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辛格最後一部終結者:卡梅隆真的用心了嗎?

2020-12-12 騰訊網

IP電影也終會有被觀眾厭倦的時候。就拿《終結者:黑暗命運》來舉例,對於圈內的科幻迷,它缺少創新和誠意;而對於圈外的觀眾,吸引點就更少,只能靠老年施瓦辛格來打「壯士暮年」的情懷牌。可以說是兩頭不討好。

11月1日,《終結者:黑暗命運》上映了。

發源於1984年的《終結者》系列,一直是科幻迷心中的不朽經典,其中的時間穿梭,機器人奪權,圖靈測試,液態金屬人等概念,放到今天也不過時。自然,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也牽動了影迷的心。

《終結者1》海報

更何況,這部影片還被冠上了「卡梅隆唯一承認正統續作」的名頭。因為詹姆斯·卡梅隆當年為了爭取導演權,一美元賣掉劇本的瘋狂舉動,導致《終結者》系列版權幾易其主。直到今年,版權才終於回歸到卡梅隆手中。觀眾的期待,自然更上了一層樓。

問題是,這部電影,真的擔得起這個名頭嗎?

歷史回顧

1984年上映的第一部《終結者》是系列的開山祖師,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作為反面角色出現。這部電影,既是系列的開端,也同時成就了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兩人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

《終結者2:審判日》劇照

1991年的《終結者2:審判日》至今依然是科幻迷心目中的不朽經典,其第一次出現了「液體機器人」這個嶄新概念。視覺效果即便放到今年來看,也不會過時。影片最終以主角團隊勝利,摧毀「天網」而結束。全球票房大爆,接近5.2億美元;

《終結者2:審判日》劇照

隨後的三部電影,都失去了詹姆斯·卡梅隆本人的加持。《終結者3:機器人崛起》的故事線和設定,和前作幾無差別。唯一更改的是結局:「天網」成功奪權,對全世界發動了核洗禮,這也為後作的廢土設定打開了局面;

《終結者4:救世主》則展現了核爆後的末世景象,也將該系列第一次引入了「廢土」這個科幻電影的細分類別。

但這一部的票房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建設廢土世界,需要花費極高的成本搭建景觀,做數字特效,因此製作預算高達2億美元。但全球票房卻不到4億,出品方虧損嚴重;

《終結者4:救世主》劇照

2015年上映的第五部《終結者:創世紀》則是爭議最大的一作。約翰·康納成了反派,薩拉·康納和凱爾·裡斯聯手把自己未來的兒子擊殺。

《創世紀》裡套用了古希臘神話中的「弒子」概念。但弒子原本是對英雄的第一道考驗,電影中的被弒者卻又是邪惡的反派。正義與邪惡錯位,時間線又擾亂在一起,層層嵌套,因此成了全系列最叫觀眾困擾的一部。總體口碑極低,幸好那是中國電影產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攬得7億人民幣票房,稍稍遏制了虧損勢頭。此後,派拉蒙宣布無限擱置該系列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有沒有計入通貨膨脹,該系列第三、四、五部的票房,都沒有超過1991年的《終結者2:審判日》。

老梗的堆疊

根據出品方的宣傳,《終結者:黑暗命運》的故事線完全撇開了第三、四、五部的限制,直接繼承第二部。

然而,叫死忠粉失望的地方是,這部電影中,沒有給出任何新的東西。整體的故事線,依然是《終結者2》的復刻。

「軍團」這個概念,基本可以等同於另一個「天網」,早年間叫「電腦產生了自我意識」,現在則叫「人工智慧的網絡化」,但本質上是一回事;

穿越回來的守護者格瑞絲,是半人半機械的存在,這個設定早在《終結者4》中的馬庫斯身上就已經出現,也不新鮮;

最終摧毀終結者的套路,和《終結者3》也一模一樣。用的都是守護終結者身上的能源核(類似心臟)。唯一不同的是,《終結者3》中的電池爆炸後會產生類似小型核彈的效果,《終結者:黑暗命運》中的電池則會發射出一種類似電擊的藍色能量波,即所謂「摧毀其神經網絡」。論想像力,毫無新意;論震撼,反不及前者。

