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一封封家書的背後,是一位女性極致的愛情觀

2020-09-10 縴手掬清泉

一支筆、一抔茶,歡迎關注我,一起聆聽生活裡的風鈴聲!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傅雷家書》如雷貫耳,這本與《曾國藩家書》齊名的「抵萬金」,不僅成為很多家庭教育的必備參考書,而且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銷量與影響。於是有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愛在最深切的關頭》。

不同於以學生為對象的版本,《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愛在最深切的關頭》第一次以大眾讀者為對象,從傅雷夫妻在1954-1966年期間寫給兒子傅聰的家書中精選出112篇,分為「人生」、「藝術」、「修養」和「感情」四大主題,將傅雷夫妻對孩子的教育、關心、甚至歉意都濃縮在一張張書信、一句句話語,甚至一個個標點符號上。

可是在這一封封家書的後面,卻隱藏著一位女子極致的愛情觀。

01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1966年9月2日的晚上,一位已為2個孩子的母親卻「拋下」她的兩個孩子,追隨著她的愛情而去。

3日早上,世人發現,一對伉儷夫妻用自縊的方式來告別這個世界的痛苦與打壓,徒留一床棉被、一份3000字的遺囑與一個53.5元的信封。

這位母親就是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女士,這對伉儷夫妻就是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

朱梅馥原名叫朱梅福,其父親為教書先生,小時候在父親身邊的耳濡目染,初、高中均就讀於上海的教會學校,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受過西方先進教育的中國式女子。這樣的朱梅馥長大後不僅出落得甜美可人,更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一位才氣並不亞於傅雷的女子。

這樣具有才情的女子本應該活為另一個「林徽因」的,卻差點成了第二個「張幼儀」。可是她比張幼儀幸運很多,因為傅雷終究是娶了她,配陪伴其一生,雖然中間有過兩次危機,卻勝在有驚無險。

朱梅馥與傅雷是青梅竹馬的表兄妹,彼此很是了解。所以在與傅雷結婚之後,朱梅馥處處以傅雷的喜好來布置生活:傅雷喜歡花,她可以在凌晨三點拿著手電筒陪著傅雷做嫁接實驗;傅雷定家規,哪怕是再苛刻,她也會認真執行,並督促孩子們完成;傅雷不好和孩子們說的,怕被孩子誤會的,朱梅馥都會在信裡與孩子們說明:

「但你成長以後和我們相處的日子太少,還有一個方面你沒有懂爸爸。」 「像我們這樣的父母,向兒子開口要東西是處於不得已,這一點你應該理解。爸爸說不是非寄不可,只要回報一聲就行,免得人伸著脖子等。」 「反過來想一想,要是你爸爸當時也只為了眼前的幸福不顧一切,那麼,今天還有你們嗎?」 「婚後他因為脾氣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總是難免的,不過我們的感情還是那麼融洽,那麼牢固,現在年齡大了,火氣也退了,爸爸對我更體貼了,更愛護我了。」

……

在這112封家書中,朱梅馥作為母親的家書僅有十幾封,而這十幾封中近一半的內容都是在勸導孩子多理解父親。

老公經常會揶揄我說,「人家都說有了媳婦忘了娘,你倒好,有了女兒忘了丈夫。」很多母親在為人母之後會忽略與丈夫之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而朱梅馥卻仍舊在丈夫的一切放在第一位,還時刻提醒孩子們要多理解理解自己的父親。如果不是真的愛到骨髓裡,誰能讓骨肉之情退位呢?

「像這樣的人,我一生從未見過第二個,用上海話講,她是活菩薩。她受的是西式教育,聽音樂、看書畫、讀英文小說都起勁,但性格卻完全是舊社會那種一點沒文化的賢妻良母式的典型。」

最後,傅雷想要結束生命,朱梅馥作為妻子,仔細服侍他服毒死在自己的懷裡,並為其善後;作為戀人,她在安排好一切事宜後,也隨之而去。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為愛棄生命,是痴還是傻?我們作為局外人不好說什麼,但是連他們的兒子傅聰都說「這個結局不應屬於媽媽」,大概也覺得是父親傅雷「誤了」母親朱梅馥。

那麼事實是如此嗎?

