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男孩沉迷遊戲,脾氣暴躁叛逆嚴重,心理專家:遊戲是麻醉藥

2020-11-02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大家好!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7歲的男孩,今年就讀高三,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軍(化名)。小軍現在沉迷遊戲,學習態度極差。據小軍媽媽反饋,孩子全班一共有53名學生,他竟然排倒數,課堂態度極差,班主任經常打電話到家裡來投訴。

用小軍媽媽的原話說:「我對他(小軍)無計可施了,心裡好痛好難受,感覺都不想活了。」小軍的媽媽是一名公司主管,爸爸任職於國企。根據小軍媽媽反饋的信息,目前小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沉迷手機遊戲,飲食作息不規律。小軍媽媽焦慮地說:「孩子沉迷遊戲嚴重,疫情期間,除了上網課,其他的時間就是在不停地玩手機遊戲;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很少跟我們溝通交流,另外孩子很逆反,說多了不耐煩,說重了情緒暴躁;

有時候連跟他講兩句話的機會都沒有。並且,他經常熬夜玩遊戲,不到凌晨兩三點鐘是不會睡覺的,早上怎麼叫都叫不起來,早餐都熱了好幾遍,他還是賴在床上。不僅如此,他午餐有時候也不起來吃,甚至一天就吃一頓飯,我看著都心痛。」

2、 學習態度極差,經常逃課、無故請假。當問起小軍的學習情況時,小軍媽媽失望地說:「我家孩子學習態度太差了,經常逃課、遲到、無故請假,上學期期末考試還有兩科不及格,老師都打電話來家裡投訴,把我的臉面都丟盡了。

有時候,我也會很沮喪想不通,我這麼努力工作,在生活上省吃儉用,不就是為了讓他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嗎?可是他為什麼不但不領情,還肆意揮霍自己的青春和學習機會呢?」


3、 性格叛逆,脾氣暴躁,處處和父母對著幹。據小軍媽媽介紹,孩子(小軍)小時候挺聽爸媽的話,不過到了高一的時候就開始叛逆了,爸媽無論說什麼,他總是表示反對的意見。比如,讓他好好學習,認真寫作業,他就偏不寫,經常交空白的作業;

又比如,讓他高中好好把精力放到學習上,不要想著談戀愛,還沒跟他說的時候,他還沒有女朋友,跟他交流後,他立馬就去談戀愛。這擺明就是想跟我們作對。說多了,他還會很煩躁,甚至很暴躁想打人。總之,無論如何,不管對錯就是只聽他自己的,不聽爸媽的。

經過和小軍媽媽的深入交流,她現在最想解決的問題是:讓孩子少玩點遊戲,能夠好好學習,端正學習態度。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到這個家人朋友,我們逐步還原了小軍所在的原生家庭環境以及父母錯誤的管教方式,並針對性地提出改善意見,列舉如下:

錯誤管教一:父母焦慮緊張,缺乏耐心容易動怒。

  • 剖析:

小軍媽媽傷心地說:「孩子爸缺乏耐心,而且一點小事他都會大動肝火。記得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小軍)有道數學題不會做,因為他爸爸受教育程度較高,所以他就拿著卷子去請教他爸爸,他爸爸當時在家裡加班,忙工作上的事情,後面跟他快速地講了一遍解題思路,然後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可是他還是不理解這道題目,又再次打擾他爸爸。

他爸爸就很生氣地跟他說:『你自己好好想想去,不要再來煩我了,你再過來找我,我就把房門鎖了。』從此孩子碰到很多不會做的題目,寧願空著,也不去請教他爸爸了。他爸爸的耐心不足和不良情緒,無疑向孩子潑去了一盆冷冰冰的水。」

在問到父母在管教孩子過程中情緒管理如何時?小軍媽媽羞愧地說:「跟孩子相處,看到孩子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我太容易焦慮了。我也知道太過於焦慮不好,會影響孩子成長,導致孩子更加叛逆,親子關係更加惡劣。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整日緊張兮兮。

比如,孩子沉迷手機,學習熱情極低。導致我現在每天晚上都睡不著,我已經失眠幾個月了,身體明明很累,卻怎麼也睡不著,一閉上眼,腦海裡就不斷浮現許多問號:孩子這樣下去怎麼辦才好?孩子的未來在哪裡?我們家庭的希望在哪裡?」

  • 建議:

我們的父母卻難以理解孩子,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缺乏耐心,焦躁不堪,經常對孩子說:「你能不能別玩手機?你能不能少玩遊戲?你能不能早點睡覺?你這樣下去會嚴重影響你的身體健康的!」你猜孩子會不會聽從你的建議?當然不會,為什麼?

