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射電望遠鏡是一種特殊的天線和無線電接收器,有點像那些用於跟蹤與衛星和空間探測器通信的設備。對於未知的宇宙,射電望遠鏡仿佛是一把打開探索之門的鑰匙,肩負著人類探測外太空的使命。不過,不幸的是,12月1日,建於1963年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生坍塌,直接導致地球失去了一隻「眼睛」。
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退出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天眼開始受到外媒關注,並被寄予了全球探測外太空的重要希望。日前,外媒報導,中國天眼將從明年向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基於天眼的研究成《自然》年度十大發現之一
據法媒12月15日報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生坍塌事故,引發世界天文探索領域的震動,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工具。
報導還援引FAST(中國天眼)運營和發展中心主任王啟明的話表示,中國從阿雷西博望遠鏡獲取了很多靈感,幫助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天眼;FAST科學委員會目標是讓中國天眼向世界變得開放,明年起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對此,法媒評論稱,這將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說起中國天眼,可能未必每個人都知道,它位於中國貴州省,鑲嵌在蒼翠的貴州深山老林,是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由於本身像一顆凝望蒼穹的巨大眼睛而被稱為「中國天眼」。目前,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鏡面射電望遠鏡,而在此之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正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擁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承載著最前沿的科學和技術,在今年1月完成驗收,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諸多實踐成果。
據中國官方資料介紹,近一年時間,中國天眼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定目標近2倍,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尤其有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還被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認為是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天眼服務供不應求,世界各國或需競爭申請
此前,中科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表示,從2021年開始,FAST將向全世界開放,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無獨有偶,正當中國天眼想要服務世界時,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卻被迫「退役」,不禁令人感到遺憾。
物以稀為貴,中國天眼只有一個,儘管有服務世界的意願,但只能接受有限的申請,這意味著屆時來自各國的申請將非常激烈。要知道,今年4月,我國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徵集自由申請項目,截至11月,申請的總時間約5500個小時,而實際批准1500個機時。也就是說,只有30%能得到支持,中國天眼的觀測時間競爭程度可見一斑。
獨一無二的中國天眼向世界提供服務,也讓一些國外專家和媒體開始逐步意識到,中國的科研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甚至趕上發達國家。有外媒評論稱,為了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過去20年裡,中國構建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高鐵網絡,打造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挖掘和帶走月球樣本,現在開放FAST將有助於理解宇宙起源。
外媒還援引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物理學教授 John Dickey的話稱,中國是一個全球科學研究中心,與西方處於同一水平。與世界上任何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科研人員都是先進的、有創造力的、有組織的。
文| 鍾志生 題 | 曾藝 圖 | 饒建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