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建打造新型全英文通識課

2020-12-11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佳藝 攝影 辛文忠)TEAL教室、雨課堂互動、翻轉教學、有效討論……10月7日,八裡臺校區三教101室內,教務處處長、物理學院教授李川勇與來自全校各個年級的26名本科生,共同開啟了一門新的全英文通識課——「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

  該課程由8位具有海外求學和多年境外生活工作經歷的老師授課,分享其在境外高校的求學經歷和個人成長過程,介紹求學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情況、國際公司的工作經歷、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當地人的交往等,以及這些經歷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涉及人際溝通、文化適應、國際組織、不同高等教育體制下的有效學習、英語能力提升等八大主題,全方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綜合能力。

  當晚的課堂上,李川勇老師以「如何高效地與當地人溝通和交流」為主題,結合自己在澳大利亞讀博期間的親身經歷,以「Why how where」 「Unforgettable moments」 「Link family」 「English learning」等關鍵信息為主要內容,與同學們分享體會心得。生動的經歷,有趣的故事,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氛圍輕鬆活躍,在預習過課程精心設置問題的基礎上,同學們積極討論,開展互動式、社交式、體驗式的學習。

  「The teaching style was not only innovative but also glamourous for us freshmen. I would value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that very evening forever.」化學學院2020級本科生楊靖楠用英文表達了自己對課程的肯定。他說,課程本身很新穎,能夠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作為首要目標,同時考核很注重課堂表現,極具創新性。

   

  採用英文分享與討論、SPOC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通識課「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以學生為主導,摒棄傳統英文背記模式,注重英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為學生日常英文交流提供更多機會,促進師生聯繫。與此同時,課程注重過程化考核,加強學生的設計參與度,實現師生共建。

  「課堂上給小組討論和小組代表發言留出了較為充分的時間,能夠充分鍛鍊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言的勇氣。」經濟學院2018級符凱欣對該課程同樣給出了「好評」。同時,對於課程建設她也有自己思考,「老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從同學們原本有點了解,但不是特別熟悉的話題入手,尤其是一些用中文表達很明白,但要用英文去了解和講出來的內容。」符凱欣認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進步會應該比較大。

