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利弊之說

2020-08-22 歲月晴好m

教師職稱評審多年來猶如婆媳關係一樣難以融合,各說各有理,難分伯仲。領導說不評職稱何以衡量管束教師,教師說這是制約我們自然發展和成長的一個頑疾趕緊廢除。職稱評審確實讓教育工作者頭疼不已。但大家都明白要完全廢除是不可能的,這7樣做既不可能達到讓教師安心從教,更不會有什麼積極的現實意義。原因有以下幾點:

1、職稱評審制度是約束教師的砝碼。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考核評價制度,人都是有惰性和從眾心理的。而且最能刺激人積極性的舉措就是物質。而職稱正好抓住了人的軟弱,讓你在奔向理想的彼岸過程中經歷跋涉與奮鬥,從而產生工作的動力。

2、職稱評審制度是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催化劑。督促教師不要安於現狀,努力向著高處一步步攀登,而且在攀登的過程中不畏艱險者率先登頂,亦步亦趨的緩步前行,畏首畏尾的拉在後面。就是這樣的過程激發人的競爭攀比心理,讓你不能停歇下來,從而形成你追我趕的積極局面。

3、職稱評審制度是工作過程中的加油站。職稱評審的考核細則概全多方面,師德標準,工作態度,教研能力,教學水平等方面促進教師不僅僅是搞好教書工作,而是加強個人思想建設,提高教學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等方面迫使教師不得不努力上進,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4、職稱評審制度是體現教師價值的重要標誌。如今家校關係緊張,各種教學矛盾頻發,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如何全面衡量一個教師的優劣,只能用職稱考評細則來約束,消除教師隊伍裡面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而且周期長,具有延展性。比如山西「愛花」老師因學生只給班主任送花而沒有給自己送花而大發雷霆被吊銷教師資格證,因而她也就不再是教師了。教師最具有代表性, 最能體現其價值的也就是職稱。

目前我們糾結的不是取消職稱評審,而是能夠通過改革從而使職稱評審更加科學化,人性化,更加符合廣大教育工作者具有普惠性,實效性,激勵性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1、職稱評審制度讓減負增效成了一句空話。

目前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是以學生成績為主要考評細則,迫使教師為了完成目標任務,要麼視學生分數為第一,各種強制手段一起用上,造成師生俱疲,關係緊張。要麼視學歷高低加分,無論工作實績怎樣 ,學歷高分數高,這樣一批任勞任怨工作許多年的教師卻比不過一個剛參加工作的高學歷教師。

這樣的結果嚴重挫傷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老師們要麼以職稱為目標,單純追求學生考試成績,想方設法增加學生負擔,造成學生壓力劇增。要麼放棄職稱,好一點的老師還能淡泊名利,專心於教學;次一點的乾脆就做一名佛系老師,混吃混喝等著退休。職稱的激勵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反而挫傷老師工作積極性。同時,也讓為學生減負、素質教育都成為一句空話。

2、職稱改革只是修修補補,一直再做「加減法」。先是明確提出要適應中小學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新要求,重點評價其教育教學方法、教書育人工作業績和一線實踐經歷。嚴禁簡單用學生升學率和考試成績評價中小學教師。

後來又增加了提出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加強聘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不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許多地方都是對原有制度縫縫補補,加減法並用,並無實質改變。

3、職稱評審應該傾聽一線教師呼聲,更具人性化。改革教師評價內容勢在必行,但對教師評價機制,也應該同時進行改革。究竟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最有發言權的自然是基層一些廣大教育工作者及相關人員,把職稱晉升指標和評審權力一併下放到基層,除過硬性規定以外,各學校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按照年齡,教齡,工作數量及質量等實質性的一些內容由學校制定評審細則,學校評審完畢後由上一級部門把關確認後,交由社會監督公示,職稱作為一種榮譽鼓勵教師不斷努力爭取更大成績。

4、 參照公務員職級並行制度實行職稱並行。把工作年限,年度考核,教齡長短,基層經歷都考慮進去,分階段晉級,鼓勵老師們長期從教,績效工資依據工作量以及教學業績好壞進行發放。

