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贏商網
來源 | 贏商網(ID: winshang)
作者 | 王曉非
圖片 | 除特別註明,其他均來源視覺中國
01
舊有商業改造「上崗」
1949年-1984年
新中國成立以後,南京從舊社會的民國首都變成了新時代的東部工業重鎮,城市商業以「發展經濟、保障供應」為原則和目的,為了滿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好地促進城市工業生產,一批老牌商業經過修繕、改造重新「上崗」,另一批解放後成立的「新百貨」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南京最老牌的百貨商場 中央商場
初建時的中央商場全景圖 圖片來源:中央商場官微
南京中央商場,1934年落成,如今已85歲高齡,是南京最老牌的百貨商場。民國時便是日用百貨、茶館餐廳各種業態雲集,1949年4月26日,南京解放之後的第三天,中央商場便恢復了營業。70年來為南京城市商業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首家百貨 新街口百貨
開業時的新街口百貨 圖片來源:天馬行文
1952年的盛夏,一座坐落於新街口中山路與中央路交界處的3層高的灰色建築張燈結彩,迎來開業盛典。這個起初只有1800平方的商業門市部,就是後來南京新百的前身。在後來的計劃經濟時代,很多南京家庭的第一臺「熊貓」電視機、第一個「蝙蝠」電風扇、第一塊鐘山牌手錶……都是在新百購買的。
首提「養生概念」的南京太平商場
上世紀50年代南京太平南路街景 圖片來源:西祠胡同
創辦於1947年,初始只有7000平方,上下兩層的太平商場除了經營常規的百貨、服裝、紡織品、南北貨等業態以外,還別出心裁地推出「養生概念」,這吸引了時任《中央日報》助理編輯的朱自清之子的關注,並自願為其義務宣傳。1982年7月,太平商場得到恢復,堅持「一老一小」的經營特色,在南京商業界獨樹一幟。
改革開放前後,新街口確立城市中心地位
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街口廣場 圖片來源:南京晨報
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新街口,終於在1977年迎來了解放後的第一次大發展。新街口百貨、中央商場連同「大三元」、「老廣東」、「太平村」、「四明眼鏡店」等60餘家國營專賣店一起構成了新街口完整的「十字形」商業中心結構。
「中國第一高樓」金陵飯店
1983年的南京金陵飯店一枝獨秀(周培良攝) 圖片來源:新華日報
1983年,新街口矗立起震驚中外的「中國第一高樓」,110米高的金陵飯店,頂層旋宮可清晰地俯瞰整個城市景觀。金陵飯店起初只接待中央、省市級領導及外賓,直到1985年才對外開放,同年金陵飯店也開出了全市第一家奢侈品商店,2000平方的經營面積,出售全城最貴的皮包、衣服、鐘錶和家用電器,令人大開眼界。
02
改革開放後,南京商業飛躍發展
1984年-2000年
改革開放以後,南京商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多個城市商業中心的逐漸形成;引入外資;發展超市連鎖業態……高速運轉的城市經濟,讓南京催生了眾多的商業標杆,如金鷹、蘇寧、蘇果等等。
新街口零售業達到輝煌頂峰
20世紀90年代的新街口 圖片來源:南京晨報
1996-1997年的新街口,一方面,國有商業到達輝煌的頂峰,另一方面,以金鷹商貿為代表的外資商業開始進入南京,迅速改變了以中央、新百兩家老百貨在新街口「獨大」的局面。商圈內11家大型商場銷售額達到48億,銷售額佔全市的五分之一。這一時期,除新街口以外,夫子廟、山西路、中央門等新興商圈也逐漸形成。
新街口金鷹開業,打開南京商業新時代
1996年以後的南京金鷹國際購物中心 圖片來源:「在南京」微信公眾號
1996年,位於新街口漢中路的金鷹國際購物中心開業,該商場由美籍臺灣商人王恆創立,金鷹的出現讓新街口商業進入了全新的時代,優雅的裝潢、合理的動線、新奇的商品、貴至上千元的商品價格,商場+酒店+餐飲的複合商業形態,所有一切都為南京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蘇果開啟了南京的超市時代
