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舞蹈家陳愛蓮今晨逝世,藝路耕耘屢為人先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

記者從陳愛蓮女兒處了解到,陳愛蓮一個月前發現患胃癌並已發生骨轉移,21日凌晨在家中去世。

陳愛蓮1939年生於上海,幼年因父母雙亡與妹妹一起進入上海的孤兒院。她的母親就是因胃癌去世。1952年,在新中國舞蹈事業發展之初,陳愛蓮被選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從此投身中國古典舞事業。她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蛇舞》《小刀舞》等至今留在觀眾的記憶中。她曾主演的《紅旗》《白毛女》《文成公主》《紅樓夢》等舞劇也是新中國舞蹈史上的經典之作。

陳愛蓮一生勇於創新,孜孜探求舞蹈藝術本身的突破,也是創辦個人舞蹈晚會、組建藝術團進行巡演、「下海」去深圳特區進入歌舞廳演出、創辦個人舞蹈學校的先行者。直到今年9月,陳愛蓮還親自指導陳愛蓮舞蹈學校的教學和演出。

本報記者2019年7月曾專訪陳愛蓮,記錄了她67載藝路耕耘的初心,原文如下——

《音樂舞蹈園地花繁葉茂碩果纍纍》,這是1959年9月12日《北京日報》刊登的一篇報導。其中提到,一批形式、風格、題材多樣的音樂舞蹈節目將在國慶前後出現在首都舞臺上。其時,正值後來被稱為「17年文藝」的發展黃金期,文藝領域佳作頻現、人才輩出。在這篇報導中,與郭蘭英、李光羲等聲名鵲起的青年藝術家並列的,是一位剛從北京舞蹈學校民族舞劇科畢業的學生——陳愛蓮和她的節目《春江花月夜》。

△1959年9月12日《北京日報》

半個多世紀過去,陳愛蓮已是中國民族舞蹈泰鬥級人物。憶往事,她說,那篇報導提及的事情,是她職業舞蹈生涯成功的起點。

兼容並蓄的舞者

戲曲和芭蕾共同打下寬厚基礎

「《春江花月夜》其實一開始不是我跳,我是孤兒,無家可回,整天在學校呆著,陰差陽錯……」憶起當初,如今年屆八旬的陳愛蓮深感自己趕上了好時代,否則別說跳舞,就連生活會變成什麼樣都難說。

陳愛蓮本是上海一戶小康之家的女兒,可10歲那年父母雙雙病故,她和妹妹被輾轉送入上海一心教養院。1952年,13歲的陳愛蓮姐妹倆被北京來的老師招入新組建的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學員班。1954年,北京舞蹈學校成立,陳愛蓮又成了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

「我們一共排了8組,有8位主演,我個子不高,被排在最後。有一次外賓來學校觀摩表演課,要看《春江花月夜》,當時只有我在學校裡,就上場了。」陳愛蓮說,之所以能臨時上陣而一舉成功,得益於那幾年浸潤深厚民族文化底蘊。

「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歐陽予倩為首的藝術大家,開啟了對於是否要建立中國古典舞的熱烈討論。中國的古代舞蹈其實已有斷層,從宋代開始純舞蹈逐漸削弱,融入到了戲曲中。所以我們首先就從戲曲中學習。」陳愛蓮回憶,當時學校請來崑曲、京劇和一些優秀地方劇種的藝術家給大家上課。「課程內容既有耗腿、練腰、前橋、虎跳、圓場等基本功訓練,也學習《三岔口》《拾玉鐲》等經典劇目。」再加上此前在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學員班的一年多時間裡,陳愛蓮常去劇團裡偷師學習《千裡送京娘》《林衝夜奔》《陸遊與唐婉》等劇目排練,從而獲得了豐厚的傳統文化滋養。

△1957年,為毛主席演出《牧笛》

「在舞蹈學校的前4年,我們不分芭蕾科還是民族科,大家都要學習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外國代表性民間舞,打下了非常寬厚的基礎。使得我們在後來面對許多角色時,都有能力駕馭。」同樣在1959年,陳愛蓮在畢業之後不久主演了她藝術生涯中的第一部舞劇《魚美人》,一舉成名。