這就好比醫生對病人說:「你能不能別再打麻醉藥了,打麻醉藥對你的身體是不好的,你不能老是依賴麻醉藥,這樣下去會損害你的健康的。」病人當然不買帳,也不配合,而且會非常的氣憤——

病人會怎麼說呢?「我也不想打麻醉藥呀,我也知道打麻醉藥有副作用呀,但是,我身上的痛苦誰來幫我解決呢?你不讓我打麻醉藥,你倒是解決我的痛苦啊,你解決不了我的痛苦,又不允許我打麻醉藥,你到底居心何在?

同理,孩子也會說,我可以不玩手機,不打遊戲,不熬夜,但是我心裡煩躁壓抑呀,我心裡痛苦難受呀,你不允許我打遊戲玩手機,你倒是幫我緩解我內心的壓抑和痛苦呀,你解決不了我的痛苦情緒,你又不允許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你豈不是要把我逼上絕路嗎?」

所以,父母有必要意識到,我們的孩子他也在解決問題,只不過他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儘管這種方式是不是最好的,但是至少能夠支撐我們的孩子堅持下去。

一個聽了我建議的媽媽,在堅持了60天智慧教養實操訓練後,給老師發來了孩子近期的改變反饋:

「廖老師,你好,感謝這段時間老師們非常耐心的傾聽我講孩子的情況,打消了我的焦慮感,幫助我走出來教養孩子的低谷,每次輔導老師都會非常有條理地羅列了我們家的問題與將要改變的方向,給了我很大的動力與精神支柱,自己也變得有信心與力量了,將不再焦慮,反省了十幾年來與爸爸在教育上犯的錯誤,後悔、自責;

但經過廖老師的指點我們有了前進的方向,不再迷茫,照著這個大的方向勇往直前就好了!最近孩子的改變非常大,從之前做事被動,整天手機不離手,排斥學習,不寫作業,到現在願意主動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主動完成作業,不懂的還會主動請教爸爸,在學校會主動問老師問題,最近考試進步了120多個名次,真的非常感謝廖老師,每次的直播輔導都超時了好久,我仍然意猶未盡,謝謝廖老師及團隊,辛苦了!」

另外,這個媽媽還將近期所學的心得感悟進行了整理,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1、允許孩子有煩躁情緒,接納她的煩躁,沒必要問原因,只用默默陪伴就好,可以削一個水果、倒一杯水放在她旁邊;不用替她做決定、揣摩她的心思,讓她自己做決定。自己去面對困難。

2、把壞情緒當作流水,把它當作微風,讓它自然地來自然地走,同時,也可以向孩子示範我們正確處理情緒的態度,正確管理情緒的方法就是不理會消極情緒,但是呢,卻對孩子充滿無限的愛意和無條件的接納。

3、改變自己的內在狀態,進行「正向信心練習」(等孩子回來做實踐練習),在溝通方面,可利用書信 便籤 微信留言等方式與孩子溝通。另外,不關注孩子的行為內容,而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和思維,且不被她的情緒帶偏。

4、接納認同,和孩子啥話都能聊,不討好;遇到不懂的問題,真誠說明;忘記錯誤,記住成功。多讓孩子體會自己的成功。

5、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陪伴,表達理解,話不要多。等待孩子自己「放鬆」;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父母要成為孩子積極面的鏡子,消極面的瞎子。

錯誤管教二:父母經常對孩子嘮叨說教,不顧孩子感受。

  • 剖析:

