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翅: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2020-12-11 澎湃新聞

12月4日,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總結交流《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頒布以來師德師風建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出席會議並講話。會上,華中農大黨委書記高翅代表學校作題為「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發言,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各相關職能部門及各學院主要負責人參加了視頻會。

▲華中農大黨委書記高翅在大會上發言(匡敏 攝)

高翅在發言中代表學校表達了對部黨組、領導和各司局、直屬單位的同志、兄弟院校的各位同仁在疫情防控中對學校真切關心和熱切幫助的感謝,並從「堅持價值引領,提升『師生融樂』的育人自覺」「強化文化涵育,營造『師生融樂』的人文生態」「豐富實踐載體,創設『師生融樂』的育人情境」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特色做法。

孫堯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聚焦任務,精準發力,推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有力支撐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他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是要胸懷「兩個大局」,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戰略要義。二是要著眼「兩個關鍵期」,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時代要義。三是要聚焦「兩個制高點」,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引領要義。鑄牢師德師風建設使命意識。

孫堯要求,現階段各地各高校工作重點是在總結經驗、固化成果的基礎上,聚焦短板弱項,精準施策發力。一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學校黨委對師德建設的領導,壓實二級單位主體責任,特別是院長和書記的責任,加強理論學習和培訓實踐。二要厚植師德涵養,開展好師德傳統教育、師德榜樣教育、師德警示教育。三要嚴把師德師風關口,嚴把入口關、考核關、監督關、懲處關。四要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強化尊師教育,保護教師權利,關心關愛教師,提升教師地位。

作大會交流發言的還有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黑龍江省教育廳、山東省教育廳等單位。

高翅在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上的發言全文

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

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師生融樂」是一流大學的魅力所在。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抓住「師生關係」這一師德師風建設關鍵點,著力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堅持育人者先自育,引導師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動、深度對話,探索「師生融樂」的場域從課堂教學拓展到學術活動、文化活動、實踐活動、體育活動,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不斷深化教育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建設。

一、堅持價值引領,提升「師生融樂」的育人自覺

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崇尚學術」辦學理念,以「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為精神內核,不斷提升育人自覺。

一是牢記總書記囑託。習近平總書記先後給我校「本禹志願服務隊」、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號召師生「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兩封回信讓全校師生深受鼓舞,在學習踐行回信精神中形成了「為中華復興而育人」「為中華復興而讀書」的共同價值追求。

二是突出以文化人。學校提出校園文化與學術活動要堅持育人品性、學術品貌、文化品位,推動文化學術活動由數量型向品質型、展示型向參與型、娛樂型向涵育型、「品牌型」向常態型轉變,著力構建「師生融樂」的文化學術育人環境,實現優良師風與濃醇學風的互促共進。

二、強化文化涵育,營造「師生融樂」的人文生態

「師生融樂」,關鍵是融,只有師生相融,師德師風才能對學生產生涵化作用。為此,學校從有利於師生共同參與的文化活動著手,重點策劃「兩季三節」(畢業季、迎新季,獅山讀書節、獅山藝術節、獅山歡樂節),把高品質文化活動作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擴展課程思政渠道、創設情境育人課堂的契機和載體。

一是以平等關係促進師生融樂。師生關係首先應該是無阻隔無張力的平等關係,學校提倡、鼓勵、要求在文化活動中教師、幹部和學生打破身份界限,平等互動。「獅山讀書節」中,書記、校長與200餘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師生在線接力閱讀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畢業季中,教授、院長當司機,駕駛新型農機裝備載上學生在校園巡遊;校運會中,把領導坐的主席臺改為師生代表觀禮臺,把領導頒獎改為師生代表頒獎,把精神文明獎評委由領導擔任改為學生擔任。

二是以共同參與促進師生融樂。學校所有文化活動,不同部門、院系、社團、年齡、國籍的師生都可通過自薦、他薦以及邀約等方式,成為活動策劃者、組織者、參與者和獲益者。「獅山歡樂節」中,2000餘名中外師生自發策劃組織了204個創意項目,300多位教師參與籌備,或者跟學生一起組隊、或者指導學生、或者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共同守歲迎新年。迎新季中,師生共同策劃了118項迎新活動,一批教授帶領學生開展迎新學科文化體驗活動,12名富有學術建樹的青年教授與來自各專業的新生圍坐一堂,共同聊足球、聊馬拉松、聊攝影、聊有趣的大學生活。

