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閉眼」後,中國天眼正式向全球開放,世界排隊申請

2021-01-08 騰訊網

曾經地球有「兩隻眼」看向外太空,一隻是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另一隻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2020年12月14日,《自然》通過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不幸的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去年12月突然坍塌。阿雷西博對射電天文學的重要發現以及行星和太陽系的研究貢獻巨大。阿雷西博在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並幫助天文學家識別了飛越地球的潛在危險小行星。

長期在阿雷西博天文臺工作的物理學家門德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失去阿雷西博,就失去了一天24小時監控微弱無線電信號的能力,現在我們只有一隻眼睛了。」世界科研人員看向地外天體的眼睛「瞎」了,然而,中國正在向國際科學家開放FAST。

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通過評審後,將可以使用「中國天眼」進行觀察。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自2011年開始建設、2016年落成啟用,歷時三年多調試驗收,FAST的觀測範圍已經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億光年之外的宇宙邊緣。FAST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望遠鏡的工程極限,採用全新設計方案、口徑更大,比國外同類望遠鏡的調試期更短,遠超國際慣例和同行預期。

FAST一問世便捷報頻傳。從2017年10月首次發現2顆脈衝星以來,到2020年1月,已經發現102顆脈衝星,兩年的「調試階段」中發現脈衝星的數量,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

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之初,即確立了FAST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早在2019年11月,中國國家天文臺召開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便透露,FAST自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相關焦點

  •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說起"美國天眼",它也曾經是美國的驕傲。美國天眼曾經觀測過無數天象奇觀,這就包括它在1974年觀測到的第一顆射電脈衝雙行星系統,以及在1991年觀測到的毫秒脈衝星行星系統。
  • 美國射電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全球唯一,各國或需競爭申請
    不過,不幸的是,12月1日,建於1963年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生坍塌,直接導致地球失去了一隻「眼睛」。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退出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天眼開始受到外媒關注,並被寄予了全球探測外太空的重要希望。日前,外媒報導,中國天眼將從明年向世界開放。
  • 一周圖說|中國天眼向全球開放,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
    中國天眼向全球科學界開放 「中國天眼」全景 圖|新華社 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4月1號正式開放天眼,美媒:算我一個
    天眼其實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就是在地面上就能接收到來自外太空的波段的一個存在,此前其實世界上有兩個天眼,一個是美國的,建成時間是比較早的,而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建成的時間其實並不長。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與自私美國截然相反
    來源標題: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日前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北京日報評論:開放「天眼」盡顯大國風範
    「『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並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近日,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重磅「官宣」引發關注,中國科研的開放姿態令人眼前一亮。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深藏貴州深山的「天眼」 FAST自正式運行以來就備受矚目,至今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捕捉」早期星系活動跡象。特別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轟然坍塌後,「中國天眼」更成為人類從地球望向外太空的唯一「眼睛」,是全球科學家探索茫茫星際的最強「工具」。為更好發揮其科學效能,中國打「天眼」建設之初就承諾向世界開放。如今踐行諾言,更顯示出中國的大國風範。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宇宙最新年齡出爐 | 環球科學要聞
    · 天文學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圖片來源:科技日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它從去年1月11日開始正式運營,並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 【新華網】「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能看見更遙遠暗弱的天體,其高靈敏度將可能幫助科學家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使科學家有能力發現更多未知星體、未知宇宙現象、未知宇宙規律。「中國天眼」對全球開放的消息,讓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射電天文學家莫拉·麥克勞夫林「感到超級興奮」,她一直期待用它來研究脈衝星,包括在銀河系外的星系追蹤這些天體。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去年11月,由於年久失修經費不足,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退役。或許是巧合,已服役半個多世紀、曾為世界最大單碟射電望遠鏡的阿雷西博在數周后意外坍塌,徹底罷工了。世界科研人員看向地外天體的眼睛「瞎」了,然而,中國正在向國際科學家開放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
  • 中國FAST望遠鏡將於4月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中國將從4月1日開始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其500米(1600英尺)望遠鏡。「天眼」拋物面天線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徑球形射電望遠鏡(FAST),用於發現脈衝星和其他高能天文目標。
  • 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對全球開放
    中國天眼FAST真正成為「世界之眼」1月6日國家宣布自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將對全球開放。這展現了中國的高度自信與世界融合的信心。屆時將把對應公開網站進行全部英文化,並且準備在春節前就完成宣傳及服務網站的全英文化。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中國網評論員 牛慧穎 2021年4月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這一消息引起了各國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前往中國天眼進行實地探訪時還表示: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 中國天眼,大國重器。
  • 全世界只剩中國一隻「天眼」了……
    被譽為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於當地時間12月1日坍塌 美國科學家感嘆 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僅存的 「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貴州平塘1月11日電 題: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阿雷西博的崩塌,意味著世界僅有中國一個「天眼」
    打開APP 阿雷西博的崩塌,意味著世界僅有中國一個「天眼」 朝暉 發表於 2020-12-07 11:38:14 12月4日,央視《新聞聯播》公布了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時的瞬間。
  • 中國人的驕傲——「中國天眼」即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FAST,又被稱為「中國天眼」,FAST是一個英文全名的簡稱(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這個英文全名直接翻譯過來就是
  • FAST望遠鏡:中國天眼全球矚目
    財新網/旁觀中國 記者 卿瀅 | 文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FAST射電望遠鏡在9月25日正式啟用。這架天文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而它的英文縮寫「FAST」跟快慢並沒有關係,而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