當問及父母過去的管教行為時,小軍媽媽憂慮地說:「我和孩子爸爸經常對孩子嘮叨,跟孩子講很多大道理。有時候孩子很煩了,表現出很不願意繼續聽下去的時候,我們還是自己講自己的,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記得有一次,孩子因為在學校和同學打架,被學校通報批評了。我們(小軍爸媽)得知後都非常生氣,所以,孩子放學回來,我們輪番對孩子進行教育,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打架,為什麼要好好學習,怎麼樣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等。期間孩子已經表現得非常煩躁了,不過當時我們都沒留意,繼續講自己的。講到後面,孩子直接氣衝衝地跑開了,並對我們說你們真的夠煩人的。」

  • 建議:

總之,我們不是被教育出來的,而是被體驗出來的,這也像老話所講:教別人千遍萬遍,不如讓他自己去碰個釘子,為什麼?因為教千遍萬遍猶如耳邊風,過耳就忘,但是自己碰了釘子吃了虧,打死都忘不了;

這也是為什麼警察叔叔碰到那些開車時亂往窗外丟菸頭的人,也不跟他囉嗦,叫他下來大馬路,冒著大太陽撿一下午的菸頭,他下次就再也不敢亂扔菸頭了,因為這個體驗太深了,所以教育只會讓我們感到煩躁,體驗才能夠讓我們感同身受,印象深刻;

回到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上,我們有太多的父母,把太多的時間精力都花在了教育孩子上,嘮叨、說教、打罵、講道理、批評、訓斥、責備、打罵等等,啥辦法都試過了,卻唯獨忽略了孩子的內在體驗;

結果,導致孩子對父母講了什麼,記不清楚了,但是,卻記住了父母錯誤管教下帶給自己的痛苦體驗、挫折體驗、煩躁體驗、沮喪體驗甚至是絕望體驗,難怪有的孩子對父母說:「你們根本就不配做父母,你們壓根就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今天變成這個樣子都是你們害的,我恨你們!」

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青春期孩子發展出手機遊戲成癮、厭學、輟學、叛逆、壓抑、抑鬱、自閉、雙相等病態心理的根源所在。而且,一旦孩子內心的痛苦體驗形成,如果沒有通過系統科學的疏導和修正,往往難以從源頭上徹底去除,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


我是廖老思,專注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歡迎大家在評論處分享自己教養青春期孩子的經驗或感觸,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師傾訴孩子問題及困惑,希望能為每個無助的父母及家庭點亮希望的燈!

