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中儘是吟詩客——語文老師吳新珍創新詩詞楹聯教學實踐

2020-12-19 湖南24小時

吳新珍老師在教詩詞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位於雲箭嘉園的師大附中懷化校區,琅琅的讀書聲從教室傳出,隨風飄揚在校園裡。

這不是普通的詩詞教學。在這個班,學生不僅是在老師的輔導下賞析詩歌,而且得學會吟詩作對,如果穿上漢服,一定會讓人有穿越到古代的感覺。

吳新珍是一名語文老師,近年來通過創新詩詞教學走出來一條特色道路。之前,她在懷化市實驗中學教書,今年退休後來到師大附中懷化校區工作,繼續堅持探索。

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歷代先賢給我們留下了璨若星河的古詩詞精品,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名作,就像一座光芒四射的寶藏,蘊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她認為,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祖國未來的開創者,初中生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課內外閱讀,學習並掌握一定數量的古詩詞,做到含英咀華,古為今用。

吳新珍在教學實踐中,採用「讀寫詩歌,引發興趣」「教給方法,布置任務」「獎勵優秀,帶動全體」的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詩詞,讓古詩詞浸潤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無論德行還是學識方面都獲益匪淺。

從「除詩歌外,體裁不限」破冰

學生上臺分享

教了差不多一輩子的語文,臨近退休時,「老師傅」碰到了棘手的問題。

2017年,吳新珍接手初一年級一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班的學生語文底子特別差,讓她有點「晚節不保」的感覺。果不出所料,第一個學期期中考試很不理想,語文成績排名第八。當年,學校初一年級共招了8個班。

「這怎麼辦?得想想法子啊!」班主任老師很著急,找到吳新珍老師商量對策。

從教36年,也算教壇老將了,按照之前的辦法也可以,霸蠻管情況可能也會有好轉,但不創新還是難做好。同樣,吳新珍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感到「壓力山大」。

思來想去,語文教學無外乎基礎知識和作文,基礎知識堅持嚴抓細管,讓學生多讀多背,是硬辦法。但是作文不一樣,在考試中又是大頭,僅靠硬辦法難湊效。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靈感來源於多思考。考試作文題不是註明「除詩歌外,體裁不限」嗎?是不是可以從這裡找個突破口探索一下?

「我們學了那麼多詩歌,尤其是古代格律詩詞,難道就不能為我們寫作所用嗎?」吳新珍回憶說,「限制詩歌,我偏從詩歌著手。」

自此,她心中豁然開朗:詩歌的「起承轉合」不也就是文章的結構嗎?我們寫作中的「用典」、引用等不都可以用詩歌嗎?

這一做法得到了懷化市實驗中學和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的高度認可,協會會長楊英禮專題來到學校探討這一創新之舉。

「很典型、可複製!」楊英禮認為可以將此作為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普及傳統文化、實施「兩千計劃」的好經驗在其他學校推廣。

拉近孩子們與古詩詞的距離

在吳新珍看來,教師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須備下源源不斷的活水。我們要讓古詩詞浸潤學生的心靈,老師自己就得好好學習古詩詞賞析、寫作方面的有關知識,最好「親自下水」,嘗試創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和許多老師一樣,她有一個設想,想讓孩子們慢慢地學寫點文化散文。可是,寫點文化散文畢竟要以文化積澱為基礎的。因此,教師首先得豐富自己的文化學養,於是工作之餘,吳新珍常常拿起書本,除了讀一些名家散文外,還學習了王力的《詩詞格律》、賀慧宇、劉再華的《詩通》、龍榆生的《詞學十講》等,並嘗試著寫點詩詞。

曾記得剛帶這個班的時候,她在上語文課時就用自己寫的一首詩開頭,這首詩寫了她36年的從教經歷:「教壇秋日卻逢春,花盛幾茬又幾輪。卅六育紅終不悔,初心如蕙節須真。」學生在探問中了解了吳新珍,也對詩詞寫作有了一份最初的好奇和探究的興趣。

後來的教學中,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吳新珍總是適當地補充一些相應的詩詞,讓同學們抄寫下來,老師範讀並稍作講析後,學生課外再試著讀一讀背一背。

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她讓學生誦讀了唐代韓愈的《春雪》以及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教學《濟南的冬天》時,學生又誦讀了明代邊貢的《登千佛山寺》及清朝康熙大帝的《觀珍珠泉》;學了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他們又對比誦讀了白樸的《天淨沙·春》。

學習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了更好地了解王昌齡的生平,吳新珍老師推薦了自己的一首《芙蓉樓遐思》:「譙郡罪臣空妒才,潔純冰玉自神來。龍標萬載柏篁盛,聖手門前無綠苔。」

