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遊戲成癮小心是病 判定:沉迷遊戲時間需持續一年以上

2020-12-17 湖南在線

孩子遊戲成癮小心是病

判斷是否患上「遊戲障礙」,看看是否符合這幾條標準

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不讓玩,要不苦苦哀求,或者情緒對抗,甚至跟父母發脾氣,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能不少父母都會遇到。

遊戲成癮可能是一種病。今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將「遊戲障礙」定為疾病。專家提醒,如果青少年出現對遊戲行為失去控制,因遊戲而減少其他興趣愛好,即使知道負面後果仍存在過度遊戲,就要高度警惕遊戲障礙。

案例:13歲少年一天玩12個小時網遊

5月29日上午,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酒癮網癮科的病房裡,13歲的小睿(化名)侃侃而談,如果不是醫生介紹,誰都不會將面前這個陽光的孩子和重度遊戲成癮的孩子聯繫在一起。

13歲的小睿接觸網路遊戲的時間長達四五年時間,在接觸遊戲之前,小傑在班上的成績屬於中上等水平。兩年前,他接觸遊戲「王者榮耀」後便逐漸沉迷其中,每天至少要玩上4個小時,最長的時候持續玩過12個小時。

用小睿自己的話說,只要不讓他打遊戲,他就渾身不舒服,而且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成績也嚴重下滑,入院前,小睿因為沉迷於遊戲已經無法繼續上學了,還經常因為上網與父母爭執。

無奈之下,家人將小睿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酒癮網癮科,通過兩個月的系統治療,小睿說,他對遊戲已經不怎麼感興趣,只想早點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

判定:沉迷遊戲時間需持續一年以上

喜歡打遊戲難道就是疾病嗎?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酒癮網癮科主任周旭輝表示,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患上了「遊戲障礙」,有幾條標準。首先是他是否對自己玩遊戲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比如會因為沉迷遊戲導致社會功能損害,即便是因為沉迷遊戲出現了後果,遊戲的行為還在繼續。

「除了以上的症狀標準以外,還有時間標準。一般來說,沉迷遊戲的時間是持續一年以上,如果情況特別嚴重的話,也有6個月確診為遊戲障礙的。周旭輝表示,第三則是嚴重程度,是否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功能及社交功能,患者因為沉迷遊戲不能繼續他的社會角色,醫生還需要排除其他的精神疾病導致的成癮行為。

有研究發現,青少年中有10%的孩子有遊戲障礙,而前來醫院就診的孩子,是處於所有遊戲障礙裡最嚴重的狀態。周旭輝結合臨床經驗發現,近年來,因為遊戲障礙影響到現實生活而來醫院就診的小患者呈逐年翻倍的趨勢,一般集中在14歲到17歲,以青少年居多。

僅2018年,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酒癮網癮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就達到156人,年齡呈低齡化趨勢,該院收治的年齡最小的患者僅9歲。

提醒

關鍵在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周旭輝補充解釋,把「遊戲障礙」定為疾病,是因為這類疾病可能導致身心健康嚴重惡化。此外,多數玩家在玩遊戲時養成不飲水、久坐、憋尿、社交障礙等不良習慣,對身體健康產生了諸多危害。

作為家長,該如何預防孩子出現「遊戲障礙」呢?周旭輝提醒,網路遊戲障礙關鍵在預防。父母對孩子上網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關注度,及時發現網絡成癮的早期症狀,一旦孩子每天上網時間越來越長,每天上課的時候都會想著遊戲,或是在家裡,如果你不讓他玩遊戲,會出現一些情緒比較激動的行為,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但是另一方面,對於孩子打遊戲也不能太過於敏感,動輒為孩子貼標籤,導致親子關係惡化。

周旭輝建議,家長要多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讓孩子能夠建立一些人際關係,培養他處理情緒的能力。

周旭輝提醒說,如果孩子網絡成癮,且超出父母親能控制的範圍,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早發現早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通訊員徐珊長沙報導

