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蓮和上海南市國貨路往事

2020-12-24 澎湃新聞

陳愛蓮和上海南市國貨路往事

2020-11-23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看到新聞,著名舞蹈藝術家陳愛蓮女士因病辭世,享年81歲。看到這則新聞不免感到意外,最近一兩年她還多次出現在舞臺上,不單是精神好,而且練功不輟,還能表演很多高難度動作。走得這麼突然,只能感嘆人生無常。晚上有朋友問陳愛蓮是否畫家葉淺予的太太,這是把她和另一位舞蹈家戴愛蓮搞起來了。同名「愛蓮」,同為舞蹈家,但此愛蓮非彼愛蓮。陳愛蓮1939年出生,是上海老鄉,而且是南市區出來的正宗「上海人」。她的舞姿自不待言,相貌也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當然有人認為陳愛蓮的相貌缺一點圓潤之美,預示她的人生坎坷。確實陳愛蓮自幼父母去世,是在上海南市的孤兒院長大的,後來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一代舞蹈大家。陳愛蓮不止一次回憶自己在、曾就讀於南市的「一心孤兒院」,那麼這個「一心孤兒院」究竟在哪裡呢?

陳愛蓮

(1939-2020)

她的籤名很秀氣

從「愛」字的寫法看出練過字

圖片來自網絡

斜土路從徐匯一路向東,從製造局路到南車站路這一段叫斜土東路,再向東移至延伸到南浦大橋,叫國貨路。陳愛蓮在南市的故事,和這條國貨路有著莫大的關係。現在的國貨路是一條寬闊的大道,當年可沒有這樣的風光,它只是上海老城廂城門外一條不起眼的小路,名叫「煤屑路」。顧名思義,就知道它的狀況了。

國貨路

1928年前名為煤屑路

「國貨」二字的由來,和二十年代中國民族主義意識的覺醒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有關。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批准在上海舉辦「中華國貨展覽」的申請,這次展覽相當於是國產商品的博覽會,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申請雖然獲批,但要辦展,當年的政府是不會不惜代價投入的,展覽會放在哪裡成了難題。當時上海的大企業家和大慈善家陸伯鴻拿出自己在城南的慈善機構「新普育堂」的房子和場地,無償給展覽會使用。新普育堂門口有一條東西走向、煤屑鋪就的煤屑路,拓寬重築為柏油馬路後,改名為「國貨路」。「中華國貨展覽會」於1928年11月1日隆重開幕,蔣介石行升旗禮,孔祥熙行啟門禮,其規格由此可見一斑。全國各地送來的機器、紗布、綢緞、服裝、日用百貨、圖書、工藝品、南北貨等在此陳列,用現在的話說,是一次「國貨精品的大展示」。「愛用國貨、抵制洋貨」一時成為上海的風尚。

中華國貨展覽會的松柏牌樓

圖片來自「上海黃浦」公眾號

中華國貨展覽會大門

圖片來自「上海黃浦」公眾號

中華國貨展覽會會場

圖片來自「上海黃浦」公眾號

新普育堂成立於1911年,現有建築建於1913年。陸伯鴻出生於天主教家庭,在上海有眾多實業和慈善事業的投資,抗戰期間在法租界呂班路(今重慶南路)寓所門前被人暗殺,關於其死因眾說紛紜。1956年新普育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上海市育兒院」,1964年更名為「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直到2001年。現在這裡是公益新天地,仍然在公益、慈善領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公益新天地建於1911年的老門樓

門樓背面

園內古木參天安寧肅穆

園內的上海民政博物館

建築建於1925年

疫情期間沒有預約無法入內

牌匾由周慧珺題寫

這幢樓未經修飾

更能體會歷史的原貌

上海福彩文化展示館

建造新普育堂

用了上海城牆拆下來的城磚

城磚上的字樣

鹹豐五年 上海城磚

窗玻璃上的字

扶老 濟困 救孤 助殘

新裝的雕塑

老亭子改造為公益閱讀亭

或許有讀者朋友要說了:不是說陳愛蓮嗎?怎麼說了半天公益新天地。好,接下來就要說陳愛蓮和國貨路及公益性天地的關係了。剛才說了,陳愛蓮10歲父母雙亡,鄰居將其送入「一心孤兒院」。其實「一心孤兒院」正式的名字是一心教養院,也是陸伯鴻於1925年(民國十四年)創辦的,當時陸伯鴻任上海公交進行會會長,地點就放在現在公益性天地的地點,但範圍要更大一點。當時的一心教養院可以收容貧寒子弟一千餘人,委託義大利慈幼會傳教士管理。北伐戰爭期間學校曾被軍隊佔領,抗戰前復校,改名一心小學,後又增加初中部,名為一心中小學校。慈幼會也叫鮑思高慈幼會(Salsians of Don Bosco),是1857年成立的教會組織。就在陳愛蓮入讀那一年,義大利人撤離了。1951年一心中小學校由上海市人民救濟分會接管,1953年學校調整,數校合併,改成國貨路小學。陳愛蓮1952年從一心中小學校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學習班,離開上海去了北京,雖然只在學校呆了三年,卻是時代變遷的見證人,所以時隔多年她依然對自己的母校念念不忘。