1996年8月20日,剛剛成立的蘇果超市有限公司在南京市鳳臺南路的第一家超市開張了,店面不過60平方米,員工也只有6人,開業當天的營業額卻高達1.6萬元。同年年底,蘇果便走上了超市連鎖化道路。自此,「蘇果」品牌可謂家喻戶曉,在南京一度成了「超市的代名詞」,「蘇果無假貨、件件請放心」的經營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麥德龍、家樂福等第一批外資大賣場進南京
大橋南路家樂福實景
1997年開業的大橋南路的家樂福可以算是南京第一家外資大賣場,它的出現也給南京商業帶了眾多的「第一次」:修長的法棍麵包第一次在南京掀起了網紅旋風;精美的超市DM第一次讓搜索打折商品的消費者們擁有了《知音》雜誌的閱讀感。
與家樂福同一時期進入南京市場的外資大賣場還有麥德龍,它的出現讓南京人第一感受到倉儲超市應有的「儀式感」,高達5-6米的貨架放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各種貨櫃叉車在賣場中及時布貨、供貨;員工架著梯子不停的整理貨架,場面蔚為壯觀。
南京的家電零售蟬聯全國第一,蘇寧、五星功不可沒
圖片來源:蘇寧集團官網
可能南京一貫低調,導致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座城市的家電銷售額一直蟬聯全國第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蘇寧、五星兩家家電連鎖企業功不可沒。蘇寧1990年從一家200平米的空調專營店鋪起家,1999年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綜合電器連鎖巨頭。五星電器雖然起步稍晚,但也憑藉著「價格盆地在五星」的低價經營策略,2005年之後也成為全國門店數量超過100家的家電零售巨頭。
03
南京商業的「購物中心時代」
2004年至今
跨越21世紀,南京的城市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從而高端奢侈品消費與集娛樂、休閒、購物、餐飲於一體的綜合型消費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高端奢侈品商場與購物中心兩種新興商業隨之出現。
南京第一家購物中心開業
圖片來源:「在南京」微信公眾號
搭乘南京河西大開發的春風,龍江新城市廣場作為南京第一家購物中心於2004年開業,這座融匯了五星級8廳影院、室內步行街、金潤發倉儲式大賣場等的商業體,兼備觀影、娛樂、休閒、購物各項消費功能。
南京頂級奢侈品聚集地 德基廣場
圖片來源:南京德基廣場
2006年,作為南京最高端的購物中心,德基廣場橫空出世,LV、香奈兒、普拉達、古馳、愛馬仕等40多個國際一線奢侈品牌矩陣,在南京可謂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此外囊括了國際化妝護膚用品、時尚綜合服飾館、進口超市、高檔嬰童服飾用品、高端家電、環球美食中心、IMAX影院、真冰溜冰場、德基藝術館等各色業態,成為南京乃至整個華東高端人群忠愛的消費場所。新世紀的新街口被確立為「中華第一商圈」,德基廣場更成為皇冠上最閃亮的寶石。
水遊城拉開南京的「購物中心」時代
圖片來源:南京水遊城
2008年,一座形似日本福岡Hakata 運河城的購物中心第一次在「新街口以外」的夫子廟商圈燃爆了南京人的消費熱情。全市第一家ZARA、第一家MUJI坐落於此,讓南京人第一次感受到「快時尚」品牌的魅力和性價比。豐富的公共空間、大規模的露天水景廣場,幻彩多變的空間動線,餐飲、娛樂、休閒兼具的業態組合,讓南京人深深記住了這個購物中心的名字——水遊城。
虹悅城開業,南京「主題式」購物中心漸成趨勢
虹悅城B1的中庭音樂噴泉廣場