「以前,學生們往往覺得古詩詞離我們很遙遠,通過這些讀寫實踐,我們拉近了孩子們與古詩詞的距離,消除畏難情緒,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吳新珍感觸頗深。

授人以漁,摸著石頭過河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

「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吳新珍體會到,學習古詩詞也是一樣,老師須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並讓學上按照這些方法去完成一定的誦讀、識記以及運用的任務。

近年來,她在教學生學習方法時,可謂用心良苦。

在讀現代文的時候,補充類似的古詩詞,讓學生先背一背,並在朗讀理解現代文時加以聯想。

記得學習《濟南的冬天》時,她領著學生朗讀,讀到「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便讓學生停下來,引導他們聯想。

於是詩情畫意的情景來了——老師領起:「正如邊貢詩中所寫?」,學生接上:「風輕不落帽,雲近忽凝衣。」

學生的聯想打通了課文作者與詩詞作者之間的思維聯繫,體會到詩與文的同工異曲之妙;同時學生的想像思維得到了發展,又架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新橋梁。「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學生對古詩詞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後,我們可以分門別類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古詩詞。」吳新珍告訴記者說:「如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詞各十首、寫山水田園的詩歌十首……這些類別的詩詞很多,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方便,點擊搜索一下,選擇適合初中生誦讀的即可。」

她認為,學生在辨析的基礎上分類儲存這些詩詞,記憶是比較牢固的。

有了前面這些基礎,下一步就輪到學以致用了。 利用完成課後練習的機會,吳新珍著手引導學生試著寫點詩化的語句。

收效還是不錯的。初一上期的課堂練習中,學生就能嘗試著寫點詩歌了,還真有那麼點詩味。

一名同學試著寫了一首《雲》:「雲彩笑了,看著牛郎織女笑了,雲彩飛了下來,輕輕拍拍我的肩,我轉頭過去,他變成了一匹馬,帶我看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寒假裡,有寫作興趣的同學又多了一些,一名蔡姓同學學寫的《山澗晨遊》已經有了七絕的雛形:「驚鳥入枝頭,山澗細水流。林中霧漸收,無人擾清遊。」

這位同學對押韻還不是很懂,吳新珍建議他上搜韻網,進行律詩校驗。結果,一啟發一琢磨,一首七絕便新鮮出爐了:「山鳥待枝頭,崖邊細水流。林中霧漸收,無意擾清遊。」還真有點意境!

詩詞的種子已撒播在他們心田

吳新珍和學生在一起

學習需要良好的氛圍,也需要引進相應的「激勵機制」。

吳新珍所提倡的「激勵機制」,其一是「個人積分,期末評獎」,即將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包括學習課內外古詩詞的情況都記錄在加分表格中,到期末的時候,對加分多的同學予以表揚和獎勵。

另一方面是「小組競賽,相互督促」,在期末評獎的時候,設立小組集體獎,對那些總分較高的小組予以集體獎勵。

這位慈祥的老師發現,其實獎品不在多,獎狀、筆記本是可以的,買些別的小物件也行,老師自己製作的獎品效果會更好些。

那些平時表現好的,詩詞背得多的,寫作業、寫詩歌較出色的同學一個個喜滋滋地領到了獎品,其他同學羨慕的同時,能不向先進看齊迎頭趕超麼?很快,初一下期,又湧現出一批詩歌來。

進城求學的同學寫道:「求學異鄉久,憑欄淚水流。幽思故鄉柳,何日把娃留?」向同學用詩歌表達惜時勤學之志:「元夜霓虹萬戶明,春風早把我驚醒。鶯歌燕舞城鄉鬧,唯有書聲最動聽。」

學生們勇於嘗試,反覆實踐,詩詞的種子已撒播在他們的心田。

在即將畢業的這個學期,誰也沒想到,庚子新春會碰到亙古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學生們都窩在家裡。但這也沒有影響學生們學習的勁頭。

那幾個月裡,吳新珍老師通過網絡與學生溝通,常常一說就是幾個小時。當然收穫更是豐厚的:每個學生的進步都很快,五絕、七絕……他們的詩詞作品不斷傳到老師手機上。「每來一首就像春天裡盛開了一朵花兒。」

畢業季來臨,為了留個美好的回憶,他們將這些格律詩詞作品整理成冊,取了個詩意的名字:《盛春新枝》。班上每個同學都有作品,如同春天裡百花齊放。

(記者 諶孫存 通訊員 羅毅)

