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2021-01-08 新華網 郭爽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為世界科學界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國技術,為人類外空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貢獻和中國發展經驗……「中國天眼」邀請各國科學家攜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見」未來。

  遙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學家在未來若干年間將因「中國天眼」變得更為「火眼金睛」。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重大科學發現往往離不開尖端科研儀器。天文學界通常認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類能看見的發光物質。科學家們常常通過射電望遠鏡來提升觀測宇宙的能力。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能看見更遙遠暗弱的天體,其高靈敏度將可能幫助科學家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使科學家有能力發現更多未知星體、未知宇宙現象、未知宇宙規律。「中國天眼」對全球開放的消息,讓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射電天文學家莫拉·麥克勞夫林「感到超級興奮」,她一直期待用它來研究脈衝星,包括在銀河系外的星系追蹤這些天體。

  「中國天眼」還向全球工程界貢獻了大科學工程的中國經驗和創新實踐:4450個反射單元構成的反射面;6根鋼索控制的30噸饋源艙;500米的尺度上測量角度精確到8角秒;超高耐疲勞鋼索在200萬次循環加載條件下可達500MPa應力幅,國際上尚無先例……「天眼」非凡,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和汗水,更體現著中國的決心和魄力。多位天文學家指出,除了天文學觀測以及建造望遠鏡帶動的技術創新,「中國天眼」將成為最精確的物理規律驗證實驗平臺。

  未知和未來面前,人類命運與共。「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註腳。這不僅讓「中國天眼」的開放程度再次向前推進,也必將成為中國科學家與世界分享科研成果的標誌性事件。事實上,「中國天眼」從一誕生,就肩負全球使命。早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初期,就已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天文學家蘿拉·斯皮特勒指出,「中國天眼」將會推動國際合作,到本世紀30年代,它將為人類研究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等積累大量數據。

  從中國開放空間站、與全球共享北鬥系統,到「中國天眼」邀世界共「見」未來……無一不體現中國在利用外太空時與世界攜手合作的精神。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為國際科學界持續探索宇宙、嘗試尋找未知事物帶來更多新視角,為引領人類突入認知新領域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為世界科學界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國技術,為人類外空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貢獻和中國發展經驗……「中國天眼」邀請各國科學家攜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見」未來。
  遙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學家在未來若干年間將因「中國天眼」變得更為「火眼金睛」。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重大科學發現往往離不開尖端科研儀器。天文學界通常認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類能看見的發光物質。科學家們常常通過射電望遠鏡來提升觀測宇宙的能力。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能看見更遙遠暗弱的天體,其高靈敏度將可能幫助科學家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使科學家有能力發現更多未知星體、未知宇宙現象、未知宇宙規律。「中國天眼」對全球開放的消息,讓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射電天文學家莫拉·麥克勞夫林「感到超級興奮」,她一直期待用它來研究脈衝星,包括在銀河系外的星系追蹤這些天體。
  「中國天眼」還向全球工程界貢獻了大科學工程的中國經驗和創新實踐:4450個反射單元構成的反射面;6根鋼索控制的30噸饋源艙;500米的尺度上測量角度精確到8角秒;超高耐疲勞鋼索在200萬次循環加載條件下可達500MPa應力幅,國際上尚無先例……「天眼」非凡,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和汗水,更體現著中國的決心和魄力。多位天文學家指出,除了天文學觀測以及建造望遠鏡帶動的技術創新,「中國天眼」將成為最精確的物理規律驗證實驗平臺。
  未知和未來面前,人類命運與共。「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註腳。這不僅讓「中國天眼」的開放程度再次向前推進,也必將成為中國科學家與世界分享科研成果的標誌性事件。事實上,「中國天眼」從一誕生,就肩負全球使命。早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初期,就已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天文學家蘿拉·斯皮特勒指出,「中國天眼」將會推動國際合作,到本世紀30年代,它將為人類研究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等積累大量數據。
  從中國開放空間站、與全球共享北鬥系統,到「中國天眼」邀世界共「見」未來……無一不體現中國在利用外太空時與世界攜手合作的精神。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為國際科學界持續探索宇宙、嘗試尋找未知事物帶來更多新視角,為引領人類突入認知新領域作出更大貢獻。
  

