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裡有個寶媽說自己家裡的六個月大的寶寶,總愛抱著腳丫啃。即便大人抱著也想方設法地啃腳丫。許多寶媽也反映,即使家裡的寶寶在旁邊,媽媽也不能時時刻刻不眨眼的看著他們,那應該如何避免寶寶啃腳呢。
王女士剛生完寶寶幾個月,眼看解決了寶寶吃手指的問題,緊接著寶寶又開始啃腳丫了,看上去吃得還挺香。寶寶這種行為是怎麼回事呢,許多新晉寶媽都有這樣的疑問,同樣這也是很多嬰幼兒家長會遇到的問題。
兒童的動作發育是一種先天性的程序逐步展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神經和肌肉成熟的方向是由表及裡、由內到外,因此吃手啃腳也遵循了這個原則:由手到腳。
科學研究表明,部分寶寶在母親的肚子裡發育中,就已經開始允食手指。
而等到寶寶出生兩三個月時正值吃手的階段,也就是我們說的口腔敏感期。此時的寶寶用嘴咬東西並不是因為飢餓,而是通過嘴巴來熟悉這個陌生的環境。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漸漸地,他們發現可以用身體的其他部位去感受接觸世界,來實現口腔發育期的滿足感,那就是啃腳,因而會有許多媽媽反映自己的寶寶愛啃腳。
這其實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一種信號,是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雖然家長不必過分擔心介意,但還是要注意寶寶的手腳衛生。
寶寶啃腳是有一個時期的,在口腔發育的敏感期尤為頻繁,但超過24個月的寶寶如果依然在啃腳,吃手,那父母就要注意了,兩歲以上的寶寶,牙齒和口腔應是發育成型,具備啃咬的能力了。
如果此時的寶寶再像以前一樣啃腳吃手,從小方面來說會造成寶寶的手指脫皮掉皮,腫脹,更嚴重的還會影響寶寶的牙齒正常發育,這時的啃腳吃手對寶寶來說就是弊大於利。若寶寶的吃手啃腳在兩歲過後仍得不到緩解,家長們可以嘗試以下這些方法。
1)給寶寶提供乾淨的安全的物品
家長可以購買一些專業提供孩子啃咬的安撫奶嘴或牙膠來滿足寶寶口腔期發育的需求。隨著需求增加,市面上這類商品也層出不窮,家長們一定要選擇安全的,有保障的品牌進行購買,且每次寶寶使用完畢都要清洗乾淨。
2)給予寶寶更多的陪伴
剛出生的寶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給予寶寶更多的陪伴,不僅可以拉近與寶寶的距離,使寶寶更熟悉父母,更熟悉世界,也能避免想寶寶啃腳吃手這種情況發生。多跟寶寶進行互動,參與親子遊戲,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寶寶啃腳吃手的習慣。
眾所周知,許多寶寶在出生不久都喜歡吃手啃腳。這個時候就有家長會說:那我給寶寶穿上襪子,不就能避免寶寶啃腳了嗎?還能保護寶寶的腳丫安全,避免著涼。
理論上說是行得通,但事實上,兒科醫生給出了我們正確的說法:
「寶寶手腳微涼其實是屬於正常現象,孩子的新陳代謝快,手腳又本身是人體散熱的器官,因此手腳的溫度較低,手腳發涼都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不能作為判斷孩子是否著涼的標準。」
這麼說來,給寶寶穿上襪子也只能減輕啃腳的可能,避免著涼好像用處不大。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寶寶光腳其實可以增強體質,讓他們不易生病,有利於促進局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抗寒能力和寶寶的抵抗力,一定程度上還能避免受涼腹瀉等疾病。
光腳還是鍛鍊孩子觸覺的方法之一。
經醫學研究表明,孩子經常赤腳活動,不僅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觸覺機能,還有利於刺激到足部的一些神經末梢的感受器,同時也能鍛鍊了孩子的大腦思維,提高了敏感度和記憶力。
許多研究和建議都是寶寶光腳益處多,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避免讓寶寶在空調房內光腳,因為地板容易著涼,嬰兒光腳踩地板也容易著涼。光腳有光腳的益處,所以各位家長,別再糾結要不要穿襪子了,讓他們放肆地在家爬著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