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看到新聞,著名舞蹈藝術家陳愛蓮女士因病辭世,享年81歲。看到這則新聞不免感到意外,最近一兩年她還多次出現在舞臺上,不單是精神好,而且練功不輟,還能表演很多高難度動作。走得這麼突然,只能感嘆人生無常。晚上有朋友問陳愛蓮是否畫家葉淺予的太太,這是把她和另一位舞蹈家戴愛蓮搞起來了。同名「愛蓮」,同為舞蹈家,但此愛蓮非彼愛蓮。陳愛蓮1939年出生,是上海老鄉,而且是南市區出來的正宗「上海人」。她的舞姿自不待言,相貌也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當然有人認為陳愛蓮的相貌缺一點圓潤之美,預示她的人生坎坷。確實陳愛蓮自幼父母去世,是在上海南市的孤兒院長大的,後來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一代舞蹈大家。陳愛蓮不止一次回憶自己在、曾就讀於南市的「一心孤兒院」,那麼這個「一心孤兒院」究竟在哪裡呢?
陳愛蓮
(1939-2020)
她的籤名很秀氣
從「愛」字的寫法看出練過字
圖片來自網絡
斜土路從徐匯一路向東,從製造局路到南車站路這一段叫斜土東路,再向東移至延伸到南浦大橋,叫國貨路。陳愛蓮在南市的故事,和這條國貨路有著莫大的關係。現在的國貨路是一條寬闊的大道,當年可沒有這樣的風光,它只是上海老城廂城門外一條不起眼的小路,名叫「煤屑路」。顧名思義,就知道它的狀況了。
國貨路
1928年前名為煤屑路
「國貨」二字的由來,和二十年代中國民族主義意識的覺醒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有關。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批准在上海舉辦「中華國貨展覽」的申請,這次展覽相當於是國產商品的博覽會,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申請雖然獲批,但要辦展,當年的政府是不會不惜代價投入的,展覽會放在哪裡成了難題。當時上海的大企業家和大慈善家陸伯鴻拿出自己在城南的慈善機構「新普育堂」的房子和場地,無償給展覽會使用。新普育堂門口有一條東西走向、煤屑鋪就的煤屑路,拓寬重築為柏油馬路後,改名為「國貨路」。「中華國貨展覽會」於1928年11月1日隆重開幕,蔣介石行升旗禮,孔祥熙行啟門禮,其規格由此可見一斑。全國各地送來的機器、紗布、綢緞、服裝、日用百貨、圖書、工藝品、南北貨等在此陳列,用現在的話說,是一次「國貨精品的大展示」。「愛用國貨、抵制洋貨」一時成為上海的風尚。
中華國貨展覽會的松柏牌樓
圖片來自「上海黃浦」公眾號
中華國貨展覽會大門
圖片來自「上海黃浦」公眾號
中華國貨展覽會會場
圖片來自「上海黃浦」公眾號
新普育堂成立於1911年,現有建築建於1913年。陸伯鴻出生於天主教家庭,在上海有眾多實業和慈善事業的投資,抗戰期間在法租界呂班路(今重慶南路)寓所門前被人暗殺,關於其死因眾說紛紜。1956年新普育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上海市育兒院」,1964年更名為「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直到2001年。現在這裡是公益新天地,仍然在公益、慈善領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公益新天地建於1911年的老門樓
門樓背面
園內古木參天安寧肅穆
園內的上海民政博物館
建築建於1925年
疫情期間沒有預約無法入內
牌匾由周慧珺題寫
這幢樓未經修飾
更能體會歷史的原貌
上海福彩文化展示館
建造新普育堂
用了上海城牆拆下來的城磚
城磚上的字樣
鹹豐五年 上海城磚
窗玻璃上的字
扶老 濟困 救孤 助殘
新裝的雕塑
老亭子改造為公益閱讀亭
或許有讀者朋友要說了:不是說陳愛蓮嗎?怎麼說了半天公益新天地。好,接下來就要說陳愛蓮和國貨路及公益性天地的關係了。剛才說了,陳愛蓮10歲父母雙亡,鄰居將其送入「一心孤兒院」。其實「一心孤兒院」正式的名字是一心教養院,也是陸伯鴻於1925年(民國十四年)創辦的,當時陸伯鴻任上海公交進行會會長,地點就放在現在公益性天地的地點,但範圍要更大一點。當時的一心教養院可以收容貧寒子弟一千餘人,委託義大利慈幼會傳教士管理。北伐戰爭期間學校曾被軍隊佔領,抗戰前復校,改名一心小學,後又增加初中部,名為一心中小學校。慈幼會也叫鮑思高慈幼會(Salsians of Don Bosco),是1857年成立的教會組織。就在陳愛蓮入讀那一年,義大利人撤離了。1951年一心中小學校由上海市人民救濟分會接管,1953年學校調整,數校合併,改成國貨路小學。陳愛蓮1952年從一心中小學校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學習班,離開上海去了北京,雖然只在學校呆了三年,卻是時代變遷的見證人,所以時隔多年她依然對自己的母校念念不忘。
四十年代末的國貨路
新普育堂
新一心中小學校
鮑思高慈幼會
以及「M」型的建築面貌
拆除前的國貨大樓
原若瑟大教堂
六十年代中間主樓為機電一局黨校
西樓為普育中學
東樓為蓬萊中學
2008年拆除
國貨大樓的「M」型建築
如今國貨大樓的位置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
如今的國貨路
及遠處的南浦大橋
陳愛蓮舊影
陳愛蓮舊影
陳愛蓮的代表作
《春江花月夜》
陳愛蓮把自己的一生獻給舞蹈事業,新聞裡說她彌留之際關照家人拿來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服裝換上,作為自己的壽衣。讀來令人黯然淚下。
原標題:《陳愛蓮和上海南市國貨路往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