三是以開放共享促進師生融樂。學校將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校園核心區建設成促進師生融樂的課程思政、情境育人的資源聚集地,稱之為「獅山文谷」。以「平等共創,開放共享」為理念,通過空間服務、條件支持、經費贊助、宣傳推廣等支持師生常態化開展小型多樣、不拘一格、重在互動的學術文化活動。今年,由師生自發發起、自由參與、自主組織的小成本、小場地、小眾參與的深度學術文化活動,已在「獅山文谷」開展100餘項。

教師在這些活動中,不僅以學識、才能吸引學生,更以優良的師德師風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學生在與老師的融樂之中得到「為中華復興而讀書」的涵育。與此同時,教師也在與學生的互動交往中享受到教書育人的無窮樂趣,增強了「為中華復興而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豐富實踐載體,創設「師生融樂」的育人情境

堅持「三全育人」「五育並舉」,把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全過程。

一是融入思政育人。推進教工黨建與學生思政工作無縫對接,教師成長與學生成才融合發展。課程思政建設學院黨委有規劃、教工黨支部有計劃、黨員教師有方案,做到人人講思政、課課有思政。學校領導班子帶頭給學生講思政課,院士、國家教學名師紛紛走上「名師講思政」講臺,180名黨員領銜主持課程思政示範課230項。

二是融入學術育人。在「早進實驗室、早進課題、早進團隊」的「三早」模式引領下,學校科學研究平臺面向本科生全面開放,院士、知名教授與本科生零距離交流,本科生可以到國家重點實驗室接受科研訓練。由學生自主選題備賽、跨學院導師團隊指導的iGEM團隊先後7次獲得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金獎。

三是融入實踐育人。鼓勵師生共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3月,組織師生並肩就地幫扶春耕生產,師生共同製作的科技支農視頻閱讀量超過1億次。今年暑期,策劃開展「鄉村振興荊楚行」,300餘名教授帶領4600餘名學生共同助力湖北農業農村疫後重振、災後重建。

今後,學校將持續推動「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引導教師潛心育人,涵育新時代師德師風。(以上發言內容刊載於教育部網站)

