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吸波塗層材料的研究

2020-12-13 電子產品世界

1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965.htm

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的防禦體系被敵方探測、跟蹤和攻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軍事目標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統的突防能力受到了嚴重威脅。隱身技術作為提高武器系統生存、突防,尤其是縱深打擊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經成為集陸、海、空、天、電、磁六維一體的立體化現代戰爭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戰術技術手段,並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現代化戰爭對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一般傳統的吸波材料很難滿足需要。由於結構和組成的特殊性,使得納米吸波塗料成為隱身技術的新亮點。納米材料是指三維尺寸中至少有一維為納米尺寸的材料,如薄膜、纖維、超細粒子、多層膜、粒子膜及納米微晶材料等,一般是由尺寸在1~100nm的物質組成的微粉體系。

2納米吸波塗層的吸波原理和結構特性

吸波材料的吸波實質是吸收或衰減入射的電磁波,並通過材料的介質損耗使電磁波能量轉變成熱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吸波材料一般由基體材料(黏結劑)與吸收介質(吸收劑)複合而成。吸波材料可以分為電損耗型和磁損耗型2類。電損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質的電子極化、離子極化、分子極化或界面極化來吸收、衰減電磁波。磁損耗型材料主要是靠磁滯損耗、疇壁共振和後效損耗等磁激化機制來引起電磁波的吸收和衰減。由於納米晶粒細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數多於晶粒內部的,即產生高濃度晶界,使納米材料有許多不同於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納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應、表面與界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介電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納米材料之所以具有非常優良的吸波性能,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納米材料具有高濃度晶界,晶界面原子的比表面積大、懸空鍵多、界面極化強,容易產生多重散射,在電磁場輻射作用下,由於納米粒子的表面效應造成原子、電子運動的加劇而磁化,使電磁能更加有效地轉化為熱能,產生了強烈的吸波效應;其次,量子尺寸效應的存在使納米粒子的電子能級發生分裂,分裂的能級間隔正處於微波的能級範圍(10-2~10-5eV),從而成為納米材料新的吸波通道;此外納米離子具有較大的飽和磁感、高的磁滯損耗和矯頑力,使得納米材料具有渦流損耗高、居裡點及使用溫度高、吸波頻率寬等性能。納米材料的這種結構特徵使得納米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頻帶寬、兼容性好、質量輕和厚度薄等特點,易滿足雷達吸波材料「薄、輕、寬、強」的要求,是一種非常有發展前景的高性能、多功能吸收劑。

3新型納米吸波材料的種類和主要研製方法

納米技術的迅速發展及納米微粉優良的電磁吸波性能使得納米吸收劑成為國內外研究的方向和熱點。

3.1納米金屬與合金吸收劑

納米金屬和合金吸波材料主要是通過磁滯損耗、渦流損耗等機制吸收損耗電磁波的。納米金屬粉吸波材料主要包括納米羰基金屬粉吸波材料和納米磁性金屬粉吸波材料兩大類。納米羰基金屬粉主要包括羰基Fe、羰基Ni和羰基Co等,其中納米羰基Fe最為常用。將羰基Fe與DC805型矽橡膠均勻摻和,吸波劑用量為90%,反射率在2~10GHz頻率範圍內低於-10dB。納米磁性金屬粉包括Co、Ni、CoNi、FeNi等,它們的電磁參數與組分、粒度有關。納米金屬磁性材料具有很高的飽和磁化強度,一般比鐵氧體高4倍以上[5],可獲得較高的磁導率和磁損耗,且磁性能具有高的熱穩定性。金屬納米粉體對電磁波特別是高頻至光波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具有優良的衰減性能,但其吸收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它對電磁波能量的吸收由晶格電場熱振動引起的電子散射、雜質和品格缺陷引起的電子散射以及電子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3種效應決定。納米金屬和合金吸收劑,主要以Fe、Co、Ni、Cr、Cu等納米金屬粉體為主。納米合金採取多相複合的方式,其吸波性能優於單相納米金屬粉體,吸收率大於10dB的帶寬可達3.2GHz,諧振頻率點的吸收率均大於20dB,複合體中各組元的比例、粒徑、合金粉的顯微結構是其吸波性能的主要影響因素。納米合金中以鐵系納米合金的研究為最多,由於鐵-鎳納米合金粉體尺寸達到納米量級時,具有很高的磁能積、剩磁對溫度的依賴關係小和良好的磁化性能。目前製備納米鐵基磁粉或氧化物及合金微粒的方法主要有軟化學法、超聲分解法、LB膜技術組裝、原位高分子修飾複合技術、溶膠-凝膠電沉積法、溶膠-微乳液化學剪裁法、化學熱還原法和機械合金化法等。

