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正如傅聰所言:《傅雷家書》只不過是用文字概括了我從小在父親身邊所感受到的一切。傅雷在家書中,談做人、談藝術、談生活、談婚姻、談讀書,展示了傅家門風,真實生動。

做人第一,是傅雷對兒子的首要要求。「你既沒有忘懷祖國,祖國也沒有忘了你,始終給你留著餘地,等你醒悟。」是他對兒子勿忘祖國的告誡;「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是他對兒子要有行動力的鼓勵;「一個人妨礙別人,不一定是因為本性壞,往往是因為頭鬧不清,不知利害輕重。」是他對兒子要注意分寸的警示……在家書裡,他教兒子要有勇氣,要愛國,要嚴謹,要感恩,要自律,要學會拒絕,要學會獨立……這些濃濃的父愛都融在輕描淡寫的筆墨中,在一封封家書上蕩漾開來。我們的父母未嘗不是像傅雷先生這樣呢?儘管我們的父母不如傅雷先生如此睿智開明,但他們也總以他們的方式教育著我們,引導著我們。傅雷只是我們千千萬萬個父母的縮影。

《傅雷家書》手稿

做藝術家擺在第二位,這是傅雷對兒子的期望。書信中,傅雷常常和兒子談藝術,聊對藝術的看法,對藝術的理解,對美學的欣賞……儘管他要求兒子要熱愛藝術,但也不忘提醒兒子「藝術是你的終身事業,藝術本身已是激動感情的,練琴時萬萬不能再緊張過度。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裡著眼,馬拉松賽跑才好。你原是感情衝動的人,更要抑制一些。」是啊,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我們做不到全程加速,也不可以目光短淺,要有開闊的胸襟,長遠的目光,才能到達目的地。

做音樂家是最後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期待。《師說》中有「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說法,傅雷正是這樣要求兒子的。他認真給兒子指出問題,從樂理到樂譜,從坐姿到指法,這些也是他們維持書信的關鍵。在書裡,我看到了一個專業,細緻的父親,做任何一件事都很認真細緻,做到極致,做到完美。

傅雷與兒子傅聰切磋鋼琴演奏藝術

(攝於一九五六年)

這樣的傅雷已經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翻譯家、藝術家,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父親,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者。在書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傅雷內心深深的愧疚和自責,他在信中多次向兒子「懺悔」:「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就像「代序」的作者樓適夷所說的那樣,傅雷有點「殘酷」,孩子們在他面前都小心翼翼、大氣不敢出,只有等他出門了,才敢大聲笑鬧: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這種近似「殘酷」的教育方式,是傅雷以一種近似完美的君子形象在要求自己的孩子。正如金庸所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作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傅雷家書》手稿

再讀《傅雷家書》,我們終於明白了,這本書之所以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是因為它可以有無數種打開方式:作為一份歷史存照、供世人窺探精神貴族之精神風貌;作為古典樂知識的一份父子對談;作為一本有關修養做人的指引;一份親情的見證……

「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兩個人很重要,一個是「不寬恕」的魯迅,一個是「大愛」的傅雷。」這是錢鍾書對傅雷的評價。這本家書,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什麼是「大愛」。「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傅雷在傅聰1954年出國留學臨行時的叮囑久久縈繞在我的耳邊……

