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朱婷
領航者計劃
是網絡大電影和貓影文娛(ID:maoyingtv)聯合推出的一檔行業專訪欄目。我們將不定期專訪電影、綜藝、電視劇等不同板塊的領航者們,為大家帶來第一手行業信息,揭秘資本新布局,探索大文娛產業的無限可能。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一部極小眾且非主流的網絡電影——《你不是一個人》。
影片聚焦都市宅男,開了一個腦洞,把身邊的物品變成了男主角木子唯的女朋友,一男四女的愛情喜劇由此開始。
網絡大電影(ID:wxs360)關注到,《你不是一個人》的創作團隊正是去年黑馬網劇《惹上冷殿下》的原班團隊,而背後的出品公司則是專注網絡影視內容的萊可傳媒。再往前看,網劇《動物繫戀人》、《天才J》,網大《最後的武林》系列、《顏值雜貨鋪》、《少女密碼》等同屬萊可,有意思的是,隊形很一致,這些作品都有一股濃烈的港颱風。
「對,這是過去五年,萊可形成的一個內容基調和風格。我們希望的是,別人一看這個作品,就會下意識想到,這是萊可的作品。」說這話的是萊可傳媒CEO&總製片人陳蓉妍,一個很有想法的Leader。
(萊可傳媒CEO陳蓉妍)
當然,網劇公司進軍網大早已不是什麼行業新聞。我們更好奇的是,作為一家內容公司,萊可傳媒背後的商業邏輯,以及深耕網生領域五年所形成的一套有效方法論。
見縫插針
可能鮮少有人知道,正午陽光拍《琅琊榜》時,拍太久了,中間就去拍了一部《偽裝者》。《你不是一個人》也有點兒雷同,據陳蓉妍介紹,這部影片是導演鍾青在籌備網劇《惹不起的殿下大人》期間,在臺灣「見縫插針」完成的。
「物品變身女朋友」偏日漫設定,是影片的亮點,但橫看豎看,都不是一部主流網大。陳蓉妍沒有否認,並表示,作為一家內容公司,布局符合商業邏輯開發項目的同時,也需要留給團隊創作的空間。「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創新比較重要」,言外之意,萊可是願意為好的創意買單的。相比較之下,商業向的內容,萊可在市場行情、收益評估方面會更完善。
在她看來,每個創作者的成就感,源於想法有人認可,且願意一起完成。譬如:影片《你不是一個人》,導演鍾青和萊可的編劇團隊一起有了一個不錯的idea,通過內部立項評估的同時,也吸引了騰訊的目光。據透露,早在劇本階段,騰訊就已介入,達成了和萊可聯合出品的合作,整個項目進展很順利。
其實,關於《你不是一個人》,萊可以及鍾青本人在腦洞之外,也加入了市場化的考量。具象化來看,都市宅男愛情故事,傾向於男主視角的創新,影片在故事和創意上,已然做了一個天然的性別定位,在此基礎上,都市愛情,也顧及了女性觀眾。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你不是一個人》的女性用戶佔比,多達45%。對於萊可來說,顯然是超出預期的。
「只有做不一樣的內容,才會不斷有觀眾進來關注。」陳蓉妍繼續說,倘若完全遵循市場原則,只做符合商業的內容,未免過於迎合,長此以往,則呈現出一種內容的媚態,扼殺創作者的創作。她的觀點是,對於一家內容公司來說,布局一部分風險可控的創新內容,反哺觀眾,同時給予創作者們進一步沉澱、發揮的空間,尤其重要。
此外,談及網大市場的看法,陳蓉妍認為,「如何突破原有的小鎮男青年,實現用戶的破圈」是網大現階段遇到的一個大瓶頸。誠然,消費市場,女性有更強的消費欲望,這就需要,市場呈現越來越多且優質的女性向作品,吸引並留住女性觀眾。「萊可會繼續,但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加入。」
我們用了五年時間,把一批年輕人賭到了拍定製劇
內容審美、小清新、日韓、港颱風成了萊可的內容風格,之所以如此,陳蓉妍把原因歸結於資源使然。
據介紹,目前,萊可旗下有籤約青年導演鍾青、曾慶傑、黃元達、衛立洲、霍穗強、小夕以及資深導演江豐宏,同時也和港臺知名導演瞿友寧、葉念琛,和楊歡、楊斌、張世博等內地導演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在陳蓉妍看來,審美的趨同是一個團隊成熟的標誌。
對於內容公司來說,誰能掌握人才,誰走到最後的機率也就大大增加。陳蓉妍告訴網絡大電影(ID:wxs360),萊可是一家做年輕導演起家的公司。他們實行的是製片人統籌中心制,導演、製片人加編劇三位一體,好處在於,很快地形成一個內容的趨同,降低對項目的傷害。
「年輕人」是陳蓉妍在採訪中,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彙。她表示,用過去的既定事實,對一個新事物進行判斷,這是一個悖論。如果這樣,年輕人就永遠沒有機會,影視行業的馬太效應只會越發明顯。
