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常見的、病因未明、嚴重致殘的慢性精神疾病,終生患病率接近1%,會給患者帶來廣泛的損害,且治療康復的期望值低。
縱觀整個病程,患者在發病前即已出現功能損害,病程貫穿一生,而只有約1/6的患者可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痊癒。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目標不能僅限於控制症狀、預防復發復燃,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恢復功能並回歸社會。
為達到這一目標,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關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幹預。
現在很多人受到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摧殘,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疾病,會讓患者的思維以及情緒受到嚴重的幹擾,同時患上精神分裂症之後會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這種疾病,正確認識這種疾病。
根據調查統計,精神分裂症的總患病率是約為千分之一。換句話說,我國人口中每1000個人就有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見精神分裂的普遍與嚴重性。
精神分裂症是指人的基本個性發生了改變,在思維、情感、行為上都分裂了。簡單來說,就像是體內住著另一個人。
而且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常見的重性精神病,發病與很多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神經發育異常、神經生化異常及心理社會因素等。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是什麼?
關係妄想:患者堅信周圍環境中的一些與他不相關的現象均與他有關。如旁人之間的談話認為是在議論他,別人吐痰是在針對他。
幻聽:評論性幻聽,或爭議性幻聽,或命令性幻聽,或思維幻聽,或持續一個月以上反覆出現的言語性幻聽,或所聽到的說話聲來自體內某一部位。
情感障礙:主要表現為情感遲鈍或平淡。
表情出現變化: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表情能夠非常好的去反應患者的內心狀態,如果有復發的前兆,患者就會表現為表情有些呆滯,甚至是雙眼發直,對於外界的刺激難以有表情上的變化,有時候甚至會出現相反的表情現象。
意志減退:總是無緣無故的發笑並且對朋友和親人變得更加冷漠,不關心別人,也不會理會別人對自己的關心,無緣無故的緊張和害怕,工作變得馬馬虎虎,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逃學,生活上變得更加懶散,沒有上進心。
幻觸: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感到皮膚有某種異常的感覺,如蟲爬感、蟻走感、針刺感、液體流動感。
被害妄想:毫無根據地堅信別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種多樣,被跟蹤、被誹謗、被隔離、被下毒等。
關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明確診斷:正確的治療有賴於正確的診斷,對於精神分裂症而言,反覆求證的診斷性評估須貫穿於治療的全過程。
2、早期幹預:早期識別疾病徵兆,提高識別能力、縮短未治期,一旦發現可疑病例及時就治,儘快得到治療、採用正確的早期幹預手段。
3、制定治療方案並實施:一旦診斷明確,即應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包括短期和長期計劃)並實施。
4、個體化治療:每一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藥物種類及劑量的選擇上應該取個體化原則。每一患者治療計劃的擬定,需多方面考慮,並根據患者治療的反應隨時調整。
5、長期治療:精神分裂症復發率高,因此經治療控制症狀後,還需繼續長期的、規範的鞏固和維持治療,以預防疾病的復發。
6、綜合治療:精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又與具體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不僅強調針對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狀的治療,同時要考慮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恢復。因此,最佳藥物治療,配合心理行為治療和社會功能康復治療是缺一不可的。#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