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平山縣三汲鄉單楊村37歲的單冬生是個「大忙人」。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他又去北京參加了商務部組織的電子商務培訓。作為一名新農人,他除了日常打理農場,更多的時間忙活著上農廣校進修、學電子商務、聘請專家講座、全國各地觀摩。同時,他還在快手上做直播、抖音裡發視頻、淘寶上開網店,想著法兒地打造「網紅」農產品……
「農二代」變身農場主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二代」,單冬生熱愛家鄉,熱愛農業。從2013年開始,他一門心思扎進了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實踐中去。在他的經營下,家鄉昔日「土掉渣」的傳統農業變得現代感十足,且頗具網際網路基因,以前鮮為人知的農產品也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搖身變網紅,成了暢銷品。
「用盡力氣折騰,折騰過了才不會後悔。」這是他常對自己講的一句話。2013年單冬生開始承包土地,2015年成立石家莊善福家庭農場。
單冬生是個不滿足於現狀的人,在創業路上常有新思路、新動作。栽植雙矮密植型蘋果樹、密植型桃樹、脆紅梨、櫻桃、李子、杏、葡萄等品種。目前,善福農場果樹品類越來越多,品質也越來越好。
同時,他在林間散養大雁,狐狸養殖產業也已初具規模,整個農場涵蓋了循環農業示範區、農耕文化體驗區、生態牧場遊憩區等多個板塊,
不僅可以生產綠色生態的農產品,還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休閒觀光旅遊產品,每年從5月份到11月份都可以到農場觀光和採摘休閒。
2017年,單冬生榮獲第一屆「平山青年五四標兵」。
走進清華大學「充電」
單冬生開始雖對農業一竅不通,但他好學,除了自己學,他還積極參加市農廣校組織的各項專業農民培訓班,希望得到系統性學習的他終於找到了方向,不管是養殖種植技術、經營管理還是病蟲害防治,只要是與農業種植相關的培訓積極參加、認真學習。
要想走得更遠,新農人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借鑑。單冬生說,他每天不是學習,就是在去學習的路上。在他看來,這應該是新農人的日常狀態。「農業生產周期長,只有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技術,才能準確把握市場,不重複父輩種出來的農產品沒有市場的老路。」
2014年,單冬生通過市農廣校學到了一招,讓牛奶代替鈣化劑給蘋果補鈣,蘋果掛果以後,每隔15天用機械噴牛奶,不但可以達到消病菌的效果,同時提高鈣的吸收。「我們的蘋果是喝牛奶長大的,這也是我們的第一個『網紅產品』。」
讓「土掉渣」成「網紅」
農家子弟出身的單冬生對農業有著深厚而特殊的感情。他認為,要想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就要做具有服務農業情懷的新型職業農民。
創業之初,為了讓農產品賣出去單冬生沒少下功夫,但傳統的代理和推銷模式都打不開市場,兩年的努力卻幾乎沒掙到什麼錢。2013年,單冬生轉變思想方式,和郵樂購、淘寶等平臺合作建立了全球網絡代售點,跟申通、中通、韻達、快捷等速遞公司建立了快遞服務,幫助村民購物和郵寄農產品等。「好產品還要有好平臺。」單冬生深有感觸。
這幾年,他還積極學習運用新媒體,有效利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多種平臺,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多管齊下,做好農特產品的宣傳預熱,為日後農特產品銷售工作做好鋪墊。
「我們這有一款『爆漿油蟠』,嘗了它的人都說好吃,我們將它打造成『網紅』產品,每年油蟠成熟之後在微信一宣傳,不到3天就全部賣光。」單冬生說,把真實的農村生產、生活和心得分享給「粉絲」,在移動網際網路、手機直播、自媒體微商三者間織成一套高效的人脈網,讓農場水果不再難賣。
記者手記
從最初的100畝普通果園,逐步發展成為有近百個特色品種的千畝果園,單冬生的種植思路一直在與時俱進。如何讓這些土特農產品快速銷售和認可,他不斷充實自己,用現代網際網路思維做起了農產品生意。一個個網紅水果的誕生,是對自我的一種突破,更是一種情懷。只要肯奮鬥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將來,單冬生不僅自己實現了夢想,還帶領著當地的村民共同致富。
來源│石家莊日報
報導│嶽金宏 杜倩倩
編輯│李巨濤 高鵬展
編審│邢建軍
原標題:《【十九大精神在基層】巧用線上營銷 「網紅」農民帶貨忙——追夢·新農人之平山縣善福家庭農場主單冬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