相關焦點

  • 遊戲成癮有什麼危害 沉迷遊戲已成社會現象
    ­  近年來,「遊戲成癮」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整天玩遊戲不再是未成年人的「專利」,受其困擾的人群也從未成年人家長延伸到一些成年人的家庭成員。­  那麼,什麼是遊戲成癮?為什麼一些人會對網路遊戲如此沉迷?《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愛玩遊戲不代表成癮 玩到啥程度才算「病」?
    ……一時間,贊成者拍手稱快,譽其為「一錘定音」;反對者憂心忡忡,斥其為國內媒體曲解。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沉迷遊戲是一種病嗎?此次世衛組織新規有何影響?如何幫助孩子健康遊戲?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一線醫務人員、相關領域學者及遊戲行業從業人員。
  • 牛津大學最新研究表明:遊戲成癮不是病!主因是外部壓力
    自電子遊戲流行開來,沉迷遊戲是否成疾就一直是社會各界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今年5月份,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認定為一種精神疾病,把缺乏對遊戲的控制力、連續12個月以上沉迷遊戲並無視其他日常愛好、嚴重到對其他功能領取造成巨大損害的人,判定為遊戲成癮的患者。「遊戲成癮」的定義向我們表明了,不管是社會也好、家長也好,似乎都傾向於讓遊戲來扮演罪魁禍首。
  • 「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當白雲心理醫院的醫生第一次見到遊戲成癮的少年小陳(因涉及隱私,本文中的未成年人均為化名,下同——記者注)時,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顯然很長時間沒有打理,嚴重駝背且高低肩,頸椎脊柱明顯側彎變形,按在手機屏幕上的兩根手指指關節粗大,指腹凸起,臉上滿是熬夜長的暗瘡,身上一股餿味。「這是遊戲成癮給他帶來最直觀的傷害。」
  • 孩子遊戲成癮?家長你也玩玩試試
    1、身體方面長時間上網會引起視力下降、神經衰弱、消化不良、噁心、注意力不集中、體重減輕等不良反應,也會導致大腦神經中樞處於高度持續的喚醒狀態,高水平的腎上腺素以及頻繁的交感神經活動,給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神經病、嚴重頭痛等疾病埋下隱患。
  • 遊戲成癮也是病 高發於兒童青少年群體 咋預防?
    7月2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指出,造成我國青少年遊戲成癮的原因主要是「電子遊戲可及性比較高,就是說孩子很容易接觸到;另外,一些青少年花在課外活動、體育活動、人際交往方面的時間在減少;此外,家長、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不夠完善,也會讓孩子想去遊戲中尋求自我」。
  • 孩子休學在家沉迷遊戲,原因是這個心理需求,父母和家庭要調整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想更多地探討一下,孩子出現沉迷遊戲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有人會馬上提出來:手機遊戲太容易讓人上癮了。沒有錯,這確實是原因之一。在近幾年新興的腦機制研究中,科學家就發現遊戲成癮和物質成癮有著相同的腦機制。
  • 全球應對「遊戲病」
    2009年7月成立的華盛頓州秋城reSTART康復中心,是美國第一家專門治療各種科技產品成癮症的機構。大部分來到這裡接受服務的人都沉迷於視頻遊戲難以自制。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醫療中心還開發了多種治療方法。如賓夕法尼亞州布拉德福德醫療中心啟動的網際網路成癮和康復計劃,主要藉助認知行為模式治療視頻遊戲成癮症,同時讓患者服用精神類藥物。
  • 遊戲迷注意!世衛將首次把電玩成癮列為精神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於明年發表的最新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中,將「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納入危害精神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首次將電玩成癮行為正式列為精神疾病。  據悉,若玩家連續打遊戲12小時,便可能患上電玩失調,但需持續觀察逾一年以上才能確診。資料圖:電子遊戲機。
  • 遊戲成癮是病,得治!和賭博障礙畫等號,WTO將其正式列為疾病
    你知道喜歡常打遊戲也是一種病嗎?不管是中國網絡現在還是在以前,無論是網絡還沒有完全發達的二十年前,還是現在已經領先世界網絡的現在,遊戲始終是年輕人最熱衷的東西之一。沒有那個孩子不喜歡打遊戲,何況是現在隨著電子競技的發展,遊戲行業的發展是愈加的好。遊戲的花樣百出,越來越多的端遊也移植手遊,這也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著迷於遊戲。之前筆者簡單的說過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打遊戲都是犯法的,國家為了杜絕孩子玩遊戲還為此專門立了相關的法律條文。
