聯的時代,我們要把車重新定義之後,車具備了網聯功能之後,像手機一樣,就要思考本身由於連接網際網路的這種安全性。我認為數據的安全,我個人理解包含兩方面,首先數據本身就是一個資產,家裡面的資產,本身它就是很重要的東西。之前我跟友商,相同車圈的數據負責人、老總在談相應的合作,當時一談到數據的時候,大家兩手就緊抱著,就是你拿我們家東西幹什麼,很防備的態度。我們作為車企擁有很龐大的數據,我們也認知這個數據可能會有一定的作為資產來講,本身是有價值的,但是這個價值真正體現在哪兒的話,大家都是在探索的階段。一提到數據資產大家都不願意說,是家裡的東西,先別窺探這些東西,這是數據本身的安全性。
第二個是數據產品的安全性,特斯拉在智能網聯電動化方面走得更前面,具備手機智能的情況下,思考如何給網絡防攻擊,之前車輛可能會被其他人控制有這樣的bug,我們在設計相應功能的時候可能會著重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本田作為一個特別傳統的日系車企,在做車本身的時候可能要提前量三年做相應的安全驗證,包括我們現在要邁進一個新時代的時候,我們也會有內部自己很強化的標準,因為首先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東西,是不能被丟掉的。但是確實你說這裡具備什麼樣的行業標準?我們還在摸索的過程中,跟網際網路圈去學習一些規則,包括我們在車圈跟大家一起研討也好,可能這是慢慢重新塑造和定義的過程。
桂林:回到中國幾大運營深是最終數據的匯聚,也擁有最大量、最全量的個人用戶,乃至於各個方面的數據,蔡總對數據安全做一個總結式的看法和發言吧。
蔡欣:這一點到現在為止,數據安全還是比較敏感的話題,而且相關的法律馬上就要出臺了,因為草案正在審閱過程中。坦率來講,運營商本身是一個國企,並且需要高度嚴格履行社會責任感。從我了解的方方面面來看,移動、電信、聯通、鐵塔,這四大運營商,儘管是收集並且是精確的挖掘,或者經過脫敏處理做了很好的數據的運營,但是在對於數據的保護和提供上,應當說還是非常嚴格,而且是非常審慎的。在整個工信和網信領域,做日常的數據非常嚴格,要求很高。在金融相關領域,按照銀監會的要求是非常審慎的。因為我也和一些高級別的領導接觸過客戶,他們有時候會開玩笑說,運營商手裡全是金礦,但是不能會、拿出來,應當說從履行社會責任感來看,運營商內部管理還是非常嚴格的,我們雖然是一家叫數據的公司,叫雲數據公司,但是我們更多做的是IDC和雲的運營層面,更像是智慧管道的層面。對於整個集團數據的管轄,都有大數據公司來統一管理,並且是只能以產品化的形式提供,不可能將數據提供到外面去,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還是非常謹慎的,對於保護個人信息也好,保護用戶的信息也好,包括保護看起來不太重要的數據也好,這些流程都是相當嚴謹的。
桂林:隨著智慧生活和智慧化,準確說人類世界逐漸變得數據化的這條道路上,我個人對數據安全的敏感性會比較高,因為我以前是做數據安全的時間會更久一點,不管怎麼樣定義,不管法律、法規怎麼樣定義數據安全,怎麼樣保障它,總歸無法擋住數據把這個世界逐漸的推向了無法想像的一種智能化狀態。四位剛好扮演了四種角色,第一個為所有未來的社會提供大服務的,聯通雲。為所有大服務中提供基礎的,中金數據。為這一切提供建設規劃,以及服務於政府,指導於政府,社會應用的佔總。最直接看上去是一個龐大的行業,實際長為每個個體提供服務的張總。
未來5-10年,我們身體還非常健壯的年代裡面,可以看到到的你們想看到的,你們認為我們現在生活中哪些東西會進化,或者迭代的一種智慧生活的展望也好,你企業在中間扮演什麼角色,提供哪一類服務,哪一類產品也好,你自己是怎麼樣享受這樣成果的社會的個體,這個話題新從張總開始,因為是從個人提供服務的。
張桐:我站在消費者的眼光裡去暢想一下5-10年,我們希望通過海納新思這樣一個本田旗下,服務於汽車智能網聯的公司,能夠為這個社會,為我們的消費者個體去實現我想暢想的生活。我理解5-10年的光景裡,因為我們現在所說的自動駕駛也好,車路協同也好,萬物互聯的狀態,多多少少應該會來到這樣一個時代。我理解我擁有一輛車,這個車可以跟我的家是聯動的,跟我朋友的車是聯動的,跟我二輪小摩託車是聯動的,包括跟交通,跟家裡面的安保,所有的環境是打通的,可以在車裡用一些自動駕駛的功能,很開心的打開我的收音機,收音機裡播放的都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新聞,按照我個人喜好,通過背後的一些數據支撐給我播放的新聞、音樂,我上班的途中,在車裡喝著咖啡,基於外面的光景,會自動的給我變換著情緒上的音樂,包括到我公司之前有沒有相應的停車位,告訴我預約好了,包括晚上下班的時候會知道我的行程,可能提醒我跟我的朋友有相應的聚餐,有沒有訂好飯館,可能會有個小機器人跟我說你最近喜歡吃什麼,要不要幫你預約上。