【來源:掌上懷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實驗中學在懷遠縣教體系統第八屆詩詞楹聯大賽中再獲佳績
    懷遠縣教體系統第八屆詩詞楹聯大賽結果近日揭曉,實驗中學師生在此次大賽中成績優異,獲得7個一等獎、13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共35個獎項;實驗中學榮獲優秀組織獎。本屆詩詞楹聯大賽分為古詩詞、楹聯、新詩三個部分,每部分又分為教師組、高中學生組、中小學生組三個組別。
  • 一場詩會聚集四代師生 東陽市詩詞楹聯學會「詩教」成果豐碩
    今夕盤中自然味,螢光隱約弄輕柔。」鄰居的盤中之物,在她眼中卻成了風情萬種的景色,這種「你種了菜,最大的贏家卻是我」的樂觀心態,藉由傳統詩詞道來,不著一字卻盡得風流。因為有詩詞的加持,張利娟的語文課堂也顯得更加細膩而豐富。講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她就引導學生把這闋詞與《三國演義》片頭曲結合,豐富電視劇的觀看感受。「表面相似的人生,內心如果沒有詩意,實質上就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 武安古稀老人,只有小學文化,酷愛詩詞楹聯……
    >義務傳播詩詞楹聯文化他的名字叫郝錦岐是我市一名資深的詩詞楹聯愛好者今年72歲的郝錦岐,自1988年開始創作第一幅楹聯,至今已有30餘年。對於郝錦岐來說,平淡的生活,因有了詩詞楹聯而有滋有味。1988年,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成立。郝錦岐的同事將一份刊登有一則徵集對聯信息的報紙拿到他的面前,並勸說他和自己一起參加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舉辦的徵聯活動。雖說一直都喜歡讀詩詞楹聯,但郝錦岐從沒想過自己創作。「那時候根本不懂得詩詞楹聯的創作要領,同事拿給我一本叫《對聯寫作基礎知識》的書。
  • 樂山市詩詞楹聯學會海棠聯校結業典禮
    樂山市詩詞楹聯學會海棠聯校校長羅杜林先生致辭:樂山市詩詞楹聯學會首期楹聯創作培訓班的學員,今天正式結業了。半年多以來,他們在賈雪梅老師的帶領下,以絕大的毅力,艱辛的付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作品在本會微刊刊發以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借用省楹聯學會會長馮修齊先生的話來說,那就是已經產生全國性的影響。
  • 詩意校園再添新韻 嶽陽職院獲湖南省楹聯教育示範基地
    三湘都市報12月11日訊 (通訊員 付鳳熙 胡迪輝 記者 楊斯涵 黃京)近日,湖南省楹聯教育示範基地的授牌儀式在嶽陽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湖南省楹聯家協會主席魯曉川、副主席兼嶽陽市楹聯協會會長楊克輝、秘書長鄭鐵鋒,嶽陽職院院長潘嶽生,該院公共基礎部主任劉傳勇,全體語文教研室教師及學院熱愛詩詞楹聯的學生參加授牌儀式。儀式上,鄭鐵峰宣讀了湖南省楹聯家協會授予嶽陽職院「湖南省楹聯教育示範基地」的相關批覆,魯曉川親自授牌,劉傳勇代表學院接牌。
  •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是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合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內容和形式分析不難發現,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的邏輯性和實踐性比較強,不同的教學模式所涉及的內容差異化較大,要想實現雙向發展,語文老師必須要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為基礎,嚴格按照前期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和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分析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 ——記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清華附小「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
    「語文立人」的突圍之路——記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清華附小「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記者 王 蕾在清華大學附屬小學2014年開學典禮上,五年級(4)班的黃翰林無不驕傲地從校長竇桂梅手中接過一紙金燦燦的獎狀。
  • 肇慶市詩詞楹聯學會
    中國是詩的國度,傳統詩詞生動地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珍寶,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瑰寶之一,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肇慶市詩聯學會走向振興,初現繁榮。我們堅持繼承與創新並重、普及與提高並行。各項工作在穩步前進。詩詞創作隊伍在不斷壯大,創作水平在逐步提高。學會微信公眾號的創刊,更為繁榮本學會的詩詞楹聯創作,掀開嶄新一頁。
  • 記全國優秀楹聯教師山西新絳西街實驗小學副校長吳海霞
    自2007年至今,在縣詩聯學會的幫助下,我校把楹聯教育作為提升辦學品位的重要舉措,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楹聯,在校本課程中引入楹聯,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楹聯,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楹聯,全方位、多層次提高楹聯教育水平,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楹聯教育基地」「全國學校楹聯教育規範化試點學校」「全國最佳楹聯教育學校」「全國優秀楹聯教育學校」。
