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獨家內容。
自從2012年好奇號登陸火星以來,好奇號探測器的主要科學目的之一就是尋找在這個紅色星球上過去(以及現在)有生命存在的證據。在2014年,好奇號在其鄰近地區探測到大氣中的甲烷量增加到了十倍,並且在蓋爾隕石坑中四處搜尋,在鑽探樣本中發現了複雜有機分子的蹤跡。
約於一年前,好奇號在位於夏普山表面附近的有三十億年的沉積巖中發現了7有機分子,這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但是在上一周,好奇號探測器更是做出了令人深刻的發現——它探測到火星表面上有史以來最大數量的甲烷-大約每十億單位體積就有21份甲烷。
這些樣本取自於一個名為「提爾嶺」的地點,這是層狀基巖的露頭,是被稱為「粘土承載單元」的較大區域的一部分。探測器從六月中旬就開始在這片山脊上,希望能夠描繪出關於位於這片沙礫海洋中間的不尋常特徵。
圖解:2019年6月18日,NASA的好奇號火星漫遊車使用左側導航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展示了一部分的「蒂爾裡奇」。
甲烷的檢測將再次由火星上的樣本分析可調雷射光譜儀提供。但各位在感到興奮之前,需要注意的是,科學家還不知道是火星上的什麼在產生甲烷。不過,這就是關於火星甲烷的神秘之處了,它可能是地表下微生物的結果,也可能是由巖石和水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的。
由於好奇號缺少必要的儀器來解開這些疑問,所以關於甲烷的成因和真正的來源仍然是未知的。在美國宇航局的戈達德航天中心SAM首席研究員保羅·馬哈夫說道:「根據我們目前的測量,我們還無法判斷甲烷到底是來源於生物還是地質,又甚至是古代或現代。」
根據之前的發現,科學家發現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水平隨季節而上升、下降。,科學家還發現甲烷突然激增,而這似乎與季節模式無關,並且持續的時間未知。為了搜尋更多的信息來確定這次最新的探測是否為一個羽流活動的例子,SAM團隊組織了一次跟進的甲烷實驗。
實驗結果得知,結果顯示甲烷的水平已經下降到了不到1ppbv,這已經非常接近平日裡好奇號經常觀測到的基底水平。這表明了在上周看到的現象其實是一個短暫的甲烷羽流。
圖解:甲烷進入火星大氣、離開大氣的可能方式。
雖然這些發現有助於表徵甲烷最新的檢測結果,但這並不能讓我們更進一步識別出瞬時羽流發生的模式,正如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好奇號項目科學家阿什溫·瓦薩瓦達解釋道:「甲烷之謎仍在繼續著,我們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動力繼續測量,齊心協力找出火星大氣中甲烷的表現。」
同時,好奇號團隊將分析這些從最新讀數中獲得的數據,希望能夠獲得更多關於以上問題的線索。他們還將獲得的結果與在其他火星上同樣探測到甲烷的任務小組相結合,同時還包括了一個在軌道上搜尋甲烷跡象一年多的歐空局的跟蹤氣體軌道飛行器。
另外,當2020時另一個火星探測器著陸在這個紅色星球上時,它將使用一種叫做SHERLOC的儀器來尋找甲烷的來源,SHERLOC代表著用拉曼光譜和發光光譜來掃描可居住環境中的有機物和化學物質。這種紫外的拉曼光譜儀將會使用精細成像和紫外線繼續尋找著有機物。
科學家通過將表面和從軌道獲得的測量值相結合,希望能夠更好了解羽流以及其來源。一旦做成了,我們也許能夠確定火星甲烷最終來源於何處,以及它究竟是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一個標誌。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universe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