相關焦點

  • 叛逆期男孩教育的三個好方法,只對脾氣暴躁的男孩有用
    處在叛逆期的男孩不聽父母勸告,脾氣暴躁,其實教育叛逆期的男孩需要從深處挖掘其叛逆的成因。叛逆期男孩的父母通常沒有耐心、性格急躁、比較焦慮、悲觀、缺乏對生活的熱情等等,這類型的父母養育出來的男孩自然也會有父母身上的影子。叛逆期男孩父母該如何教育呢?
  • 五年級孩子沉迷遊戲,脾氣暴躁怎麼辦「30天戒除手機遊戲」
    五年級孩子沉迷遊戲,脾氣暴躁怎麼辦【30天戒除手機遊戲】白銀市白銀區殷先生的孩子上初二了,愛玩遊戲,逃學跑出去上網,家人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在家給他買電腦想穩住他避免在外學壞,可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天天趴電腦前玩,吃飯都要叫,還很不情願,脾氣又暴躁,嚴重的網癮,想過送他去戒網癮學校的,但怕給孩子以後造成心理陰影,怎麼辦?
  • 無心學習、沉迷遊戲、脾氣暴躁……你的孩子可能不是叛逆,而是病了!
    有個網友說:抑鬱症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他們抑鬱的父母卻不自知。有的家長會說:現在這些孩子也太經不起打擊了,我們當年只要有個饅頭就沒不高興的時候。可是一個人呆著的時候 心裡無可排解的壓抑和掉不完的眼淚是真實存在的!然而,沒有患過抑鬱症的人永遠都不知道他們的感受。有個描述說,抑鬱患者的眼中沒有色彩,沒有表情,像是被一種莫名的負面情緒帶著走,對身邊的一切失去興趣,感受不到快樂,無緣無故地想哭。一切的描述都表明:這不是他們主觀上努力笑笑就能好起來的。
  • 16歲男孩沉迷手機遊戲已經退學,特別叛逆的孩子這樣做比較好
    16歲男孩沉迷手機遊戲非常嚴重怎麼辦?我孩子今年上高一,由於初三的暑假沒有管好,一直玩遊戲,到了開學,遊戲癮一直沒減,上課睡覺,放假就玩遊戲,現在已經退學在家,這樣的孩子要如何教育才好,怎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現階段應該做什麼?其實面對這類型的孩子,第一控制孩子打遊戲的時間,第二引導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 孩子沉迷遊戲、視力模糊、脾氣暴躁這三者大有聯繫?家長如何破?
    眼看著眼前這小小的娃,脾氣變得暴躁易怒、蠻橫不講理,聽不進任何意見,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也深感無能為力、束手無策,更甚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大發雷霆……在昨天的文章《手機電腦平板偷走的僅是孩子的視力?可為什麼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中,我已經解釋了由於沉迷手機而導致的視力下降、脾氣暴躁,最根本的原因都是與肝血受到損耗有關。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暴躁怎麼辦?3個智慧錦囊讓改變輕鬆發生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本意是治標不治本,費力不討好,儘管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特別是針對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管教中),我們仍舊難免會犯同樣的問題——比如孩子玩手機,我們便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孩子沉迷遊戲,我們便管控孩子少玩遊戲;孩子熬夜不睡覺,我們便反覆催促孩子早點休息;
  • 愛玩遊戲孩子情緒易暴躁不耐煩?父母緩解自我焦慮情緒是關鍵
    01不少父母發現,孩子自從沉迷手機遊戲之後,不僅變得沉默寡言,不願和父母交流,而且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了,就像有一個媽媽的:「我壓根就沒辦法跟孩子溝通,因為你只要說他幾句,他立馬就跟你翻臉,有時候甚至還扯著嗓子對你大吼大叫!」
  • 15歲男孩叛逆厭學沉迷遊戲,心理學家:夫妻關係才是關鍵要素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5歲的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她稱呼為小方(化名),據小方爸爸介紹,小方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下:1.沉迷遊戲,放棄中考根據小方爸爸的介紹,小方自從疫情期間上網課之後,就開始整日沉迷遊戲,根本沒認真聽課,結果開學之後第一次考試考得一塌糊塗,父母想讓他去上補習班,他打死也不願意去。
  • 關於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家長到底應該怎麼看待?這篇文章全了!
    這名15歲的男孩來自湖北,今年剛剛中考結束,暑假裡他放飛自我,沉迷手機和電腦遊戲,時常玩個通宵,整天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基本不出房門,無論家人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不改。就在7月28日下午,男孩玩了一把手遊後,突然感到頭部劇痛,還伴隨嘔吐現象。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如何應對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脾氣暴躁、喜怒無常,喜歡大吼大叫,總是拒絕大人要求他們做的事。不能理智的處理錯誤、挫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家長如果一味地控制或是簡單粗暴的說教,對他們沒有絲毫作用!孩子叛逆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與家庭環境的長期影響有很大關係。
