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振明
小小一袋洗衣液,創造855億總市值,這就是 「洗衣液一哥」 藍月亮上市首日給出的成績。
12月16日,被稱為「洗衣液一哥」的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藍月亮」,股票代碼「6993」)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交易。開盤報價15.32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6.41%。盤中,股價一度衝高至16.50港元/股。截至收盤,股價回落至14.88元,全天上漲13.07%,總市值達855億港元。
借著二級市場股價大漲,藍月亮集團的創始人羅秋平夫婦身家暴漲數百億。有投資人笑侃,「原來離數百億身家只隔了一袋洗衣液。」
羅秋平夫婦持股市值近800億
藍月亮主業布局在衣物清潔護理、個人清潔護理及家居清潔護理三大品類,核心產品包括洗衣液、洗手液、衣物清潔護理品、餐廚清潔產品及浴室清潔劑。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7年至2019年各年,藍月亮的洗衣液、洗手液和濃縮洗衣液產品在其各自市場的市佔率都排名第一。
有今天的這個成果,傳說緣起於當年羅秋平毅然放棄讀博,創辦道明公司並於1992年推出藍月亮首款產品「藍月亮強力型油汙剋星」開始的。1994年,羅秋平和他的父親羅文貴成立了廣州藍月亮公司,從道明公司接管藍月亮品牌清潔產品業務,羅秋平的妻子潘東也加入藍月亮,作為主要技術顧問之一,並在2003年正式被任命為首席技術官。
毫無疑問,羅秋平夫婦是藍月亮今天獲得成功的最主要人物,也是藍月亮上市之後收穫最大的一方,僅上市前獲得的分紅就超過了20億港元。
招股書披露,上市前藍月亮已發行的股本由Aswann全資擁有,而Aswann的股東中,ZED(持股88.70%)和Van Group Limited (ZED的直接全資子公司,持股0.22%)都是羅秋平夫婦控制的企業,綜合起來,羅秋平夫婦在藍月亮上市前間接持有88.92%股份。若以首日收盤總市值885億港元測算,夫婦倆人所持股權市值高達787億港元。考慮到市場對藍月亮的股價是偏向看漲的,若股價未來繼續看漲,則羅秋平夫婦身家還會水漲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藍月亮向唯一股東Aswann派發中期股息23億港元,雖然有關股息將於2021年12月31日或之前支付,但是據此已經能夠計算出,羅秋平夫婦將分得紅利20.45億港元。當然,這一點紅利若相比於上市之後的股票市值增長來看,真的不算什麼!
羅秋平夫婦屬於公司的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羅秋平在2017年至2019年薪酬總計分別有99.5萬港元、99.5萬港元、2023.5萬港元,2020年上半年其薪酬總計也高達318.4萬港元。他的妻子潘東薪酬也很高,2017~2019年分別領了71.8萬港元、91.8萬港元、101.8萬港元,而2020年上半年則為36.9萬港元。
由此可見,羅秋平夫婦二人每年薪酬合計近200萬港元,而2019年更是享受「酌情花紅」超過了2000萬港元。僅從薪酬收入角度看,羅秋平夫婦已經讓很多人羨慕不已了。
被媒體曝出剋扣工資、變相裁員
收入增長但僱員人數大幅減少
需要注意的是,跟羅秋平夫婦賺得盆滿缽滿不同的是,藍月亮在上市前也是質疑聲不斷。如2020年3月,正當「疫情」期間返工復產之時,藍月亮被曝出有剋扣員工工資、變相裁員一事,一度被各大媒體傳得沸沸揚揚。
據傳言,藍月亮後來在其官方微博中發布了回復公告,聲明不存在大規模裁員情況等等。不過,對此聲明,《紅周刊(博客,微博)》記者在藍月亮(中國)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上並沒有找到。
