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有什麼危害 沉迷遊戲已成社會現象

2020-12-17 閩南網

­  「豎屏聊天和直播,橫屏王者加吃雞」。短短14個字基本涵蓋了不少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休閒娛樂時的狀態。而對於未成年人和部分成年人來講,橫屏玩遊戲基本成了他們使用手機娛樂時的全部。

­  「除了吃飯和睡覺,其餘時間都在打遊戲。」在北京一家公關公司上班的鄭宇(化名),這樣形容他的弟弟的日常生活狀態。儘管鄭宇的弟弟還在上大學,「但他天天只想著打遊戲,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  近年來,「遊戲成癮」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整天玩遊戲不再是未成年人的「專利」,受其困擾的人群也從未成年人家長延伸到一些成年人的家庭成員。

­  那麼,什麼是遊戲成癮?為什麼一些人會對網路遊戲如此沉迷?《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網遊佔據空閒時間

­  為玩遊戲習慣撒謊

­  「他可以把門反鎖在房間裡整夜玩網遊,後來發展到不給手機就不去上學。」家住天津市薊州區的劉女士向記者介紹她兒子的情況。

­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讀初二,自從迷上了某款網遊,便一發不可收拾。「放假在家時,他更是變本加厲。」劉女士說,其實兒子也知道自我反省,但就是控制不住。

­  鄭宇的弟弟也有類似情況,他會按時上課,但在課堂上也是用手機玩網遊。尤其是到周末,經常整夜玩網遊,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  鄭宇說:「弟弟也知道要控制自己少玩網遊,但他就是做不到。」

­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沉迷網遊的人不僅將大把時間花在玩網遊上,甚至為了玩網遊撒謊。

­  「他沉迷網遊後,越來越愛撒謊。我偶爾也玩網遊,在遊戲中看見他,就打電話問他是不是又在玩網遊,他竟然撒謊說沒有玩。」鄭宇說。

­  「他有一千零一個要手機的理由。」劉女士告訴記者,「他有時候會說是需要用手機查單詞,我要是不給他怕耽誤學習,也怕冤枉了孩子。可一旦給他了,我一轉身他就拿去玩網遊了。除非我一直盯著,連轉個身都不行。」

­  劉女士告訴記者,有時候孩子說想玩10分鐘放鬆一下,可最後往往是睜眼說瞎話。

­  「我曾對孩子說過不需要撒謊,玩了就是玩了,也不會打你,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習慣撒謊。」劉女士說。

­  為了讓孩子從網遊上轉移視線,劉女士想過很多辦法,但都沒起到作用。

­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嘗試給兒子規定玩網遊的時間,但是,到玩網遊的時間之前,兒子一心盼著遊戲時間,完全沒心思做別的事。

­  「兒子本來喜歡看繪本、畫畫、做戶外運動,但自從接觸網遊後就對其他一切失去了興趣。」劉女士說。

­  「如果強制讓他下線,他就鬧脾氣。」鄭宇說,他曾嘗試帶弟弟去接觸外面的世界,但是弟弟到了外面就一直處於撅著嘴、拉著臉、雙目無神、不說話的狀態。

­  家長行為影響孩子

­  言傳身教才是關鍵

­  據《青少年成癮行為調研報告——基於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為網絡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披露,在玩網遊的時間上,留守兒童要高於非留守兒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時」以及「每天玩6小時以上」這兩個時間段,留守兒童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

­  非留守兒童「每天玩4—5小時」的比例為8.8%,留守兒童則達到18.8%。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陪伴,從遊戲的世界中尋找滿足與快樂成了他們的一個選擇。家庭關愛、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沉迷網遊的一個原因。

­  劉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父親曾是街機的狂熱愛好者,孩子接觸網遊甚至迷戀網遊與此有關。她與孩子父親都是自由職業者,陪孩子的時間很多,但孩子還是迷上了遊戲。

­  劉女士對記者說:「現在的網遊種類繁多、娛樂性強,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一個網遊玩夠了,還有各種各樣的網遊等著。」

­  「弟弟迷上網遊後就不怎麼愛笑了,在家也拒絕和我們交流。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他不要沉迷網遊,想著他的年齡大一點會好些,結果現在變本加厲。」鄭宇說。

­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嘗試過很多讓孩子遠離網遊的辦法,做約定、帶孩子去戶外運動等,軟硬皆施,但效果甚微。「有一次我很生氣,就把孩子的遊戲設備摔了,雖然這樣不理智,但在沒了遊戲設備後,孩子確實有所好轉。」劉女士說。

­  一名曾經的網癮少年告訴記者:「在家長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我試過很多方法,但總是在卸載了遊戲後又重新安裝。最後我在網上找了一個給遊戲帳號封號的商家,花了20元,帳號一封,終於戒了。雖然現在也玩,但只是在周末偶爾玩兩把。」

­  一般沉迷並非成癮

­  明確九項診斷標準

­  沉迷遊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據記者了解,2017年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遊戲成癮」歸類為精神疾病。在2018年更新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9項診斷標準,以幫助精神科醫生確定患者是否對遊戲產生依賴。新版本將由2019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最終批准,並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