所有整個的過程,就像剛才李總說的,我們是超前的幫我們消費者想到,並且做到,在整個出行的全場景過程中,是一個無縫的,很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整個車就是很單純的移動的工具,我讓他在車裡面真正的跟他的生活是無縫連接的,這是我對未來5-10年,希望我們通過我們自己也好,通過我們的合作夥伴也好,能夠為最終端的消費者,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而去發揮我們自己的能量。
桂林:這是為個體提供,要完成這個一定少不了城市建設,請佔總,代表你的企業看一下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怎麼適配這樣的變化。
佔濱:感謝主持人,我覺得我們泰豪一直都在做,包括去年北京市上線北京市城市大腦這個平臺,是我們泰豪歷時兩年研發上線的。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在一個城市裡講,城市有平臺,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不同的區縣、街道,都有不同的數據管理平臺,這樣才能把整個城市所有的數據打通起來。最開始是一個城市,我們泰豪跟國家信息中心有一個合作公司,專門給全國各地很多城市做智慧城市的頂層規劃,我們希望未來能給中國乃至國際上的一些相應的城市,每一個城市針對不同的特點都有自己專署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不需要我到這裡拿出很多數據,到另外一個地方又拿出來很多,而是將來跟所有數據相關的所有部門打通,能形成真正的,智慧化的城市和世界,這是我們未來5-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一直立志於去做的事情,謝謝。
桂林:你個人所期待的5-10年的智慧生活會是什麼樣的樣子不知道,但是沒關係。為企業,為城市服務,為個人服務,到這邊最終的支撐方,想聽一下李總的說法。
李京川:最終提出的要求都得落到我們身上,感覺壓力山大。未來5-10年首先是數據大爆炸,這是肯定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這個就不細談了。站在我們內部來講,我感覺從兩個層面上,一個是內驅力,一個是外驅力。
未來5-10年,內部就是運維這一塊,作為我們來講,肯定還是要更好的保障,雖然壓力更大了,但是還好,由於更好的技術手段來協助我們,來輔助我們,更幸運的是我們現在已經動手了,無論是AI還是大數據這一塊,都已經逐步進入到智能化運維平臺研發的roadmap裡去了,我們對未來5-10年非常有信心,未來5年做得很好,未來15年我們相信一定會做得更好。
另外如何對外提供好服務的角度,我原來是搞網絡的,大概三五年前有一個非常火熱的概念,就是所謂的SDN,就是軟體定義網絡。而且那個時候所謂的軟體定義網絡,軟體定義這幾個字,凡事必給軟體定義掛上鉤,其實大家想一想所謂軟體定義背後是什麼?從技術層面上叫軟體定義,但是如果站在市場的角度來說,其實就是需求定義。不同的需求你的網絡要給它提供不同的服務,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其實軟體定義的網絡,軟體定義的存儲,我們未來5-10年數據中心是什麼呢?我感覺也是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這裡面可能就有很多人性化的服務,我們剛才講到了很多智能生活不同的應用,不同的應用可能會對數據中心提出不同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沒準是5點到8點是一個要求,8點到12點是另外一個要求,不是一下長期的永久性的要求,而是經常在變的要求。比如說光棍節的時候,雙十一的時候,對於帶寬的要求,對於存儲的要求,對於算力的要求,不是同一個數量級,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數據中心該怎麼適配?如果都是純人工的,那對於客戶需求反映的敏感性就會大幅度下降,客戶的滿意度也會下降。
所以我感覺並沒有非常清晰的藍圖,但是我相信軟體定義,或者說需求定義,需求驅動的數據中心,應該是未來5-10年,甚至更長遠的趨勢。