  無論是同學們的「點讚」,還是關於課程建設的「點評」,課程組照單全收。李川勇表示,「國際視野與個人成長」的教學團隊將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不斷完善課程設計,提升教書育人水平、力爭使該課程在落實「南開40條」、打造以學為主、教學相長的「師生共同體」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下高校通識課怎麼上?
    近年來,各高校越來越重視文化通識課建設,圍繞強化學生的傳統文化基礎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進行不同路徑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效。浙江師範大學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通過組建專門性的課程團隊,從更新教育理念和轉變教學思路入手,結合當代網絡條件,開展江南文化系列課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網際網路+」環境下文化通識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 「網際網路+」下高校通識課的探索和思考
    近年來,各高校越來越重視文化通識課建設,圍繞強化學生的傳統文化基礎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進行不同路徑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效。浙江師範大學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通過組建專門性的課程團隊,從更新教育理念和轉變教學思路入手,結合當代網絡條件,開展江南文化系列課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網際網路+」環境下文化通識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 南京大學歷時近3年打造通識課《宇宙簡史》
    原標題:南大曆時近3年打造通識課《宇宙簡史》   由南京大學天文專家領銜、文史哲知名教授聯手,歷時近3年時間打造的天文通識課《宇宙簡史》,國慶前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線。將思政內容融入自然科學等課程,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對學生實現價值引領,這是南大在新一輪的課程建設中進行的探索和嘗試。
  • 新型師生關係的倫理向度與價值追求
    機制共建:共商、共治、共享  共建機制是師生教育共同體治理的載體,其本質是共商共治共享,其目的是要達到管理、服務與教書中的「三育人」以及全方位、全過程與全員的「三全」育人。為此:  一是要在學校事務管理中引入協商機制。
  • 尚德機構怎麼樣利用新技術打造新型師生關係?
    網絡給教育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線教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面授模式的局限性,利用網際網路的包容性和便捷性優化了上課方式和流程,但同時,在線教育模式也在改變著師生關係。作為成功從線下教育轉型為線上教育的尚德機構又是怎麼樣利用新技術來處理這種師生關係的轉變的呢?
  • 在理工大學如何講好人文藝術通識課
    「例如在清華,有的學生人文基礎很好,有時會選人文學院的專業課去聽,一個側面也說明面向他們的通識課的深度還不能完全滿足其學習的需求。」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顧濤說。開好通識課,更是幫助學生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顧濤表示,通識課的核心重在「通」,「清華打造特色通識課,目標要實現三個『通』,即古今、中西、文理的融會和貫通。
  • 新型師生關係的倫理向度與價值追求-光明日報-光明網
    機制共建:共商、共治、共享    共建機制是師生教育共同體治理的載體,其本質是共商共治共享,其目的是要達到管理、服務與教書中的「三育人」以及全方位、全過程與全員的「三全」育人。為此:    一是要在學校事務管理中引入協商機制。
  • 2016年度爾雅網絡通識課頒獎典禮順利召開
    本次活動通過爾雅通識課平臺的運營結果,評選出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學習達人和優秀管理員,樹立、宣傳有代表性、高素質的師生楷模,對他們突出的工作和卓越的學習熱情給予褒獎和鼓勵。本次頒獎典禮由超星集團和天財教務處聯合舉辦,150餘位同學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 農學與植保學院學生交流網絡通識課學習經驗
    農學與植保學院學生交流網絡通識課學習經驗 3月4日晚,為促進同學們對網絡通識課的了解,交流網絡通識課學習經驗,農學與植保學院學生會學習部舉辦網絡通識課學習座談會。座談會在生物樓農學與植保學院會議室召開。
  • 薦書丨牛津通識課:黑洞、光、行星、引力(套裝全4冊)-「享書社」
    #享書社科普#牛津通識課:黑洞、光、行星、引力(套裝全4冊)三小時打造專業級知識框架,牛津大學出版社鎮社之寶三小時打造專業級知識框架,牛津大學出版社鎮社之寶。《牛津通識課》是一套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百科全書,物理專業推薦的通識讀物,完整了解宇宙極具吸引力的四大形象:黑洞、引力、光、行星!【 編輯推薦 】◆帶領你三小時打造一個學科的專業級知識框架。◆牛津通識課系列是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
  • 湖北民院邀美國教授全英文講座引師生熱議
    原標題:湖北民院邀美國教授全英文講座引師生熱議   人民網恩施11月1日電 (劉斐) 舉辦講座在大學裡通常是件司空見慣的事,然而,30日晚,湖北民族學院邀請一個黃皮膚中國人用全英文版PPT講課這 一方式,引起了師生們的興趣。
  • 尚德機構官網探索社區化運營 打造新型師生關係
    尚德機構深知,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積極的師生互動、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讓教育發揮出更大作用,因此2015年,開始以網際網路直播為載體,探索社區化運營,打造新型師生關係,在幾年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已取得很好效果。在線教育行業是典型的產業網際網路行業,需要經歷線上化、數位化、智能化三個階段,價值鏈條非常長。
  • 高翅: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高翅在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上的發言全文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師生融樂」是一流大學的魅力所在。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抓住「師生關係」這一師德師風建設關鍵點,著力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堅持育人者先自育,引導師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動、深度對話,探索「師生融樂」的場域從課堂教學拓展到學術活動、文化活動、實踐活動、體育活動,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不斷深化教育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建設。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與騰訊教育合作 共建新型高端「雲智庫」
    12月19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與騰訊教育在深圳騰訊濱海總部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新型高端「雲智庫」,同時,雙方將聯手推動新工科人才培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北群,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付曼青出席籤約儀式。騰訊教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了籤約儀式。
  • 綿陽市著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根據日前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綿陽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2020年-2022年,首批重點建設6大系統工程共29個項目,打造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這是綿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出的重頭戲。6大系統工程包括:——統一城市服務工程。
  • 我校暑期全英文課程陸續結業
    近日,我校2020年暑期全英文課程陸續進入到結業階段。疫情之下,今年暑期全英文課程首次採用線上授課形式,共開設了30門課程,1800餘名學生選課修讀課程並計入學分,數百名師生通過雨課堂參與旁聽。同時,各學院結合教學工作實際,鼓勵教師邀請國外知名學者開設全英文專業類課程。動科動醫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工學院等12個學院開出了《獸醫流行病學》《公共組織管理》《科技寫作與交流》等21門全英文專業課程,涵蓋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及法學等學科專業。
  • 大學通識課,應該怎麼上?
    尤其在教學的很多細節可以反映出來,比如過去有的老師一個教案用好幾年,現在是有的老師一個PPT就是在上課前把授課時間、授課對象、授課地點等信息簡單地更新下,PPT滿屏幕密密麻麻全是字,老師上課照著讀,儘管有一定信息量,但沒有教學意義。很容易形成「上課老師念課件、學生用手機拍課件,考試背課件」的怪象。
  • 這所985與寧波市共建,未來可期
    中外合作大學採用與國際接軌的育人模式,師資力量來自全球,專業課程大多採用全英文(或其他外語)授課,畢業生通常會獲得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文憑。比如2006年創辦的西交利物浦大學,是經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建設的。
  • 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 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師生融樂」是一流大學的魅力所在。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抓住「師生關係」這一師德師風建設關鍵點,著力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堅持育人者先自育,引導師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動、深度對話,探索「師生融樂」的場域從課堂教學拓展到學術活動、文化活動、實踐活動、體育活動,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不斷深化教育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建設。
  • 理科通識課應該怎麼教?
    但今天的大學,不少學者開始呼籲,我們似乎需要面向學生開設理科類的通識課,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大學應當培養每位學生求真的精神  記得斯諾 (C.P.Snow) 於上世紀50年代末提出一個「兩種文化」的說法。他認為西方社會的智性活動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人文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