如果說水遊城是一個適合大眾消費的購物中心,那麼時隔4年之後,2012年開業的虹悅城則成為南京「主題式」購物中心的開端,秉持「孩子們的嚮往之地,父母也一定會同行」的經營理念,虹悅城在布局眾多快時尚和休閒、餐飲品牌的同時,還融入眾多兒童、親子、家庭消費場景和元素,成為全市第一個以親子為主題的購物中心。
江寧百家湖商圈的「新四大天王」
21世紀太陽城購物中心 圖片來源:贏商網
2015年之後,江寧百家湖商圈逐漸形成,曾一度被稱為南京的「第二個新街口」,商圈內的四大商業項目,因為風格迥異的差異化定位,被稱作南京商業的「新四大天王」。
●21世紀太陽城購物中心:主打兒童親子,相關業態佔比能超過50%,在南京商業圈獨樹一幟。
●江寧金鷹購物中心延續新街口金鷹的優秀基因,珠寶腕錶、服飾鞋帽、餐飲休閒、親子同樂各樣業態場景無所不包。
江寧金鷹 圖片來源:贏商網
●景楓KINGMO可算是百家湖最高檔的一家購物中心,基礎定位便是要做江寧人民的「城市客廳」,項目內部的湖景VIP廳、水幕瀑布、中庭花園,以及門前廣場上高28米的4D裸眼LED大屏,無不體現該項目純正的「國際範兒」。
景楓Kingmo中庭景觀 圖片來源:贏商網
●百家湖畔的1912則是一個開放式商業街區,那裡酒吧、餐吧林立,是南京夜生活的最佳選擇。
圖片來源:百家湖1912
老牌百貨巨頭擁抱新時代
當購物中心在南京商業圈發展勢如破竹,一批老牌百貨也不甘示弱,從2010-2015年,新街口的新百和中央兩大商場相繼進行了升級改造,通過業態組合創新、店鋪形態創新、企劃創新、營銷創新、O2O創新等驅動的品類調整、樓層裝修、店鋪改造、動線移位等改革讓老商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O2O、行動支付科技大行其道
河西中央商場網上商城 圖片來源:贏商網
2015以後,隨著移動科技的興起,數位化賦能商業場景趨勢下購物中心的發展如虎添翼。2017年,河西中央商場喊出「打造全市第一家數位化商場」口號,並植入眾多先進科技,如「中央商場智慧零售」微信小程序,「智能試衣間」等等,贏得眾多好評。
2018年10月份,南京金鷹世界也開始上線「人臉識別支付」技術,該項技術先後在商場內的金鷹G MART超市和7-Eleven便利店落地,該技術一上線便引起了市場的一片騷動,「人臉即是錢包」的先進購物體驗,毫秒之間完成購物支付,大大提升了購物中心智慧零售的體驗感。
結語
南京整體城市商業蓬勃發展,新興購物中心不斷湧現。2012-2017年,南京購物中心總存量年均增長率近 25%,發展勢頭強勁。截至 2018年9月,南京購物中心總存量達 708 萬㎡,如此規模同比全國各大二線城市,也是蔚為壯觀的。
雖然存量龐大,但南京商業相比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仍然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首先南京的商業項目大多是本地企業開發,本地企業操盤,且每個商圈都有自己的聯盟,競爭程度並沒有一線城市激烈,這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華潤、龍湖、印力、大悅城等國內頭部商業進入南京的步伐,其次,南京的商業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目前的人口量級上來看,南京已經是特大型城市,購買力相當強勁,有些富人區如河西等地,都出現了購買力外溢的情況,這一定程度上也給供給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贏商網將陸續推出中國19座城市的70年商業變遷觀察,敬請期待。
本系列首篇
零售:城市最後的守望者|商業70年
上海篇
上海,妥妥的商界「尖子生」| 商業70年
廣州篇
廣州,千年不衰的商業「妖精」 | 商業70年
深圳篇
深圳,一路狂奔的商業黑馬 | 商業70年
北京篇
北京,中國商業發展的一面鏡子 | 商業70年
佛山篇
佛山,嶺南「零售革命」承襲者|商業70年
武漢篇
武漢,中部商業的「扛把子」| 商業70年
福州篇
福州,厚積薄發的商業「新生」 | 商業70年
廈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