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階段,老師對學生的陪伴能達到什麼程度?5:40-22:30的超長「待機」可還行?在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初中部,老師們對學生的陪伴時長就能達到這個標準。從起床到熄燈,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都要輪流「靠上」孩子們一天。學校還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學生成長中的任何問題,導師都要過問,這種新型師生關係讓學生的在校生活有了更堅實的依靠,師生共同為成長見證。
24小時生活細緻陪伴 分層教學實行個性化輔導
每天早上5:40左右,是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初中部學生的起床時間,也是當天值班老師的「上班」時間,需要叫學生起床,督促他們整理內務。從早讀到就餐,從午休到晚自習,每個時段,學生身邊都有老師的身影,與學生同吃同睡已成老師的工作常態。直到22:30熄燈,老師們的「白班」才算結束,而夜班老師和宿管又接過了守護的「接力棒」。
學校不光在生活陪伴上照顧到每名學生,日常學習也做到了個性化培養。初中每個年級不光有行政班,還在語文、數學和英語3科設置了分層教學,根據學生3科總分的不同層次,劃分為不同層級,上課時學生就按各自所在的層次實行走班制。
「雖然分層教學的層級是按3科總分劃分的,但同一層級內的學生3科知識掌握情況也不一樣,老師會為每名學生分析他的薄弱科目所在,進行個性化教學。」初中部主任李洪麗介紹,即便薄弱科目相同的學生,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不一樣,例如語文科目有人閱讀薄弱,有人作文薄弱,這種時候也需要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在不同層次中,教學內容、方式、教案、作業等都不同,有時一名老師要帶兩個層次的課,就要準備兩套教學計劃和作業內容。雖然工作量有所增加,但老師們仍會細緻地進行個性化輔導,對每一名學生負責。
導師「掌管」學生成長4個原則讓育人更有實效
長時間的陪伴還不是「終極」狀態,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還實行了全員育人導師制,每名老師對應6-8名學生,成為他們的成長導師。導師不光要關心學生的學業,還要注重對他們的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無論是學習、思想還是生活上,都要起到引導的作用。
每隔一兩周,導師都會有一次「集中育人」時間,將自己負責的學生叫在一起,或在辦公室,或在樹林中,甚至在教學樓走廊的樓梯上,校園中的任何一處空間,都可以成為師生交流談心的場地。孩子們就近期的所思所想與老師分享,尋求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導師就學習、生活、思想、行為、習慣等各方面與學生交流,及時獲取他們的成長動態,幫助他們樹立學習和人生目標,更好地引領學生成長。
除了集中談心外,學生任何時候都能單獨尋求導師的幫助和指導,導師也能及時關注到學生的點滴變化,鼓勵進步,糾正問題,走進學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認同,課餘時間,不少學生都喜歡去「粘」著自己的導師。「今年空中課堂開課期間,有的學生因長期在家,對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還與家長鬧了不少矛盾,家長管不了時就求助孩子的導師,經過多次師生談心,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漸消退,開學時又能回到良好的學習狀態了。」李洪麗說。
導師工作不是隨心所欲的,需要遵循4個原則,包括個性化、親情化、漸進性和實效性。導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善於發現、研究和發展個性;還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和學生交朋友,並給學生以父母般的關愛;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地實施教育;還要建立工作機制,加強過程管理,注重工作實效。
在這裡,導師不僅要把教育引導學生看作一項日常工作,也要當成一個研究課題,對引導過程與效果進行記載、分析,撰寫個案分析材料,定期開展研討,促進理論與實踐上的交流與完善,不斷提高導師水平。
(新時報記者曹莫)
原標題: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教師將陪伴做到極致 學生有「靠山」新型師生關係見證成長
值班主任:高原
【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