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讓2020年變得不平常,對很大一批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希望疫情儘快過去!
家有女娃六歲半,一年級,給自己取了暱稱,喚作」櫻花「。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在家輔導娃學習。娃生性活潑,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輔導學業,那叫一個費勁!
動若脫兔
去年娃參加了一個朗讀比賽,家長買了一份語文學習教材。該教材內容豐富,有拼音、認字、字源、成語、古文啟蒙、四大名著、經典古籍名篇等等,怎麼看都像是給家長準備的備課工具,於是從裡面挑了一些給娃看。一方面這份教材操作繁瑣,另者其他教育資料數量繁多,也就偶爾想起來才拿出來找點資料。
一次給娃輔導語文時,發現在生字解讀環節有字源,後來也陸續發現學校老師也會在教學中加入字源。就跟翻老古董似的,拿出來給娃看。可惜視頻上的講課老師讓人昏昏欲睡,內容更是枯燥。不知各位看到以下這些字是什麼感覺。
基本字源
一開始還覺得新鮮,有意思,但越看越發覺得繞,越覺得理解牽強。思前想後,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到一個原因是對於夏、商、周、秦等朝代的歷史、習俗、思維方式不了解。
文明古國,已有數千年連續文化並傳承至今的國家,沒有其二,無可與之相較。
語文能力是什麼?文章的理解、語句的表現、詞的運用及文字的體會。
說到對文字的體會,敢拍胸脯說體會深切的,大多是文壇巨匠。我等雖說經過高等教育,但仍處於「認得」的範疇。
教育部相關政策促進語文在下一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進一步提升。家長們為了娃們的教育問題也是操碎了心,歇斯底裡的咆哮、痛不欲生的絕望,每天都在上演。
每天的咆哮
於是開始思考字源學習對孩子的語文能力提升的作用。
《現代漢語常用字表》裡有3500個漢字,也就是九年義務教育的認字範圍,也讓我們能夠理解現代主流文本99%篇幅的內容。
當漢字被創造、被引申時的歷史、習俗及人們思維模式被理解後,這個字便會被深深的印入腦海。古詩文短小精悍,但每篇詩文內,只要有幾個字、詞用的巧妙,便有畫龍點睛之功效。而這幾個字、詞,便是已被深刻理解的點。
NOW現在行動!
看歷史、聽歷史、理解歷史,然後給娃講歷史!
作者 | 金小果的金大果
圖文編輯 | 金小果的金大果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