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電冰箱因使用日久蒸發器出現洩漏(俗稱內漏)而導致不製冷,一般採用更換蒸發器的方法修復,但有些冰箱更換蒸發器後,製冷效果並不理想。影響製冷效果的因素有四點:(1)壓縮機效率;(2)製冷劑是否適量;(3)冰箱的密封性能;(4)毛細管內徑的粗細和長度。前三點有關資料多有介紹,而第四點卻常常被人們忽略。下面談談毛細管的長度、內徑的粗細與製冷效果之間的關係,供同行們參考。
我們知道,冰箱的製冷是依靠製冷劑在壓縮機的作用下,經冷凝器液化冷凝放出熱量,經毛細管節流後在蒸發器內汽化蒸發吸收熱量而達到製冷的目的,製冷劑流程見圖1。許多冰箱在更換蒸發器後,有必要連同毛細管過濾器一起更換。大多修理員對毛細管的長度是取2m左右。但市售毛細管的內徑有粗有細,這就會直接影響到對製冷劑的節流程度,導致製冷效果變壞。那麼應如何正確的使用毛細管,才能更好地提高冰箱的製冷效果呢?筆者認為,有良好製冷效果的關鍵是毛細管的膨脹壓力,也就是冷凝器與蒸發器之間(毛細管兩端)的壓力差適合。根據實踐總結,膨脹壓力保持在1-1.2MPa之間為最佳狀態。那麼怎樣確定這個壓力呢?方法有兩種。
方法一:在壓縮機高壓輸出端接一真空壓力表,見圖2。封閉所有管道,啟動壓縮機,此時壓力會逐漸上升,當壓力表指針達到一定壓力後不再上升,此時即該毛細管的膨脹壓力。如壓力表讀數高於1-1.2MPa,應適當減短毛細管長度,反之則加長,直到合適為止。此法因是自身壓縮機加壓,測量較為準確,但需從高壓端焊加壓力表,反覆拆、焊毛細管,工序繁瑣。方法二:先封閉壓縮機回氣管,毛細管可不與蒸發器焊接,另備壓縮機從原冰箱壓縮機工藝焊頭處(此處已事先裝好壓力表)打壓,此時壓力表會逐漸上升,當壓力指示穩定後即是該毛細管節流後的膨脹壓力,見圖3。所選用的毛細管應長一些,膨脹壓力較大時再適當截短。反之加長,直至理想為止。須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述膨脹壓力並不一定是冰箱製冷時的膨脹壓力,但將其視為維修經驗,也不失其實際意義。配製新毛細管的電冰箱按上述方法測試後,即可按常規抽空加氟,一般都能達到理想的製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