△1959年,演出《魚美人》

《魚美人》是新中國成立之初芭蕾民族化的一次勇敢嘗試。從編導團隊就可以看出它的與眾不同。前蘇聯專家古雪夫擔任總導演,京劇科班出身的慄承廉,民間舞出身的李承祥、王世琦共同協助編導。「群舞演員都不必穿足尖鞋,但主演都要穿足尖鞋,主演的動作也是芭蕾化的。」陳愛蓮說,她在劇中分飾魚美人和蛇兩個角色,後者的舞蹈還融入了埃及舞蹈和印度舞蹈風格。1961年11月11日《北京日報》刊登《繁榮舞蹈創作 提高藝術水平》一文,陳愛蓮現身說法,講到「為了刻劃蛇的性格,我參考戲劇演員的表演手法,用平躺著身體、突然彈射而起向獵人伸手的動作,比較成功地表達出蛇遭到獵人拒絕後的那種絕望、煩惱但又不甘心的複雜感情。」後來,《蛇舞》常常被從整部舞劇中單獨拿出來表演,還參加比賽,成為經典舞段。陳愛蓮感嘆,若非有學校裡中西合璧的舞蹈訓練,又怎能勝任這樣複雜的角色!

「吃螃蟹」的下海者

首開個人專場 首創個人舞團

和許多藝術家一樣,「文革」十年是陳愛蓮非常不願回憶的一段往事,她在這十年中不僅耗費了青年舞蹈演員珍貴的光陰,也永遠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北京舞蹈學院青年教師楊宗光。1975年,全國文藝調演恢復,36歲的她重新練起空翻等高難動作,自編自導了《敵後交通員》,表達自己對舞蹈藝術的初心。

後來,陳愛蓮更不斷琢磨出新花樣,屢屢「吃螃蟹」。

△趙士英速寫

1987年8月4日《北京日報》曾刊出一幅畫家趙士英畫的速寫,名為《陳愛蓮舞蹈晚會》。其實早在1980年11月10日,陳愛蓮就已開全國先河,第一個辦了個人舞蹈專場晚會。那晚,天橋劇場內,1小時40分鐘的演出,陳愛蓮跳了古典舞《春江花月夜》、民間舞《水》、現代舞《夢歸》、吉卜賽舞《流浪者之歌》,甚至還有芭蕾舞《天鵝之死》等,一共10個節目。「演完大幕一拉上我就哭了,是累哭的。」陳愛蓮說,那一年她已經41歲,從體力上來講能勝任這樣的晚會已屬不易。

那時候,演出還不涉及經營,劇場是中國歌劇舞劇院自有的,舞伴也是劇院借來的。等到了1987年,她再度燃起辦舞蹈專場念頭的時候,已沒有免費使用劇場這一說了。「要是有幾萬塊錢,這臺晚會就成了。」陳愛蓮很苦惱,後來還是丈夫跑到天津找好友範曾要了兩幅畫拿去榮寶齋變賣,又拉了松遼汽車的1萬元贊助,才湊足了演出所需經費。陳愛蓮這一次上演的作品,與第一次舞蹈晚會完全不同,其盛況更比1980年時熱烈。直到今天,陳愛蓮家中還掛著範曾當時擔任晚會主持人時興之所至創作並書寫的一首《金縷曲》。

個人舞蹈晚會還只是小試牛刀,陳愛蓮真正擁抱市場是在1989年。

那一年,她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藝術家個人名義命名的藝術團——陳愛蓮藝術團,成了「下海吃螃蟹」的人。其時,市場經濟已然興起。國營院團的演員們常常出去走穴,面對實際情況,文化體制改革已箭在弦上。陳愛蓮就是在一次文化部召開的文化體制改革會議上,將了自己一軍,放出豪言要下海闖蕩試試。出於對人才的愛護,文化部特批她停薪留職。

直面市場,按勞取酬,「合法化走穴」的甜頭不少。陳愛蓮藝術團好像一輛開往全國各地的演出大篷車,除了藝術團本身擅長的舞蹈,還經常搭載相聲、雜技、流行歌曲演員一同演出。劉歡、毛阿敏、那英、韓紅、黑豹樂隊都曾應陳愛蓮之邀,一起出去巡演。每到一個新市場,客戶都會點名提出邀請某某「大腕兒」登臺,市場對高質量演出的需求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剛從中專畢業就追隨媽媽的小女兒靜靜清楚記得,普通演員演出一場收入25元,後來漲到50元,這遠高於一般國營院團的演出費。但是闖市場的辛苦,陳愛蓮也嘗遍了。有一年春節前在湖南演出,藝術團住在長途司機通勤的「車馬店」裡,南方異常溼冷,屋子裡沒暖氣,被子都潮乎乎的。陳愛蓮和演員們只能鑽進自帶的被套裡,衣服都不脫,湊合睡一晚上。

當了老闆以後,無論有無演出,陳愛蓮都要給小20個人發工資,藝術團一定要把日程排得足夠滿,才能保證收入,「一年有10個月在外面演出,一個月出去至少半個月。有時候,一天演三場。妝都不卸,上午演完下午接著換地方再演。」

