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屏聊天和直播,橫屏王者加吃雞」。短短14個字基本涵蓋了不少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休閒娛樂時的狀態。而對於未成年人和部分成年人來講,橫屏玩遊戲基本成了他們使用手機娛樂時的全部。
「除了吃飯和睡覺,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在北京一家公關公司上班的鄭宇(化名),這樣形容他的弟弟的日常生活狀態。儘管鄭宇的弟弟還在上大學,「但他天天只想著打遊戲,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近年來,「遊戲成癮」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整天玩遊戲不再是未成年人的「專利」,受其困擾的人群也從未成年人家長延伸到一些成年人的家庭成員。
那麼,什麼是遊戲成癮?為什麼一些人會對網路遊戲如此沉迷?《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網遊佔據空閒時間
為玩遊戲習慣撒謊
「他可以把門反鎖在房間裡整夜玩網遊,後來發展到不給手機就不去上學。」家住天津市薊州區的劉女士向記者介紹她兒子的情況。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讀初二,自從迷上了某款網遊,便一發不可收拾。「放假在家時,他更是變本加厲。」劉女士說,其實兒子也知道自我反省,但就是控制不住。
鄭宇的弟弟也有類似情況,他會按時上課,但在課堂上也是用手機玩網遊。尤其是到周末,經常整夜玩網遊,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鄭宇說:「弟弟也知道要控制自己少玩網遊,但他就是做不到。」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沉迷網遊的人不僅將大把時間花在玩網遊上,甚至為了玩網遊撒謊。
「他沉迷網遊後,越來越愛撒謊。我偶爾也玩網遊,在遊戲中看見他,就打電話問他是不是又在玩網遊,他竟然撒謊說沒有玩。」鄭宇說。
「他有一千零一個要手機的理由。」劉女士告訴記者,「他有時候會說是需要用手機查單詞,我要是不給他怕耽誤學習,也怕冤枉了孩子。可一旦給他了,我一轉身他就拿去玩網遊了。除非我一直盯著,連轉個身都不行。」
劉女士告訴記者,有時候孩子說想玩10分鐘放鬆一下,可最後往往是睜眼說瞎話。
「我曾對孩子說過不需要撒謊,玩了就是玩了,也不會打你,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習慣撒謊。」劉女士說。
為了讓孩子從網遊上轉移視線,劉女士想過很多辦法,但都沒起到作用。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嘗試給兒子規定玩網遊的時間,但是,到玩網遊的時間之前,兒子一心盼著遊戲時間,完全沒心思做別的事。
「兒子本來喜歡看繪本、畫畫、做戶外運動,但自從接觸網遊後就對其他一切失去了興趣。」劉女士說。
「如果強制讓他下線,他就鬧脾氣。」鄭宇說,他曾嘗試帶弟弟去接觸外面的世界,但是弟弟到了外面就一直處於撅著嘴、拉著臉、雙目無神、不說話的狀態。
家長行為影響孩子
言傳身教才是關鍵
據《青少年成癮行為調研報告——基於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為網絡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披露,在玩網遊的時間上,留守兒童要高於非留守兒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時」以及「每天玩6小時以上」這兩個時間段,留守兒童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
非留守兒童「每天玩4—5小時」的比例為8.8%,留守兒童則達到18.8%。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陪伴,從遊戲的世界中尋找滿足與快樂成了他們的一個選擇。家庭關愛、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沉迷網遊的一個原因。
劉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父親曾是街機的狂熱愛好者,孩子接觸網遊甚至迷戀網遊與此有關。她與孩子父親都是自由職業者,陪孩子的時間很多,但孩子還是迷上了遊戲。
劉女士對記者說:「現在的網遊種類繁多、娛樂性強,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一個網遊玩夠了,還有各種各樣的網遊等著。」
「弟弟迷上網遊後就不怎麼愛笑了,在家也拒絕和我們交流。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他不要沉迷網遊,想著他的年齡大一點會好些,結果現在變本加厲。」鄭宇說。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嘗試過很多讓孩子遠離網遊的辦法,做約定、帶孩子去戶外運動等,軟硬皆施,但效果甚微。「有一次我很生氣,就把孩子的遊戲設備摔了,雖然這樣不理智,但在沒了遊戲設備後,孩子確實有所好轉。」劉女士說。
一名曾經的網癮少年告訴記者:「在家長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我試過很多方法,但總是在卸載了遊戲後又重新安裝。最後我在網上找了一個給遊戲帳號封號的商家,花了20元,帳號一封,終於戒了。雖然現在也玩,但只是在周末偶爾玩兩把。」
一般沉迷並非成癮
明確九項診斷標準
沉迷遊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據記者了解,2017年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遊戲成癮」歸類為精神疾病。在2018年更新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9項診斷標準,以幫助精神科醫生確定患者是否對遊戲產生依賴。新版本將由2019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最終批准,並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
9項診斷標準包括:完全專注遊戲;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據世界衛生組織披露的信息,確診「遊戲成癮」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上述的9項診斷標準,一般要滿足其中5項,才可考慮後續判斷。
由此可見,沉迷遊戲並不等於遊戲成癮,但這種現象已然不容忽視。
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也多次出臺相關規定。去年年底印發的《關於嚴格規範網路遊戲市場管理的意見》,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實施網路遊戲總量調控」等。
原標題:除了吃飯睡覺都在玩 遊戲成癮的危害有多可怕
責任編輯:林歆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