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宇哥的育兒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當下咱們中國許多父母內心的真實寫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來取得人生當中的成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出息」。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出息」,因為這類父母認為越「有出息」越容易令自己家「斷香火」,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案例:
在我們老家,一個老鄰居家的孩子今年正是高考年,平時這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在全學年的排名也是名列前茅,在我與家人通電話閒聊的時候得知,這個孩子輟學務工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令我感到極為震驚,憑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將來一定會讀一所好大學,走入社會一定會「有出息」的,怎麼就輟學了呢?
家人告訴我,這個孩子的父母說了:孩子「有出息」,會導致「斷香火」,老劉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們才不會傻到為了孩子「有出息」而令自己家「斷香火」呢。
他們說的,是我們村裡第一個考上博士的家庭,雖然家裡出了個博士光耀了我們全村,但由於長年的求學,導致這個博士三十多歲了還依然沒有成家,村裡人都說他有「龍陽之癖」,斷了他們家的香火。
在農村,香火的延續遠比上了多少學、讀了多少書重要的多,因此,村裡許多父母都覺得不能讓孩子太「有出息」了,不然就會「斷香火」。
這種說法,令我嗤之以鼻,感嘆農村父母的觀念怎麼依然還如此落後?但後來我聽到了一位專家在講座裡專門談到了這個問題,給出的解釋既有道理又讓人感到無奈。
馬斯洛的人生需求層次理論,相信許多朋友都聽說過,他把人類的需求分為了五個階段,從最底層的生存需求開始,然後是安全、社會、尊重一直到自我實現。
普通人通常只停留於生存、安全、社會這三個層次上,而那些「有出息」的孩子往往追求的都是自我實現,這勢必會導致晚婚晚育,也因此才會被擔心「斷香火」。
普通人的生活重心就是家庭,雖然也不一定要依靠「養兒防老」,但是生兒育女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因此,許多人都像自己的父母一樣,結婚生子過著普通生活。
而「有出息」的孩子,更多思考的是自己的人生發展,並且他們並不想把自己後半生的幸福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沒有所謂「養兒防老」的這種觀念。
加上「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是高學歷的人才,在對於自己應當如何養育、教育孩子這方面,有著更為謹慎的擔憂與顧慮,因此,「斷香火」的機率也變得更高。
通常情況下,讀書時間短的人,結婚生子會比較早。而「有出息」的孩子,由於求學時間比較長,加上更加注重自身事業的發展,經常是一忙起來,便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
等到年齡大時,不但生育風險增大,並且對自身身體素質要求也比較高,因此,有許多「有出息」的孩子便放棄了生兒育女,覺得這樣生活也挺好,不會過分糾結是否擁有子嗣。
你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因「有出息」而「斷香火」嗎?請在下方留下你的意見。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刪。)