3.2納米鐵氧體及其複合物吸收劑

納米鐵氧體是一種雙復介質,既具有一般介質材料的歐姆損耗、極化損耗、離子和電子共振損耗,又有鐵氧體特有的疇壁共振損耗、磁矩自然共振損耗和粒子共振損耗,因此至今仍是微波吸收材料的主要組成之一。納米氧化物吸收劑有單一氧化物和複合氧化物兩類,單一氧化物納米吸收劑主要有Fe2O3、Fe3O4、TiO2、Co3O4、NiO、MoO2、WO3等納米微粉。單一鐵氧體製成的吸波材料,難以滿足吸收頻帶寬、質量輕、厚度薄的要求,因此通常在鐵氧體微粉中加入一些添加劑組成複合吸收劑,可使電磁參數得到較好匹配。所以,實際使用的鐵氧體吸波塗層往往不是單一的鐵氧體塗層,而是通過複合組成複合鐵氧體吸波塗層。如鐵氧體與羰基鐵粉、鐵粉、鎳粉、炭黑、石墨、碳化矽、樹脂等複合形成複合鐵氧體納米微粉吸波材料。鐵氧體納米複合材料多層膜在7~17GHz頻率段的峰值吸收為-40dB,小於-10dB的頻寬為2GHz。複合氧化物納米吸收劑不僅吸波性能優異,而且還兼有抑制紅外輻射等多種功能。鐵氧體納米顆粒與聚合物製成的複合材料能有效吸收和衰減電磁波及聲波,減小反射和散射,因此鐵氧體吸波材料是研究較多且比較成熟的吸波材料。其作用機理可概括為鐵氧體對電磁波的磁損耗和介電損耗。鐵氧體吸波材料的納米化是很有前途的新興隱身材料研究領域。國內外對此均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國已研製出一系列薄層狀鐵氧體吸波材料,並成功應用於F-117A戰鬥機。在對納米鐵氧體吸波材料進行研究的同時,研究者也從各方面探索了超細鐵氧體與其它材料複合形成的複合吸波材料。解家英研究了NdO3摻雜對納米鋰鐵氧體微波吸收特性的影響,他們採用機械合金化方法製備了納米晶LiFe5O8和LiFe4.994Nd0.006O8材料,並研究了它們的吸波性能。

3.3納米陶瓷吸收劑

納米陶瓷粉體是納米陶瓷吸波材料的一種新類型,主要有SiC、Si3N4及複合物Si/C/N,Si/C/N/O等,其主要成分為碳化矽、氮化矽和無定型碳,具有耐高溫、質量輕、強度大、吸波性能好等優點。尤其是Si/C/N吸波材料,不僅具有以上優點,還具有使用溫度範圍寬(從室溫到1000℃均可使用)、用量小、介電性能可調、可以有效地減弱紅外輻射信號的優良特性。例如:Si/C/N和Si/C/N/O納米吸波材料在釐米波段和毫米波段均有很好的吸收性能;納米SiC和磁性納米吸收劑(如納米金屬粉等)複合後,吸波效果大幅度提高。納米Si3N4在102~106Hz範圍內有比較大的介電損耗。這種強介電損耗是由於界面極化引起的,界面極化則是由懸掛鍵所形成的電偶極矩產生的。納米陶瓷類吸收劑的特點是在高溫下抗氧化性較強,吸波性能穩定。
3.4納米石墨吸收劑

