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堵了!太堵了!太堵了!」這是言知君每次從洪山橋過來走江濱西大道到臺江金融街萬達時候的切身感受。
修江濱大道的本意就是為了提高行車效率,緩解市區堵情,但是到了中亭街,快車道一下成了慢車道,雖然說「斷頭路」有點誇張,但是可以算「拼接路」了。
難道這個堵真的沒法治嗎?什麼時間開車走江濱大道能酣暢淋漓一口氣從洪山橋開到馬尾?辦法是有的,關鍵點在「臺江路」。
如果是評選一條臺江區或者江濱大道最堵的路段,或者說「堵王」,我第一票一定投給「臺江路」。
很多人可能平常開車都知道,但說「臺江路」這個地名想不起是哪裡。臺江路就是江濱西大道從解放大橋(前往中洲島那一座)到閩江大橋(前往橋南橋北那一座)那段路,在百度地圖上的顯示。
這段路在白天是機動車道也開放非機動車行人入內,到了晚上6點以後就兩頭封閉了,成為了江濱步道,夜遊閩江的上船地點就在這裡。
去過的人都知道,這段路非常堵。因為江濱西大道與臺江路重疊,走江濱快速路的車流多大啊,再加上元洪城背後的江濱公園很多市民前來遊玩,機動車跟非機動車還有行人常常搶道。常常上演交通亂象。
現在雖然政府弄成單行道,加快了機動車速度,但是解決不了問題啊:一是單行道太窄,通過效率不高;二是行人和非機動車不安全,有時候常常看到非機動在機動車旁邊飛馳而過,驚心動魄;三,那裡是原來的臺江碼頭,許多外地遊客來坐船夜遊閩江或者來體驗下閩江風景,看到這種亂象多不好,多傷福州的城市形象。
福州是有福之州,是國家文明城市,現在又在創建國家中心城市,說不定個人合理的建議有助於城市的發展。
我的看法是:一,把解放大橋靠臺江一側賣眼鏡和肉包那一排的房子全拆了,為道路拓寬留地盤;修建下穿通道,解決倉山到中亭街擁擠人流的問題,下穿通道可以是江濱西大道到臺江區政府這段,也可以是解放大橋過橋千萬中亭街這段。2、解放大橋橋頭開始到閩江大橋(去橋南橋北這一座)這一段的臺江路,修建下穿通道,把路面永遠留給遊人或市民觀光休閒。
福州是我家,美麗靠大家。道路通暢了,民心就順,城市面貌也會改觀。而且也相信對於促進福州城市的發展大有裨益,給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加分。
本文由言知有禮(福州鮮知道)原創,歡迎關注、打賞、評論,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