到了1993年,陳愛蓮乾脆帶著藝術團來到改革開放前哨深圳,在歌舞廳駐場演出。這一年,她已經54歲了。她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財富,也見識了巨大財富背後的各種危險和誘惑。地頭蛇曾拿著尖刀來找她,要帶走團裡的漂亮小演員,北京同行曾當面質疑她是不是帶著人在歌舞廳裡跳脫衣舞……

也許,是時候從海裡上岸了。

經典的傳承者

首辦舞蹈學校,傳承舞劇《紅樓夢》

1994年3月31日《北京日報》刊登了一則消息《陳愛蓮藝術團即日公演》,記錄了陳愛蓮藝術團告別南方回到北京駐場演出的軌跡。正當回到北京後的陳愛蓮對未來方向感到彷徨之時,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她在1995年3月的全國政協會上獲知了一個重要消息。

「正式開會前,我作為科教文體衛組的特邀代表,參加了政協常委擴大會議。」會議主題是全國教育體制改革,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並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那次會上,陳愛蓮還遇到了國家教委的領導同志。「如果我有這個心思,支持不支持?」她試探著問道,對方立刻表示關注和歡迎。這下,陳愛蓮心裡有底了。

1995年5月,北京市的第一所民辦藝術學校——陳愛蓮舞蹈學校成立了,掛靠在北京藝術學校(現為北京市戲曲職業學校)旗下,成為其分校。

辦學並不比下海容易。陳愛蓮為學校定下的校訓是「立德敬業,求實創新」。在教學上,她請來專業院校的老師們前來授課,她自己則擔綱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每周給學生們上24個課時。她的老鄰居、我國著名舞蹈編導,曾參與《寶蓮燈》《東方紅》等劇目編創的黃伯壽也被她請來給學員們排練。課程設計上,陳愛蓮仿照自己在北京舞蹈求學時的課程設計,在專業課方面配置的科目比國家規定的還要多,有中國古典舞、中國民間舞、毯子功技巧課、芭蕾、實習排練課等。

「一年來,陳愛蓮辛勤地耕耘在藝苑苗圃中。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舞蹈分校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不僅將看到她的學生表演的《草裙舞》、《阿細跳月》、《飛天》等各種風格的舞蹈,還將在《黃河頌》、《春江花月夜》等舞蹈中欣賞到她那輕盈美妙的舞姿……」1996年7月22日《北京日報》刊登報導《陳愛蓮將率學生匯報演出》。

1999年,為了讓辦學穩定和長久,陳愛蓮拿出全部積蓄,甚至賣掉了給兩個女兒準備的嫁妝——位於北京三環內的兩處房產,在大興買下30畝地,自己蓋起了學校。根據《北京日報》報導,在陳愛蓮的帶動下,到2000年,舞蹈教育家賈作光、孫家保、唐滿城、鍾潤良等都相繼開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學校,各有風格。

陳愛蓮舞蹈學校,以傳承舞劇《紅樓夢》為一大特色。當時,陳愛蓮偶然發現在全國各地報送參加中國歌劇舞劇年的劇目中,90%劇目是洋貨,沒多少民族舞劇,不禁想到自己和同時代舞蹈家們曾創作出的《紅樓夢》《文成公主》《絲路花雨》等,「是不是該把經典劇目拿出來復排,傳承下去?」為了復排這部劇,學校從1997年到現在已累計投入百萬元。

7月6日,陳愛蓮率領學校師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劇場內上演舞劇《紅樓夢》。這一天,距離她的80歲生日還有4個來月。本報記者方非攝

如今,陳愛蓮舞蹈學校已培養上千名學員,幾乎每一位學員都曾參演過舞劇《紅樓夢》。7月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劇院內,北京文化藝術教育名家進基層系列活動之一、大型傳統舞劇《紅樓夢》公益惠民演出與觀眾見面。音樂響起,舞臺上,還有4個來月就要迎來80歲生日的陳愛蓮,將或嗔或嬌或剛強的黛玉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目光流盼中,這位老藝術家舞出的不僅僅是劇中人物,更是她自己67年藝術生涯始終不變的執著與初心。