列印 責任編輯:張芳丹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中國網評論員 牛慧穎 2021年4月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這一消息引起了各國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前往中國天眼進行實地探訪時還表示: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 中國天眼,大國重器。
  •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世界「天眼」墜毀由中國「天眼」取代阿雷西博
    可以用它去測量天體設定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20世紀60年代,脈衝星的發現、類星體的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都被稱之為大重大發現,這四項發現都是與射電望遠鏡有關的談及「天眼」你是否想到貴州說到天眼,可能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坐落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新華網】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最懂「天眼」的人,走了。  24載,8000多個日夜,為了追逐夢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9月25日,「天眼」落成啟用一周年。可在10天前,他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天眼」所在的大窩凼,星空似乎為之黯淡。  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大?
  •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當然,最令人難忘的還是美國天眼發現的引力波,這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立下赫赫戰功的美國天眼,如今卻"瞎了"。具體的原因就是年久失修,再加上一些事故,造成美國天眼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問題。世界在失去美國天眼後,也是集體默哀,覺得這乃是科學界的一大不幸。
  • 阿雷西博的崩塌,意味著世界僅有中國一個「天眼」
    打開APP 阿雷西博的崩塌,意味著世界僅有中國一個「天眼」 朝暉 發表於 2020-12-07 11:38:14 12月4日,央視《新聞聯播》公布了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時的瞬間。
  • 探秘"中國天眼":天文體驗館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中國天眼」FAST11月1日正式開始啟用,引發全球關注。如何做好FAST科普工作,加強FAST與科普旅遊的融合,推介傳播「中國天眼」FAST「靜旅遊」概念,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中國天眼」FAST是什麼?「中國天眼」,用專業術語描述,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 「中國天眼」天文小鎮「科普旅遊」方興未艾
    「中國天眼」天文小鎮「科普旅遊」方興未艾 2017-08-23 19進入貴州省平塘縣「中國天眼」景區的國際天文體驗館,來自浙江省嘉興市實驗小學的學生王澤未忍不住感嘆。  「請隨我一起,用心去感受探索未知宇宙的奧秘……」「哇!原來這就是我們居住的星球……」天文體驗館不停傳來導遊和學生互動的聲音。圖為夏令營學生在天文體驗館參觀。
  • 號稱世界之最的「中國天眼」FAST你了解多少呢?
    前幾年國內引以為豪的號稱世界之最的中國「天眼」FAST,可謂振奮人心,那麼對於中國這一世界之最,你對此了解多少呢?它到底在哪呢?「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搜尋和發現脈衝星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也是」中國天眼「調試階段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自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落成以來,「中國天眼」已經取得重要成果,今年還首次發現距地球約4000光年的毫秒脈衝星。
  • 什麼是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哪裡
    什麼是中國天眼?竟然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天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十幾年籌備,五年半施工,2016年9月25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在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的窪坑中落成啟用,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2017年9月
  • 線上聽世界前沿科技 線下聊FAST中國天眼
    人民網貴陽11月8日電 11月7日,一場以「天眼」為主題的線下科學分享會在貴州師範大學舉辦,這也是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下觀會貴州分會場活動之一。江楓 攝11月5日,「中國天眼FAST發現脈衝星數量已超過240顆」的消息衝上微博全國熱搜。在此節點上,這場騰訊科學WE大會的線下活動顯得更有意義。活動現場,作為最熟悉FAST的人之一,李奇生就FAST「中國天眼」的建設、運行及成果做了一場科普報告,同時分享了天眼兩項最新成果背後的故事。
  • 【科普君】「中國天眼」FAST與阿雷西博:探索宇宙之路漫漫
    直到2016年被「中國天眼」(即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超過之前,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阿雷西博所處地區自然地貌特殊,工程師利用當地自然形成的碗狀石灰巖地形建造出直徑為305米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遠超當時最大口徑不超過100米的人造望遠鏡天文臺。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有何意義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兒能參觀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有何意義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兒能參觀嗎? 近日,據相關報導,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 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的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在過去的一年中,觀察到超過5200個服務小時,這幾乎是預期設計目標的兩倍。
  • 全世界只剩中國一隻「天眼」了……
    被譽為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於當地時間12月1日坍塌 美國科學家感嘆 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僅存的 「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
  • 美國「天眼失明」,與嫦娥五號登月同一天,世界天眼只剩中國FAST
    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早上7點55分,也就是中國嫦娥五號登月的同一天,美國航天局(NASA)迎來了一場大災難,美國「天眼」---世界上最大單碟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因年久失修塌陷。所幸沒有人員傷亡,但也意味著沒有人目睹這英雄遲暮離開舞臺的一刻。
  • 二十二年:美國「天眼」墜落,中國天眼獨存,從落後到領先的逆襲
    射電望遠鏡素有"天眼"的美譽。而在世界上,也只有兩座被廣為認可的"眼睛",分別是美國第一天眼和中國第一天眼,它們一度被譽為地球的「雙眼」。一座位於美國,叫阿雷西勃望遠鏡。一座位於中國,FAST望遠鏡。它是由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教授就帶領自己的團隊歷經二十二年,完成科技攻關,不僅實現了技術的逆襲與趕超,還將美國的射電望遠鏡遠遠甩在身後。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坐落於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達到了人類可以觀測的宇宙邊界,137億光年。讓中國在宇宙天體探索上,快人一步,更讓中國的天體宇宙實驗,領先世界二十年。
  • 中國天眼通過驗收,與國外的天文望遠鏡有何優勢?
    日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主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那麼與國外常見的天文望遠鏡相比,中國天眼有什麼不同之處?
  • 為特斯拉、中國天眼供電,這家佛企攻克「世界難題」
    解決「世界難題」 在赫茲曼的工廠車間,一臺配電櫃展示在眾人眼前,它貌不驚人,但內藏不少「黑科技」。 麥建國介紹,赫茲曼電力「常壓密封空氣櫃」產品設計技術方案可靠性、壽命參數都比世界前三的跨國公司更高,而且解決了六氟化硫氣體替代「世界難題」,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符合綠色環保新技術選型,因此在國家電網的項目中拔得頭籌。
  • 與貴州科學家面對面之十二|謝曉堯:從聯通世界到擦亮「天眼」
    2019年12月25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貴州科學家精神」主題宣講暨《貴州科學家傳記叢書》第二卷新書發布會.上,作為入卷科學家,謝曉堯熱倩洋溢地講述了兩個故事,一個講過去一貴州首個國際網際網路的建設; 一個講現在和未來——「世界第一天眼」FAST的天文大數據處理。在謝曉堯的這兩個故事中,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一聯通 。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去年11月,由於年久失修經費不足,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退役。或許是巧合,已服役半個多世紀、曾為世界最大單碟射電望遠鏡的阿雷西博在數周后意外坍塌,徹底罷工了。世界科研人員看向地外天體的眼睛「瞎」了,然而,中國正在向國際科學家開放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