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練多年,穩健經營,雖然眼下光伏行業出現有史以來最多的倒閉及破產事件,但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下稱「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依然可以平靜對待。
他表示,雖然從去年第一季度開始,毛利率在下滑,但企業的現金流仍正常,資產負債率相比其他公司也不算高,經營運作較順利。
從全局看行業
但對宏觀經濟和微觀市場,高紀凡也絲毫沒有流露出樂觀的情緒。他分析,從宏觀經濟上看,歐洲經濟在這兩三年內是不會很快恢復的,最起碼是要到2015年。
「歐洲部分國家(的問題)是幾十年形成的,歐洲的福利制度,再加上歐盟裡面參差不齊的發展及差異性,必然帶來了整個歐盟管理的巨大的難度。你想,德國和希臘怎麼比?在這裡面,某些國家產生問題後,實際上就引起了國家本身的問題及其他國家民眾的想法問題,而這些都是錯綜複雜的。所以,歐盟的經濟問題,我估計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在美國,經濟狀況總體來說還是較好,但是增長也是不快;其次,新興市場國家雖然也受到歐美等大的、發達經濟體影響,總體來說還可以。中國也同樣如此,尤其中國外貿出口的情況不會很樂觀。但總而言之,全球經濟應該說在未來幾年不樂觀。」
作為整個光伏行業而言,挑戰與機遇並存。「挑戰主要是由於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各國不斷加劇的貿易保護,以及2010年暴露出的嚴重產能過剩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緩解的跡象,這是整個環境的挑戰。所以,內外壓力都是很大的。」
但高紀凡認為,總的來說,機遇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好處當然毫無疑問:由於內外壓力,太陽能發電的價格降幅非常快,實際在2012年的上半年,組件和系統價格已降到了我們在2010年做預測時的2016年價格了。對製造業公司來說,它是一個壓力。但對於太陽能能源及常規能源,這是競爭優勢,平價太陽能電力的時代提前到來了!所以,從能源的角度上講,如果我沒有製造工廠,我完全是一個太陽能電力投資人,那我覺得這是個好事。」
高紀凡的判斷是,2020年,太陽能將成為整個能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僅僅是一個能源的補充產品,「所以,全球太陽能新的市場需求在未來幾年中會不斷提升。在市場增長的同時,必然會消化產能過剩,這是一個中長期的事情。短期來講,現在這種情況,行業中有企業在大面積地虧損,很多企業的資金鍊都面臨斷裂的巨大風險。有的企業靠政府在保溫箱裡面保住,但是它自身不能去進行有效的自我造血,這些企業必然要被淘汰。」
垂直一體化模式轉身
就公司的商業模式這點來看,天合光能一開始就建立了「垂直一體化模式」。「垂直(一體化)模式就是上下產業鏈都自己來做。該模式在整個行業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非常好:當企業什麼都短缺,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非常薄弱,產品供應也不穩定,不是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在時間、質量上受供應商的影響很大,而我們能給客戶高質量的組件且及時的交付。」
高紀凡回憶道,2006~2008年,有些沒有實現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就經歷了很大的痛苦,供應商給下遊企業低質量和假的矽片,下遊的電池廠商有時產品就做不好。
而且,一旦矽片緊俏的時候,矽片容易漲價,下遊企業不得不高價採購,否則就陷於被動。「垂直一體化」在一個短缺時代中是一個好策略,但等到產能過剩後就不見得了。高紀凡說,2010年天合光能就開始轉型了,聚焦在最核心技術領域大力發展,其中,電池組件是最具有優勢的產品,而新增的矽片從供應商那裡採購,由於矽片供應越來越多,質量、時間、價格上都可以完全控制。
對於目前光伏產業的價格戰問題,高紀凡認為,其原因是過度競爭,結束的時間很難預測。不過,他確信,價格戰越激烈,結束的時間可能就越早。「有句諺語叫做『驟雨不長久』」。
「所以,你說價格戰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它是一個市場本身的必然過程,價格戰是市場競爭的一個低級手段。」高紀凡說,整個市場競爭涵蓋品牌、質量、價格。價格應是最後一道防線,但很多企業把它作為唯一的手段,實際是一種低水平競爭。
他認為,價格競爭不會持久,「前提是地方政府和銀行不要再保護沒有競爭優勢和接近破產的企業,要按照市場規律去支持優勢企業,推動行業儘早洗牌和整合,只有這樣行業才有可能儘早恢復正常。總而言之,這個行業已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時刻,現在不大破,以後就不會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