桂林:在中國其實已經逐漸變成了軟體定義一切,就是SDX,軟體定義汽車已經來了,這個在汽車行業喊了多年時間了。後來我有一個思考,跟李總有點類似,前面的S我不作為軟體,而是定義為smart,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於人們無限想像到的一種為了偷懶的聰明而產生的需求,產生的定義。所有的一切歸總到一起,有一個大一統服務的提供商,在中國有三大運營商,聯通在中間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你們會感知到非常多的變化,你是怎麼看的?蔡總。
蔡欣:謝謝主持人,這一點我們已經不是暢想了,而是逐步成為了一種現實。雲現在是無處不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包括全國有十幾個智慧相關的基地,在做的各種項目也是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在全國大規模的開展,所以雲這種無處不在,甚至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的特性,我想是全面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雲這一點應當說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一個方面,因為雲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最基礎的設施,所以對於雲的納管能力,多雲的納管能力,未來4-5年裡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也是非常剛性的需求,可能很多服務提供商,業務商,業務運營商,包括業主,一直到個人,不管是在什麼維度,包括在生活中小小的細節裡,都必須面臨你如何管理自己個性化的,需要使用的雲。
比如說手中的華為手機,非常剛性的需求就是雲備份,如何設置自己的雲備份,是一天、兩天、三天、五天、七天,很多都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桂林:謝謝蔡總,我把四位嘉賓描述的場景總結一下。第一希望5-10年之後,我的任何一個應用不會出現突然宕掉,或者某種情況下找不到的事情發生,李總。希望5-10年確實是佔總說的,不需要到任何一個部門辦理任何一個事情,我從年輕時代走到現在,我最怕的就是到某個機構辦一個事情,讓我準備這個,準備那個,我希望以後都可以有電子憑證,可以知道你所有的一切,特別希望這個時間來得更早。駕照將成為歷史了,會變成每個人的交通工具,在早上起來的時候你可能在車裡可以知道你一天工作的簡報、日程,可以處理你在路上所有的文件,並不需要你駕駛,甚至會為你提供好一杯咖啡,或者路過某個地方,它可能知道你需要一份早餐等等,希望5-10年能形成,但是也許會更遠,也許會更快,因為科技變化比我想像得要快,也比我想像得要慢。
希望5-10年之後通訊費用能不能夠更便宜,雲的費用能不能更便宜,因為那時候人們所用到的存儲空間、時間更大。
蔡欣:我補充一句,您都不需要5-10年了,現在已經實現了。
桂林:除了這些之外,我們提到的所有服務實際上都會架在運營商的網絡體系上,在網絡體系上一定不再出現各種各樣我們遇到的不管是來自於通訊的故障,或者是網絡的故障,會更加完整,保證平滑沒有故障,這是我最大的暢想。不管我們的數據和未來遇到某種狀態,都不希望接到騷擾電話,都不想被任何一個不應該知道我通訊的人的電話,信息希望更合理的使用,這是我簡單的想到的5-10年之後,我安然於享受生活的狀態。
特別感謝今天在重新定義IDC的會議上,和新朋老友們聊一聊智慧生活,對未來生活的暢想。也特別期待所有在座的人,聽到剛才的東西,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什麼感想,我做一個總結性的話,「十四五」到2035的國家遠景規劃,國民生產總值要翻3.5倍,意味著所有行業要全部重新爆發,伴隨著所有的智能化的需求,城市的變革,不管你們擁有著商機還是個人所有擁有的智慧生活,將會有無限的想像力,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建設,或者一起努力,攜手去把每一份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加完整,為我們未來,或者為我們下一代,或者為我們更長遠的以後,會有一個更加平穩、安定、安全、美好的智慧的未來,謝謝大家今天下午在這裡一起分享這樣的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