《紅周刊》記者發現,2017年以來,藍月亮的僱員人數出現了明顯減少,其中,2017年有14362人,而到2019年時則下滑到11196人。在2020年初遭遇「新冠疫情」衝擊之後,僱員人數進一步減少到8349人。
如此變化是讓人奇怪的,因為若不考慮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的期間,2017年至2019年藍月亮的僱員人數累計減少了3166人,幅度達22.04%,在正常情況下,作為洗衣液這樣的生產企業,其僱員人數規模理應跟公司經營規模呈現同方向變動的,經營規模越大所需僱員也會越多。可事實上,隨著藍月亮收入從2017年的56.32億港元一路增長到2019年的70.50億港元,其僱員人數卻持續大幅減少。
短期的「戰略性虧損」讓高瓴迎來數十倍暴利
隨著藍月亮的成功上市,跟羅秋平夫婦一起大賺的還有高瓴資本。「高瓴10年暴賺數十倍」的說法在各大媒體中廣泛傳播,而且還附帶了一段張磊與羅秋平合作的「人間佳話」。
2008年高瓴的張磊找到藍月亮的羅秋平,商討一項宏大而又曲折的合作。這個時候,距離廣州藍月亮公司成立的1994年已經過去了14年之久,藍月亮憑藉洗手液產品在「非典」期間聲名鵲起。張磊和羅秋平決定攜手開發中國洗衣液這個市場,2010年11月,高瓴向藍月亮注資4500萬美元,次年追加投資103萬美元,對藍月亮持股10%。
他們想培養並佔領中國洗衣液市場,這種理想不可謂不宏大。然而,培育新市場談何容易!畢竟當年的國內市場還是洗衣粉和肥皂的天下。為打開市場,藍月亮邀請了跳水女皇郭晶晶作為代言人,花重金在央視投放廣告。正是通過實施一系列「戰略性虧損」計劃,終於讓其成功稱霸中國洗衣液市場。
十多年持有藍月亮10%股份,高瓴不但在2020年分得2.3億港元紅利,而且股份價值也從最初的投資4603萬美元躍升至上市發行價格計算的75.63億港元!
擴充產能的計劃或引發產能過剩危機
隨著藍月亮成功在香港上市,羅秋平夫婦、高瓴資本都收穫頗豐,然而,他們的高光時刻過後,將迎來新的挑戰。上市之後,藍月亮又將該向何處走?
2017年以來,在藍月亮收入規模增長的同時僱員人數的大幅減少已經讓人產生疑問,而上市後,藍月亮將募資所得淨額約35.6%用於產能擴張計劃,約52.4%將用於提高品牌知名度,約10.0%將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約2.0%將用於加強研發實力的做法,表面上讓人感覺藍月亮還會在擴張規模的道路上前行。
可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0年6月期間,藍月亮的產能使用率都存在較大的剩餘,其中衣物清潔護理產品的使用率最高是2018年的55.6%,而個人清潔護理產品一直在40%左右,2020年達到70.6%,家居清潔護理產品的產能使用率最高僅27.1%。
即便是在生產旺季(每年的第四季度),藍月亮根據市場需求在線上、線下舉行各種銷售活動,產銷相對比較活躍的期間,其產能的利用率也有很大的剩餘,大多數時期的利用率都在80%以下。
在這樣的產能利用率之下,藍月亮還計劃將數十億港元募集資金用於產能擴充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按每股13.16港元的發行價格計算,首發新股7.47億股將募得90多億港元,將其中約35.6%部分用於購置生產設備等投入,必將在已有產能的基礎上出現大幅擴產。
如果要想充分利用新增的產能,則產品產量必然大幅增長,而投向市場之後,必然會增加銷售的壓力。然而,市場中還有國際、國內各大洗潔日化品牌的競爭,將進一步增加擴產、銷售的壓力。如果擴充的產能不能被很好利用,那麼用數十億港元新增的廠房設備折舊攤銷費用也會對利潤造成很大的影響,增加盈虧平衡的壓力,甚至還會面臨虧損的風險。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