02 朱梅馥的愛情原則

在母親朱梅馥寫給兒子的廖廖數封家書裡面,最為出名的一封就是朱梅馥對自己於傅雷婚姻的解釋:

「我對你爸爸性情脾氣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都是有原則的,因為我太了解他,他一貫的秉性乖戾、嫉惡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後孤軍奮鬥、愛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舊禮教,為人剛正不阿,對事業忠心耿耿,我愛他,更原諒他。」

這一段話,信息量何其大:

首先,如果是我,我很可能這樣說,「我對你爸爸性情脾氣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會是「我對你爸爸性情脾氣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都是有原則的」。

原因是在給自己的錯找藉口,雖然能解釋事實,卻總給人一種推卸責任的感覺,比如「你聽我說,我遲到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才沒有來」……

原則是一種底線,既包含做人的標準,又代表一個人的追求,比如「我做人的原則是……」、「我做事的原則是……」。而朱梅馥對傅雷的愛情裡面就藏著自己的這一原則:愛你,是我的事兒,與你無關。

開篇曾說到,朱梅馥的愛情曾經遭遇過兩次危機:

第一次是剛訂完婚就出國留學的未婚夫傅雷愛上了熱情似火的少女瑪德琳,這樣看似才子佳人的愛情,很容易讓人想到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故事。

好在故事裡面的主角還是留在故事裡面是最美麗的。遭到拒絕的傅雷及時回頭,是看到了朱梅馥的好,還是有剎那間已經明了自己的心意,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傅雷一回家就與其完婚的行動來看,少年的心應該是著了落。

第二次危機出現在七年之癢時:也許是被朱梅馥養在花房裡太久了,也許是為了彌補當年法國曇花愛情的無疾而終,傅雷在30出頭時愛上一個女學生的妹妹成家榴,一個如當初的瑪德琳一樣熱情的女子。

兩人很快就陷入熱戀。而這個時候朱梅馥的做法讓人很是不解。她不僅不曾與丈夫傅雷鬧過一次,而且還將成家榴請到家中,讓熱戀中的兩人可以朝夕相處,寄情於信。

本來以為會成為第二個張幼儀的朱梅馥,沒能感動丈夫,卻感動了「第三者」成家榴主動退出。就連晚年的成家榴回憶起與朱梅馥相處的這段時間,都說:「你媽媽人太好了,最後我不得不離開。」

不得不說,這樣大度的女子即使在今天也是讓人欽佩的。始終堅持著愛傅雷是朱梅馥自己的事情,所以不曾給自己的丈夫添任何一丁點麻煩,就連傅雷自己都覺得是被「梅馥養在花房裡」。

用愛孩子的方式來愛自己的丈夫,註定會讓自己很累,可是累並快樂著,就是朱梅馥的愛情原則,也是她的婚姻底色。

03 婚姻的真味是需要時間來沉澱

親情沒得選擇的,所以會苛求愛情。以致於很多人會將親情中的缺憾帶入了愛情甚至婚姻裡面。朱梅馥將傅雷的脾氣、性格歸咎於童年的原生家庭之罪。

的確,一個人不受原生家庭影響是不可能的。傅雷自己都知道,他將原生家庭的痛帶入了他的脾氣秉性,帶入與兒子的互動中,所以他對兒子傅聰時而嚴苛,時而卑微,時而很強勢,時而又甚是愧疚。

而在朱梅馥看來,傅雷的原生家庭就如同一件身上破了洞的新衣服,不需要扔掉,但需要及時補丁。

而這枚補丁就是朱梅馥自己。有了補丁的衣服雖然不再是新衣服,可是卻是穿著最舒服、最能感受到溫度的衣服。我們都說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可是在朱梅馥的愛情裡面,鞋合不合適還真的要鞋自己來說,因為這雙鞋已經比腳自己還要了解自己的需求。

看偶像劇的時候,最受不了的就是深情的男二號,不管如何的優秀與溫暖,就是無法走進女主角的心裡,覺得太虐了,但是這樣的劇情總是上演,為什麼呢?因為弗洛伊德告訴過我們,如果不是來自「本我」的喜歡,即使在「超我」狀態下可以容忍對方一時或三刻,卻沒有辦法隱忍一輩子,對美食是如此,對美景是如此,對感情更是如此。

