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2月3日訊 今天是正月初七,節後上班第一天,正好趕上立春節氣。儘管節氣進入春季,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還沒有結束, 氣溫上下波動還是常態,部分地區又將陸續迎來一場雨夾雪。
2月3日立春很罕見 上一次發生在120年前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常2月4日是立春的正日子,但是今年的立春卻是2月3日。天文專家表示,3日立春很罕見,上一次發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則發生在2021年。
以立春為例,就有2月3日、2月4日和2月5日這三種情況。1900年到2000年這一百年的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兩天,沒有2月3日,而本世紀100年的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這兩天,沒有2月5日。按照紫金山天文臺權威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立春的準確時間為2月3日23時34分01秒。
關於立春的諺語,你知道嗎?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春寒雨颼颼,夏寒雨斷流。
關於立春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
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
近水遊魚迸冰出。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宋·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
平生個裡願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關於立春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祭祀祖先
立春要祭祀祖先。古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用蔥、蒜、椒、姜、芥五種辛辣食物調和而成)等。
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立春應該怎麼吃?推薦養生五原則
萬物復甦,陽氣上升,人體的五臟六腑蓄積的內熱之毒也開始出現春燥,導致肝火旺盛、身體炎症,出現口腔潰瘍、咽喉腫痛、便秘、色斑等症狀。加上春季天氣轉暖,人體水分大量流失,天氣又陰晴不定,通過飲食養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1、飲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症狀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2、黃綠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處。
3、細選食物——少疾病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後,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所以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塔菜、芥藍、西蘭花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菠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
4、胃腸疾病——要當心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鹼等物質豐富的肉湯、雞湯、魚湯、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為這些食物有較強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氣體產生腹脹,增加胃腸負擔。
5、祛痰養肺——保平安
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症狀。
稿件統籌:王雅淇 綜合人民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德州日報等)
今年「立春」:2月3日23點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