納米陶瓷吸收劑最早的應用可以追溯到二戰期間,德國把炭黑加入到飛機蒙皮的夾層中用來吸收雷達波,由於密度小,常被用來填充在蜂窩的夾層結構中。導電炭黑還常用來與高分子材料複合,調節高分子複合材料的導電率,以達到良好的吸波效果。石墨現已經應用於結構吸波材料。美國在石墨-熱塑性樹脂基複合材料和石墨-環氧樹脂基複合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這些複合材料在低溫下(-53℃)仍保持韌性,只是對高溫和高溼度環境比金屬稍微敏感。美國研製出的「超黑粉」納米吸波材料,對雷達波的吸收率高達99%,並在B-2隱形轟炸機上成功應用,目前正在研究覆蓋釐米波、毫米波、紅外、可見光等波段的納米複合材料。這種「超黑粉」納米吸波材料實質上就是用納米石墨作吸收劑製成的石墨-熱塑性複合材料和石墨-環氧樹脂複合材料,不僅吸收率高,而且在低溫下仍能保持很好的韌性。另外石墨和炭黑也被用在摻雜高損物吸波塗料中,這類吸波塗料由導電纖維與高損物(如炭黑、陶瓷和黏土等)和樹脂組成,其中導電纖維的長度是雷達波波長的一半,高損物的厚度最好是雷達波波長的1/4的奇數倍。石墨、乙炔炭黑作為高溫吸收劑的缺點是高溫抗氧化性差。

3.5納米碳化矽吸收劑

單純納米SiC並不能夠吸收雷達波,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摻雜,以提高SiC的電導率,通常在SiC中能夠進行摻雜的元素有B、P、N等。西北工業大學通過對納米SiC進行摻雜,得到了納米Si/C/N吸收劑,具有很好的吸波性能。Si/C/N納米複合吸收劑能夠吸波的主要原因是在吸收劑中形成的SiC晶格中固溶了N原子,固溶的N原子在晶格中取代C原子的位置,形成晶格缺陷。在正常的SiC晶格中,每一個C原子和每一個Si原子分別與周圍4個相鄰的矽原子以共價鍵相連接,同樣每一個矽原子也與周圍4個相鄰的Si原子和C原子以共價鍵相連接。當N原子取代C原子進入SiC中後,由於N原子只有三價,只能與3個Si原子成鍵,而另外1個Si原子將剩餘1個不能成鍵的價電子,形成1個帶負電的缺陷。由於原子的熱運動,這個電子可以在N原子周圍的4個Si原子上運動,從一個Si原子上躍遷到另一個Si原子上,在躍遷過程中要克服一定的勢壘,但不能脫離這4個矽原子組成的小區域,因此,這個電子也可以稱為「準自由電子」。在電磁場中,這種「準自由電子」的位置隨著電磁場的方向而變化,導致電子位移,「準自由電子」從一個平衡位置躍遷到另一個平衡位置,要克服一定的勢壘,從而運動滯後於電場,出現強烈的極化弛豫,這種極化弛豫是損耗電磁波能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Si/C/N,它不僅具有耐高溫、質量輕、韌性好、強度大、吸波性能好的優點,而且熱穩定性好、使用溫度範圍寬(室溫到1000℃均可使用)、用量少、介電性能可調,還可以有效地減弱紅外輻射信號。Si/C/N和Si/C/N/O納米吸收劑不僅在釐米波段,而且在毫米波段都有很好的吸收性能。