不管朱梅馥還是傅雷,在最青春的十幾歲愛上對方,其實就是「一眼即是一輩子」,只是婚姻的真味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

後期朱梅馥對於自己與傅雷的愛情越來越篤信。在給孩子另一封家書裡,朱梅馥客觀地評價了她與丈夫之間的愛情:「你爸爸現在年齡大了,火氣也退了,對我更體貼了,更愛護我了。我雖不智,天性懦弱,可是靠了我的耐性,對他無形中有些幫助,這是我可以驕傲,可以安慰的。我們現在真是終身伴侶,缺一不可。」

「我們現在真是終身伴侶,缺一不可。」我想朱梅馥肯定是在傅雷那得到了同樣的回應,才會將這個道理教給自己的孩子。

愛雖是無形無聲的,但是需要通過有形的介質來表達。《愛在最深切的關頭》裡面的一封封家書,是傅雷對兒子的拳拳之心,何嘗不是朱梅馥對傅雷的一片深情呢?!

相關焦點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 《傅雷家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昨天世界聞名的 華裔鋼琴演奏家傅聰去世了,從而在華夏大地又颳起了一陣《傅雷家書》旋風。說起這本書,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小有影響,但是它真正在中國大陸大熱還是在2017年入選教育部編寫的全國初中語文課本以後了。現在連一些街頭販夫走卒之類的都會互相打聽哪個書店有賣《傅雷家書》,為啥?
  • 陳泓文:《傅雷家書》讀後感
    成都七中育才匯源校區2018級10班 陳泓文「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 《傅雷家書》 暢銷25年的父子書
    自然,兩人也談到了傅雷夫婦。樓適夷深知,傅雷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文學翻譯家,還寫過不少文藝和社會的評論著作,以及優美的散文作品,數量可能不多,但在思想、理論、藝術上都是卓有特色,生前從未收集成冊,他覺得,今後不應任其散失,要設法收集、整理、編訂起來,印行出版,這也是一份寶貴財富。兩人在談話中說到了多少年來,傅雷給傅聰所寫的而且往往是萬言的家書。傅聰告訴樓適夷,那些信現在都好好地保存著。
  • 名師劉聰達:《傅雷家書》可以這樣讀
    自1981年三聯書店初版以來,《傅雷家書》常銷不衰,因為輯印在這本集子裡的,不僅僅是普通的家書。傅雷曾在信中這樣寫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的作用的。
  • 傅聰家信是深入閱讀《傅雷家書》的階梯
    晚上11點26分,傅敏在朋友圈發了譯林版《傅雷家書》書影,未著一字,我想他已知此事,不敢多言。29日早晨6點13分,得到消息:傅聰於倫敦時間28日凌晨兩至三點間在親人陪伴下平靜離世。這時,我才恍然明白傅敏發《傅雷家書》書影的真實用意:他預感到哥哥要走,以家書送別。
  • 名著閱讀:《傅雷家書》複習資料
    人們曾對傅雷夫婦是否應該雙雙自盡爭論不休。有的說雖然悲壯但不值得,有的說只要悲壯就值得。 傅雷是一位博愛人類、渴望和平的學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貝多芬與羅曼.羅蘭的,就是頑強地追求人類的愛,設想愛最終能化解仇恨使人們走到一起。」
  • 八年級必讀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的教子觀念給我們帶來深思,而那字裡行間充溢著深摯的父愛,怎能不令讀者感動?「你始終太容易信任人。……而你還是不大重視,輕描淡寫。這樣的不知警惕,對你將來是危險的。」兒行千裡之外,不懂得為人處事,父母怎能不牽腸掛肚?「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何嘗不是一位嚴父對兒子最真摯的期望和熱愛呢?
  • 傅雷家書,上流父母皆禍害
    一旦傅聰對傅雷稍微有一點點疏遠或者回復得不那麼及時,傅雷就要焦慮。下面引用的段落,來自傅雷家書的內容,時間是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夜。傅雷非常渴望他的教育孩子的文字能夠成為一本傳世的教育範文,甚至可以說,傅雷先生寫家書的時候,或者他要求孩子回信的時候,早就準備把這些書信出版給人看,他是以「立言」的心態去寫家書的。傅雷真的做到了,還做得很成功。如今「傅雷家書」一再重版,供不應求。尤其是被教育部列為必讀書目後,更是銷量劇增。只是作為傅雷的老朋友和鄰居,錢鍾書似乎並不欣賞傅雷的教育方式。
  • 傅雷故鄉周浦鎮向全上海徵集「最美家書」 優秀家書將由博物館收藏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代人,一封家書,一生記憶。家書之美在於有情,家書之美在於有國,家書之美在於有愛……」昨天,在傅雷故鄉浦東新區周浦鎮,上海首個最美家書徵集展評活動正式啟動。
  • 從傅聰到《傅雷家書》
