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很多家長都打算在冬天給孩子好好地補一補。但很多家長給孩子進補後反映:孩子補不進去,一補就上火,該怎麼辦呢?我們之前說過,上火也分虛實。
「實火」一般是積食導致的,「虛火」一般是陰津匱乏導致的,知道了上火的原因,就可以對症解決。同理,也可以提前進行預防。
所以冬天想給孩子用溫熱的食物進補,要預防上火,就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防止積食;二是要滋陰生津。
補不進去?一補就上火?可能是忘了「引補」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但是給孩子進補,切忌操之過急。在給孩子進補之前,記得一定要先做好「引補」。
什麼是「引補」?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調理好。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虛弱,無法運化補進去的東西,就會形成積滯。
所以給孩子進補前,家長要每天用「10秒消化判斷法」檢查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看看孩子是否存在積食。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千萬不要急著給孩子進補了。
先讓孩子素食幾天,再配合服用2~3天的新三星湯。這時候大部分孩子的積食都可以得到改善和緩解。
新三星湯
材料:麥芽10g,萊菔子10g,山楂3g。
做法:
3歲以內,1碗半水煎成小半碗,喝時奶要衝稀,暫停輔食;
3歲以上,1碗半水煎至大半碗,配合素食服用;
消化不好時,新三星湯+素食,2~3天;
日常保健時,新三星湯+素食,1周1次。
功效:消食導滯,健胃消積。
適用年齡:藥效溫和,普遍適用。蠶豆病可服。
脾胃調理好了,即使是吃一些高熱量、溫補的食物,孩子也能受得住,不會動不動就上火。
做好「引補」還要做好「補水」
冬天天氣寒冷,還特別乾燥,最容易損耗津液。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下症狀,則說明孩子津液不足了:口乾舌燥、小便量少、舌質紅、舌苔不厚。
孩子津液不足,就像一鍋快要見底的水,稍微點上一把火,鍋就著了火,就會出現「一補就上火」的現象。所以冬天給孩子進補前,記得先給孩子「補水」,也就是補津液。
那麼,該怎麼給孩子補津液呢?首先,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喝水,每天少量、多次服用溫開水。注意冬天流汗少,相對沒什麼渴的感覺,所以不要等孩子喊渴了再喝水。如果是陰虛的孩子,家長還可以用麥冬煮水給孩子喝。
另外,喝粥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津液的方式。除了補充津液的作用,粥也是很養胃的,經常喝粥,可以很好地養胃益氣,滋補津液。早上給孩子喝上一碗粥,加上一些饅頭、包子或者番薯等粗糧,就是一種很好的養護方法。滋陰生津的粥方,我推薦玉竹紅棗粥和麥門冬粥。
玉竹紅棗粥
材料:玉竹10g,粳米50g,去核紅棗2枚,鹽、冰糖適量。
做法:玉竹、粳米、紅棗、冰糖同放入鍋中,加約4碗水,煮至米粥軟爛,放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滋陰養津。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證、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麥門冬粥
材料:麥門冬10g,粳米50g,去核紅棗2枚,冰糖適量。
做法:麥門冬用溫水浸泡片刻,浸泡好的麥門冬與粳米、紅棗、冰糖一起放入鍋中,加約4碗水,煮至米粥軟爛即可。
功效:滋陰生津,健脾養胃。
適用年齡:1歲以上對證、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做好以上兩步,冬天給孩子進補,就不會輕易上火啦,還可以幫孩子養成「不上火體質」。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