這種納米Si/C/N吸收劑具有以下優點。

⑴介電性能可調,可以控制的範圍分別為ε':1~32;ε〃:0~25;ε〃/ε':0~2。

⑵高溫穩定,在700℃高溫下熱處理10h,微觀結構和性能無任何變化。

⑶使用溫度範圍寬,在室溫和高溫下均可使用,最高使用溫度可達l000℃。

⑷高溫反射率穩定,經實際測試,吸波材料在300℃、500℃、700℃時的反射率曲線與室溫時的反射率曲線幾乎完全一致,反射率隨溫度的變化很小。

⑸用量少,在基體中摻入3%~10%(質量分數)的吸收劑即可達到好的吸波效果。

⑹介電常數隨頻率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有利於增加吸收頻帶的寬度。

3.6納米導電高分子吸波材料

導電聚合物是一類電損耗型吸波材料,主要有聚乙炔、聚吡咯、聚噻吩和聚苯胺等,其吸波性能與導電聚合物的介電常數、電導率等密切相關,結構特點是具有共軛大π鍵體系。這類化合物的電磁參量主要依賴於高聚物的主鏈結構、室溫電導率、摻雜劑性質、摻雜度和合成方法等因素。導電高聚物的電導率可在絕緣體、半導體和金屬態範圍內變化,不同的電導率呈現不同的吸波性能,導電高分子經摻雜後,由於在共軛鏈與摻雜劑之間發生電子轉移而產生新的載流子,如孤子、極子或雙極子,這類偶極子的存在和躍遷使其電導率劇增,故呈現出較好的吸波性能。而其電導率的大小取決於導電高分子的分子鏈長及分子結構對偶極子的約束力,通常高分子鏈越長,結構規整性越高,導電性就越好。研究結果表明,導電高分子的電導率在10-5~10-3S/cm範圍即呈半導體態時,有較好的吸波效果。研究發現,納米導電聚合物的磁損耗較非納米導電聚合物的磁損耗有了較大的提高。純的共軛高聚物電導率並不高,最高不超過10-3S/cm,且大部分小於10-7S/cm,但是與無機吸收劑複合後,卻能獲得較好的導電與吸波性能;複合型導電高分子吸波材料是由高分子材料與導電物質以均勻複合、層疊複合或形成表面膜等方式製得。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有機高分子物質主要有橡膠類、樹脂類、乳液類、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和聚噻吩等;導電物質主要有金屬、非金屬類及氧化物類等填料;摻雜劑有鹽酸、濃硫酸、三氯化鐵及其它有機物等。由於導電高分子吸波材料具有密度小、電磁參數可調、兼容性好、成本低、可選擇的品種多,故有望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輕質、寬頻帶吸波材料。美國已研製出一種由導電高聚物與氰酸鹽晶須複合而成的吸波材料,其具有光學透明特性,可以噴塗在飛機座艙蓋、精確制導武器和巡航飛彈的光學透明窗口上。導電高分子密__度較小,一般為1.0~2.0g/cm3,機械加工性能良好,中低溫穩定性較好,在電損耗型吸波材料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4展望

綜上所述,納米吸波材料具有優異的吸波性能,兼有頻帶寬、多功能、質量輕及厚度薄等特點,對微波和紅外皆有極好的吸波效果,還能與結構複合材料或結構吸波材料複合,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高性能吸波材料。高度的軍事敏感性和技術保密性,使得高性能吸波介質研究和應用情況的資料很難收集。但是,世界各國都在競相開發高性能的吸波材料。在未來戰爭中,只適合一二個相應頻段的吸波介質,將很難對今後的探測系統具有實戰意義,納米吸波材料在不久的將來有望發展成為能兼顧毫米波、釐米波、米波、可見光、紅外等多波段電磁隱身的多頻譜吸波材料。