  • 北京安定醫院網絡成癮門診開診:確診為遊戲成癮比例低
    9月24日下午2點,北京安定醫院成癮門診室副主任醫師盛利霞坐在門診樓2樓專家門診的18診室,準備接診她的「第一位病人」。 這是網絡成癮專病門診開診的第一天。
  •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當白雲心理醫院的醫生第一次見到遊戲成癮的少年小陳(因涉及隱私,本文中的未成年人均為化名,下同——記者注)時,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顯然很長時間沒有打理,嚴重駝背且高低肩,頸椎脊柱明顯側彎變形,按在手機屏幕上的兩根手指指關節粗大,指腹凸起,臉上滿是熬夜長的暗瘡,身上一股餿味。「這是遊戲成癮給他帶來最直觀的傷害。」他的母親搖著頭說,孩子成天不出門,手機不離身,已經兩個星期沒有洗澡、換衣服了。
  • 《孩子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
    是怕孩子沒事幹在家玩手機,不能自拔,造成手機遊戲成癮。 孩子們為什麼為手機遊戲成癮?作為父母,我們如何預防孩子手機遊戲成癮?對於已經遊戲成癮的孩子,我們又孩如何幫助TA呢?謝維興老師將為大家分析孩子手機遊戲成癮的原因並提供預防和解決手機遊戲成癮的有用措施。
  • 遊戲成癮被列為精神病?該吃藥的可能並不只有玩家
    與之相比,從2010年以後,每一年遊戲用戶增長的數量基本在一億級別。,大約9成的家長會花時間去了解孩子都在玩些什麼遊戲,而半數以上的家長則表示通過遊戲增加了他們與家人和朋友的相處時間。 當然,不是說美國青少年沒有遊戲沉迷的問題,只是在其教育環境下,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搞樂隊、開派對、打橄欖球或是其它,為什麼要沉迷於遊戲這單一的娛樂方式呢?
  • 彩色屏幕前演繹黑白人生 遊戲成癮究竟是什麼?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對媒體透露,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接近10%,網絡成癮是我國青少年較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為什麼會沉迷遊戲至癮?遊戲成癮後,又該拿什麼拯救孩子?
  • 遊戲玩到啥程度才算「病」(發布與解讀)
    ……一時間,贊成者拍手稱快,譽其為「一錘定音」;反對者憂心忡忡,斥其為國內媒體曲解。   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沉迷遊戲是一種病嗎?此次世衛組織新規有何影響?如何幫助孩子健康遊戲?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一線醫務人員、相關領域學者及遊戲行業從業人員。
  • 王者榮耀公布未成年人防沉迷公告,孩子遊戲上癮竟然是一種病!
    網絡沉迷成癮已經與網絡違法侵害、不良信息影響、個人隱私洩露共同構成青少年網絡使用中最高的四個風險,預防青少年網路遊戲沉迷成癮任重而道遠。 而近段時間因為疫情原因,孩子們只能在家通過電腦、手機上網課,讓很多孩子前臺上著網課,後臺卻運行著遊戲,跟家長們鬥智鬥勇,只要一有點時間就打開了遊戲。真是「人在網課、心在網遊」。孩子們網絡成癮成為了家長們的一塊心病。 那麼青少年為什麼那麼容易對遊戲上癮呢?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還有一位留守兒童找爺爺奶奶要錢玩網路遊戲,爺爺奶奶不給,就手拿兩把菜刀要殺死爺爺奶奶。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諮詢師彭鑫介紹說,電腦時代網絡沉迷主要是色情信息危害,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網遊便於上手,隱蔽性更強,更容易沉迷。目前在未成年人的網絡成癮因素中,遊戲成癮佔到82%,網路遊戲已成為未成年人面臨的主要網絡危害。
  • 「孩子沉迷遊戲得腦梗」,父母該拿什麼打敗手機遊戲?試試這四招
    前段時間,正在上初三的15歲少年小斌因為腦中風被送往醫院,為什麼這麼年輕就會患上這種病呢?因為沉迷手機遊戲。疫情期間,小斌以學校要上網課為由,向父母要了一部手機,此後,小斌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打遊戲,不論白天黑夜,每天只睡兩小時,狀態持續了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小斌突然暈倒,左側身體無法動彈,癱坐在地上,口角歪斜,被確診腦中風。
  • 我國網絡成癮中80%以上為遊戲成癮和網絡關係成癮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在於此間舉行的網絡成癮高峰對話視頻會議上了解到,目前我國的網絡成癮可分為遊戲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五類,其中遊戲成癮和網絡關係成癮高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