總之,教師職稱評審改革需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能夠出臺一些切合實際的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的一些新政策新規定,不要加一些,減一些,要重新出題,更加科學的評價教師,統籌考慮到榮譽和利益的最大化,並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激勵老師們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在網上,對於職稱,抱怨之聲不絕於耳,聲討喊殺之聲更是應者如雲。職稱好像成了千夫所指,罄竹難書——一日不除,一日不得安寧。 殺一個人,刑法上要問有沒有非殺不可的理由。難道職稱制度真的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 很多事情如果單從正面來看,難免激動與偏頗。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會讓人冷靜理性。
  • 莫讓職稱評審制度「背黑鍋」
    一年一度的教師職稱評審,是廣大教師非常關注的事情,也是各地教師熱議的話題。在職稱評審季,有人為職稱「互告」,有人為職稱「互打」,有人為職稱流淚,有人為職稱失眠……對於飽受職稱「折磨」的教師,他們的最大心聲就是取消職稱評審。這樣,他們的職業生涯似乎就沒有「攔路虎」了。我認為,對於一些教師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評上職稱應理性看待,至於有人藉機提出取消職稱評審更是因噎廢食。
  • 2021年,讓「跪著的教師」站起來,應取消職稱評審制度!
    要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推動地方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提標擴面,引導教師安心從教。要尊重教師職業專業性,全面清理和規範針對教師的各類督查、檢查、考核、評比,各類社會性事務進校園,各種報表填寫,抽調借用教師等行為。在筆者看來,讓教師「跪著」的主要因素是當前的職稱評審制度,以及與之緊密關聯的績效工資制度、對教師的行政管理與評價。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迎來重大改革!高校可自主評審教師職稱!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機制,激勵廣大高校教師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現就深化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按照教齡自然晉升
    近年來,多地實行中小學教師職稱申報和評審向農村學校教師傾斜政策。例如,堅持在鄉村學校教學的教師,教齡滿30年直接申報副高職稱,滿20年的直接申報中級職稱。如今,湖南出臺新政策「專用通道」。職稱評審據悉,湖南省發布《印發<關於建立湖南省基層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實施意見(
  • 2020年,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取消?自然晉升或將成為主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20年前,教師職稱的現有評審制度既不會取消,也不會大範圍實現自然晉升,但肯定會讓更多的教師從中受益,評審也會越來越人性化。不過,從2016年開始,北京市啟動改革,這才就此打破已經實施了30年的教師職稱制度。教師職稱改革究竟走向何方?就目前來看,教師職稱現有的評審制度只會越來越完善,並不是取消,而職稱自然晉升在一些地方已經有了試點,想要在2020年全面實施也並不現實。
  • 心塞,20年教齡還是二級教師!該對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了
    為了對在工作中有不同表現的教師予以區別對待,從而體現多勞多酬,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起到鼓勵教師努力工作的作用,我們制定了職稱評審制度並一直沿用了到了現在。不可否認,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製度對區別教師勞動質量,提高工作積極性曾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客觀來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現今中小學的教師職稱評定製度逐漸顯現出了弊端。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徵求意見:師德表現將作為評審首要條件
    教育部網站7月27日消息,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意見。
  • 保障教師待遇和權利:強化省級統籌經費,取消職稱評審制度
    而發生這類問題的根源在於,基本的教育管理體制與辦學制度,沒有進行深層次改革。影響教師待遇保障與權利維護的基本制度有兩項。一是以縣級財政保障教師待遇的經費保障制度,這導致同一省內不同縣市的教師待遇保障力度不同,嚴重影響省域內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也導致教師的非合理流動。
  • 關於教師職稱評審,你贊同哪種說法?
    一是「取消職稱說」,認為教師職稱評審已經喪失了原來激勵教師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評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到職稱評審的公正;對獲評高級職稱後老師的管理不到位。二是「改革職稱說」,認為教師職稱評審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工作中調動不了老師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教師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太大
  • 教師職稱評審存在的價值意義何在?
    馬上進入教師職稱評審的高峰期,各種奇葩的事件就會接踵而來。職稱評審本來是對教師職業能力的一種認定認可,也是對教師工作能力的褒獎(現在職稱都是與工資掛鈎的),但實際成了大部分教師的枷鎖,一部分教師玩弄的工具。
  • 評審權下放、可設新崗位……高校教師職稱制度迎來這些改革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指導意見》指出,高校教師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推動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 如何讓教師職稱制度煥發活力?
    目前的教師職稱制度與應試教育一樣備受詬病,尤不受中小學老師所待見。很多人認為當前教師職稱評定完全不能反映出教師真實的教育教學水平,應該予以取消。那麼問題來了,取消教師職稱制度後如何評價教師真實的教育教學水平?沒有對教師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評估和肯定,又如何能夠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 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之路應該是漸漸廢除職稱制度
    從教近20年的經歷告訴我,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之路應該是漸漸廢除職稱制度,以工作量、工作難度、工作效果和工齡來定教師的待遇,同時,保留特級教師評審,給予教師職業精英應有的經濟和社會地位。1.職稱將教師待遇分為三六九等,但多數教師卻幹著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大體相同的勞動。這不符合按勞分配的原則,是一種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嚴重挫傷中級和初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2.近年來教師職稱評審要求越來越嚴格瑣碎,同時,評審指標似乎越來越少。以往我們往往說,評一次職稱,褪一層皮。但是,現在的職稱評審其嚴格度、瑣碎度遠遠超越從前,評一次職稱褪一層皮已經遠遠不夠了。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 2020年底前全部實行自主評審
    為激發高等學校辦學活力及教師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我省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2020年底前,所有高等學校教師全部實行自主評審。 6月20日,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為激發高等學校辦學活力及教師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 職稱評審制度改革 英語計算機將取消統考
    原標題:職稱評審制度改革英語計算機將取消統考   本市將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自主評審,取消統一的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昨天,中共北京市委出臺了《關於深化首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在制定實施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時,將研究設立創新創業指標。
  • 職稱評審重師德: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教育部網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直面教師「晉升之痛」,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五唯」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的「晉升之痛」。近幾年,上百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的探索,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那麼效果和現狀如何?困擾高校和教師的問題又有哪些?
  • 重磅教師職稱評審的最新規定,事關全體教師
    一說到評職稱廣大教師肯定有一肚子話要說,一肚子委屈。評職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影響了教育的和諧,影響了同事之間的關係。為了材料弄虛作假,為了評分滋生了腐敗。職稱永遠是卡在廣大老師煙咽喉中的一根刺,迫切希望改變現在評聘條件,使職稱評定更加陽光,公正,公平,也能更加照顧到一些教師。現在教育部出臺新規,把這一條規定視為評職稱的首要條件。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