相關焦點

  • 提高武器裝備戰場生存能力的『神器』—雷達吸波材料
    納米吸波材料的雷達吸波性能優異,所以國外諸多研究機構都將其作為研究應用的重點。據稱,美國某研究機構已經研製一種稱為「超黑粉」的納米吸波材料,對雷達波的吸收率高達99%,並在B-2 隱形轟炸機上成功應用,目前正在研究覆蓋釐米波、毫米波、紅外、可見光等波段的納米複合材料。
  •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是什麼
    現在的吸波材料全是很多,有不一樣的類型、使用的範圍和使用效果都會有一些差異。可是家庭主人在挑選的時候,連基本的材料類型都不懂,都不知道要怎麼樣去選擇。但是如果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看看下面介紹,了解吸波材料有哪些,然後再看看吸波材料是什麼,找到更符合自身期待的產品。
  • 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在纖維中的應用研究
    2.1.1 抗紫外線纖維的紫外防護機理        紫外線屬於電磁波,其波長範圍在100nm~400nm 之間。研究表明,TiO2、ZnO、SiO2、Al2O3、Fe2O3、雲母、高嶺土等在300nm~400nm 波段都具有吸收紫外線的特徵。
  • 最輕陶瓷吸波材料現身 可為隱形飛機減負
    對電磁有吸收能力的吸波材料在防止電磁汙染、電磁反射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記者14日獲悉,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張濤教授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一種輕質、耐高溫吸波新材料,其密度僅為每立方釐米15毫克,是已知陶瓷材料中最輕的。該研究發表在《碳材料》期刊上。
  • 吸波材料的應用
    研究證實,鐵氧體吸波材料性能最佳,它具有吸收頻段高、吸收率高、匹配厚度薄等特點。將這種材料應用於電子設備中可吸收洩露的電磁輻射,能達到消除電磁幹擾的目的。根據電磁波在介質中從低磁導向高磁導方向傳播的規律,利用高磁導率鐵氧體引導電磁波,通過共振,大量吸收電磁波的輻射能量,再通過耦合把電磁波的能量轉變成熱能。
  • 力學所納米結構陶瓷塗層界面粘結性能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納米結構陶瓷塗層與合金基底的界面粘結性能、納米結構塗層的導熱性能和彈性性能等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揭示了界面粘結性能及相關力學性能的微結構尺度效應及其物理機制。  陶瓷塗層由於具有良好的熱絕緣、抗氧化及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機械工程、化工、生物醫療、電子、航天航海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 納米黑板一線品牌 是表面塗層主要材料
    還有很多,想要表達的就是智能教育納米黑板不僅是一個教學輔助設備,更是一個教育創新的載體,所以智能教育納米黑板的成功推出對於學校的發展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在交通、安保、醫療、食品安全、智能化教學等等各方面,都可以用上人工智慧技術,做到未雨綢繆。
  • 超高效吸油汙且防水的新材料
    美國科學家最近研製出一種具有吸油特性的材料,可用於快速清除因油輪洩漏而導致的海面油汙汙染,從而保護環境。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同時,隨著世界各國的電子對抗技術、軍事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各種新型雷達探測器相繼問世,如何更好地隱蔽武器不被發現的隱身技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吸波材料由此應運而生。 而反射的電磁波很容易被雷達偵測設備發現,因此吸波材料的設計應當遵循滿足兩個原則:第一個是阻抗匹配要好,這個特點非常重要,因為電磁波入射到材料上時,很容易發生反射而造成電磁波二次汙染,因此良好的阻抗匹配對材料的吸波性能至關重要。第二個是對電磁波損耗要強,這個特點是說進入材料內的電磁波要能迅速地幾乎全部被衰減掉,而不是透過材料再次進入外界造成汙染。
  • 納米材料是什麼 納米材料能做面料嗎 納米材料的應用
    納米材料是什麼 納米材料能做面料嗎 納米材料的應用 2018-06-08 11:45:03 來源:全球紡織網 納米材料是什麼?納米材料能做面料嗎?
  • 新型噴霧塗層研製成功 手機防水更進一步