明明看不上前作,卻還要用前作的設定。真是嘴上說嫌棄,身體卻很誠實。

如果硬要說有創新的地方,那就是新款終結者REV-9相對於T-1000,稍微強化了一處:

以往,子彈擊中液體機器人,雖然無法對其造成傷害,但會起到暫時的阻滯效果。利用這個時間差,主角就可以更換載具,逃離到更遠的地點,為下一波衝突作準備,直到將其徹底摧毀。《終結者》系列的第二、三、五部,都是沿用的這個故事發展套路。

相比T-800和T-1000,REV-9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有「分身」功能,可以分裂成兩個機器人,一個低配版的繼續駕駛載具追擊,另一個則和原型無異,繼續和主角們纏鬥。

《終結者:黑暗命運》劇照

但尷尬的是,設定雖然更改了,故事套路卻沒跟著作調整。主角團隊常常把兩個分身一同炸碎,然後再跑路,導致這個改動基本等同於毫無意義。還不如《終結者3》中的女終結者偶爾噴個火來得有視覺衝擊。

反觀《終結者4》雖然一直飽受爭議,但好歹正經搭建了一副末世景象,有向《銀翼殺手》等廢土電影致敬的成分,導演的誠意和努力是看得到的;而《終結者5》至少在劇本層面做了大規模調整。至於有沒有做好,則是另一個話題了。

而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無論是視覺層面還是劇本層面,所有的關鍵概念都是剪切嫁接自前作,可以說全是老梗的堆疊。在誠意上,並不能叫人滿意。

「政治正確」?

以及,好萊塢奇怪的「政治正確」又開始泛濫了。片中的正面人類角色,兩名守護者,一名被保護者,全部都是女性。

平心而論,全是女性主角的電影也並無不妥,只是感情發展的多樣性受到了嚴重限制。

在卡梅隆自己最為推崇的前兩部《終結者》中,第一部的亮點在於愛情。薩拉·康納和凱爾·裡斯在保護和被保護的過程產生了情愫。而在凱爾·裡斯死後,薩拉·康納本人也從一個被保護者,成長為了一個強大的女性;

而在第二部的亮點在於親情。因為少年約翰·康納一直缺失父愛,和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之間產生了父子般的感情。而隨著T-800的自我犧牲,約翰·康納也有所領悟,背後的邏輯依然是成長。

類似的感情衝擊力,到了後三部中就削弱了不少。因為有了前兩部的鋪墊,主角都已經長大,傳統劇作的「英雄成長」路徑已經不再起作用。但觀眾依然能夠看出導演們想要做感情線的努力,只是礙於能力(演員調教、剪輯節奏、故事發展等方面),沒有做到優秀。

而到了這部電影中,三個人類(暫且把改造人格瑞絲算作人類)都是女性,彼此的互動顯得莫名其妙。丹妮·拉莫斯全家被殺,突然變成了一個戰士,成長弧線極為突兀;老年薩拉·康納還沉浸在喪子之痛中,講話刻薄,脾氣暴躁,顯得相當擰巴。愛情和親情都沒有。唯一明顯的人物情感是格蕾絲對丹妮,可以說是忠義、敬佩、依賴等情緒的混雜,說是友情都顯得牽強;

於是,除了共同完成一件任務,即逃離追殺之外,觀眾很難為三個女性感到共情。大部分時間中,電影裡的四個主角(加上施瓦辛格的T-800)之間都在相互挖苦、打嘴炮,這倒也繼承了導演蒂姆·米勒在《死侍》中的一貫語言風格。

兩性之間本來就是陰陽互補。強行把角色都換成女性,反而削弱了女性身上本來就具有的力量。這一點和性別歧視無關。如果三個角色都是男性,也會一樣無趣。

刻意的政治正確,使得原本就乾癟的故事,觀感上更差了一層。

原創電影路在何方?

