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3日訊 醫護人員李先生的兒子壯壯剛滿2周歲,過去三個月裡,壯壯在離家步行10分鐘的希希家優品道店度過了一段開心時光。這對李先生而言,解決了小家庭的一件大事。
祖輩年紀大沒精力、父母上班沒時間,0-3歲嬰幼兒誰來看護?這成為成都不少小家庭的煩心事。
如何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的需求?成都市在全省率先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全市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發展,結合成都實際,市政府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
那如何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對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的客觀認知與接納呢?成都有這樣一家託育機構,以其「近便、平價、優質」的核心服務定位,根植社區託育服務11年的落地經驗,備受市民追捧。
01
成都積極推進普惠性託育服務
社區託育是實現「幼有所育」的重要支撐
2013年12月起,「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允許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兩個孩子。2016年起,國家全面放開生育二孩,新增的嬰幼兒促使託育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在2019年,「幼有所育」作為補齊民生短板的重要內容,已經被國家擺在首要位置。
近年來,各級政府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和重視0到3歲嬰幼兒育護工作。在成都,越來越多的託育機構在社區、公寓、寫字樓、商業中心等人口集中的區域開辦起來,加之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明確託育機構在開辦和運營過程中的各項要求,以促進市場走向規範。從行業角度說,託育或將成為家長們一項新的選擇。
事實上,在今年市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未來新建居住區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10個託位,規劃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與住宅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無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的,應在5年內通過購置、置換、租賃以及舊城改造等方式,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8個託位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
目前託育市場各玩家仍處於小而分散的狀態。對於託育機構,多數以早教中心轉託班、幼兒園帶託班、社區家庭園、商業體託育中心等模式存在。有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於在商業地帶設立託育場所,身處於社區內的託育機構更便捷、普惠,更能滿足家長的需求。
像成立於2009年的希希家,採用社區託育模式,根植社區內部。在成都,辦學11年的希希家已經成為社區託育服務模式的「標杆」。據了解,希希家主要針對社區裡0-3歲的嬰幼兒提供全日制或臨時制看護照料、早期發展啟蒙、家長課堂等養育支持服務。醫護人員李先生介紹,「早上8:30家長將孩子送來,下午5:30將孩子接走,完全解決了像我們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帶養孩子的問題。」
希希家品牌創始人李楹芝表示,要在「幼有所育」解決新增0-3歲託育機構問題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構建社區託育服務模式是重要支撐。「成都積極推進普惠性託育服務,希希家作為先行者,『近便、平價、優質』,是責任也是義務。11年的堅守,一切為了3歲以下這個『社會最柔軟的群體』。」
02
託育是「醫、養、教」的融合
三方面缺一不可
作為新興行業,不少家長都搞不清楚託育機構、早教中心和幼兒園的區別。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言簡意賅地說,「早教中心注重早教課程,幼兒園注重學齡前啟蒙,而託育機構則應注重優質的帶養照料。」
託育機構服務針對0-3歲的嬰幼兒,是「醫、養、教」的融合,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託育應該以「養育」為主體,「醫療」是護航,「教育」重啟蒙。一個正規的託育機構,應該重視搭建一個擁有專業育嬰師、營養師、醫護保健人員的專業團隊。
另外,託育一般可以進行日託、半日託和計時託等服務,時間更加靈活,在場地的選擇上,也多在社區、公寓、寫字樓、商業中心等人口集中的地方,以便於雙職工家庭的接送。