    超疏水塗層在商業和工業領域都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大多數塗層的防水性卻不能持久,也就是說他們的水排斥屬性很容易丟失。
  • 「廉價」超疏水保護塗層——新一代超疏水納米材料
    該項目領頭人Andrew Barron(Rice大學化學家)將其研究成果發表於《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雜誌上,並表示:相比於常用的氟碳類超疏水整理劑(價格昂貴,環境汙染),這種烷烴類材料是一種
  • 全球與中國隱身材料技術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三、紅外多頻譜偽裝漆及雷達隱身塗層    四、隱身鬥篷    五、其他隱身塗層  第三節 我國隱身材料研究新突破第二章 國內外兼容隱身材料製備工藝調研分析  第一節 國內外多頻譜兼容隱身材料研究及製備調研分析    一、多波段隱身材料研究現狀調研    二、雷達與熱紅外兼容隱身材料
  • 天津大學汪懷遠教授團隊在苛刻環境長效防腐領域取得新進展 | 新型聚合物納米材料賦予非金屬複合塗層優異的防腐耐磨減阻功能
    疏水填料與疏水塗層因獨特的拒水能力,可以延緩甚至阻止腐蝕介質溶液的滲透,在金屬防腐領域應用前景巨大。然而,目前相關研究主要集中於超疏水表面的製備,為了獲得構建超疏水表面所必需的納微結構,通常需要向樹脂基體中添加大量的填料,這樣一來填料與樹脂基體之間的相容性,粗糙結構的穩定性,以及力學強度等諸多問題均需要一一解決,因此超疏水塗層的工業化應用難度極大,進展緩慢。
  • 鵬匯:進口吸波材料可以用國產的代替
    所謂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電磁波能量的一類材料,其用途很廣泛,手機,平板,GPS,甚至軍事都經常用到。在NFC、RFID領域,吸波材料主要應用於13.56MHz的導磁,即把被金屬破壞的磁場,通過吸波材料(鐵氧體)導通。由於對材料的體積、吸收率等有較高要求,所以在很多時候國產吸波材料被認為做不到,而進口吸波材料被列為了首選。
  • 納米材料改性塗料概況及發展趨勢
    納米材料應用於塗料,主要是提高塗料的裝飾性、防腐蝕性,尤其是賦予塗料各種各樣的功能性和特殊性能。光催化塗料    採用納米二氧化鈦進行光催化是一項正在蓬勃興起的新型空氣淨化技術。
  • 俄羅斯學者開展具有抗反射和自潔特性的可生物降解納米塗層研究
    近日,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官網發布消息,該校學者與瑞士專家合作研究了果蠅眼角膜覆蓋層的納米結構。研究成果經進一步開發可生產具有抗菌、抗反射、安全和自清潔特性的可生物降解納米塗層,以用於醫學、納米電子、汽車工業和紡織工業等幾乎所有人類活動領域。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雜誌上。  據研究團隊負責人遠東聯邦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天然化合物藥理學實驗室卡塔納耶夫教授介紹,研究人員通過逆向和正向生物工程方法對果蠅角膜塗層進行了人工重組。
  • 一文了解納米氧化鋅的25種應用途徑!
    13、阻燃增效劑氧化鋅可作為一種阻燃增效劑,應用於電纜塗層中。在電纜塗層中使用納米氧化鋅,除有阻燃作用之外,還可以增大塗層對紫外線輻射的抵抗力,減弱塗層對潮溼環境條件的敏感性,提高耐老化性。16、雷達波吸收材料利用等離子共振頻移隨顆粒尺寸變化的性質,通過改變顆粒尺寸,控制吸收邊的位移,納米氧化鋅不僅能在很寬的頻帶範圍內吸收電磁波,而且對可見光和紅外線也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 超級黑PK超級白:納米材料如何欺騙你的眼睛
    這個名字也明示了它的本質:這種塗層其實是緊密排列成束狀的碳納米管。  1991年,日本學者飯島澄男發現了「碳納米管」。這種高導電、高強度的線狀材料,立刻引起了學界和企業界的興趣。  但是,碳納米管在實際使用時卻面臨很多問題,其中最不好解決的就是它們總是相互纏繞在一起,就好像耳機線一樣。
  • 微課堂|四年級語文下冊第7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納米緩釋技術】這是一個納米技術的問題,就是把材料(一般是藥物)用納米材料包起來或直接做成納米材料,在一定環境下使它緩慢地釋放出來的技術。【納米機器人】是機器人工程學的一種新興科技,納米機器人的研製屬於分子納米技術的範疇,它根據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製造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微米:微米是長度單位。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