刻薄一點說,該系列自1991年《終結者2:審判日》達到系列高峰,28年過去,一點進步都沒有,水平穩步下降。

但這不是《終結者》這一個系列獨有的現象。這兩年,整個好萊塢都出現了「原創荒」。根據影視垂直行業媒體《毒眸》統計,往前數二十年,幾乎所有好萊塢大片場的原創電影都在逐漸減少。八十到九十年代,好萊塢六大尚有半數以上的原創電影,而到了2014年則只剩25%不到,去年更是只有10%左右。

科幻片是所有電影類型中成本最高,也是最難拍好的類型之一。不同於劇情片,對於科幻片,觀眾們總是有更高的要求,買了票,就希望能見到一個自己從未見過的世界。然而廢土、賽博朋克、人造人、外星人、時間穿越、怪物異形,這些主要題材都已經被挖掘多年,很久沒有更新。導演們想要突破,要麼只能在排列組合上下功夫,要麼就下大力氣堆視效。

也難怪呂克·貝松即使賭上兩億美元,也要挑戰一把《千星之城》;卡梅隆和羅德裡格茲不惜花費重金,也要在《阿麗塔:戰鬥天使》中把虛擬人物做到極致。背後的邏輯,其實都是在劇本原創感不足時,於視覺上做文章。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劇照

《阿麗塔:戰鬥天使》劇照

根據《毒眸》數據,千禧年後,原創電影在數量和票房佔比上更是同步下降。到了2014年,票房前十中僅有一部原創電影《星際穿越》,還排在末尾;而在2018年,好萊塢六大僅有10%左右的原創作品,迪士尼、索尼、福克斯更是一整年零原創。

在流量成本日益高企的今天,從已有IP開發電影,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宣傳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畢竟,一部原創作品從誕生到被觀眾所接受,需要花費大量的認知成本,而已有的IP系列片早已有了明確的觀眾群。害怕承擔虧損風險的電影公司高管自然傾向於後者。

今年四月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更是刷新了多項紀錄,全球總票房高達27.97億美元。還一度擠入了中國影史票房前三,直到《哪吒》橫空出世方止。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現在的好萊塢各大公司幾乎都是職業經理人,他們的做法就是越來越多拍續集,這樣不會犯錯誤,但是他們也缺乏了創新,缺乏了對題材、故事、對美國人文的理解,好萊塢越來越不敢去冒險。

只是IP電影也終會有被觀眾厭倦的時候。就拿《終結者:黑暗命運》來舉例,對於圈內的科幻迷,它缺少創新和誠意;而對於圈外的觀眾,吸引點就更少,只能靠老年施瓦辛格來打「壯士暮年」的情懷牌。可以說是兩頭不討好。