­  9項診斷標準包括:完全專注遊戲;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  據世界衛生組織披露的信息,確診「遊戲成癮」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上述的9項診斷標準,一般要滿足其中5項,才可考慮後續判斷。

­  由此可見,沉迷遊戲並不等於遊戲成癮,但這種現象已然不容忽視。

­  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也多次出臺相關規定。去年年底印發的《關於嚴格規範網路遊戲市場管理的意見》,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實施網路遊戲總量調控」等。

原標題:除了吃飯睡覺都在玩 遊戲成癮的危害有多可怕

責任編輯:林歆剛

相關焦點

  • 孩子遊戲成癮小心是病 判定:沉迷遊戲時間需持續一年以上
    孩子遊戲成癮小心是病 判斷是否患上「遊戲障礙」,看看是否符合這幾條標準 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不讓玩,要不苦苦哀求,或者情緒對抗,甚至跟父母發脾氣,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能不少父母都會遇到。 遊戲成癮可能是一種病。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5月30日,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聯合主辦的「安全上網,守護健康——青少年網遊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針對青少年網路遊戲沉迷危害與對策進行研討,旨在形成家、校、社合力,呼籲國家相關部委加大對網路遊戲監管力度,促使遊戲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為青少年的成長保駕護航。
  • 彩色屏幕前演繹黑白人生 遊戲成癮究竟是什麼?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對媒體透露,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接近10%,網絡成癮是我國青少年較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為什麼會沉迷遊戲至癮?遊戲成癮後,又該拿什麼拯救孩子?
  • 遊戲成癮定性為疾病,楊永信成治療大師,大學教授這樣理解遊戲
    雖然在玩遊戲圈中有一部分人實現了玩遊戲能謀得生存,但是廣大的遊戲群眾中佔主流的,還是玩遊戲消遣時間的人。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對遊戲成癮定性為一種疾病。有病就要治遊戲成癮,這種病應該怎麼治呢。小編,我對這種遊戲成癮定性為疾病覺得還是不敢感冒我認為遊戲只是人類消遣時間的一種。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沒有脫離低級趣味,追求享樂安逸舒適的。
  • 臺灣兒童沉迷網絡嚴重 兩成玩色情遊戲
    兒童及少年長時間沉迷網絡的「網絡成癮」現象日益嚴重,兒福聯盟建議家長多陪伴孩子上網,並教導正確上網方式。圖為網遊大賽小朋友接受挑戰的畫面。來源:臺灣《聯合晚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兒童福利聯盟12日公布「07年臺灣地區兒少打玩網路遊戲行為調查報告」,發現有九成孩子玩網路遊戲,但每五個孩子就有一人玩「很色」的限制級遊戲,更有逾五成在線遊戲「小玩家」已網絡成癮。
  • 「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16.57%的國人受到各類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困擾。心理健康,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日益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臨近新年,青少年成癮行為科顯得有些「冷清」,在院青少年只有9人。9個月來,已有約70人出院,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其中單純遊戲成癮的青少年約佔67%,最小的10歲,最大的25歲,主要集中在12-16歲,男生約佔八成。
  • 《孩子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
    疫情期間,因為居家學習的特點,孩子使用手機上網課和使用手機接收老師布置的作業,因此使用手機的頻次增加,也造成許多孩子使用手機失控,手機遊戲成癮。雖然4、5月份,孩子們陸續復學,使用手機過度現象有所減少,但也有不少孩子身在課堂,心在遊戲,己經無法回到規律的作息狀態。暑假期間,那些原本蠢蠢預動的心又開始活絡了,手機遊戲失控的問題又出現了。
  • 荒廢學業、失眠抑鬱,沉迷網絡的危害還不止這些……
    而對於未成年人和部分成年人來講,橫屏玩遊戲基本成了他們使用手機娛樂時的全部。近年來,沉迷網絡的危害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整天玩遊戲不再是未成年人的「專利」,受其困擾的人群也從未成年人家長延伸到一些成年人的家庭成員。
  • 留守兒童與網遊|關於留守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研究反思
    且不說農村青少年網遊成癮「重災區」的說法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撐,農村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本身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把轉型期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歸罪於網路遊戲,不僅有失偏頗,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數字生活已經成為日常一部分的今天,視其為洪水猛獸、一禁了之,更是因噎廢食。正如人民日報近日撰文《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 妖魔化網遊不理性》中認為,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在於「遊戲」,而來自於「沉迷」。我們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網遊。
  • 大學生遊戲成癮曠課掛科被退學屢見不鮮 專家:建立分級標準
    建立分級標準預防網路遊戲成癮在校大學生遊戲成癮曠課掛科被退學屢見不鮮專家建議本報記者  韓丹東本報實習生 梁 晨近年來,遊戲成癮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整天玩遊戲不再是未成年人的「專利」,很多成年人也日益沉迷於網路遊戲甚至成癮。
