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佳藝 攝影 辛文忠)TEAL教室、雨課堂互動、翻轉教學、有效討論……10月7日,八裡臺校區三教101室內,教務處處長、物理學院教授李川勇與來自全校各個年級的26名本科生,共同開啟了一門新的全英文通識課——「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
該課程由8位具有海外求學和多年境外生活工作經歷的老師授課,分享其在境外高校的求學經歷和個人成長過程,介紹求學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情況、國際公司的工作經歷、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當地人的交往等,以及這些經歷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涉及人際溝通、文化適應、國際組織、不同高等教育體制下的有效學習、英語能力提升等八大主題,全方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綜合能力。
當晚的課堂上,李川勇老師以「如何高效地與當地人溝通和交流」為主題,結合自己在澳大利亞讀博期間的親身經歷,以「Why how where」 「Unforgettable moments」 「Link family」 「English learning」等關鍵信息為主要內容,與同學們分享體會心得。生動的經歷,有趣的故事,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氛圍輕鬆活躍,在預習過課程精心設置問題的基礎上,同學們積極討論,開展互動式、社交式、體驗式的學習。
「The teaching style was not only innovative but also glamourous for us freshmen. I would value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that very evening forever.」化學學院2020級本科生楊靖楠用英文表達了自己對課程的肯定。他說,課程本身很新穎,能夠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作為首要目標,同時考核很注重課堂表現,極具創新性。
採用英文分享與討論、SPOC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通識課「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以學生為主導,摒棄傳統英文背記模式,注重英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為學生日常英文交流提供更多機會,促進師生聯繫。與此同時,課程注重過程化考核,加強學生的設計參與度,實現師生共建。
「課堂上給小組討論和小組代表發言留出了較為充分的時間,能夠充分鍛鍊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言的勇氣。」經濟學院2018級符凱欣對該課程同樣給出了「好評」。同時,對於課程建設她也有自己思考,「老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從同學們原本有點了解,但不是特別熟悉的話題入手,尤其是一些用中文表達很明白,但要用英文去了解和講出來的內容。」符凱欣認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進步會應該比較大。
無論是同學們的「點讚」,還是關於課程建設的「點評」,課程組照單全收。李川勇表示,「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的教學團隊將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不斷完善課程設計,提升教書育人水平、力爭使該課程在落實「南開40條」、打造以學為主、教學相長的「師生共同體」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