  • 孩子遊戲成癮小心是病 判定:沉迷遊戲時間需持續一年以上
    今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將「遊戲障礙」定為疾病。專家提醒,如果青少年出現對遊戲行為失去控制,因遊戲而減少其他興趣愛好,即使知道負面後果仍存在過度遊戲,就要高度警惕遊戲障礙。兩年前,他接觸遊戲「王者榮耀」後便逐漸沉迷其中,每天至少要玩上4個小時,最長的時候持續玩過12個小時。 用小睿自己的話說,只要不讓他打遊戲,他就渾身不舒服,而且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成績也嚴重下滑,入院前,小睿因為沉迷於遊戲已經無法繼續上學了,還經常因為上網與父母爭執。
  • 17歲男孩脾氣暴躁不想學習,面對這種孩子父母這樣教育才有效
    17歲男孩脾氣暴躁不想學習,討厭和父母溝通怎麼辦?首先父母要搞清楚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孩子脾氣暴躁、易激惹,這是孩子內心焦慮的症狀。一方面考慮可能是由於升入高中後,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習困難造成的內心焦慮、逃避和退縮行為,屬於適應障礙。另一方面,青春期青少年處於心身發育時期,人格發育不夠成熟,情緒不穩定。
  • 孩子沉迷遊戲,厭學怎麼辦?父母再忙也要看看
    為什麼我的孩子沉迷遊戲?孩子大腦發育並不成熟,是很難抵抗住誘惑的,王者 吃雞 抖音 讓很多人都深受其中。很多青少年處於學習階段,沉迷於網絡,肯定是不行的。現在的網路遊戲像毒品一樣侵害著青少年,充滿著暴力,充滿著誘惑。而遊戲本身的設計就是要讓玩家上癮的。某些成年人都無法自拔,更何況孩子呢。網絡雖好,能在裡面查詢到很多東西,能跟上各種八卦頭條,也能讓你沉迷於此。
  • 15歲男孩厭學自卑,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打罵講道理是在幫倒忙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初三的15歲男孩,我們把他稱呼為小晨(化名),主要問題表現為:厭學焦慮、沉迷遊戲、自我封閉、性格自卑敏感等,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筆者對以下案例已做隱私處理,小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下:1.厭學焦慮,找不到學習動力。
  • 簡陽戒網癮中心:如果一個16歲的男孩極度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核心提示:如果一個16歲的男孩極度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這個孩子沉迷於玩遊戲。 父母很傷心。 一些父母也可以為孩子贏得未來! 讓我們來看看聰明的父母如何讓孩子戒掉網絡成癮並停止沉迷於網路遊戲!   如果一個16歲的男孩極度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 那些沉迷遊戲的孩子,最後都怎樣了?
    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家長。 去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指出, 76.3%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路遊戲,90%以上的學生認為網路遊戲使業餘時間更愉快,約70%的學生認為網路遊戲帶來幸福生活的能量。 孩子想玩遊戲,其實是他們正常的心理需求。
  • 孩子不是沉迷遊戲,而是迷上了成功的自己!
    一個14歲網癮脾氣暴躁的男孩,媽媽是個強勢的女人,從小對他的要求很嚴,經常打罵,結果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反抗,仇視母親,甚至言語侮辱媽媽。疫情期間更是衝突不斷,導致開學後沒有去上學,在家黑白顛倒的打遊戲,父母更是砸電腦,斷網,帶去看心理醫生手段用盡,親子關係僵到了冰點,無奈只有給他重新買電腦,裝網。
  • 打遊戲緩解情緒?心理專家陳雪峰:沉迷網遊並不能緩解壓力
    打遊戲緩解情緒?心理專家陳雪峰:沉迷網遊並不能緩解壓力 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2020-02-03 15:45 來源:澎湃新聞
  • 孩子叛逆,脾氣暴躁厭學嚴重,跟家長對著幹,一張評價表就搞定!
    在家裡性格叛逆,脾氣暴躁,說話的嗓門比大人要高十倍,出門玩耍,比兔子跑的還快。一些作業就哼哼唧唧,常常和家長對著幹,確實家長沒有辦法。面對叛逆,脾氣暴躁,厭學,跟家長對著幹的孩子家長手無縛雞之力。,脾氣很暴躁,厭學,跟家長對著幹的行為習慣,採用冷處理的辦法,從今天起,你不用管他,就用這張評價表來調控他的行為習慣。
  • 沉迷王者榮耀,兒子不想上學,孩子真的是被遊戲害慘了嗎?
    孩子玩王者榮耀,不願上學一名高二學生的家長曹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中曬出了兒子玩網遊的截屏,還有一張沒完成的作業圖片:「還有一年就高三了,我家這熊孩子成天玩王者榮耀,暑假作業都沒寫完,開學還不願去上學,愁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