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在感嘆口語學習道路的艱辛。我們無數次鼓足勇氣制定了學習計劃,無數次迎著荊棘前行,卻有無數次被迫停下腳步,心中充溢著懊惱、無奈與疑惑:「沒有語言環境啊!」、「即使有環境開口說錯了多丟人!」、「我鼓足勇氣說了出來,可沒人聽得懂,是我說的不地道嗎?誰又能幫我檢驗?」、「退一萬步,這些都克服了,中考、高考又沒口語考試,誰又能面對壓力繼續堅持呢?」每次新東方酷學酷玩夏令營和冬令營結束後,我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疑問,上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面對這些口語學習的難題,孩子、老師以及家長該如何看待?怎麼樣做才更為有效與持久呢?
下面我講從「如何實現全英文課堂的有效互動」出發,分享一些自己在太原酷學酷玩營地教學的一些經驗教訓,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學員和家長有所幫助。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了解90後學生整個群體的特點與愛好。比如談音樂主題時以鳥叔的騎馬舞引入介紹相關的英語表達,談到中外教育方式的不同時設計辯論環節,詢問對世界末日的看法以及當天大家都做了什麼,從舌尖上的中國切入討論中外飲食等等。老師的問題切中學生的興趣,就像鑰匙插對了鎖頭,教學會順暢許多。
從學生熟悉的中文入手,切換到英文中,這樣可以刺激到他們的記憶點。比如我們玩的「捉迷藏」「石頭剪刀布」,他們叫「Hide & Seek」、「Rock paper & scissors」。比如講打招呼,中國人講「別來無恙」,但翻譯到英語中就變成了「你最近沒病吧?」中國人講的「好久不見」,原來是病句,現在卻成為世界通用的表達。再比如,英語諺語、俗語。每天我會在黑板上摘一些相關句子讓大家寫中文意思,然後糾正並操練。我們認識break,我們認識a,我們認識leg,但是把這三個詞放在一起誰會想到是「Good luck」呢?這樣的地道表達應該是很難忘記吧!
開營之前學生進行入營測試時,教學對我來說其實就開始了。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儘可能多地筆記下他們的名字,英文程度與興趣愛好,正式上課之後就會發現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會將學生的興趣點貫穿於教學環節之中;而課下我會分批找他們談心,儘量照顧到每個人。張三喜歡籃球,我就聊一些NBA的文化;李四偏好旅遊,那麼如何用英語訂房間與機票可能是她很關心的;王五鍾情於電影,他可能想讓我推薦一些經典片子與做電影筆記的方法;趙六擅長寫作,我會鼓勵他寫個小劇本並且排演出來。讓每個學生感到自己被關注,從他們個性、愛好差異出發來提供知識,事實證明也是比較有效的。
二、英語思維——學好英語的前提
中國人講話喜歡「曲徑通幽」(to beat around the bush),英語國家則偏好「開門見山」(to be frank with you);中國人問東問西,西方人注重隱私;中國文化中龍是圖騰,紅色代表喜慶,謙遜低調是美德,英美文化則視龍為邪惡象徵,紅色代表憤怒血腥,而敢於宣傳自己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守時的觀念、排隊問題,數字代表的吉兇……這類中外思維差異的例子不勝枚舉,都可以設計到全英文的課堂。以下是我具體操作的例子。
第一堂課自我介紹,很多學生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表達:I`m from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City, No.5 Middle School. 談到地點時由大及小,這是典型的中式表達,而英語中的情況則是由小及大,這時我會帶著學生反覆糾正,過一段時間再複習檢測。
英語課堂上教師常常採用「猜詞遊戲」鍛鍊學生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用英語定義和描述某物。比如mooncake(月餅)這個單詞,中文的解釋可以是:「一種甜的、圓形的、經過烘烤的中國中秋節食品」,翻譯成英語就會變成:「a round,sweet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that we bake and eat during Mid-autumn Festival.」 這時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就凸現出來:中文先細節(味道、形狀、做法)後本質(食物),英語先本質後細節。利用這種思維,帶學生寓教於樂,知識吸收的程度會大大提高。
三、授人以漁——口語學習的支點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能力比分數更重要。」北京酷學酷玩營教研組長艾力老師這樣說。的確,方法與能力的傳授是學生持久口語學習的強力支撐。在課堂上我會通過分類的電影片段,讓學生熟悉並模仿不同方式的發音方法(比如英美音的區別),並拿易混音用錯產生的笑話來加深學習印象;不同語音語調、不同國家的人肢體語言背後的含義;在如何記憶口語詞彙問題上,帶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操練,並與搭班外交溝通彼此的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對方的授課內容進行穿插複習。
今年的冬令營我們計劃為每位學員錄一段他們個人在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營長競選等活動中的英語展現視頻,與學員每日學情測試表一起發給家長。對學員來說這不僅是美好的回憶,同時可以看到自己在公眾表達、團隊合作以及邏輯思維方面的優劣並得到指導;對東方來說這是學員檔案紀錄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以後宣傳並指定營銷計劃的依據。
四、志存高遠——超越英語學習的教育目標
勵志是東方的傳統,也是東方老師風採的體現。除了拿自身勵志,拿孩子熟悉的人勵志,我們開發了不少英語活動,將勵志活動穿插其中。
例如,「the 5 important things in your life」這節課,我設置了2012世界末日作為背景,學生需要登上諾亞方舟逃命,在船上逐次扔掉對自己十分重要的這五樣東西,同時給出理由。其實這個設計是來源於作家畢淑敏的一篇文章《我的五樣》,有不少學生是熟悉的,在第一期進行操作的時候好多學生反應過他們玩過,覺得無趣了;到第二、三期時候我立即修改,補充了較為豐富的內容,題目變成了「the best day & the worst day」,the best day的部分從學生熟悉的月份、日期引入,引申的部分糾正他們易混淆的發音,並給出一些大事件的日期讓學生猜測,介紹了一些文化背景;the worst day的部分大框架不變,但是又進一步,介紹了英語中關於人生抉擇的諺語,比如「sophie`s choice」以及Thomas Jefferson的墓志銘。結果證明,這樣的課堂更加的立體了,學生積極性有了極大的調動。
最後,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還是要多讀書,常常問問自己「自己的積澱是不是夠深厚?」口語的課堂上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中外文化方面的、時事政治、經濟方面的--我自信自己了解的東西還算豐富,但課堂上也數不清有多少次被學生問到不知所措、滿臉通紅了。別人讓自己丟臉的時候永遠是自己進步最快的時候,希望拿這句話與眾多對口語學習遲疑不決的孩子共勉。
更多冬令營信息請關注》》太原新東方酷學酷玩營地
(責任編輯: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