四十年代末的國貨路

新普育堂

新一心中小學校

鮑思高慈幼會

以及「M」型的建築面貌

拆除前的國貨大樓

原若瑟大教堂

六十年代中間主樓為機電一局黨校

西樓為普育中學

東樓為蓬萊中學

2008年拆除

國貨大樓的「M」型建築

如今國貨大樓的位置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

如今的國貨路

及遠處的南浦大橋

陳愛蓮舊影

陳愛蓮舊影

陳愛蓮的代表作

《春江花月夜》

陳愛蓮把自己的一生獻給舞蹈事業,新聞裡說她彌留之際關照家人拿來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服裝換上,作為自己的壽衣。讀來令人黯然淚下。

原標題:《陳愛蓮和上海南市國貨路往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蓬萊路蓬萊路是著名的道路之一,民國時重要的機關、著名的學校和慈善團體曾設在這裡。1927年蓬萊路學前街口設有著名的國貨商場——蓬萊市場,蓬萊市場又稱國貨商場,座落於小西門內學前街,北臨蓬萊路,南靠永寧街。
  • 南市人,你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嗎?
    南市人,你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嗎?蓬萊路蓬萊路是著名的道路之一,民國時重要的機關、著名的學校和慈善團體曾設在這裡。1927年蓬萊路學前街口設有著名的國貨商場——蓬萊市場,蓬萊市場又稱國貨商場,座落於小西門內學前街,北臨蓬萊路,南靠永寧街。
  • 「上海南市難民區紀念碑」在上海城隍廟落成並揭幕
    南市區難民區這一事實曾長期被歷史的塵埃所淹沒,經過抗戰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團隊長期考察研究才發現了這個二戰時期世界上第一個、規模最大的、卓有成效的戰時平民中立保護區——上海南市難民區,饒家駒和南市難民區再度回到公眾視線內。
  • 81歲舞蹈家陳愛蓮今晨逝世,藝路耕耘屢為人先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記者從陳愛蓮女兒處了解到,陳愛蓮一個月前發現患胃癌並已發生骨轉移,21日凌晨在家中去世。陳愛蓮1939年生於上海,幼年因父母雙亡與妹妹一起進入上海的孤兒院。她的母親就是因胃癌去世。
  • 第一代舞蹈家陳愛蓮病逝,患癌前最後露面曝光,容光煥發毫無病態
    據北京日報報導,中國舞蹈表演藝術家、舞蹈泰鬥陳愛蓮病逝,享年81歲。據陳愛蓮女兒透露,陳老師一個月前被發現胃癌並發生骨轉移,於21日凌晨家中辭世。據悉,陳愛蓮生於1939年的上海,自幼父母雙亡和妹妹進入孤兒院,自1952年被選入中央戲曲學院附屬舞蹈團,從藝68年直至去世,去世前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讓人唏噓的是,陳愛蓮的母親當年就是因為胃癌去世。
  • 來了解上海鉛筆的往事
    今天就一起來回顧一下上海的鉛筆往事吧~作為現代人們文化生活中的主要書寫工具之一,木桿石墨鉛筆在16世紀起源於歐洲。石墨鉛筆,鉛芯由石墨和粘土製成。硬質鉛芯用「H」字表示,軟質鉛芯用「B」字,普通硬度用「HB」字,「F」字的硬度是在「HB」與「H」之間。一般書寫用的黑芯鉛筆,其鉛芯硬度以「HB」為主,繪圖、繪畫用的以「H」為主。
  • 來了解上海鉛筆的往事
    這看似平凡無奇的鉛筆背後,其實還蘊藏著一段與近現代中國民族工業有關的傳奇,今天就一起來回顧一下上海的鉛筆往事吧~舶來品的鉛筆小港了解到作為現代人們文化生活中的主要書寫工具之一,木桿石墨鉛筆在16世紀起源於歐洲。
  • 尋找「南市難民區」
    而主導和維持這條生死線的,是一個中文名叫饒家駒的法國神父。  有人稱他為「上海的辛德勒」,有人叫他是「另一個約翰·拉貝」,他曾奔走在戰火中的上海,不顧個人安危與日軍談判,從日軍槍口下拯救養活了至少30萬難民。因為他,原本只為救助戰爭中軍人的《日內瓦公約》,加上了「拯救平民」條款,並被稱為「上海模式」。
  • 上海街頭記憶|南市方斜路上的百年公共體育場
    位於南市方斜路大吉路口的這座體育場,前身是上海公共體育場,建成於民國6年(即1917年),到今年正正好好一百年。建造時由當時上海的教育會長吳馨主持,在斜橋北堍一片公墓當中闢出26畝地,於1917年3月30日正式建成。
  • 記憶上海│老上海國貨廣告
    定海商人甘鬥南感於外侮頻仍,內憂煎迫,我國日用品尤事事仰鼻於外人,因此積極謀劃國貨生產,並得到上海顏料界巨商、寧波幫大佬沈覲舜的大力支持。1928年,甘鬥南在閘北區東有恆路(今東餘杭路安國路口)創設立興熱水瓶廠,這是我國最早的國產熱水瓶生產企業之一,「立興」含有「立志振興國貨」之意。
  • 陳愛蓮逝世:舞蹈女神換了一個舞臺
    陳愛蓮家屬供圖  臨別之際,陳愛蓮的女兒和學生依照她的囑咐,為她更衣、化妝。  她身著霓裳,手持白色羽毛摺扇,那是60多年前她在舞蹈《春江花月夜》裡少女的裝束。11月21日凌晨,81歲的舞蹈家陳愛蓮踩著舞鞋,在2020年冬天北京的初雪中翩然離世。  「陳愛蓮愛美,舞蹈界公認她是美麗的化身。」
  • "68歲林黛玉"陳愛蓮:我老覺得我挺年輕的(圖)
