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
周國平曾說,人生最理想的生活就是乾淨的圈子,規律的生活,中意的人。
圈子不同,何必強融,不然搞得自己那麼累,還得不到別人的真心和認可,又何必呢。
有些人生活普通,但總是想要融進那些所謂的「富貴人家」的圈子中,以為自己跟別人一起輸在的不同的起跑線中,不能再讓自己扼死在更衣室裡,所以他們嚼勁腦子,都想要融進那些根本就不合適自己的圈子中,因為他們覺得那個圈子能夠為自己帶來人脈和資源,能夠讓自己醍醐灌頂,改變你的認知,實質上,對自己就是一種拎不清。
圈子決定人生:不是自己的菜,不去掀鍋蓋!
《親愛的自己》中的張芝芝就是這樣一個人,她覺得把女兒送進了貴族學校,就要跟裡面的家長搞好關係,然後選擇班裡幾個精英家長,融進她們的圈子中。
張芝芝為了女兒以後的發展,覺得現在就要為她尋求最好的資源,儘管自己不喜歡那個圈子,也硬著頭皮擠進去,看著都活得累。
張芝芝進去那些家長群中,那幾個所謂的精英媽媽,就是都是有錢人家的全職太太,她們一說要出來開個會,討論孩子們的活動,就約到一起,一次聚會就要劃掉幾千塊,然後AA平攤,儘管張芝芝沒錢,只喝了一杯蘇打水,都要幾百塊。
多參加幾次這樣的機會,張芝芝看著自己的帳單流水譁啦啦地出來,她還是不死心。
那些家長覺得她穿著寒酸,於是叫她下次參加聚會就別穿這麼便宜的衣服,多買一些有質感的衣服。張芝芝看中一件裙子一千多塊錢,同時又找了一件同款,一百多塊,想了一下那些家長的話,便想要買那件貴的衣服,卻看看自己的帳單,又不敢買,就把衣服都刪掉了。
張芝芝看到閨蜜顧曉菱穿的衣服都是名牌,於是就叫顧曉菱借衣服給她穿去聚會。
張芝芝為了擠進不適合自己的圈子,不聽丈夫的勸解,一門子心思想著為女兒好,其實活受罪的是自己。
那些有錢人家的太太根本不會把你當回事,那裡面的資源,人脈,到時候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其實張芝芝有顧曉菱和李思雨這兩個好姐妹,三個人組成了一個圈子,相互幫助,相互關係,相互照顧,彼此心中都有對方,真誠相待。還有自己的小家庭,這已經很幸福了。
而過於折騰,只會適得其反。
有一些圈子雖然很好,但是終究不適合你的,你偏要擠進去,只會受到排斥和更多不公平的對待。沒有必要浪費那麼多時間去迎合別人,還賣力不討好地被人擠來擠去。
想起《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她曾經也是想要融進那些富太太圈中,為她的公司尋找資源和合作。第一次參加太太圈的活動的時候,自己的包包被人覺得檔次太低,所以連合照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她就花了很多錢,找人買了一個高檔包包,覺得這個包包就是她進入太太圈的門檻,沒想到第二次她帶著新買的包包去的時候,有了合照的機會。
顧佳跟裡面的太太相處著,做著好吃的蛋糕討好她們,就是想要在她們身上打聽到有什麼資源,而顧佳太心急了,也輕信了裡面的人,沒想到是別人挖好了陷阱讓她自動跳下去。那些富太太們都在看她笑話。
之後顧佳在明白,不適合自己的圈子,就當作是成長的路上的學費。
但是她沒有認輸,而是體面地退出那個圈子。退出那個圈子之後,顧佳覺得一身輕鬆,終於做回了自己,然後幹起自己的事業來,只跟那些真心待她好的人相處,事業越做越大,人脈也隨之越來越廣了。
有句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
只要你自己足夠優秀,所謂的好資源,人脈自會向你敞開。
所以,不合適自己的圈子,不要硬擠,努力做好自己,你若芳香,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