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小微金融的大年。
網際網路小微貸款業務龍頭產品——微眾銀行的微業貸,雖在微粒貸的萬丈光芒下沉默已久,卻在最近一年實現了驚人的飛躍。
新流財經獨家獲悉的一份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末,微業貸授信金額近1000億元,放款金額近1400億元,管理貸款規模近400億元。
另一位合作機構人士透露,微業貸目前的管理貸款餘額規模已經達到500億元,而今年時間還未過半。2020年微業貸的目標是,要做到1000億元的餘額。
微業貸猛發力線上小微社交平臺,今年目標餘額1000億
微眾銀行在小微金融領域的時間並不長,微業貸於2017年11月才上線在深圳試點運行。
雖然微業貸歷史短短不過3年,但其增?速度可謂迅猛。
新流財經獨家獲悉一份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末,微業貸服務企業數超過80萬戶,授信企業超過20萬戶,貸款企業超過13萬戶; 授信金額近1000億元,放款金額近1400億元,管理貸款規模近400億元。
據微眾銀行2019年報顯示,去年末微業貸服務的小微企業數量已增長至90萬戶,數量為年初的3.4倍,貸款餘額約為年初的2.5倍。
而今年,微眾銀行仍然在加大微業貸的獲客力度。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微眾銀行在微業貸廣告方面的預算數以億計,打算從網際網路、微信朋友圈以及助貸機構等多個渠道大力獲客,決心要衝刺千億餘額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微眾銀行就已圍繞微業貸在線上開展導流活動,今年以來,微業貸不僅微信朋友圈廣告鋪天蓋地,日前,微眾銀行微業貸微信公眾號還上線了一項「生億名片」服務。
據了解,「生億名片」意在打通企業資源連結渠道,面向全國小微企業主開放,主要為企業主提供高質量社交功能,用戶可以自行在產品頁面「搜索商機」、「結識商業人脈」,相當於打造了一款「小微企業社交平臺」,為微業貸的展業鋪墊流量池基礎。
一位接近微眾銀行的人士向新流財經透露,微眾銀行上線「生億名片」主要還是想吸納更多的小微企業主,為旗下小微金融產品微業貸輸送流量。
今年以來,微業貸在獲客方面動作頻頻,幾乎每月都在網際網路、微信端推出「推薦好友」營銷活動。
除了「生億名片」,今年已經發起5次「推薦好友」營銷活動。
就拿最近(4月17日)推出的營銷活動來說,微業貸號召用戶分享推薦連結或者二維碼吸引新用戶辦理微眾銀行企業金融產品。邀請新用戶數量在1—10人以內,推薦人可獲得100000分/戶的高額積分,積分可用於兌換3C、服飾、購物卡、免息券等商品。
微業貸的大力營銷頗有成效。
新流財經獲悉,目前微業貸管理貸款餘額已超過500億元。而2019年前11個月對比2018年整年,微業貸累計放款金額增長360%,管理貸款規模增長190%,累計貸款戶數增長160%。
截至去年11月底,微業貸戶均授信40萬元,戶均餘額30萬元,單筆借款20萬元。其中,兩年期以上的貸款佔比達到80%。
目前微業貸款戶均授信大幅增長,額度高的客戶能做到70、80萬元左右的授信額度。
合作模式區別於微粒貸「聯合貸款」,仍可合作多家銀行
微業貸無疑是業內網際網路小微貸的龍頭產品。
在過去傳統IPC、信貸工廠模式下,傳統銀行的小微貸款以泰隆銀行、台州銀行、民泰銀行、溫州銀行等地方性銀行為代表。
但創新模式下,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成為了網際網路小微金融服務先驅。
據了解,微業貸目前的獲客渠道主要有:微信朋友圈、網際網路廣告、以及第三方助貸平臺。
有意思的是,微眾銀行並沒有在微業貸方面沿用微粒貸的聯合放貸模式。
一家微眾銀行的合作銀行機構透露,因為監管意見並不贊成銀行金融機構之間做小微貸款的聯合放貸模式。
「微業貸的合作模式中,首先由微眾銀行獨自授信一部分額度,與用戶單獨籤訂借款協議,再將該用戶推薦給其他銀行,由其他銀行再次審批授信第二筆借款,獨立籤訂第二份相關協議,以完成合作。」
這樣,兩份借款合同在流程上完全獨立,既不算聯合放貸,也可以完成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助貸,滿足用戶的大額資金需求。
相較於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聯合貸模式,微業貸的「小微銀銀」模式具有雙向授權、協議獨立、數據隔離等特性更為合規。
圖片來源:業內人士向新流財經獨家提供
不過,微眾和網商、美團金融的小微金融又有很大的區別。
網商銀行拳頭產品「網商貸」主要依託阿里系電商平臺龐大的數據,為體系內小微商戶提供信貸;蘇寧銀行新產品「微商貸」則是對接美團、大眾點評等平臺場景中完成開戶、授信、提款、還款等基本操作。
而從微業貸的用戶結構來看,其布局的是一種「更為下沉」的方向,主要面向廣東、河南、江蘇、山東等十多個省市和地區的小微企業,並不局限在個別場景中,通過朋友圈廣告、助貸平臺等廣泛獲客。
據中國小微企業名錄收錄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小微企業已達 7328.1萬戶。
而根據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3月末數據,我國小微企業承擔了70%的社會新增就業和再就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而這些企業僅佔全社會實體經濟貸款餘額7.9%的資金。而受今年疫情影響,小微企業將會有更多的融資需求會逐步釋放。
雖然老生常談的經營風險等難題仍然存在,但小微金融環境確實發生了很大改變。
銀稅互動的推進幾乎打通了全國大部分城市的小微企業稅務數據,解決了以前小微金融最大的一個數據難題,奠定了銀行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的基礎。
另外在今年兩會期間,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也寫進了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包括將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延長至明年3月底;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
再到今年網際網路貸款新規、融資性信用保證險的相關規定中,都有對小微金融業務的產品額度、餘額佔比、槓桿倍數等有明顯的鬆綁。
銀保監會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38.9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2.6萬億元,較年初增加7.6%。
2020,小微金融,的的確確迎來了發展大年。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流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