目前,貓眼上的票房預測是4億人民幣出頭,豆瓣分數也從剛開分時的8.0陡降至7.2。對於一部傳承多年、被寄予厚望的科幻大IP,這個成績並算不上理想。

相關焦點

  • I won't be back,施瓦辛格最後一部《終結者》來了,不忍說再見
    令老漢驚喜的是,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將是《終結者》系列最正統的續作,由「州長」施瓦辛格領銜,蒂姆·米勒執導、前兩部《終結者》的導演卡梅隆擔任監製,同時它也很可能是年底之前國內院線能看到的最後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於老漢來說,《終結者》仿佛承載著一種特殊的情懷。
  • 卡梅隆攜手施瓦辛格再聚《終結者:黑暗命運...
    《終結者:黑暗命運》海報「I will be back!」卡梅隆執導、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終結者》,是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施瓦辛格的這句臺詞更是被觀眾銘記,現在他們要在「終結者」系列重聚了!10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經典科幻動作電影「終結者」系列最新篇章《終結者:黑暗命運》正式宣布定檔11月1日,同步北美在中國上映。在《終結者:黑暗命運》中,詹姆斯·卡梅隆將親任製作人兼編劇,與阿諾·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組成黃金三角再度回歸。《終結者》是美國經典科幻動作電影系列,著名電影雜誌《電影周刊》在評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時,此片以最高票數位居第一。
  • 連續3天排片下滑,卡梅隆、施瓦辛格打造了35年的《終結者》要終結?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1924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施瓦辛格「廉頗未老」、卡梅隆高調回歸,但即便是這樣的黃金組合也沒能拯救《終結者:黑暗命運》的票房。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儘管有近四成的排片佔比的助攻,但《終結者:黑暗命運》首日綜合票房僅以6318.49萬元落下帷幕,與上一部《終結者:創世紀》在國內實現首日1.54億元票房相比,下滑近六成,位居單日票房排行榜第二位,且不敵已上映一周有餘的《少年的你》,後者同日以24.1%的排片佔比,實現了7129.52萬元的單日票房,反超《終結者:黑暗命運》。
  • 終結者和施瓦辛格,究竟誰成就了誰
    施瓦辛格當時對「終結者」 的理解是這樣的:「沒有歡樂,沒有滿足,沒有任何勝利的喜悅。」卡梅隆聽到後大喜,認為他就是那個真正理解角色的人。最後施瓦辛格被說服了。隨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終結者》系大獲成功,並且續集一直拍到了2019年。
  • 《終結者》正統續作,施瓦辛格不再回來
    許是命運註定,不當州長的阿諾德·施瓦辛格, 與30多年的老對手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不期而至,同期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與《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無意中製造了一個錯覺,仿佛讓觀眾回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經典動作大片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
  • 3D版《終結者2》歸來 卡梅隆施瓦辛格享素餡中國月餅
    3D版《終結者2》歸來 卡梅隆施瓦辛格享素餡中國月餅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6年09月12日09:43 眾所周知卡梅隆是素食主義者,而施瓦辛格也支持好友,提倡少吃肉食。所以片方送給導演的月餅是特別訂製的「素餡兒」,兩人也欣然接受。 四代影迷集體追憶最值得轉3D的科幻片 1991年,《終結者2:審判日》在美國上映,這部投資650萬美元的電影收穫了3600萬美元的票房,成就當年的影壇奇蹟。
  • 其實,當年施瓦辛格並不想演終結者
    你知道《終結者》中的那句經典臺詞為什麼是「I』ll be back!」,而不是「I will be back!」嗎?近日,網上曝光了一支施瓦辛格談《終結者》拍攝幕後的視頻,不僅聊到了這事,還曝光了他一開始想演的竟然並不是終結者。
  • 3D版終結者2歸來 卡梅隆施瓦辛格享素餡中國月餅
    ,2012年,3D版《鐵達尼號》的重映在全球收穫3.44億美元的票房,而作為卡梅隆科幻電影中重要裡程碑的作品,《終結者2:審判日》轉制3D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終結者2》被譽為終結者系列的巔峰之作  DMG印紀為卡梅隆及施瓦辛格訂製「素餡」月餅  《終結者2:審判日 3D》重啟之日,恰逢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臨近
  • 終結者6:曾經總說我會回來的施瓦辛格,這次真的不會回來了!
