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傅雷家書》出版,從那以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裡面如山一般的父愛所感動,從此《傅雷家書》成為了引領青年思想修養的必讀之物,也成為了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書中傅雷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傅聰和傅敏。傅雷因材施教,從多方面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34;等道德修養。傅雷的形象因此成為了中國父母教育的典範,現如今《傅雷家書》已經出版了將近40年了,影響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教育。那麼作為傅雷兒子的&34;和&34;現狀又如何呢?在傅雷的教育下,他們有沒有成才呢?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和藝術評論家。要知道,能成為翻譯家,其文學功底也一定頗為深厚。因此,傅雷總是高談闊論,博古通今。傅雷一生主要從事法國文學的翻譯,如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人的作品,都曾有過傅雷翻譯的版本。傅雷的一生無疑是輝煌的,但是傅雷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1981年出版的《傅雷家書》。《傅雷家書》主要是由傅雷及其妻子朱梅馥所寫,由其子傅聰、傅敏整理出版。那麼傅雷的教育理念到底有沒有成功呢?
傅聰於1934年3月10日出生在上海,傅聰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戰亂之中度過的。但是即使在戰亂年代,他依然沒有拋棄他一生最喜愛的事業——音樂。其實有所成就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人生道路中受到父母的幫助,少走彎路。比如林徽因夫婦就都希望兒女成為建築大師。傅雷在文學和藝術領域的造詣頗豐,因此他早些年間的時候,也想讓傅聰學習繪畫。不過,傅聰在三四歲的時候,就展示出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但是傅雷在那個時候並沒有打算讓傅聰學習音樂,依然想讓他學繪畫。傅聰7歲半的時候,傅雷的摯友、著名教育家雷垣,發現傅聰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因此傅雷才打消了讓傅聰繼續學畫的念頭。傅聰這時拜雷垣為師,學習鋼琴。
傅聰9歲半的時候,時任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也就是李斯特的弟子梅帕器,看中了傅聰的天賦。於是傅聰就轉拜梅帕器為師,在其門下,受教三年。1951年的時候,傅聰再拜蘇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為師。傅聰是一個刻苦用功,又天賦極高的孩子。當時他每天都要練習七八個小時的鋼琴,無論酷暑寒天,有的時候雙手的手指都紅腫了,他依然堅持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1953年,世界&34;在羅馬尼亞舉行,當時的中國只有一個參賽名額,而傅聰就是中國那唯一參賽的選手。比賽結束後,傅聰獲得三等獎。雖然沒有拔得頭籌,但是他演奏的斯克裡亞賓的《前奏曲》,讓在場的一位蘇聯選手,感動得潸然淚下。
1955年,傅聰參加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這可是一次世界性的重大賽事,傅聰當時也是中國唯一一個參賽的選手,並且還是一眾選手中資歷最淺的。在74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中,傅聰最後以微弱的劣勢屈居第3名。不過,他所演奏的《瑪祖卡》,摘得了最優獎的桂冠。這是東方人首次在蕭邦國際比賽鋼琴比賽中取得如此佳績。這也就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傅聰。
比賽結束後,傅聰就在波蘭學習鋼琴,受教於傑維埃茨基門下。傅聰在1958年畢業之前,曾在歐洲許多城市——以及他中途返回中國休假,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繼演奏鋼琴場次達500餘場。幾乎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場傅聰的演奏,這既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讓全世界都領略了中國鋼琴家的風採。
1958年12月傅聰離開波蘭,前往英國倫敦定居。此時的他在歐洲各地進行鋼琴表演,從1958年到1979年20多年的時間,傅聰總共進行了2400多場的鋼琴演奏,並且還擔任過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委。
傅聰演奏鋼琴
1979年之後,傅聰多次回國演奏鋼琴,並教授音樂理論。現如今,傅聰依然堅持每年回國演出一次。傅聰現在已經86歲高齡了,他仍然每天堅持不懈地練習著鋼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童子功沒有打好,一天不練都不行。現在的傅聰和妻子住在倫敦,傅聰有兩個兒子,但是他們都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傅聰還曾登上過《時代周刊》,《時代周刊》稱他為:當今最偉大的中國鋼琴家。
傅聰還有個弟弟叫做傅敏,他並沒有哥哥那麼知名。那麼,傅敏的現狀如何呢?
傅敏
很多人知道傅聰,但很少有人知道傅敏。傅敏年輕的時候受哥哥影響,也曾想要學習鋼琴。但是傅雷一是認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學習鋼琴;二是認為,傅聰並不是學鋼琴的料,傅雷認為付敏適合當一名老師。後來傅敏就進入了北京外交學院學習英語。1962年,傅敏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學任英語教師。1979年,傅敏去過一次倫敦,當時很多人認為他會留在倫敦,投奔哥哥。但傅敏沒過多久就回來了。傅敏把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都帶了回來,再加上他自己保留的家書,就整理出版了《傅雷家書》。
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翻譯家,傅敏可以說繼承了傅雷一半的事業: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傅敏的一生都在從事英語教師行業,曾經是一名特級英語教師,為我國英語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現如今傅敏也83歲了,已經退休的他住在北京的一棟四合院中。
傅雷
傅雷既是一名傑出的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但作為父親他同樣也是成功的。雖然很多人詬病,傅聰違背傅雷的想法,一直在海外;傅敏則沒有實現自己成為音樂家的夢想。但是依然可以說,傅雷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大兒子成為了舉世矚目的音樂家,讓全世界知道了中國鋼琴的影響力;二兒子成為了一位優秀教師,為教育行業播撒種子。《傅雷家書》中的種種教育思想,時至今日,對我們也依然有很多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