文 | 匡敏

原標題:《高翅: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 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師生融樂」是一流大學的魅力所在。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抓住「師生關係」這一師德師風建設關鍵點,著力構建「師生融樂」新型師生關係,堅持育人者先自育,引導師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動、深度對話,探索「師生融樂」的場域從課堂教學拓展到學術活動、文化活動、實踐活動、體育活動,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不斷深化教育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建設。
  • 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相互關係,是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在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轉變思想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早在193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勒溫把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專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種。專制型的師生關係模式以命令、、疏遠為其心態和行為特徵。
  • 構建新型師生關係 「魅力班主任」展風採
    許韶歆飽含深情地闡明了「魅力班主任」的內涵,在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過程中,希望大家朝著有樂趣、有高度、有情懷的師生關係而努力。胡老師用「三叩問」詮釋了「有了教育真情懷,才有師生真情懷」的新型師生關係理念。
  • 構建良好師生關係須校內校外合力
    師生之間發生的極端事件,常常會引發軒然大波,產生惡劣影響,破壞的是整個教育生態。這些極端事件的背後,是日常矛盾的累積,是良好師生關係不斷遭到侵蝕的最終表現,其中少不了教育場內各個角色職責缺失的因素。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無疑是需要答好的教育命題。構建良好師生關係,需要把握新時代的教育特徵。
  • 構建新型師生關係: 平等融洽、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共創共樂
    這些都集中反映了古人尊師重教、師道尊嚴的嚴苛宗法制度;當然,既然師徒如父子,那麼教師教育學生時,也可以像父親一樣,關愛學生修養和學業,懲戒學生愚魯與頑劣!到了現代,教師和學生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社會、新時代、新要求,師生關係必須體現民主平等、尊師愛生、和諧相融、教學相長、共創共樂的新理念。
  • 新型師生關係的倫理向度與價值追求
    教師主體在傳道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言語發自肺腑、情感出自內心、知識來自實踐;同時,學生主體應本著「知之為知之」的態度,予以真誠的回應,同時又要敢於大膽質疑,以適當的方式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  最後是內心仁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 用傳統養分潤澤新型師生關係
    因為交流方式的改變,面對面的人際關係開始變得疏離,師生關係也不例外。彼此之間也不免抱怨:教師抱怨很難進入學生的「朋友圈」,從而更難走入他們的內心;學生則抱怨教師多是上完課即匆匆走人,吝於更多時間的付出。但是,很多人看到了社交網絡時代為師生關係帶來的困擾,卻沒有看到這個時代變遷可能帶來的教育觀的本質改變,從而為構建一種更為良好的新型師生關係帶來可能。
  • 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構建新型師生關係
    1 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有學者經過研究發現,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要想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就需要對過去的那種師生關係進行更變,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一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 教師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教師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係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全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取決於教師的文化知識、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職業素質。這是在教育過程中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思想基礎。(3)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的道德素養、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是學生尊重教師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提高教育影響力的保證。(4)要發揚教育民主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特別是教師能與學生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善於理解學生,這是解決師生之間矛盾的關鍵所在。
  • 新型師生關係的倫理向度與價值追求-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師主體在傳道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言語發自肺腑、情感出自內心、知識來自實踐;同時,學生主體應本著「知之為知之」的態度,予以真誠的回應,同時又要敢於大膽質疑,以適當的方式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    最後是內心仁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一、新型師生關係的特徵1.尊師愛生尊師與愛生是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換取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與信賴,學生對教師的這種尊敬與信賴又可激發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和學習條件。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二)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二) 2020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表已發布,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
  • 「高效課堂」新型教學關係與師生關係
    這十幾年來,我們在致力於做的不是讓高效課堂成為一個固定的名詞,而是讓它成為一種思維的方式,成為一種工作的方式,成為一種具體的能夠指導教師教學行為的方式。那麼這種方式是什麼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叫「學生主體、學情主導、教師助推」,這也是重構後的高效課堂構建的新型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
  • 2017安徽教師教師招聘考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一、新型師生關係的特徵1.尊師愛生尊師與愛生是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換取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與信賴,學生對教師的這種尊敬與信賴又可激發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和學習條件
  • 理想育人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推進有效教育的最佳途徑
    理想育人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推進有效教育的最佳途徑    中國教育在線江蘇站    2018-06-14 大 中 小
  • 「滁州師出教育」滁州教師資格證考點-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一)師生關係的含義及功能1.師生關係的概念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對於學生而言,良好的師生關係會使學校生活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教師而言,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夠使教師感受到教育教學過程的愉快和自身從事工作的價值,從而煥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激勵教師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
  • ...雙語實驗學校教師將陪伴做到極致 學生有「靠山」新型師生關係...
    學校還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學生成長中的任何問題,導師都要過問,這種新型師生關係讓學生的在校生活有了更堅實的依靠,師生共同為成長見證。24小時生活細緻陪伴 分層教學實行個性化輔導每天早上5:40左右,是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初中部學生的起床時間,也是當天值班老師的「上班」時間,需要叫學生起床,督促他們整理內務。
  • 聚焦師生親近關係 | 成陶中青年教師報告會②
    本期「立德樹人 鑄魂育人」主題聚焦教師與學生親近關係與共享教育。成陶會長、成都師範學院教授姚文忠,成陶副會長、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園長餘琳,成陶副會長、新津中學外國語學校校長何飛,成陶專家委員會專家、龍泉驛區教科院書記羅登遠,成陶副秘書長、龍泉驛區教科院副院長周兆倫等人參加會議。
  • 淺談良好師生關係的構建
    人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有三種關係尤為重要: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師生關係。在這其中,師生關係能影響到其他兩種關係。 教師對孩子的評價具有很大的權威性,家長也十分重視來自孩子教師的意見,師生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親子關係,也就是說,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師生關係好壞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共同探討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 現代師生關係:學習共同體
    對承載這些學生的大學來說,無論是管理還是教學以至師生間的相處模式,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傳統的師生關係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     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提高育人水平,而育人的關鍵就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對正在努力建設「雙一流」的中國大學來說,重塑師生關係,關係到每一所大學,不僅是「雙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