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圈子。
有很多人信奉的都是圈子套圈子,他們以人脈關係為追求,不斷累積通信錄上的數字,他們認為在「關係、圈子」的加持下,他們在社會上就會如魚得水。
其實,什麼是關係?什麼是圈子?
關係是在封閉的、匱乏的地方才有那麼大的威力,因為其他才能、規則之類要受限於資源的競爭強度,比如10個人爭一個工作崗位與1000個人爭一個工作崗位是不一樣的。
萬事萬物都要兩面去看,人情關係有其脈脈溫情的一面,也有阻礙公平和發展的一面。
至於「圈子」這個東西,實際是很讓人討厭的,因為它是封閉式的,是排外的,是論資排輩、黨同伐異的利益群體。
比如按地域來說有這個地方、那個地方的「圈」,按行業來說有娛樂圈、文化圈,按名人大佬來說,有某某某的朋友圈……
圈子就是一個圓,有圓圈就有中心點,不管是什麼圈子,只要是成了一個「圈」,那基本就是形成了權力和影響力的森嚴等級,大家聚在一起切蛋糕,分豬肉。
當年王朔懟某知名作家,就笑他不知道尊重前輩,「我出名比你早,是你前輩,批評你幾句怎麼了?……你在文學獎上投了我一票,就是想收編我啊。」
反正這些年來,我們看這些文學圈、娛樂圈、影視圈、企業圈、文壇、畫壇等等,其中都不乏是是非非,甚至是齷齪之事。說什麼圈子,不過就是臭罈子。
人啊,都是群體動物。雖然,牛羊成群,猛獸獨行,可真去做猛獸的有幾個呢?
大家不是在這個圈子,就是在那個圈子,整天在圈子裡混來混去,也不知到底混出個什麼名堂來。
如果說圈子決定人生成敗,那肯定是決定你失敗多一點。
所謂「圈子決定人生成敗」,其實是在偷換概念,古人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 是講人要慎重選擇身邊的人,特別是同行的朋友。
要多交益友少交、不交損友,而不是說讓你四處加圈子,當初花費二百多萬拍下史玉柱午餐、進入大佬圈子的那個年輕人,現在又如何?
在你實力太弱小的時候,與老江湖博弈,想要以小博大,那你指定是佔不到便宜。
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圈子的核心是利益的等價交換,你要麼有現成的利益,要麼有未來的利益,不然人家為什麼帶你玩?
真有出息的人不會執迷於圈子,有那個工夫還不如做好自己的事,練好能力,只要自己有一技之長,到哪裡都會有機會。
不知你發現沒有,但凡是圈子成圈之後,裡面的人就越來越油膩,因為它是封閉排外的,是想保留自己的利益,是抱團爭奪別人的利益,圈子的規則是大哥文化,大哥的主要職責就是論資排輩分果果。
酒杯一碰都是感情義氣,桌子下面都是利益算計。外面的人看裡面是紙醉金迷,裡面的人卻是冷暖自知,這就是圈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人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允許不同,欣賞不同,保持獨立,和諧共存,這才是人際關係的真意。
酒肉朋友看起來很熱鬧很溫暖很一致,其實骨子裡是世態炎涼,樹倒猢猻散。而君子之交看起來平淡,但情義卻非常穩固,不會因外在條件變化而變化。
簡單來說,圈子那種是利益的共同體,因利而聚必因利而散,而君子之交則是價值觀的共同體,因為價值觀一致,所以走得遠。
韓寒有句話說得好:什麼壇到最後也都是祭壇,什麼圈到最後也都是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