  •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16.57%的國人受到各類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困擾。心理健康,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日益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9個月來,已有約70人出院,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其中單純遊戲成癮的青少年約佔67%,最小的10歲,最大的25歲,主要集中在12-16歲,男生約佔八成。廣州白雲心理醫院青少年成癮行為科主任葉堅分析,這些青少年大多從小學四年級以「學校作業布置在手機上」為由開始使用手機,剛踏入初中時,容易出現與老師同學難以相處、成績波動下滑等問題,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沉迷遊戲。
  • 專家支招青少年怎麼擺脫網絡成癮 網癮有哪些危害
    其次,網絡成癮人群還多數患有其他精神障礙,如網絡成癮者中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抑鬱障礙或焦慮障礙遠高於一般人群。­  網絡成癮對家庭、社會和國家也造成巨大危害。《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1月到11月網路遊戲業務收入1341億元,遊戲直播用戶規模達到2.24億,其中青少年是網路遊戲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非理性購買遊戲裝備和打賞遊戲主播等行為給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此外,沉迷於網絡暴力遊戲會增加青少年的攻擊性行為,顯著提高暴力事件的發生風險,嚴重影響社會公共安全。
  • 青少年為什麼會網絡成癮?網絡成癮危害有哪些?
    「網絡成癮」是伴隨網際網路的迅勐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由網絡引發的一種心理疾病。它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發展,甚至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誘因。那青少年為什麼會「網絡成癮」?因為過度依賴網絡只是一個現象,有一半的孩子依賴網絡的背後涉及其他問題,比如與父母的關係問題、學業問題、注意缺陷障礙、焦慮或抑鬱等,所以要從根本上發現孩子網絡成癮的原因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 這年頭,究竟什麼是"休閒"什麼是"遊戲成癮"呢?
    網易科技訊 7月3日消息,最近,「遊戲成癮」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精神疾病,引發廣泛熱議。國外媒體The Conversation撰文指出,在二十一世紀,究竟什麼是休閒什麼是遊戲成癮呢?數字視頻遊戲可以是非常誘人和吸引人的。關於成癮的風險,在休閒活動的大框架下分析一下世衛組織發出的遊戲過度警告還是挺有趣的。作為Games for Change大會的一部分,我和其他研究心理學、嚴肅遊戲和青少年倡導的人將討論遊戲、媒體和科技成癮。
  • 青少年遊戲成癮,該如何戒除?
    很多孩子迷戀網絡和遊戲,已經變得見怪不怪了,但是這孩子迷戀玩手機這種情況家長如果置之不理,便會愈演愈烈。青少年一旦沉迷於網路遊戲,會導致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嚴重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可以影響他們整個人生。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玩手機影響孩子成績又怎麼辦?一、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找到其上網成癮的根源,從而對症下藥,因勢利導。
  • 公益課程|孩子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
    本月開設的課程有《做「四有家長」,護航中學生》《送你一份提升自控力的修煉手冊》《孩子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了解運用語言的力量》《「心」期待,「欣」行動,「馨」氛圍,共迎新學期》這五門,家長們注意收聽。如果不能及時收聽也沒關係,隨時打開我們的微信,有音頻哦!
  • 遊戲成癮=精神病?
    2018年6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並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這裡說的是「玩遊戲成癮」,相關症狀為:無節制沉溺於單機或網路遊戲;因過度遊戲而忽略其他興趣愛好和日常活動;明知會產生負面後果卻仍沉溺於遊戲等。也就是滿腦子都是遊戲,無法正常生活,除了睡覺,就是在玩遊戲,學業、工作完全被拋到腦後的人。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有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把孩子從遊戲的漩渦中解救出來,但是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採取了錯誤的方式,讓自己和孩子的矛盾越積越深。如果父母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只會讓孩子一直沉迷其中。,有什麼危害呢?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如果父母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只會讓孩子一直沉迷其中。01孩子沉迷遊戲,有什麼危害呢?孩子可能會模仿遊戲中的行為孩子沉迷遊戲,在現實生活中會下意識的模仿一些遊戲中的行為。我記得前些年有一個新聞,好像是說,一對兄妹因為沉迷於玩槍戰遊戲,發現跳窗這個動作不會掉血。
  • 關於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家長到底應該怎麼看待?這篇文章全了!
    近年來,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帶來的問題屢見不鮮,有些低齡玩家為購買遊戲裝備甚至是盜刷父母的銀行卡,引發家庭矛盾,破壞親子關係。那麼,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具體有哪些危害呢?其危害集中體現在對孩子和家長兩方面:一方面,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約束和控制,無法自拔,常常因為遊戲忘記吃飯,不做作業,家長管教不了,停止遊戲會出現焦慮、暴躁、無精打採、食欲不振等成癮症狀;另一方面,會出現嚴重的生理心理問題,如視力受損,長時間沉迷遊戲出現腦梗等,有時還導致孩子的思考能力降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厭惡上學等,荒廢了學習,貽誤了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