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回鍋肉,也只有四川人才知、才懂它的色香味,是真的俱全。這菜我不承認正宗,只有傳統手藝的讚美,晚上就算只有一道「回鍋肉」,那也能下好幾碗飯,且豆瓣醬,豆豉,白糖三者必不可少。
肉必當首選半肥半廋的二刀坐墩肉,亦可選五花肉;之所以叫回鍋,是因為這肉需要先煮再切後炒,故而回鍋肉。
傳統的回鍋肉必須是蒜苗組隊,若是用青椒、蓮白菜、鹽菜搭配,依舊可以炒得好吃,但只能算得上是炒肉,並不能代表回鍋肉之名。尤其是在四川各大街角的「蒼蠅館子」最為出名。
在炒肉方面沒有哪一道菜,可以撼動它的地位,畢竟誰家炒回鍋肉,能勾引附近幾家人的味蕾,它就是這麼拽。
成菜之後,肉片四周微卷內扣,形似燈盞窩狀,色澤紅潤油亮,口感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略帶微甜。即使挑肥揀瘦的人,在回鍋肉麵前也可敞開了吃。
——好吃的回鍋肉做法——
煮肉時,寧可時間短也不可過長,30分鐘剛剛好,保持肉皮膠原蛋白,質的彈性口感,差不多8分熟左右;
而切肉,熱切軟,所以刀要快,冷切硬,更好切片,注意片片帶皮,因為回鍋肉我認為皮才是口感的關鍵。
——①準備食材
主材:二刀肉200g、蒜苗2根
輔材:花椒15粒、薑片、郫縣豆瓣醬
調料:料酒、白糖、鹽、生抽、食用油
——②做法詳解
①先將豬坐墩肉(二刀肉),溫水衝洗一遍,肉整塊放入鍋中,隨後鍋中參入冷水,放入薑片,一大勺料酒,大火燒開轉入中火,30分鐘即可;
②時間到後,可用筷子插入,未見血水溢出即可關火。隨後撈出放涼後再切片。若是不怕燙,熱的時候也可切片;
③切片就需要看刀功啦,太薄炒不出燈盞窩,太厚也不行。注意片片帶皮才是最重要的,口感最好;
④將蒜苗斜刀切成長段備用;
⑤鍋中倒入少量食用油燒熱,畢竟這肉經過煸炒會炒出豐潤的油脂,隨後倒入肉片炒至肉片向內微卷出油,若是想吃幹香一點,可多煸炒一下,最後舀起來備用;
⑥鍋中的油脂剛剛好,加入花椒粒,郫縣豆瓣醬翻炒均勻斷生成紅油後,再把炒過後的肉片倒入,混合翻炒,肉色紅潤有光澤;
⑦繼續倒入蒜苗段,少許料酒,細鹽,白糖,生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盤。
——③回鍋肉總結
在選肉原料上,沒必要糾結,以前的豬,農家餵得很不錯,坐墩肉肥瘦正好,而現在選五花肉更為合適,但無論哪種肉,一定要帶皮。
很多人遇到了一個濺油問題,感覺炒個回鍋肉就是在用生命戰鬥。這裡悄悄地告訴大家,煮好肉後,放入冰水浸涼,也可放入冷凍層幾分鐘,肉質口感更好,過後可用廚房紙擦乾即可不會濺油啦。
郫縣豆瓣醬、生抽、細鹽都帶鹹,所以最後的鹽適量即可,也可不放。豆瓣醬必不可少,生抽只為上色,可不放。
白糖可別小瞧,這可是香的關鍵,不喜歡豆瓣醬的口味,可用豆豉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