從過去十年的院線電影市場發展來看,第六代導演的斷層,一定程度上來說,已然讓大部分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了。不過,院線電影是一個更前沿的to C市場,劇集和網絡電影相對滯後兩年。陳蓉妍認為,未來兩年,在劇集和網絡電影領域,很有可能出現一大批的諂媚、投餵式的內容,內容極容易落入兩個低谷。在她看來,互相退位變得很重要,多聽意見,但並不是不發表任何觀點,完全聽取。
很大程度上來說,這就需要團隊非常深的默契和信任感,萊可用了5年時間,這套體系才初步建立。「我希望萊可未來有十年以上的員工,我希望你們都是」,她對著一旁的工作人員說到。
但對於瞬息萬變的影視行業來說,人才出走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如何降低人才出走的風險?也是橫在萊可這家內容公司面前的一道坎。對此,陳蓉妍倒是顯得比較自信,她把創新當成是影視行業的挑戰,而萊可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給大家挑戰,創造新鮮感,滿足大家的好奇心,給與足夠的創作空間,留住他們。
對於「年輕人」或者其他「合作者」的挑選,陳蓉妍直言,一般會比較看重以下幾個維度的表現。第一是初心。喜歡跟有內容追求的團隊合作,會有他自己的一套對世界表達的欲望,「即使我可能不認同,但我尊重他和他的表達」。在她那裡,只是純粹將內容作為商業變現的團隊,不是很被接受;第二是審美和認識的趨同。簡單理解,不在一個體系,沒法進行合作。任何一方要做出放棄,完全遵循對方,長此以往,對項目無疑是加倍折損;第三則是技能和行業經驗。
「我們過去幾年,已經賭到了一批年輕人,他們從新手到製作定製劇。」顯然,陳蓉妍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很是滿意。
深度捆綁平臺,萊可背後的商業邏輯是啥?
根據天眼查顯示,萊可傳媒自2014年成立以來,目前已完成了三輪融資,去年4月,B輪融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由盛萬投資、三美基金跟頭、融璽創投領投。
值得一提的是,據陳蓉妍透露,萊可去年已經實現了盈利。被問起下一輪融資計劃時,陳蓉妍更希望用作品來說話。在行業寒冬的嚴峻形勢下,只有保持可持續優質內容輸出的公司才能活下去。「公司在發展,能融到資當然更好,但一家公司CEO的尊嚴也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萊可向來習慣與平臺深度合作,優酷《天才J》系列、搜狐《動物繫戀人啊》、騰訊《你不是一個人》等,皆如此。他們背後的一套邏輯是,創新的東西要嘗試,但也必須考量公司業的存活,介於兩者之間,和平臺合作,降低風險。
對此,陳蓉妍表示「還會堅持這樣的合作模式,風險可控,既定範圍內和平臺形成默契。」她是從平臺出來的,她當然知道和平臺之間,什麼樣的溝通和合作是最恰當的。而談及幾家視頻平臺的合作,她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各家的用戶屬性有差別。不過,可以明確的是,隨之會員基數的不斷增多,平臺也需要去別人家的用戶裡做切割,最明顯的就是大家對於用戶的評判越來越趨同。未來,平臺需要更多更優質的內容,搶會花錢的人的時間,這一點,毋庸置疑。
反過來想,對於專注內容的公司而言,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並存。大環境使然,未來的日子比較艱難。「有項目在開的公司,也不見得活得很好。」對於萊可來說,今年最大的一個難點在於:怎樣用更便宜的成本,做出有用戶收益的產品。
如何應對暱?他們基於影視開發,社會變革過程,形成了產品層面的一套方法論。一是造夢,活在粉紅泡泡裡,二是,用影視作品,去挑戰用戶開始進入一些深度思考的點。要麼做某個圈層用戶的深度內容,深挖用戶的爽點和需求;要麼藉助情感共鳴來刺痛用戶,引發討論。
而降低成本,更多靠已有的資源和團隊,cover掉一部分。「我們需要越來越下沉,練內功,加強制片的資源管控、團隊的核心能力。」具體到項目上的布局,陳蓉妍表示,明年大概會增加20-30%網劇(含儲備);網絡電影方面,會繼續開發原有系列作品和新作品。在她看來,網大單片成本可控,更多作用在於給新人機會,給拍劇的導演歇氣,創作的機會,也為萊可未來進軍院線市場,從用戶市場判斷上做一個準備。
過去五年,萊可專注在人才體系的建立,製作建立的完備,以及公司各個團隊共同能力的提升,未來,會慢下來,一方面精細化發展;另一方面,主攻新內容新產品的外沿。「這個路好長,感覺又是一個五年。」陳蓉妍說這話時,仍一臉樂觀。
在她看來,每一年都很難,但總得快樂的活著。既然都能活著,就值得慶祝,憋屈的做項目,也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