「目前,成都市面上的託育機構以借鑑臺灣、歐美等託育起步比較早的地區經驗者居多,但各個機構的質量還在經歷市場驗證中。」據李楹芝觀察,目前市面上多數託育機構仍在結合本土經驗,在「醫、養、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整體的框架、統領和評估體系尚未完善。
如果將「託育」二字拆開,把「託」定義為託管照料,把「育」定義為早期發展啟蒙。李楹芝更願意把託育定義為服務業,兼具教育屬性的現代社區家庭服務業。「託育運營有別於幼兒園運營,從業者應避免在投入和運作過程中,將託育機構『幼兒園化』。」
03
近便、平價、優質
打造惠及全民的「民族」品牌社區託育
從2009年到2020年,在李楹芝引領下,希希家紮根託育行業11年,以「近便、平價、優質」著稱,打造真正惠及民生的社區託育,做成都市民家門口放心託付的託育機構。
針對3歲以下孩子生理特點、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對於孩子安全的考慮,希希家堅持只做0-3歲的低齡託育,堅持將託育開到「家門口」,讓家長們推著嬰兒車就能到。為了給孩子營造「家」的感覺,每一所社區裡的希希家都控制面積,真正做到小而美、小而精的居家生活中心。
11年經驗,希希家認為託育需要的不只是年輕的早教老師,更加需要有生養經驗的婦女來帶孩子。因此,希希家堅持實行特色化的老中青1:1:1的用人比例,更好地落實託育服務,得到國家衛健委和家長的高度肯定。
在這裡,年輕的幼教工作者佔三分之一,用教育經驗對嬰幼兒進行早期發展啟蒙;而有生養經驗的育嬰師和保育員佔據三分之二,她們愛孩子,有耐心和責任心帶孩子,負責孩子的日常看護生活照料,讓孩子和家長都在這裡擁有足夠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3歲前孩子的生理、生長特點,希希家為更好的實現醫育結合,與大型婦兒醫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在這裡,每三個月一次的婦兒專家到店體檢,讓孩子生長指標盡在掌控,讓嬰幼兒身體得到全方位的持續保護。
04
十年磨一劍
社區託育引領者落戶城南
2009年,希希家正式創立,為0-3歲的嬰幼兒提供全日制或臨時制看護照料、早期發展啟蒙、家長課堂等養育支持服務。2015年,成為四川省早教行業協會首批掛牌單位;2019年,成為國家發改委「成都市城企聯動增加普惠性託育服務有效供給」第一批備選服務企業;2019-2020年,更是成為國家衛健委託育服務典型案例,進行全國分享。
集合品牌自身10餘年嬰幼兒照護服務經驗,在運營多家社區託育園基礎上,希希家高新店應運而生,成為希希家優化升級打造的示範業務中心。
據了解,高新店位於榮華北路雅頌居商業二樓,園所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設置乳兒班、託小班、託大班,涵蓋0-3歲嬰幼兒的育養照護及科學育兒指導。從硬體裝修到軟體服務,全面打造適合0-3歲嬰幼兒及其家庭成長所需的綜合性育養服務場所。
作為「希希家」落戶城南的「首子」,未來高新店將承擔希希家在城南的品牌輸出、人才培養、社區店賦能等責任,將嬰幼兒照護服務進一步優化,深入到城南的千家萬戶。
無論養育理念、生活環境,一以貫之的希希家讓孩子多了熟悉與安全感,少了陌生與不適應。「因為這裡的愛是無私的,這裡的愛,是姐姐般的、媽媽般的、奶奶般的,著眼於最細微之處,給孩子強有力的生命支撐!」
05
老中青招聘1:1:1
社區聯動,助力下崗女工再就業
近日,希希家高新店的招聘公告顯示,招收老師年齡區間從二十餘歲到四五十歲,招聘人群從有學前教育經驗的年輕教育從業者,到有生養經驗的下崗再就業女工。
事實上,11年來,希希家堅持並鼓勵小區居民參與到嬰幼兒託育工作中來。小區可以組織一批40至50歲的家庭女性,希希家對她們進行培訓,持證上崗,既能解決一批家庭婦女的就業問題,還能上班不離家。
希希家認為託育需要的不只是年輕的早教老師,同時需要有生養經驗的婦女來帶孩子。所以,希希家老師的比例為老中青1:1:1,年輕的幼教工作者佔三分之一,而有生養經驗、天生愛孩子,有耐心和責任心帶孩子的育嬰師和保育員佔據三分之二。
年輕幼教老師,帶領孩子上課、唱跳、觀察世界;有生養經驗的育嬰師和保育員,則負責孩子的日常看護生活照料,讓孩子和家長在這裡擁有足夠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這樣的用人比例,也讓希希家關注到了一群就業困難的人群「中高齡階段下崗女工」,同時,與社區聯動,解決下崗女工再就業問題,也讓希希家得到社會大力讚揚。
「我們與社區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有效聯動,歡迎和鼓勵有再就業需求的下崗女工來到希希家。」希希家創始人李楹芝稱,不擔心她們不具備知識技能,只要熱愛孩子,熱愛教育,有責任心,希希家會通過規範有效的內訓機制,讓下崗女工再就業,迎來事業新高峰。
「託育面對的是全社會年齡段最小的人群,需要以中華民族成熟的養育方式和經驗培育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世界公民。當然,託育機構不應盲目崇拜舶來文化、舶來思想,應大力發揚民族精神,匠心打造『民族』託育品牌,將優質服務惠及萬千嬰幼兒家庭。」李楹芝期望希希家對標本土民族品牌紅旗連鎖,實現一公裡一個希希家的戰略布局,真正開在離老百姓最近的社區,家長們可以放心送託到希希家,毫不猶豫。(馮俊傑 陳凡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