    》系列電影,他們讓卡梅隆一舉封神,同時也帶火了主演施瓦辛格,讓他在接下來的演藝之路中一片坦途。所以這次卡梅隆回歸《終結者6》,也意味著曾經第一二部電影中的黃金組合再次走到一起,這次說不定真能重現當初《終結者》的輝煌,所以才讓觀眾們這麼興奮。
  • 《終結者:黑暗命運》北京首映 施瓦辛格:我回來了!
    原標題:施瓦辛格: 我回來了! 10月23日晚,經典科幻動作電影《終結者》系列最新篇章《終結者:黑暗命運》在京舉行中國首映發布會。導演蒂姆·米勒,主演阿諾·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等主創出席並解密製作歷程。 阿諾·施瓦辛格在紅毯上向影迷喊出經典臺詞:「我說過『我會回來(I will be back)』,現在我回來了!」
  • 在施瓦辛格之前,他們也有可能成為終結者
    熟悉《終結者》的朋友們都知道,片中施瓦辛格有一句經典臺詞——"I'll be back!",近日,網上曝光了一支施瓦辛格談《終結者》拍攝幕後的視頻,不僅聊到了這句臺詞的故事,還曝光了他一開始想演的竟然並不是終結者。
  • 卡梅隆終結者三部曲劇情觀影順序 黑暗命運承接審判日
    卡梅隆終結者三部曲劇情觀影順序 黑暗命運承接審判日  北美時間7月18日,阿諾·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導演蒂姆·米勒等一眾主創攜新片《終結者:黑暗命運》(暫譯)亮相SDCC漫展。展會上除公布一支全新幕後製作特輯外,終結者劇組也宣布《終結者2》中飾演約翰·康納的愛德華·福隆將在本部首次回歸出演。
  • 最後一次出演《終結者》!72歲的施瓦辛格有七重身份,想入主白宮
    經過主演《貢鐵》、《野蠻人柯南》等電影,他已經小有名氣,直到1984年,那是對施瓦辛格意義重大的一年,他主演了卡梅隆編劇的的電影《終結者》。這部連他自己當時都不看好的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作為反派的他突然大紅大紫,為後來他好萊塢的經典硬漢形象奠定了基礎,從此開啟了輝煌的電影人生。
  • 《終結者6》施瓦辛格:我不會回來了!
    在《終結者》系列中,阿諾·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有一句經典臺詞「I'll be back」。然而2019年,72歲的施瓦辛格在 《終結者:黑暗命運》裡說:「 我不會回來了」,也註定了《終結者》這一大IP將再無續作。
  • 做過州長後,施瓦辛格說政治就是胡扯 時光網專訪永遠的「終結者...
    在因健體塑身拿到獎項而得名為「澳洲橡樹賽」冠軍的他,輾轉在演員和政客之間的他,最近回到了公眾視線裡,跟我們聊了聊他聯合主演的新片《終結者:黑暗命運》,以及由詹姆斯·卡梅隆製作的系列前兩部經典。在最新一部中,卡梅隆擔任監製。
  • 《終結者6》我們等不到施瓦辛格那一句「I will be back」了
    豆瓣開畫8.0的評分、創造28年間「終結者」系列電影最高評分的《終結者:黑暗命運》還未在內地上映就給觀眾帶來了個大驚喜——《死侍》、《雷神2:黑暗世界》導演蒂姆·米勒執導;施瓦辛格闊別多年再度出演「終結者」;卡梅隆攜金牌編劇保駕護航……《終結者:黑暗命運》成為繼《終結者2》之後「終結者
  • 女觀眾不舍新《終結者》施瓦辛格告別
    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終結者》橫空出世,隨後1991年《終結者2:審判日》的大規模獲獎更是將這一IP和卡梅隆送上神壇,也令阿諾·施瓦辛格躋身好萊塢電影巨星之列。在之後的歲月裡,施瓦辛格更是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鐵血硬漢代言人,經典作品無數,與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成龍等世界頂級的動作巨星交相輝映。
  • 施瓦辛格:用重逢來告別!
    《終結者:黑暗命運》提前點映後豆瓣評分直接創《終結者》系列25年來新高,難過的是,觀眾們表示聽到了施瓦辛格在電影中說出了「I won’t be back」替代了經典臺詞」I』ll be back」,這也就是意味著,《終結者:黑暗命運》將是施瓦辛格的最後一部終結者了。
  • 斯瓦辛格最後一部終結者:回歸即是告別,I won't be back
    明人不說暗話,今天要推薦的這一部,可是超級力作。它就是——《終結者:黑暗命運》它的第一部上映是在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和阿諾·施瓦辛格兩個大神合作的。第一部拍攝的時候,資金很緊張,僅僅只有650萬美金,但幸好影片票房口碑雙豐收,同時也讓施瓦辛格跨入好萊塢一線巨星的行列,並且讓他之後的事業都很順風順水。在第一部之後,又出了《終結者2》,之後還出了多部續集。但是在第二部之後,詹姆斯·卡梅隆因為版權的問題就沒有繼續參與了。
  • 阿諾德·施瓦辛格曾想改寫《終結者》的經典臺詞,結果當場被拒絕
    施瓦辛格表示,自己曾想改寫《終結者》的臺詞《終結者》系列電影已經在影院上映幾十年了,《終結者6:黑暗命運》是該系列的最新電影。詹姆斯·卡梅隆在1984年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終結者》,讓阿諾德·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和琳達·漢密爾頓扮演的莎拉·康納在銀幕上首次亮相,這部電影除了讓兩位主角名聲大震之外,還讓觀眾記住了電影中那句最經典的臺詞。施瓦辛格的那句「我會回來的」,在《終結者》的每一部續集裡都被引用過,包括提姆·米勒的最新電影《終結者6:黑暗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