編輯:胡錫芸

相關焦點

  • 下一站江湖青蓮劍歌怎麼得?青蓮劍歌獲得方法
    青蓮劍歌這門武學可以在新手村這個地方獲取到,不過需要比較複雜的流程,玩家單靠自己去摸索需要較長的時間,這裡就直接講解下獲取的攻略,玩家獲得之後還需要滿足一定的悟性天賦才可以學習,下面也介紹了提高悟性的方法,來看看吧。
  • 有時陪伴是最好的溝通方式——讀《傅雷家書》有感
    在一個暑假,無聊之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本書—《傅雷家書》,一開始覺得很沒有意思,到後來我深深地被這本書裡的內容感動了。初讀這本書時,看到這一封信,就覺得傅聰其實很幸福,從「接到你的信我很開心」這一句話,就足以想像到那傅雷臉上洋溢的笑容,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傅雷一家的幸福與和諧。其實對於這種相處方式我是十分喜歡的,家人之間互相問候,互相討論問題以及父子之間的各種理解及探討觀念,如人生價值觀等。他們都有自己各自的想法和見解並能很好的溝通。
  • 《下一站江湖》青蓮劍歌怎麼學
    《下一站江湖》青蓮劍歌怎麼學?具體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呢?對此,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那麼接下來,就跟隨玩遊戲網的小編一起繼續往下看,大家一定不要錯過哦!
  • 名師劉聰達:《傅雷家書》可以這樣讀
    《傅雷家書》是書信彙編,每一篇單獨成篇,閱讀時可以採用選擇性閱讀的方式。①以興趣為支點讀整本書,特別是讀大部頭作品時,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引起閱讀興趣,但一定有特別吸引讀者的地方,這就存在一個取捨的問題。如果對《傅雷家書》中談到琴曲的演奏技巧、林風眠的畫作、戲曲的表演這些內容不感興趣,不妨暫擱一邊,尋找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
  • 走出去太遠,別忘了初心——讀《傅雷家書》有感
    ——《傅雷家書》在看完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選集之後,我接著重溫了《傅雷家書》。本書記錄了1954-1966年傅雷夫婦與孩子們的往來家信。每每讀到傅雷夫婦在信中對孩子的千叮萬囑,都不覺淚目,父母的拳拳愛子之心躍然紙上。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早年留學法國,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
  • 讀《傅雷家書》有感:有這樣的父母,真是孩子的幸運
    讀《傅雷家書》,有小小的感悟,分享如下。(一)「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傅雷家書》 暢銷25年的父子書
    【編者說】傅敏 家書與平時對我的教育是一致的新京報:你現在還讀《傅雷家書》嗎?傅敏:經常看。尤其今年是傅雷誕辰100周年,我因為要編東西,就看得更多。每次看,我都有新的體會。【專家說】孫瑞雪 家書是傅雷精神生活的延續新京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你讀《傅雷家書》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孫瑞雪:讀了《傅雷家書》後,你會覺得他就是一個精神的人、心靈的人,並且他的精神與心靈的豐富性也時時讓人感動和感慨。
  • 翻譯家傅雷之子傅聰感染新冠,讓人又想起了《傅雷家書》
    剛剛看新聞得知,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之子、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讓我又想起來以前徹夜讀《傅雷家書》的日子。《傅雷家書》在最近幾十年,是我國最火的兩部家書之一,另一部是《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在北京做官時和後來鎮壓太平軍軍旅中給家人的家信,除他祖父父母之外,主要是給他的兄弟和兩個兒子曾紀澤曾紀鴻的,一向被一些人捧為成功學的必讀之書。這主要是因為曾國藩有一個「笨」的人設,卻靠著自己的不斷自我激勵和自我鞭策,在晚清成為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於是,他的家書,似乎成為平凡人走向成功的一本秘籍,意圖效仿曾國藩也成就一番事業,走向人生巔峰。
  • 鋼琴家傅聰去世,《傅雷家書》值得父母們讀的還有那些
    印象裡的傅聰,還是《傅雷家書》裡那個接受父親教誨的聰兒,還是青春正好的少年郎,實際上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成了一名世界聞名的藝術大師。聽聞他溘然長逝,不由得感嘆世事無常,也為世界痛失一位大師而感到遺憾、惋惜和悲傷。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2.再讀《傅雷家書》再讀《傅雷家書》,我已經30歲,為人母,這其中的很多句子,讓我不忍猝讀。因為懂得,所以更知父母之心的寶貴。父母與子女,就是這樣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對此,我頗多感慨。
  • 陳泓文:《傅雷家書》讀後感
    成都七中育才匯源校區2018級10班 陳泓文「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 讀《傅雷家書》,一本不平凡的書,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一本書籍是《傅雷家書》,五一假期肯定有許多朋友選擇回家去陪伴父母。家書是家人之間的精神交流。《傅雷家書》中充滿了真摯的感情、語音不僅質樸又充滿深意」。《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兒子深厚的愛與期望。
  • 傅聰家信是深入閱讀《傅雷家書》的階梯
    晚上11點26分,傅敏在朋友圈發了譯林版《傅雷家書》書影,未著一字,我想他已知此事,不敢多言。29日早晨6點13分,得到消息:傅聰於倫敦時間28日凌晨兩至三點間在親人陪伴下平靜離世。這時,我才恍然明白傅敏發《傅雷家書》書影的真實用意:他預感到哥哥要走,以家書送別。
  • 《傅雷家書》:一封封家書的背後,是一位女性極致的愛情觀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傅雷家書》如雷貫耳,這本與《曾國藩家書》齊名的「抵萬金」,不僅成為很多家庭教育的必備參考書,而且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銷量與影響。於是有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愛在最深切的關頭》。
  • 傅雷家書,上流父母皆禍害
    對於自己精心打造的作品,大多數方面傅雷已經相當滿意,但是很多細節他依然覺得有瑕疵,所以要時刻雕琢一下,以求完美。「傅雷家書」從頭到尾,都是傅雷對傅聰的雕琢。傅雷對自己的作品很自戀,他把傅聰視為自己的一個影子,也把自己視為傅聰的鏡子。傅聰的一舉一動,都要看向傅雷報告,接受傅雷的審核、評論與指導,正如需要每天照鏡子檢查自己的儀容。
  • 好書推薦|《傅雷家書》,一部家書,三大主線,萬千人生指南
    《傅雷家書》,匯集了從1954年至1966年間,歷時12年的186封書信。所刊錄的,多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件,也有母親朱梅馥寫給兒子傅聰、兒媳彌拉以及互通的書信匯總。這部被譽為「教科書」式的書信集,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去啟迪,並為之一讀再讀。初次接觸《傅雷家書》,距今已過去整整20年,那時初中住校,父親送了我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寫信。
  • 名著閱讀:《傅雷家書》複習資料
    《傅雷家書》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常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最受歡迎的讀物《傅雷家書》是青年人最喜愛的讀物,也是千千萬萬中國家庭必備的經典藏書!1、更富人情味的「家書」2003年新版《傅雷家書》恢復了當年被大量刪節的充滿「人情味」的文字。
  • 從傅聰到《傅雷家書》
    傅雷翻譯了不少法國文學名著,但我相信這些書現在也不會有多少人去看了,你現在能想到的傅雷著作,大概只剩下一本《傅雷家書》了。這本書的地位被捧得很高,但我認為是被嚴重高估的,絕大多數人就算跟風買了這本書,你也不可能看得進去,因為實在是太囉嗦了。
  • 八年級必讀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
    父親的諄諄教誨,五十年後讀來仍如春風拂面,為無數青年人點燃希望,鼓舞成長。可是嚴並不是父愛的唯一表達方式。天下沒有父親不想做慈父的。傅雷「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的教子觀念給我們帶來深思,而那字裡行間充溢著深摯的父愛,怎能不令讀者感動?「你始終太容易信任人。……而你還是不大重視,輕描淡寫。這樣的不知警惕,對你將來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