  • 大冶市詩詞楹聯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鄂州市詩詞學會會長餘國民;鄂州市楹聯學會會長吳幼鵬;副會長兼秘書長徐勝利;副秘書長胡紅英;陽新縣委原委員、陽新詩詞學會原會長龔正仁;副會長明道權;副會長呂義平;陽新楹聯學會會長羅裕民;副會長程良文;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細平;副會長袁冠燭;鹿獐山詩社社長李普發;秘書長盛雲來;大冶市詩詞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徐新霞;常務副會長黃安勤;馮雲長;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姜彬;常務副會長程餘慶、畢太勳、陳國梁等領導到會祝賀
  • 優秀傳統文化嵌入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部編本教材的創新教學
    兩年過去了,武亦姝也不負眾望,頂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屆總冠軍的桂冠,以一名理科生的身份跨過高考這座獨木橋,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名新生。武亦姝的成功讓小編一直在思索,怎樣的語文課堂才能培養出一批這般風採的"武亦姝"?她不該是特例,應該是我們語文教育所追求的普遍培養目標。
  • 語文教學中,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會讓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
    調動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主動學,從而收到極佳的課堂教學效益。提供學習模式,使學生具有實踐能力,採用多元化評價,使學生享受活動快樂,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出發,為學生拓寬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提供有效的展示平臺,採取有效的策略,就會使綜合性學習在語文課堂上閃亮登場,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生活課堂的時空裡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 保定市詩詞楹聯學會【總第71期】增刊 (14)
    保定市詩詞楹聯學會顧        問:宋彩霞    王學新    梁劍章    國印周   李書貴   平光輝   賈瑞增
  • 記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清華附小「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
    在清華附小,學生們的夢想被父母、老師小心地呵護著。許馨元的媽媽說,孩子在學校的收穫讓自己明白,好的教育能點燃孩子向上、向善的激情。主題教學實踐了什麼?她覺得教育必須有傳道的精神,「我們不能對優秀文化失去信心,我們的孩子需要這些文化中承載的道」。經過長期實踐,竇桂梅找到了一條實現路徑,即「主題教學」。  主題教學中的主題是什麼?學校研究團隊認為,主題是圍繞小學階段兒童發展特點及生活經驗、語言習得規律、優秀文化等確定的核心詞句,以及表現出的立體的、動態的「意義」群。這是一個有點學術化的表述。
  • 梁石先生楹聯詩詞選登
    本公眾號以傳播中華楹聯的大美為主,兼顧詩詞、書法等。謝謝你的關注!
  • 益關注 | 新版語文教材居然出錯啦!答案就在西湖邊,連語文老師都沒發現……
    但讓公益君沒想到的是,這套教材近日再度引發熱議,竟是這個原因:有人發現初一(即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有一處明顯差錯,還和杭州西湖有關——  在一節《名聯欣賞》的小欄目中,選用了甘肅籍學者、一代楹聯大家黃文中為杭州西湖撰寫的對聯:「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 利川毛壩四溪村打造詩詞楹聯庭院
    恩施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瑞芳、杜苗)青山綠水之間,小村田舍整潔,家家戶戶門外貼對聯,一幅幅詩詞畫掛在堂屋裡……6月4日,記者在利川市毛壩鎮四溪村看到,該村以傳統詩詞文化為依託,營造出學楹聯、用楹聯、賞楹聯的濃厚氛圍。為了讓村落景觀與人文內涵共生,今年77歲的利川市詩詞楹聯學會毛壩分會會長馮志成,從2016年開始致力於打造詩詞楹聯庭院。
  • 以詩詞楹聯文化推進文明機關建設
    記者 諶孫存 通訊員 舒採錫本報訊 「這是一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盛宴,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分享這一精神大餐,大家對學習、創作格律詩詞對聯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啟人心智,令人感佩。」12月7日下午,在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研究室舉辦的「道德講堂」上,一場詩詞楹聯文化講座引起了大家濃厚的學習興趣。當天,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會長楊英禮做了「中華傳統詩詞楹聯知識講座」。講座內容豐富,觀點新穎,源自生活、源自工作,從文化自信的角度,講述中華優秀傳統詩聯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
  • 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原創楹聯、詩詞讚頌戰「疫」醫護工作者
    懷化市詩詞楹聯協會深為感動,以格律詩、詞、楹聯為其所做貢獻讚頌。楹聯●王志堅楹聯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抗疫疫襲九州,壯士辭親出五溪,千裡長驅大別山,危難之時施大愛;名揚百世,良醫循理調諸藥,卅天盡去新冠疾,存亡之日立新功。
  • 讓詩意走進語文教育,我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實踐與嘗試
    如何進一步尋求詩意語文教學的最佳途徑,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需要教師努力採擷詩意語文的深邃,攬於胸懷,用於教學實踐之中。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