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佛山市婦幼保健院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源浩來到武漢的第18天。2月13日,他作為廣東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第十四批醫療隊的一員,告別了同為醫生的妻子以及2個孩子,與300多名來自佛山各家醫院的「戰友們」火速馳援武漢。
忙碌是陳源浩在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病區裡的工作日常。除了日常的工作,他和隊友們還要進行內部研討、病例研究,以及不斷探索和應用更多臨床技術。2天前,他操作著一臺由韓紅基金會捐贈的超聲設備,為3名重症患者進行了首次「超聲查房」。這項被稱為「超級透視眼」的技術,已在佛山市婦幼有較好臨床實踐,針對重症病人,能夠為醫生的診斷和用藥提供關鍵的依據,受到了佛山醫療專家組的表揚和重視。
陳源浩在操作超聲設備
韓紅基金會捐贈了設備
病區首試超聲查房
在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病區裡,來自佛山市婦幼保健院的三位醫生陳源浩、邵蘭和談炯新被納入「重症醫護小組」,負責病區裡的「亞重症監護病房」。這裡住著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雖未需要進入ICU病房,但情況也相對比較嚴重。
「我們是在隔離病區,雖然也有抽血、CT這些檢查,但對於危重症病人來說,這可能還是不夠的,床邊超聲檢測,能使我們獲知病人更豐富的情況。」陳源浩介紹,在隔離病區,醫生都穿著防護服,全身都包住了,沒辦法使用聽診器,超聲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與我們過往了解的超聲檢查不同,重症病人也不方便移動,那就需要更便捷的床邊超聲檢查。而這項工作,並不是由超聲醫生完成,而是由臨床重症醫學科的醫生去做。
這項技術也被稱為「超級透視眼」,通過超聲能夠充分了解病人臟器的情況,為臨床診斷和用藥都能提供關鍵性的依據。早在2017年就在佛山婦幼開始使用,並成為研究課題做了3年。陳源浩正是這個課題的重要參與者,一直在極危重兒童病患中應用。「剛來武漢的時候,我們也提出了把這項技術用上去的想法,也與領導進行了一些溝通和反饋,但是當時沒有機器。」陳源浩說,是前幾天,有幸收到了韓紅基金會捐助的這臺彩超機,這項技術終於可以用上了。
2月28日,陳源浩為病區裡的3位危重病人首次進行了「超聲查房」。有兩個是80多歲的婆婆,通過超聲檢查發展身體器官都退化得比較嚴重,這樣在治療上就要結合其他症狀去用藥;另一位是中年男性,肺功能已經比較差了,要給他用藥,但一直擔心他的心臟和腎臟的問題,於是做了超聲,發現這兩個器官還不錯,可以放心用藥。
重症超聲技術的應用獲得了不少表揚。病區主任陳景利對陳源浩和他的同事們把此項技術帶到武漢前線表示感謝和表揚。來自佛山中醫院的技術專家吳智鑫對此項技術十分重視,認為它可以及時發現病人病情變化,實時的為臨床醫生提供關鍵性的臨床數據,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我只是將這個技術應用了起來,只做了該做的事情,在病區裡,每位『戰友』都有非常大的貢獻。」陳源浩說著。
泡在酒精的味道裡
每天洗澡按規定不少於半小時
與記者連線的時候,正是周日,陳源浩這天是「待命」的狀態,需要待在醫院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他穿著藍色洗手服,頭上戴著藍色的防護帽子把頭髮全都罩了起來,臉上顴骨的位置貼著一塊醫用膠布,遮擋著一個被護目鏡壓出來的傷口。
「穿著防護服真的很不舒服,護目鏡、口罩對臉部壓迫挺大的,我們在病區工作量也大,4小時就要換下來,這也是保護我們醫護人員的體能和安全。」陳源浩坦言,「每個人都會擔心被感染,但作為醫護人員,我們有救治病人的責任,也有保護好自己的責任」。
在進駐武漢第一醫院的這些天,醫療隊的隊員們就有要遵循一整套的防護消毒流程。每天從酒店提前一個半小時出發去醫院,扣除車程,至少要預留半小時穿防護服。「要戴上兩層口罩,兩層手套,兩頂帽子,護目鏡,都要仔細調整好,一旦套上最外層的防護服進入病區,這些裝備都不能動的,一旦動了就有暴露感染的風險」,陳源浩介紹,從病區出來脫下防護服的過程更繁瑣,因為這些裝備都是在病區裡汙染過的,脫下的過程稍有不慎就會沾到身上,帶來風險,因此絲毫不能倉促和馬虎,常常脫下整套裝備都要花上半小時以上。
從醫院忙完回到酒店宿舍,陳源浩也不能馬上就坐下休息,還需要完成一套消毒過程。外衣外套和鞋子在進入宿舍前要脫下放在專門的地方進行清洗消毒。進入宿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身上所有的衣物都要脫下來清洗,進入浴室洗澡,「按照規定,洗澡要用淋浴,洗半小時以上」。
從回到酒店開始算,常常是要花上1個多小時做完清潔工作才能坐下來好好吃飯。而宿舍裡隔天就要用消毒水拖地,桌子、洗手盆也要清潔,外加紫外線消毒。「說句俗話,就是一天到晚都泡在酒精和消毒水的味道裡」,陳源浩笑著說。
沒事就是最好的事情
在陳源浩看來,每天花上大量的時間做好個人防護,就是為了每個人都能平安回家。
大年初一向醫院提交請戰書的時候,作為科室骨幹的他就想到了出徵武漢的可能性很大;2月12日晚上11點確定了自己在出徵名單上以後,他和太太還來不及說上什麼話,就匆忙而沉默地收拾行李,趕在第二天早上8點集合。「太太是兒科醫生,她也能體諒我,只是沒想到那麼匆忙就出發了,沒來得及跟家人好好說說情況。」陳源浩清楚記得,太太一直叮囑他注意安全。
抵達武漢已經是晚上7點了,從機場坐著大巴回酒店的路上,陳源浩一直頗有感觸:這真是一個很大、很漂亮的城市,整個城市的高樓都亮著燈,而上面的霓虹燈寫滿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標語;密集的住宅大樓燃點著萬家燈火,看似熱鬧,但路上卻一輛車都沒有。他說,以前跟家人來過武漢旅遊,去武大看過櫻花,而那一刻感覺真的不同。說著,他眼中有了溼意。
武漢忙碌的工作中,陳源浩只有在吃飯的時候能夠跟家人視頻。家裡,太太暫未上班,還有兩位老人,帶著一個6歲、一個1歲多的孩子,這讓他感到放心。不久前,他的太太和孩子專門給他錄了一段小視頻,大兒子希望爸爸打完怪獸就回家,小兒子奶聲奶氣地叫著爸爸,太太連帶笑容,說著讓他保護好自己,她等他回家。20多秒的視頻,讓陳源浩感到窩心。
「每天都很忙碌,我都沒有時間去難過,沒有時間去感觸,沒有時間去想太多事情。」陳源浩說,在疫情結束以後,只想平安回家,好好休息一下,「無事就是最好的事了」。
採寫:南都記者關婉靈
轉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