本報記者方非攝

來源:藝綻 作者:李洋

編輯:關一文

圖片:方非攝影及部分採訪者供圖

監製:李紅豔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病逝世,用一生貫徹什麼叫生命不息,舞蹈不止
    #舞蹈家陳愛蓮今日凌晨逝世#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陳愛蓮老師於一個月前被發現患胃癌並已發生骨轉移,21日凌晨在家中去世。而更讓人感到不幸的是,陳愛蓮老師的母親也是患胃癌去世的。還記得陳愛蓮老師的代表作嗎?《春江花月夜》、《小刀舞》以及舞劇《白毛女》等,都讓人印象深刻。作為一代標誌性舞蹈家,陳愛蓮老師無愧於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 舞蹈家陳愛蓮去世,彌留之際換上《春江花月夜》演出服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1月21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處獲悉,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於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81歲。據馮雙白透露,此前他本人曾多次想去醫院探望病中的陳愛蓮,但均被陳愛蓮婉拒,因為不想讓人看到病中的自己。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去世,童年太坎坷,70周年願望未實現成遺憾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逝世,父母雙亡一生傳奇,臨終遺願未實現好遺憾。 11月21日凌晨,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病逝世,享年81歲。消息曝光後讓許多粉絲都悲痛不已,在2019年12月的時候,80歲高齡的陳愛蓮還曾在一檔舞蹈電視劇演出。
  • 中國著名舞蹈家陳愛蓮逝世,曾主演舞劇《白毛女》《紅樓夢》
    陳愛蓮,1939年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舞蹈表演家,國家一級演員,第六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顧問。2020年11月21日凌晨00:59,陳愛蓮因病離世。1952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歌舞劇院舞蹈團。
  • 著名舞劇表演藝術家陳愛蓮逝世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中國歌劇舞劇院21日發布訃告,著名舞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陳愛蓮因病治療無效,於11月21日00時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陳愛蓮是新中國舞蹈事業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牧笛》《魚美人》《紅旗》《白毛女》《敵後交通員》《文成公主》《紅樓夢》《牡丹亭》《繁漪》等。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病離世,曾主演舞劇《白毛女》《紅樓夢》等
    陳愛蓮,1939年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舞蹈表演家,國家一級演員,第六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顧問。2020年11月21日凌晨00:59,陳愛蓮因病離世。從1957年起,先後表演過《春江花月夜》《蛇舞》《燈舞》《打鼓舞》《魚舞》《敵後交通員》《水》《劍器舞》《霓裳羽衣舞》《天鵝之死》《流浪者之歌》《奴隸之歌》《弓舞》等大量的獨舞、雙人舞,其中《春江花月夜》《蛇舞》《霓裳羽衣舞》蜚聲舞壇,屢演不衰。曾先後主演的舞劇有《張羽與瓊蓮》《魚美人》《紅旗》《白毛女》《小刀會》《文成公主》《紅樓夢》《霸王別姬》《貴妃之死》《拾玉鐲》《蘩漪》《牡丹亭》等。
  • 陳愛蓮逝世:舞蹈女神換了一個舞臺
    陳愛蓮家屬供圖  臨別之際,陳愛蓮的女兒和學生依照她的囑咐,為她更衣、化妝。  她身著霓裳,手持白色羽毛摺扇,那是60多年前她在舞蹈《春江花月夜》裡少女的裝束。11月21日凌晨,81歲的舞蹈家陳愛蓮踩著舞鞋,在2020年冬天北京的初雪中翩然離世。  「陳愛蓮愛美,舞蹈界公認她是美麗的化身。」
  • 陳愛蓮和上海南市國貨路往事
    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看到新聞,著名舞蹈藝術家陳愛蓮女士因病辭世,享年81歲。晚上有朋友問陳愛蓮是否畫家葉淺予的太太,這是把她和另一位舞蹈家戴愛蓮搞起來了。同名「愛蓮」,同為舞蹈家,但此愛蓮非彼愛蓮。陳愛蓮1939年出生,是上海老鄉,而且是南市區出來的正宗「上海人」。她的舞姿自不待言,相貌也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當然有人認為陳愛蓮的相貌缺一點圓潤之美,預示她的人生坎坷。確實陳愛蓮自幼父母去世,是在上海南市的孤兒院長大的,後來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一代舞蹈大家。