    傅雷翻譯了不少法國文學名著,但我相信這些書現在也不會有多少人去看了,你現在能想到的傅雷著作,大概只剩下一本《傅雷家書》了。這本書的地位被捧得很高,但我認為是被嚴重高估的,絕大多數人就算跟風買了這本書,你也不可能看得進去,因為實在是太囉嗦了。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我知道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但我從沒有看到過像他一樣,這樣細心關切孩子的父親。我被他感動,同時也被他在藝術領域的見解所折服。有這樣優秀的父親,傅聰怎會走不好呢?
  • 名著導讀:《傅雷家書》考試資料
    《傅雷家書》主要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2.傅雷是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 3.《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傅聰的。他有兩個兒子(傅聰\傅敏) ,長子傅聰。
  • 好書推薦|《傅雷家書》,一部家書,三大主線,萬千人生指南
    《傅雷家書》,匯集了從1954年至1966年間,歷時12年的186封書信。所刊錄的,多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件,也有母親朱梅馥寫給兒子傅聰、兒媳彌拉以及互通的書信匯總。這部被譽為「教科書」式的書信集,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去啟迪,並為之一讀再讀。初次接觸《傅雷家書》,距今已過去整整20年,那時初中住校,父親送了我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寫信。
  • 作為教育秘笈,《傅雷家書》廣為流傳,傅雷的後代現狀又如何呢?
    1981年《傅雷家書》出版,從那以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裡面如山一般的父愛所感動,從此《傅雷家書》成為了引領青年思想修養的必讀之物,也成為了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書中傅雷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傅聰和傅敏。傅雷因材施教,從多方面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34;等道德修養。
  • 《傅雷家書》:一個人的高貴不在能力,在於骨子裡的教養
    ——傅雷《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與兒子之間的信件往來編成的一本家信集,記錄了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夫婦給孩子的書信以及傅聰的家信,《傅雷家書全編》是目前最為完整的傅雷家書,共收錄了255通家書。傅雷家書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再看傅雷家書:原來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
    傅聰除了本人的藝術成就,他更為人知的身份是翻譯家傅雷的兒子,也是《傅雷家書》中傅雷諄諄教導的孩子。1954年,20歲的傅聰遠赴蕭邦的故鄉波蘭進修古典音樂,從此,傅聰開始了他光輝璀璨卻漂泊孤獨的半生。這一別,傅雷夫婦和傅聰再沒有見面。他們通過書信傳達了彼此的惦念和教誨,直到1966年傅雷夫婦去世。
  • 一本適合中學生及其父母共同閱讀的名著《傅雷家書》
    本篇就針對八下必讀書目——《傅雷家書》進行閱讀引導及考點講解。這本書也很適合父母參與閱讀。傅雷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傅雷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兒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十幾年後,他的家人將他與兒子的來往書信輯錄為《雷家書》,收錄了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主要是長子聰)的家信100多封。
  • 大名鼎鼎的《傅雷家書》裡,藏著殘酷的父愛 | 短史記
    就是這樣,這裡是琴譜,我就automatic的練(彈琴示範),忽然,背後天喝一聲,就像《水滸傳》裡形容的一樣。我爸爸走路沒有聲音的,忽然走到背後,這就給打得半死!」對父親的棍棒,次子傅敏也有類似的回憶:「在小時候,父親打我們,而且父親有這樣的特點,你越哭,他越打,我當時真的恨得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