    ,1939年出生於上海。  採訪是在陳愛蓮的家中進行的,陳愛蓮的家就在陳愛蓮舞蹈學校的教學樓上,而家裡的客廳也就是她的練功房,舞蹈和生活對陳愛蓮來說已經融和在一起,現在的她每天還依然和年輕時一樣練功。  王志: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有疑問,陳老師年齡是不是假的?  陳愛蓮:它不可能的,倒是有人建議過我, 說不可以改一改啊。
  • 南市回憶評論選(七)
    @乾淨:「南市和山西路小花園」21號照片(見上圖)為華安街左手為德同西裡右手高臺階為清樂巷居委會左為東興市場派出所右為清和亍派出所管轄。下圖:忘記了地點,請老街坊給予提示。@穆海龍:「南市和山西路小花園」圖20(見上圖)圖21(見上上圖)是華安街,現在的快到百貨大樓站的內塊,前面有個新世界的售樓處。476.@hwk:難以忘懷的南市!我家於1960年搬到福安大街154號,一直住到1982年。南市——我難以忘懷的地方。477.
  • 中國著名舞蹈家陳愛蓮逝世,曾主演舞劇《白毛女》《紅樓夢》
    陳愛蓮,1939年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舞蹈表演家,國家一級演員,第六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顧問。2020年11月21日凌晨00:59,陳愛蓮因病離世。1952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歌舞劇院舞蹈團。
  • 舞蹈家陳愛蓮去世,彌留之際換上《春江花月夜》演出服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1月21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處獲悉,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於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81歲。據馮雙白透露,此前他本人曾多次想去醫院探望病中的陳愛蓮,但均被陳愛蓮婉拒,因為不想讓人看到病中的自己。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去世,童年太坎坷,70周年願望未實現成遺憾
    不過中國古典舞第一人,非陳愛蓮莫屬,從《春江花月夜》到《紅樓夢》,陳愛蓮塑造了無數經典舞臺劇,一生都奉獻給舞蹈。 1939年,陳愛蓮在上海出生,當時她的父親是警察局某科長,在當時那個年代吃喝不愁算是小康之家。陳愛蓮和妹妹兩人都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受盡寵愛。在繁華落盡的舊上海,陳愛蓮一家遠稱不上大富大貴,但日子過得也很愜意。
  • 「創|人物」陳愛蓮:舞臺上開出一朵不敗的蓮
    1939年,陳愛蓮出生在上海,記憶裡父母庇護下的生活是溫馨富足的。「那時候哪知道舞蹈是怎麼一回事呀,我想當一名電影演員。」陳愛蓮記得,在離家不遠的弄堂裡就有一家劇院,經常有越劇團演出。「那會兒看戲是件奢侈的事,必須在學校得了好成績才能向父母討張票。」不能看戲的時候,陳愛蓮喜歡繞到劇院後面化妝間的窗戶外,趴在窗戶上看演員化裝。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病離世,曾主演舞劇《白毛女》《紅樓夢》等
    陳愛蓮,1939年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舞蹈表演家,國家一級演員,第六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顧問。2020年11月21日凌晨00:59,陳愛蓮因病離世。學生時代即以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生動的表演才能嶄露頭角。從1957年起,先後表演過《春江花月夜》《蛇舞》《燈舞》《打鼓舞》《魚舞》《敵後交通員》《水》《劍器舞》《霓裳羽衣舞》《天鵝之死》《流浪者之歌》《奴隸之歌》《弓舞》等大量的獨舞、雙人舞,其中《春江花月夜》《蛇舞》《霓裳羽衣舞》蜚聲舞壇,屢演不衰。
  • 見證人·第十二期|陳愛蓮:時代的紅舞鞋永不停歇
    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源自我們的文化積澱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
  • 著名舞劇表演藝術家陳愛蓮逝世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中國歌劇舞劇院21日發布訃告,著名舞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陳愛蓮因病治療無效,於11月21日00時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陳愛蓮是新中國舞蹈事業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牧笛》《魚美人》《紅旗》《白毛女》《敵後交通員》《文成公主》《紅樓夢》《牡丹亭》《繁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