  • 不老的舞蹈神話陳愛蓮老師,難圓從藝70周年舞臺夢,終成遺憾
    我最早了解到80歲的舞蹈家陳愛蓮老師的傳奇人生,是在一檔電視節目裡,那時候看陳愛蓮老師在舞臺上跳舞還像一個少女一樣,動作是那麼的輕盈,翩翩起舞。要說中國舞蹈家陳愛蓮老師,我相信很多人都認識和知道,她於11月21日0時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致哀陳老師,默哀偉大的舞蹈藝術家。這突如其來的諮詢讓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用清涼的水洗洗眼睛在看,確實沒錯,享年81歲的陳愛蓮老師,因為胃癌晚期確確實實是去世了。
  • "68歲林黛玉"陳愛蓮:我老覺得我挺年輕的(圖)
    陳愛蓮:我就想我大概是要歇了,有這種思想,有點往下要消沉了,突然看了這個德國的斯圖加特的舞團,那個叫什麼來著海蒂,舞蹈家太棒了,一打聽她比我大兩歲還是三歲,我自己覺得特別的慚愧,我本來就是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向蘇聯那樣也出藝術家,出舞蹈家,那現在一個德國的舞蹈家,比我年紀要大在臺上這麼風光,我們這要消沉了,要結束了,要劃句號了,我覺得特別汗顏。
  • 第一代舞蹈家陳愛蓮病逝,患癌前最後露面曝光,容光煥發毫無病態
    據北京日報報導,中國舞蹈表演藝術家、舞蹈泰鬥陳愛蓮病逝,享年81歲。據陳愛蓮女兒透露,陳老師一個月前被發現胃癌並發生骨轉移,於21日凌晨家中辭世。據悉,陳愛蓮生於1939年的上海,自幼父母雙亡和妹妹進入孤兒院,自1952年被選入中央戲曲學院附屬舞蹈團,從藝68年直至去世,去世前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讓人唏噓的是,陳愛蓮的母親當年就是因為胃癌去世。
  • 陳愛蓮:十歲雙親病故,文革丈夫自殺,舞蹈永遠是滋養她的玻尿酸
    作者:山佳前兩天,先生告訴我,陳愛蓮走了。不知為何,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就知道陳愛蓮,知道她是國內著名的舞蹈家。說實話,乍一看陳愛蓮的照片,覺得她有些妖道(這裡,用東北話讀,道字發輕聲),上海小女人的風範,說話嗲嗲的。但看到八十歲的她,跳舞劇《雷雨》的視頻,簡直驚呆了。
  • 「創|人物」陳愛蓮:舞臺上開出一朵不敗的蓮
    如今,80多歲的她依然活躍在舞臺上,創造了舞蹈界「不老的神話」。「我的故事太多了,這樣講下去可能一天都說不完。」位於北京大興的愛蓮舞蹈學校裡,81歲的陳愛蓮一身白衣,坐在第三排練廳中央侃侃而談。排練廳是能讓陳愛蓮感到平靜的地方,對她來說,一路走來無論遇到什麼難過的坎兒,只要一腳踏進排練廳,被舞蹈光環籠罩的她就能忘卻一切煩憂。
  • 小支部裡的大藝術家——深切悼念著名舞劇表演藝術家陳愛蓮老師
    國寶級的舞蹈家陳愛蓮老師是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顧問,她的組織關係就在致公黨北京市西城區委第14支部,她是這個支部52名黨員之一,所以我說她是「小支部裡的大藝術家」。大藝術家,是指著名的舞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歌劇舞劇院舞蹈家、中國舞蹈家協會原副主席、連續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印尼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中國演出協會理事、中國田漢基金會理事、「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候選人、「激情夢想」藝術大賽特邀藝術顧問、陳愛蓮藝術團團長,北京愛蓮舞蹈學校校長,被譽為
  • 舞蹈家夏冰小傳之——以文舅,你鼓舞了我
    1949年11月14日晚,他和江竹筠、李青林、唐虛谷、朱麟等30位同志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重慶「中美合作所」的電臺嵐埡,犧牲時還不到27歲。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而陳以文烈士卻沒有等到這一天。夏冰老師的母親陳以芳是陳以文烈士的親妹妹,陳以文烈士犧牲時陳以芳年僅13歲。陳以文烈士犧牲後,父母因悲憤過度相繼去世,年幼的陳以芳便成為了孤兒。
  • 見證人·第十二期|陳愛蓮:時代的紅舞鞋永不停歇
    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 潘志濤教授《陳愛蓮·戴愛蓮·愛蓮說》學術交流講座圓滿完成
    由蘭州大劇院主辦,北京中國民間舞蹈家協會,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等級考試中心,甘肅民間舞藝術交流中心協辦的潘志濤教授《陳愛蓮·戴愛蓮·愛蓮說》交流講座於2020年12月4日下午15:00在蘭州音樂廳七樓多功能廳拉開帷幕。
  • 10歲父母雙亡,80歲還在跳舞,孤兒院裡走出的東方舞蹈女神
    2020年11月21日凌晨,身患胃癌的陳愛蓮安詳地走了,享年81歲。 彌留之際,她要求家人為自己換上舞劇《春江花月夜》的演出服,時光仿佛定格在了當年舞臺那片皎潔的月光下。
  • 人大附中原校長朱迪生逝世,享年81歲
    人大附中原校長朱迪生逝世,享年81歲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7-10-21 19:26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